不同生态条件下氮高效水稻品种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特性

2022-07-18 08:59李贵勇朱世林李珍珍夏海晓陶有凤任万军胡剑锋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永胜贡献率氮肥

朱 莉,李贵勇,周 伟,朱世林,李珍珍,夏海晓,陶有凤,任万军,胡剑锋*

(1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四川省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重点实验室,四川温江 611130;2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昆明 650205)

氮肥的合理施用是调控水稻产量的重要措施,其在我国水稻增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2]。然而盲目投入氮肥不仅导致稻米品质下降、环境污染等问题,还会降低水稻的产量和氮肥吸收利用率[3–5]。目前我国氮肥利用率仅为34%,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6%)[6–7]。选育和推广种植高产且氮高效的水稻品种,是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肥对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氮肥利用率一般被定义为籽粒产量与供氮量的比值,目前普遍将籽粒产量高于相同氮处理下平均产量的品种定义为氮高效基因型[8–9]。有关氮高效水稻品种的相关特性,前人已进行了大量研究,从干物质积累[10–11]、光合生理[12–13]、基因组学分析[14–15]、氮素吸收利用[16–17]等方面研究了其营养元素吸收、光合物质生产、产量形成等特点。明确氮高效水稻品种达到高产的原因及其品种特性,不仅可以为氮高效水稻品种的选育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还有助于稳定和提高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和效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水稻籽粒产量的形成实际上是干物质生产与分配的过程,不同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向穗部的转运量能明显影响水稻产量[18–19]。梁健等[10]认为氮高效型水稻抽穗后群体生长率和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呈正相关。然而不同生态环境下水稻产量和干物质积累特性有明显差异,高光强地区水稻生育后期光合产物对产量的贡献比例较大且稳定,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助于抽穗后干物质的积累和转运,从而实现水稻高产[20–22]。目前有关氮高效水稻品种或不同生态条件对水稻干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影响的研究已较为深入,然而不同氮效率品种产量形成及干物质积累特征与生态条件及施氮水平的互作相关研究还不足。因此,本研究选取西南地区大邑(弱光寡照)和永胜(光温充足)两个典型生态稻区,研究两个生态条件下不同氮效率品种在不同施氮量下的水稻干物质积累、转运和产量形成特性,以期为不同生态稻区氮高效品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以西南地区近年来主推的籼型三系杂交稻和籼型两系杂交稻共计10个品种为供试材料,具体品种来源见表1。

表1 供试水稻品种简介Table 1 Introduction of rice varieties

1.2 试验点概况

试验于2019年分别在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30°30′30′′N,103°36′15′′E)和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26°43′31″N,100°41′27″E)实施,大邑地处四川盆地西平原区,海拔492 m,属弱光寡照区;永胜地处高原稻区,海拔1554 m,属光温充足区。水稻生育期气象资料见表2。土壤耕层基础肥力如下:大邑土壤有机质32 g/kg、碱解氮151 mg/kg、速效磷31.3 mg/kg、速效钾189 mg/kg、pH为5.79;永胜土壤有机质 32 g/kg、碱解氮 146 mg/kg、速效磷23.1mg/kg、速效钾 210 mg/kg、pH 为 6.74。

表2 两生态点气象因子差异Table 2 The meteorological factors at the two ecological sites

1.3 试验设计

各试验点均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施氮水平,包括 N 180 kg/hm2(N180)、120 kg/hm2(N120)、0 kg/hm2(N0) 3 个处理;副区为品种,共10个品种,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90个试验小区,小区面积10 m2。其中宽度为一个6行机作业标准宽度1.8 m,为方便机械作业,区组间预留2 m转弯道。小区间筑土埂并用塑料薄膜包裹,以防串水串肥,其他管理措施一致。两试验点采用当地育秧方式培育机插壮秧,机插行穴距为30 cm×20 cm,每穴2~4株苗。氮肥按基肥、蘖肥、穗肥比例为4∶3∶3 施用;磷肥施用量均为 P2O575 kg/hm2,作基肥一次性施用;钾肥施用量为K2O 150 kg/hm2,分基肥和穗肥两次等量施用。其他管理措施同当地常规高产栽培大田管理。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1.4.1 水稻群体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 于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按水稻平均茎蘖数法取样,每小区取3穴,去根,分解为茎、叶、穗(拔节期分为茎、叶),装袋,在105℃下杀青60 min,75℃下烘干至恒重并称重,计算各处理植株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1.4.2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测定 于成熟期调查60穴有效穗数,各小区按平均穗数取5穴,考察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各小区剩余植株于成熟期单打单收,去杂称重并测定水分含量,按13.5%的标准含水量计算实际收获产量。

