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

2022-07-21 02:51李琦
商展经济 2022年13期
关键词:会展业会展经济

李琦

(长沙理工大学 湖南长沙 410114)

1 引言

2022年1月12日,第十七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在福州开幕。近年来广交会、进博会、高交会等展会在国内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吸引了全世界成千上万的参展商参与,会展业像一个强大的起搏器,为当地城市的经济贸易旅游源源不断供应着新鲜血液。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就纳入了会展业的发展计划,“一带一路”倡议中也有提及,我们理所应当地认为会展业能够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国际贸易、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前人并未用过现实数据验证过会展业能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会展业对哪些城市影响大,对哪些城市影响不显著呢?我们只有确切地证明了会展业对经济的潜在推动影响,并充分了解哪些城市更适合会展发展的战略,才能有效实施专门化地区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因情施策。不是所有的城市想提高经济、脱贫致富都可以使用发展当地会展的手段,并且只有抓好会展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在机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好会展的协同效应,否则花费了大量物力财力也看不到明显的提升效果,甚至还会产生反作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可以为政府在扶贫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向提供新路径,并更有针对性地对此施策实策。当前,会展业面临着诸多考验,地区冲突频发、国际形势紧张、疫情阴影笼罩,本文探究了如何发展会展的问题,并给出具体建议,以供行业参考。

2 文献评述和研究创新

会展业能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它是提高城市竞争力和知名度的有效途径。会展行业投入产出比高达1:9,即会展行业投入1元,住宿、旅游、消费等综合收入高达9元。近年来,以“广交会”“进博会”为代表的大型产品贸易类会展展现出其强劲拉动就业和投资的能力。中华工商时报报道,2008年广交会对广州GDP贡献了4%;以“义博会”为代表的轻工产品贸易类会展,带动了义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的国际化;以大连、长春等城市地区为主的工业品会展经济带,凭借着东北老工业制造基地的优势,形成了以大连服装展、长春汽博会等展会品牌……这些实例都说明了会展业对城市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长期以来,大型会展意味着一个最前沿的窗口,参展商和观展商都能从中发现风口和机遇,各个参展企业通过会展平台来展示自身创新成果,使展会成为出口贸易双方进行信息成果交流的平台,为共同研发高精尖技术提供了可能,从而在企业内部就促进了结构优化。此外,大型展会往往涌现大量的竞争者,相关行业都会因为信息知识的外溢而降低了成本,正的外部效应会带来更大的社会福利。

近年来,会展业在我国取得了深入的发展,它正深入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从地域分布上看,我国会展业已初步形成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东北和中西部五大会展经济带,但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在会展统计年报中,中国会展业的中心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区域,中西部地区只有少量城市上榜。对于如何促进会展业更好地发展,并发挥其外部效应,成为国内外许多学者探讨的热点话题。许多学者都在理论上阐述了会展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储祥银表示,会展活动是推进国家战略、促进投资贸易、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科技文化体育交流、拉动消费、丰富居民生活的重要平台。中国贸易报整理2022年各省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发现,各地将发展会展业放在政府工作重要位置,结合地域特色积极制定政策,扶持会展企业。政府将会展业放在重要地位,客观说明了它对就业、经济的拉动能力。现实运用中,我们已经将会展业提到一个重要战略层面,但理论上还缺乏可靠的数据解释,而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去验证现实运用的理论意义。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全世界的生产环节都受到了巨大冲击,会展业集中性和开放性的特征决定了它将受到公共卫生危机更严重的影响,部分学者对疫情下的会展业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有的学者认为在短期内要推进数字会展、强化政府政策精准帮扶、政企联合开展恢复性营销,长期内应强化制度建设,健全企业内部公共卫生危机预防预警及应急机制、推进会展企业与医疗卫生、应急救援等机构深度对接,以增强会展产业抗风险能力和发展韧性(汪婧、王吉刚,资源,2021;王绍媛、秦煜浛,2020;兰馨,2020)。有的学者从量化分析的角度分析了中国会展业复工复产的政策(朱玉蓉,唐嘉,杨锦秀,魏俊益,2021)。后疫情时代,会展行业如何重焕生机,学者们的研究还较少,现在许多行业都受到了强烈冲击,服务业的应对方法应该大体相似,实际落实时各有侧重。

3 数据和变量说明

前文几乎没有关于会展业的实证分析,说明在数据选取上存在一定困难,中国会展经济研究发布了2011—2020年10年间的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但由于统计口径与城市数量不同,本文只选取了统计口径相同的从2012—2015年大约85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年展览数量(num)和年平均展览面积(sq)作为衡量会展业发展的主要指标。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显示,新冠疫情爆发前,从2011—2019年全国的展览数量和展览面积都呈现一个良好的增长态势(见图1),中国会展业有着巨大潜力。

