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路径探讨

2022-07-22 22:52平丽华王芷茹
大观 2022年6期
关键词: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声乐演唱

平丽华 王芷茹

摘 要:在东西方声乐艺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是两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唱法,并且都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演唱技巧,获得了不同人群的热爱和关注。其中,民族唱法更重韵味,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但是在共鸣方面有所不足;而美声唱法在演唱的过程中更加注重音色和气息,但是在灵动性方面有所不足。在当前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中,如果能使二者相互借鉴和融合,则可以有效地拓宽声乐艺术的发展道路,形成一种带有独特艺术气息的全新唱法。

关键词: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声乐演唱

注:本文系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高校歌剧排演实践现状与改革策略研究”(2021B178)研究成果。

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分别是东西方声乐艺术的代表。这两种唱法在各自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具有不同特点的艺术风格和演唱技巧。虽然二者在艺术表现力方面各有不同,但是随着近几年声乐艺术的多元化发展,以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也不断地碰撞出新的火花,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互补。从某种角度看,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之间的融合是必要的,这主要是由于二者均经历了比较长久的发展历程并且具有深厚的底蕴。而我国越来越多的歌唱艺术家也发现了这一点。他们对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融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希望能在保持原有民族唱法的基础上,对外来声乐艺术进行借鉴,融入美声唱法的优势,从而实现互补。经过一些歌唱艺术家的不断探索和尝试,当前的民族唱法相较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高音区发声方面。在对美声唱法的发声方式进行借鉴之后,民族唱法不仅保留了原有的韵味,同时其声音也具备了圆润明亮的优势,有效地拓展了自身的发展道路。但是,仍然有很多歌唱艺术家对于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融合持不同的意见。可以说,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融合的话题也一直是民族声乐艺术发展过程中非常关键的,需要相關的艺术从业人员不断围绕该话题进行探索和实践,以促使民族声乐艺术实现健康发展。

一、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概念及特点

(一)民族唱法

民族唱法是我国声乐艺术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成果,其经过不断演变逐渐成为一种唱法概念。这种概念包含丰富的内容,是包含了我国民歌唱法、戏曲唱法、曲艺唱法以及民族新唱法在内的一种唱法合集。民族唱法的前身是民间传统艺术,后来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该唱法也在不断改进和发展,最终形成了现有的形式。

民族唱法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典型的特点,那就是民族性。该唱法在形成时,所遵循的是我国的民族艺术审美思想,这也是民族唱法的重要特色。因此在演唱时,演唱者会更加注重演唱过程中的韵味、意境和情感,同时注重演唱过程中的声音是否具备字正腔圆和音色明亮的特点。在表演的过程中,民族唱法也有着比较独特的风格。演唱者需要声情并茂并联合肢体语言来打动受众,使其进入氛围,从而在观看的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是西方国家声乐艺术发展的产物,其相比民族唱法而言更加简单,发展历史也更短,只有400多年。但是在短短的发展历程中,美声唱法形成了独特的演唱体系,并且成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声乐学派。美声唱法不仅对我国民族唱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很多国家声乐艺术的发展。除了16世纪末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诞生的最正宗的美声唱法之外,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还出现了很多不同形式的美声唱法,例如歌剧唱法、音乐会唱法以及清唱剧唱法等等。虽然在美声唱法兴起和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国家的声乐艺术都对其进行了应用和融合,但是它们展现的审美思想差距较大,所使用的语言也不尽相同。由此可以看出,美声唱法的影响力非常广泛,得到了不同国家的认可。

美声唱法在发展的过程中能获得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并得以广泛流传,主要原因在于这种唱法具有科学性的优势。美声唱法的发声训练体系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完善性,也是其可以作为一个声乐学派存在的关键。与我国的民族唱法相比,美声唱法更加注重声音的优美性,且在演唱过程中的音域更宽,对音准的要求也更高,其演唱风格具有严谨、连贯、平顺的特征。

二、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之异同

(一)相同之处

1.强调吐字清晰的重要性

声乐艺术要求演唱者吐字清晰,以获得更加优美的演唱效果,同时将歌曲的意境更加准确地传递给受众,而受众也可以在聆听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共鸣和更强的代入感。同时,这也是民族唱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在民族唱法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这一点一直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和关注。很多歌唱艺术家都非常认可吐字清晰的重要性。在民族唱法中甚至有“三分唱七分说”的理念,这也是广大民族歌唱艺术家的共同坚持。

而美声唱法同样对这一点有着较高的重视,这也是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达成共识的一项关键内容。吐字清晰和元音纯正是美声唱法受到人们广泛认可和重视的关键所在。在很早之前,美声学派的创始人就已经对美声演唱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明确,认为歌词是最主要的,其次是节奏和声音。

2.强调呼吸和气息的重要性

虽然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起源不同,在发展历程和风格上也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二者在很多专业理论上存在共识。其中,呼吸和气息在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中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些民族唱法的艺术家认为,演唱是呼吸的艺术,这也说明了呼吸和气息对演唱效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关于气息,美声唱法也有着相同的原则和理念。一些美声唱法的艺术家认为,谁懂得了呼吸,谁才会懂得演唱。

和呼吸相辅相成的就是气息。气息是东西方声乐艺术演唱过程中的关键,如果说演唱是一个整体,那么组成这个整体的必然少不了呼吸和气息。在演唱的过程中,只有合理运用气息才可以正确发声。因此,气息是美声唱法中重要的影响因素。不过,气息不仅是演唱的关键,人们在日常说话的过程中,也需要利用声带的开合来对气息进行控制。在民族唱法中,对气息的合理控制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基础技能,演唱者会按照“深”“通”“活”的基本原则对气息进行控制。而美声唱法更是将气息的运用作为演唱的基础和重点。可以说,气息是否饱满对于美声唱法的演唱效果来说有非常大的影响。美声唱法之所以会有音域宽的优势,并且音与音之间的连接比较平滑顺畅,主要也是因为其对气息的关注和重视。实际上,来自不同国家的美声歌唱家都对气息运用的重要性给予了肯定。