1.4.3 相关计算公式

群体生长率 [g/(m2·d)] = (M2–M1) / (T2–T1)

式中:T1、T2为取样时期;M1、M2分别为T1、T2时间的干物重。

穗前茎鞘干物质输出率(%) = (抽穗期茎鞘干物重–成熟期茎鞘干物重) /抽穗期茎鞘干物重×100

穗前茎鞘干物质转化对籽粒的贡献率(%) = (抽穗期茎鞘干物重–成熟期茎鞘干物重) /成熟期籽粒干物重×100

穗前叶片干物质输出率(%) = (抽穗期叶片干物重–成熟期叶片干物重) /抽穗期叶片干物重×100

穗前叶片干物质转化对籽粒的贡献率(%) = (抽穗期叶片干物重–成熟期叶片干物重) /成熟期籽粒干物重×100

穗前干物质转化对籽粒的贡献率(%)=穗前茎鞘干物质转化对籽粒的贡献率+穗前叶片干物质转化对籽粒的贡献率

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 (%) =(成熟期干物重–抽穗期干物重) /成熟期籽粒干物重×100

1.5 统计分析

用 Microsoft Excel 2016 整理数据。用 SPSS 27.0系统软件分析数据,用 LSD (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est)进行样本平均数的差异显著性比较,基于 R语言的 R Studio 软件的 GGE BiplotGUI软件包进行GGE模型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品种、施氮量、生态点及其互作对水稻干物质生产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杂交籼稻的干物质生产特性和产量是品种、氮肥处理、生态点共同作用的结果。品种、氮肥处理、生态点的主效和三者间的互作以及品种与氮肥间的互作效应极显著影响各时期群体生长率、穗前干物质转化和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品种与生态点互作效应极显著影响拔节后群体生长率、穗前干物质转化和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氮肥处理和生态点互作效应则主要影响抽穗前群体生长率和穗前干物质转化对籽粒的贡献率。此外,产量受到品种、氮肥处理、生态点的主效和品种与生态点、氮肥处理与生态点互作效应的极显著影响。

表3 品种、氮肥和生态点对产量和干物质生产的作用分析(F值)Table 3 Effect of variety, N application, and location on rice yield and dry matter production (F-value)

2.2 生态条件和氮肥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两个生态条件下,不同品种和氮肥处理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有较大差异(表4)。在各氮肥处理下永胜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比大邑提高17.10%~23.47%,从而产量较大邑提高12.28%~18.40%。氮肥主要通过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颖花数来显著提高产量,N120和N180处理的有效穗数比N0提高16.98%~23.55%,颖花数比N0提高12.78%~17.15%。不同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且在两生态点不同氮肥处理下品种间差异有所不同。大邑生态点,N120处理下以宜香优1108和F优498产量最高,宜香优1108产量优势在于其有效穗数和千粒重较高,而F优498则归因于其每穗颖花数和结实率高;N180处理下F优498产量最高,该品种产量优势在于每穗颖花数和结实率较高,分别比同处理平均值高出10.27%和9.96%;10个品种中宜香优1108和川优6203在N120处理下的产量比N180处理下分别提高4.68%和7.02%,而其余品种的产量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永胜生态点,N120处理下以中优295和德优4923产量最高,其中中优295的每穗颖花数最高,德优4923籽粒灌浆充实,千粒重较同处理平均值高13.61%;N180处理下中优295和丰优香占产量最高,两个品种的产量优势均在于每穗颖花数较高,分别比同处理其他品种平均值提高了22.84%和18.33%;10个品种中川优6203、宜香优2115和德优4923在N120下的产量比N180 处理分别高了 142.95、360.05 和 113.37 kg/hm2,其它品种产量则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

整体来看,不同生态条件和氮肥处理下10个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而同一生长条件下产量随品种的改变而变化。因此将生态点和两个施氮处理作为环境,产量作为一个因素进行GGE模型分析(图1)。由图1可知,大邑的两个氮处理被分为一组,品种宜香优1108、晶两优534和F优498适合在该环境下生长,其中F优498在该环境中最高产;永胜的两个氮肥处理被分为一组,品种丰优香占、中优295和德优4923适合在该环境下生长,其中中优295在该环境下产量最高,这与表4的分析结果一致。而在本试验中,结合表4和图1可知,大邑生态点宜香优1108低氮处理产量更高,晶两优534和F优498高氮下产量最高;永胜德优4923则以低氮下产量更高,丰优香占和中优295高氮处理下产量最高。因此,在大邑生态点宜香优1108定义为低氮高效型,晶两优534和F优498定义为高氮高效型;在永胜生态点德优4923为低氮高效型,丰优香占、中优295为高氮高效型。

