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因素探寻

2022-07-21 02:52李资博
商展经济 2022年13期
关键词:生育率生产总值百分比

李资博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 102488)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人口“结构红利”促进了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但随着生育率总和降低,我国人口“结构红利”也将逐渐消失。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面临严峻的人口结构性挑战。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老龄化逐步加速,比重为18.70%,十年间上升了5.4%。

经典的人口转变理论认为生育率会从较高水平逐步下降,最后稳定在大约2.1的水平上。然而,我国的实际情况与此相比有些出入。我国总和生育率常年徘徊在1.5~1.8(陈卫,2021),尤其是2021年,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已降至1.3。由上文分析可知,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里,人口负增长或成为趋势。

在贯彻计划生育政策30年后,我国生育政策迎来重大调整。自2013年开始,“单独二孩”及后来的“全面二孩”政策推行,总和生育率开始回升,最高达到1.6左右的水平,但与2.1的更替水平相比仍有差距。2021年的三孩政策放开并没有起到拉动总和生育率大幅回升的效果,可见当下的人口问题绝非仅仅与政策相关,也绝非制定政策就能解决。

人口学专家黄文政认为,如果总和生育率降低到1.2,那么总人口将以每25~30年减少44%的速度萎缩。虽然骇人听闻,但任何人不希望此言一语成谶。

因此,本文对全国各省份人口自然增长率及人口政策,综合经济、文化、社会影响,采用FE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探究出有效应对生育率下降问题的生育支持政策。

2 总和生育率影响因素分析

传统生育率研究关注如何快速降低过高生育率。经典生育理论则表述了生育转变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发生的,其中文化传统与传播起到重要作用。众所周知,中国传统生育观念对生育率的回升有正面作用,然而流行文化带来的冲击恰恰与传统生育观念背道而驰。

当前,我国生育率研究主要应关注的是生育率低下的原因,以及提高生育率的方法。低生育水平研究应当涉及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居民收入水平、高等学校教育水平、生育保险水平等。这些新的研究框架和视角可能对我们理解中国的低生育水平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为此,着手收集整理统计数据,调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库查询近五年来(2015—2019)全国31个省市及自治区的各项数据,包括人口自然增长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指数、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每十万人口高等学校平均在校生数、图书出版种数(传统文化传播媒介)及年末参加生育保险人口的比例。采用FE面板数据模型,以下用简称代替上述数据集全称:

采取一般的线性回归模型:

rt=γ1pi+γ2tgdp+γ3rgdp+γ4rinc+γ5run+γ6rbk+γ7pr+γ0+u

各变量说明如表1所示。

表1 各变量名称及简称说明

2.1 变量选择与描述性统计

经过使用Stata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可得到如图1所示结果。

图1 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指数、年末参加生育保险人数百分比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散点图

可见,人口自然增长率大致与地区生产总值指数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年末参加生育保险人数百分比等因素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尝试建立模型。

2.2 基准回归结果

首次回归分析,纳入全体统计变量,调整后收入的P值偏高,尝试剔除调整后收入变量继续进行回归分析。

二次回归结果表明,人口自然增长率不仅与调整后收入相关性差,也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相关性差,两者P值均偏大,剔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继续尝试回归分析,最终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各变量回归结果

此时,各变量拟合程度高,呈现不同的影响程度,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呈高度正相关关系的变量有地区生产总值指数、年末参加生育保险人数百分比,呈高度负相关关系的有调整后高校在校生数、调整后图书种数。

2.3 影响机制

根据上述统计变量描述性统计及优化后的回归分析不难发现,人口自然增长率与调整后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及地区生产总值(亿元)相关性差,也就是说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浮动及地区经济总量并不能显著影响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但是不排除存在一定影响;与此同时,地区生产总值指数、年末参加生育保险人数百分比的提升能够显著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那么,为提高总和生育率也应当从提高地区生产总值指数、年末参加生育保险人数百分比着手,即提高经济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应对人口生育率不断下降的有力手段。然而,调整后高校在校生数、调整后图书种数却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需要减少高等教育投入或降低建设力度,或是减少图书出版量,这些都属于发展问题,任何国家或地区都不可避免地因人口综合素质提升或传统文化观念受流行文化冲击而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我国更应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及传统文化媒介(图书)的推广,或许这二者将不可避免地继续使得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但它们对于经济活动及文化传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发展的问题应经由发展解决,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

人口自然增长率模型或可以改写为:

rt=γ1rgdp+γ2run+γ3rbk+γ4pr+γ0+u

结果大致为:

rt=0.83*rgdp-173.32*run-10.73*rbk+7.63*pr-79.13+u

2.4 稳健性检验

2.4.1 内生性问题

检验地区生产总值指数与调整后年末参加生育保险人数百分比之间的显著性、相关联程度,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地区生产总值指数与调整后年末参加生育保险人数百分比之间的显著性、相关联程度检验

P值均为0,故拒绝原假设,认为地区生产总值指数与年末参加生育保险人数百分比的系数不为0。

2.4.2 替换解释变量

排除地区生产总值指数与调整后年末参加生育保险人数,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自然增长率与各变量回归结果(去除年末参加生育保险人数百分比变量)

可以发现,排除地区生产总值指数与调整后高校在校生数影响较大。

3 结语

综上所述,影响生育率的因素很多,但归根结底,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方面:文化因素、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本文着重研究的是文化因素及经济因素,根据回归分析,虽然高等教育对生育率有负的外部性,但同时普及高等教育、扩展教育领域和受教育时间、建立终身学习型社会,可以加快人力资本积累。与此同时,医疗服务尤其是生育保险、生育保障体系恰恰是保证健康的生育率即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压舱石。应当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加大对教育和卫生健康领域的公共投资,使之适应当前低人口生育率,从而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生育率生产总值百分比
低生育率:怀疑、再调查与重复验证
2020年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
2019年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
韩国生育率创50年来新低
什么将取代国内生产总值?
全球生育率,新加坡最低
本地生产总值
普通照明用自镇流LED灯闪烁百分比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外籍妈妈提升德国平均生育率
趋势攻略之趋势线:百分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