(二)不同之处

1.共鸣部位有所差异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起源不同。而这些具有不同特色的国家或地区存在着一定的审美差异和语言差异,所以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在共鸣腔的使用上存在较大的不同。就东方的审美而言,人们更加关注演唱的意境和韵味。因此,演唱者会更加注重演唱的声情并茂,并且在使用共鸣时通常会采取部分共鸣的方式,发出的声音也更加清透、明亮、柔和。而美声唱法的演唱者则会偏向于在使用共鸣时采取整体共鸣的方式,充分调动头部、口部、胸部等部位的腔体对歌声进行处理,经过共鸣处理后,声音更加高亢也更具力度。

2.表演形式及演唱方式有所差异

由于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发展史和表演史有较大的差异性,二者在演唱形式和表演形式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民族唱法在演唱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表演的形式。在演唱期间,表演者需要在演唱的同时将形体表演和演唱内容相结合,从而为观众呈现更加完整的表演。同时,民族唱法更加重视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这种表演形式可以给观众带来更加直观的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而美声唱法的表演形式相对而言就具有一定的单一性。这种单一性也可以理解为美声唱法更加关注歌声本身,即美声唱法在演唱的过程中更加重视表演者的声音,认为无须加入多余的肢体动作。

三、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相互借鉴的必要性

(一)民族唱法向美声唱法借鉴的必要性

民族唱法是我国声乐艺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成果,也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值得所有当代声乐艺术家和表演者继承和发扬。随着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东西方文化经历了不断的碰撞和交流。在这一形势下,我们需要理性地看待民族唱法。虽然民族唱法具有我国鲜明的民族特色,融合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但是其尚未形成完整且科学的训练体系,这也是影响民族唱法传承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想将民族唱法发扬光大,就需要对其自身进行完善。而美声唱法的技术标准相对来说更加严谨,其科学的训练体系不但可以更好地挖掘演唱者发声器官的潜力,还可以有效地开发初次接触唱法的训练者的声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演唱者未来的艺术高度,延长演唱者的艺术生命。因此,民族唱法需要向美声唱法进行借鉴,在突破传统声乐教学的束缚后,逐渐形成具有科学性和完整性的理论体系,促使民族声乐艺术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美声唱法向民族唱法借鉴的必要性

美声唱法在演唱的过程中注重音调和发音,要求吐字清晰和准确,这也是美声唱法的一大优势,可以进一步提高演唱的严谨性,获得更好的演唱效果。但是这一特点也有弊端,那就是在演唱的过程中,演唱者和观众之间存在较明显的距离感,导致艺术的灵动性无法得以充分发挥。在这一方面,美声唱法就需要对我国的民族唱法进行借鉴。除了具有较好的灵动性之外,民族唱法有着独具特色的“润腔”,可以对声腔进行润色,从而使歌声更加和谐、柔美。而借鉴这一优势,不但可以使美声唱法在演唱的时候更具韵味,而且可以使演唱者更好地融入自身的情感,使演唱更具艺术感染力。艺术和情感是相辅相成的,因此艺术作品非常重视情感的表达。这也和我国传统的审美理念不谋而合。我国传统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同样以情感的表达为主要内容。因此,我国的美声唱法要想拓展发展空间,就需要转变严谨的艺术风格,融入写意精神,与民族唱法进行融合。

四、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融合之路

(一)达成共识,弘扬艺术精神

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虽然在共鸣部位、表演形式和演唱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区别,但二者的本质是一样的,旨在展示艺术魅力,弘扬艺术精神。在当前东西方文化不断碰撞和交流的形势下,两种声乐艺术都需要更加包容和开放。只有在达成共识的前提下将两种唱法形式进行融合,才有可能为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二)合理借鉴,协同发展

艺术的繁荣需要百花齐放而不是一枝独秀,这也是所有的艺术工作者及弘扬者需要明确的原则。而只有促使艺术繁荣发展,才能促使艺术健康发展。民族唱法代表的是我国的本土声乐艺术,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以包容的态度去融合美声唱法。但是融合并不代表要改变原则,而是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借鉴,从而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都需要在借鉴的过程中把握合理的尺度,避免在借鉴时丢掉自身的原则。二者需要在保持各自特色的同时共同进步,促进我国声乐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三)合理定位目标,共同促进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发展目标进行合理的定位,明确主要的发展方向。其中,美声唱法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融入本土特色,借鉴民族唱法的优势,在保持其原有特点的同时,满足东方审美取向的要求。而民族唱法需要在东西方文化不断进行碰撞和交流的形势下,向世界展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对当前的唱法不断进行创新,并充分融合美声唱法的优势,完善自身的教学系统。

总而言之,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是独具艺术风格的两种唱法,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互相借鉴与融合,从而促使中国声乐艺术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璐.简析中国民族唱法与西洋美声唱法的异同[J].明日风尚,2016(16):89.

[2]龐娜.美声唱法对民族演唱技巧的影响研究[J].北方音乐,2017(17):256.

[3]宁洪梅.浅谈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区别与联系[J].北方音乐,2011(6):36.

作者单位:

长春大学

猜你喜欢
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声乐演唱
中国美声唱法的发展及对民族声乐的影响
美声唱法与中国当代创作歌曲的演唱
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声乐演唱中的跨界现象分析
浅谈声乐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乐感
“民族唱法”的表现形态美
浅谈美声唱法的民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