图1 GGE双标图分析品种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Fig.1 Adaptability of varieties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based on GGE biplot

表4 两个生态点不同氮肥用量下10个品种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Table 4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of ten rice varieties under different N application rates in the Dayi and Yongsheng sites

续表4 Table 4 continued

2.3 氮肥处理对不同水稻品种各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两个生态条件下,不同氮肥处理和品种的干物质积累特性均有明显差异(图2)。从不同生态点的干物质积累量来看,拔节期和抽穗期均以大邑更高,而成熟期永胜比大邑高22.12%~28.91%。各时期干物质积累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且N0处理与其余两处理间差异明显。不同品种间干物质积累量亦差异显著,且两生态点间规律不同。大邑生态点N120处理下抽穗期和成熟期均以低氮高效型品种的干物质积累量最高,抽穗期N180处理下高氮高效型品种则偏低;永胜点N120处理拔节期低氮高效型干物质积累量最低,N180处理下抽穗和成熟期则以高氮高效型偏高。就群体生长率而言,移栽至拔节期大邑的群体生长率平均值是永胜的1.6~2.1倍,抽穗至成熟阶段则以永胜更高。不同施氮处理间移栽至拔节期和拔节至抽穗期的群体生长率均是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抽穗至成熟期则以N120处理的群体生长率(PGR)最高。不同氮效率品种间各生育时期群体生长率差异显著,大邑点N120处理下移栽至拔节期低氮高效型PGR比同处理平均值高14.73%,在N180处理下抽穗前高氮高效型品种的PGR均偏低,而抽穗至成熟期该类型品种的PGR则明显高于其它品种。永胜生态点,N120处理移栽至拔节期以低氮高效型最低,而拔节至抽穗期该类型品种的群体生长率比同处理平均值高12.04%,拔节至抽穗期N180处理下以高氮高效型品种PGR最大。

图2 不同施氮量下水稻品种各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量Fig.2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of rice varieties across the growth stages under different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s

2.4 氮肥处理对不同水稻品种中后期不同部位干物重的影响

图3表明,在水稻生育中、后期,两生态点间干物质在不同部位的分配有明显差异。抽穗期大邑叶片的干物重明显高于永胜,成熟期两生态点间叶片干物重则无显著差异,而成熟期茎鞘和穗部的干物重以永胜更高。氮肥处理间比较发现,除成熟期穗部干物重以N120处理的最高外,其余时期的茎、叶、穗干物重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从供试品种间差异来看,大邑生态点N120处理下低氮高效型品种在抽穗期茎鞘、叶片干物重和成熟期茎鞘干物重均高于同处理其它品种,N180处理下高氮高效型品种抽穗期穗部干物重明显偏低。永胜点N120处理下抽穗期和成熟期穗部干物重均以低氮高效型品种最高,分别比同处理其他品种的平均值高37.14%和13.38%,N180处理下高氮高效型中后期茎鞘干物重则远高于其他品种。

图3 不同施氮量下各水稻品种抽穗期和成熟期茎鞘、叶片和穗的干物重Fig.3 Dry matter weights of stem-sheath, leaf and panicle of various rice varieties at the heading and maturing stages under different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s