图1 2011—2019年全国展览、展览面积增长趋势

通过综合阅读其他实证研究的参考文献,本文综合整理了《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数据,从中选取了2012—2015年人均GDP(avgdp)的数据作为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平均而言一个地区人均GDP越高往往经济越发达、居民生活水平越高。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比例逐步增加,2019年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比2018年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9%,比2018年提高0.6个百分点,服务业自2013年超过工业,当今已成为第一大行业部门和经济增长主动力,所以本文选取了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例(3pp)和年平均人口(avpp)作为其他解释变量,因为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例越高的地区,往往其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而人口越多的地方,如北京、上海、深圳等,说明其城市的吸引力越强,人口的聚集效应将会创造更多财富,由此经济发展水平也会越高。表1报告了各变量的样本统计值。

表1 数据说明与变量统计描述

4 计量模型估计及结果说明

本文依托2012—2015年共4年的中国约85个地级以上城市相关数据来验证会展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所以本文构建如下基准回归模型:

表2 基准回归结果

本文进一步研究了会展对不同城市的影响,共有两种分类方式,第一种是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分类,分为经济发达城市和经济欠发达城市,其中经济发达城市包括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重庆、西安、苏州、武汉、南京、天津、郑州、长沙、东莞、佛山、宁波、青岛、沈阳19个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其余的属于经济欠发达城市。第二种是根据是否沿海划分为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分为了包括大连在内的15个沿海城市和70个内陆城市。表3显示了会展业促进作用地区差异的回归结果。

表3 会展业促进作用地区差异

本文加入了滞后一期的核心解释变量来消除经济发展与会展因素的反向因果关系。基准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总体而言,城市会展发展能够带动经济增长,实证检验与我们的现实经验是相符的。会展业越发达的地区,年办展数越多、展览面积越广,这会带来更大的外部效应,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增长会展发展情况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影响大于经济发达地区,因为经济发达地区各项基础设施均较完善,会展业相对饱和,从而促进作用不明显;会展发展对内陆地区影响要大于沿海地区,由于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早年国家政策更多地会展资源倾斜到沿海地区,沿海地区的会展业在2012年以前已发挥了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而内陆地区会展还处于生命周期的前段,正在等待一个爆发式增长,所以会展对其促进作用更大。在控制的变量中,一个城市的年平均人口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例会显著降低经济发展水平,常规理解城市数量和服务业就业比例能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一个城市年平均人口不高可从两个方面解释:(1)该城市自然增长率较低;(2)外来迁入人口较少。学者们根据 2357 个县的“六普”数据分析得出:经济越发达、妇女受教育程度越高、离婚率越高,生育率则越低(王良健、梁旷、彭郁,2015)。且城市自然增长率高低随着一个城市的发展阶段不同对经济产生的影响不同,经济发展程度越高,人口增长率越低,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人口增长率处于逐步下降态势,但是较发达地区增长率明显低于欠发达地区(廖海亚,2015),这解释了为什么年平均人口对经济发展有着负向影响。下面学者的研究解释了第三产业就业情况在某些方面对经济有着抑制作用。第三产业的发展通过影响生产规模和资本效率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孙磊,2012)。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很多,还有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居民受教育水平等,我们无法在一个模型中穷尽,所以这些变量计入随机干扰项中。每个模型的常数项都很显著,说明了本文列举的会展因素、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例、平均人口数只能解释一部分人均GDP,从的值很小我们也可以看出来,还有更多的因素等待我们去探讨。

5 结语

会展业发展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它对城市的就业、投资、进出口、居民生活水平方面都有着巨大影响,我们如何发展好会展业,从哪些角度入手?这对政府而言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从以上的实证分析,我们知道会展面积、会展数量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国家若想提高某些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首先,可以将其往会展之都的方向打造,通过它的协同效应带动当地的产业发展、就业提高、实现扶贫目标。在城市经济不断优化升级过程中,会展行业将会成为衡量城市开放度及生机活力的重要因素。城市会展行业的发展,需要城市提供产业及相关服务的支持,而通过举办会展,又会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使举办城市收益良多;其次,一个城市要发展会展业,首要因素是提升其硬实力,建设会展场馆和完善周边配套设施、增强会展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会展旅游住宿服务产业链等。政府在对城市实行会展发展战略时要因地制宜,将会展资源更多倾斜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内陆地区会产生更好的效果,考虑会展业在不同地区的生命周期;最后,回归结果显示,城市的平均人口越多、第三产业的就业比例越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下降的。这启示各地根据自己城市的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出台一些落户政策和生育政策,适当调控人口数量、引导就业方向。

猜你喜欢
会展业会展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拨开迷雾破而后立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互联网时代会展业的出路何在?——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访谈
如何发展海南会展业?
西安会展业发现状及策略
经济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