2.5 氮肥处理对不同水稻品种后期干物质输出转化的影响

抽穗前茎鞘和叶片积累的光合产物向穗部的转运特性及抽穗后穗部物质的积累直接影响水稻产量。由图4可知,两生态点间物质积累与转化特性有较大差异,穗前茎鞘和叶片的干物质输出率与穗前茎鞘和叶片干物质转化对籽粒的贡献率均是大邑高于永胜,而永胜的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比大邑高出61.91%~87.72%,表明大邑生态点成熟期穗部物质主要源于抽穗前茎鞘和叶片积累的干物质的转化,而永胜生态点主要来自抽穗后光合产物的积累。从氮肥处理来看,两生态点N0处理的穗前茎鞘干物质输出率、穗前茎鞘干物质转化对籽粒的贡献率和穗前干物质转化对籽粒的贡献率均高出两施氮处理28%以上。两施氮处理间,除N180处理下大邑生态点穗前叶片干物质输出率与穗前叶片干物质转化对籽粒的贡献率以及大邑和永胜的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低于N120外,其余指标均是N180高于N120。不同品种间比较发现,大邑N120处理下低氮高效型品种的穗前茎鞘和叶片干物质转化对籽粒的贡献率以及穗前干物质转化对籽粒的贡献率均最高,其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则明显低于其他品种;N180处理下,高氮高效型品种穗前茎鞘、叶片的干物质输出率与干物质转化对籽粒的贡献率以及穗前干物质转化对籽粒的贡献率均偏低,而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则最高,分别为78.30%和64.88%。永胜生态点N120处理下低氮高效型品种的穗前茎鞘干物质输出率与穗前茎鞘干物质转化对籽粒的贡献率、穗前干物质转化对籽粒的贡献率均为最高,而该品种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则低于其他品种。

图4 不同氮肥处理下各水稻品种穗前干物质运转率与穗后干物质积累量Fig.4 Dry matter translocation before the heading stage and accumulation after the heading stage of rice varieties under different nitrogen rates

2.6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与物质生产的相关性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两生态点的物质生产和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不尽相同。大邑点产量与移栽至拔节期和抽穗至成熟期群体生长率、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而与穗前干物质转化对籽粒的贡献率呈显著负相关。对产量构成因素而言,仅有效穗数与移栽至拔节和抽穗至成熟期PGR呈显著正相关。永胜点产量与各时期群体生长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穗前干物质转化对籽粒的贡献率呈负相关,与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呈正相关,但未达显著水平。有效穗数与移栽至拔节和抽穗至成熟期PGR、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呈显著正相关,每穗颖花数与拔节至抽穗和抽穗至成熟期PGR呈显著正相关,结实率与移栽至拔节和抽穗至成熟期群体生长率、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与穗前干物质转化对籽粒的贡献率呈显著正相关。综合来看,两个生态点的产量和有效穗数均与移栽至拔节和抽穗至成熟期的群体生长率、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呈正相关关系,与穗前干物质转化对籽粒的贡献率呈负相关,永胜点产量和每穗颖花数还与拔节至抽穗期PGR呈极显著正相关。

表5 品种、氮肥和生态点与产量和干物质生产的相关性分析Table 5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variety, N application, yield, yield components and dry matter production at different ecological sites

3 讨论

3.1 氮高效品种的干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特征

关于如何提高水稻对氮素的吸收与利用来有效增产并减少氮肥施用,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23–24],对于水稻干物质生产与高产的协同机制,前人也有较多阐述[10, 25–26]。梁健等[10]和李敏等[25]研究认为,抽穗前适当控制群体生长,抽穗后保持较高的群体生长水平及较高的收获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是氮高效型品种达到高产的重要物质生产特性。也有研究者认为水稻产量与抽穗前干物质转运量呈显著正相关,或决定于抽穗至成熟阶段的光合生产能力[27]。本研究结果显示,大邑点低氮高效型品种移栽至拔节期群体生长率和穗前干物质转化对籽粒的贡献率较高,结合产量构成因素(表4)分析,该类型品种产量优势在于较高的有效穗数,相关分析(表5)表明移栽至拔节期的PGR与产量(r= 0.70**)和有效穗数(r= 0.41*)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在大邑等“弱光寡照”地区低氮肥条件下,保证水稻前期的生长速度是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实现水稻高产的主要途径。本研究中大邑点高氮高效型品种抽穗后群体生长率和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明显高于其它品种,而水稻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速率直接影响抽穗后群体生长率和籽粒灌浆情况[18]。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抽穗至成熟期PGR与产量(r= 0.56**)呈极显著正相关,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与产量 (r= 0.37*)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缪小建等[28]认为,大穗型品种齐穗期茎鞘和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较少,且在主要输出期的转运量低,生长后期出现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再积累现象,而本研究中高氮高效型品种产量优势在于每穗颖花数较高,这表明在弱光寡照地区高氮肥处理下,应在保证足量群体颖花数的情况下提高抽穗后水稻干物质生长速率和穗部光合产物的积累,以确保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提高库容量进而增加产量。永胜生态点低氮高效型品种具有拔节至抽穗期PGR高和穗前光合产物转化率高的物质生产特性,同时千粒重较同处理平均值高13.61%。前人研究认为光照较强的地区实现高产的关键是足穗大穗[29],因此在永胜等“光照充足、湿度较小”的生态环境和低氮肥处理下,应提高水稻在拔节期至抽穗期间的干物质积累速率,并在保证足够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的情况下,促进籽粒充实灌浆,从而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前人研究结果显示,增施氮肥能提高水稻各时期干物质积累速率,并提高穗粒数进而促进产量的增加[30]。本研究中,永胜点高氮高效型品种在高氮肥处理下拔节至抽穗期的群体生长率较高,且每穗颖花数较大,相关分析也显示该点拔节至抽穗期PGR与产量(r= 0.60**)和每穗颖花数 (r= 0.68**)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在永胜等光温充足的地区,高氮肥处理下应提高水稻拔节至抽穗期的干物质积累速率,以促进抽穗后光合产物在籽粒中的积累,确保较高的群体颖花量,从而增加产量。

3.2 不同氮效率品种对施氮量和生态条件的响应

水稻干物质的生产特性是光合产物在植株不同器官中积累与分配的结果,而基因型、栽培措施、生态条件及其互作效应对水稻干物质生产特性存在极显著的影响[20,31]。本研究结果显示,N0处理的穗前茎鞘干物质输出率、穗前茎鞘干物质转化对籽粒的贡献率和穗前干物质转化对籽粒的贡献率均高出两施氮处理28%以上(图4),而缪小建等[32]、陈丽楠等[33]研究指出氮素穗肥的施用显著降低抽穗后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转运量和转化率,本试验中低氮高效型呈现穗前干物质转化对籽粒的贡献率高,高氮高效型呈现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高的特征,说明氮高效品种在低氮处理下能更多的将茎鞘和叶片中储存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转运到籽粒中,而氮高效型品种在高氮肥处理下能有效利用穗肥,延缓叶片衰老,提高穗后冠层光合能力,更利于穗后物质的生产与转运[34]。

有关生态环境对水稻干物质生产的影响,虽有诸多报道[23,35–36]但结论不一。王勋等[35]研究认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生态环境能提高水稻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全生育期生长速度。徐春梅等[22]报道,不同生态条件对水稻干物质生产的影响因品种而异,温光条件好的地区提高籼稻品种齐穗前群体生长率,提高杂交粳稻齐穗后群体生长率。在本研究中,各类氮高效品种群体生长率特性在不同生态点表现不同,永胜氮高效品种拔节至抽穗期PGR高,结合气象因子分析结果(表2),永胜点拔节至抽穗期降雨量低于大邑,日照时数较大邑更高,且拔节至抽穗期PGR与该时期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r= 0.66*),因此水稻生长中期低降雨量有利于干物质的生产和积累,保证群体生物量的快速提高。大邑生态点低氮高效型品种和高氮高效型品种干物质积累特征分别为拔节前PGR高和抽穗后PGR高,气象因子显示这两个时期大邑的日照时数均低于永胜点49%以上,而黄丽芬等[37]的光氮互作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拔节期和成熟期遮光均能最大限度地增加水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但都是在高氮处理下,这与本试验结果有所不同,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气象因子、氮肥处理以及品种间互作效应导致。对于氮肥、气象因子与品种间互作对水稻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和反应机理等问题,尚需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4 结论

不同生态条件下低氮高效型和高氮高效型品种实现高产的途径不同。大邑等弱光寡照地区,对于低氮高效型品种应保证水稻前期的生长速度,提高抽穗前茎鞘和叶片干物质的转运率,以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实现高产;对于高氮高效型品种,应在抽穗前适当控制群体生长,抽穗后保持较高的群体生长率并提高穗后光合产物的积累,保证足够的每穗颖花数以提高产量。在永胜等光温充足的地区,对于低氮高效型品种,应保持拔节至抽穗期较高的群体生长水平及较高的穗前干物质转化对籽粒的贡献率,在保证适当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的情况下,促进籽粒充实;对于高氮高效品种,拔节至抽穗期较高的群体生长率及较高的每穗颖花数是实现高产高效生产的重要特征。

猜你喜欢
永胜贡献率氮肥
氮肥市场月度分析
氮肥市场月度分析
预计今年氮肥消费或将增加
氮肥市场月度分析
唱一首祖国的赞歌
北京华语视听牛永胜 以客户为主,20年老店的“生意经”
一种两级双吸管道输油泵
一种通用的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框架
关于装备体系贡献率研究的几点思考
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