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2022-07-29 01:59蒋厚泉知名科普工作者
至爱 2022年7期
关键词:科普志愿志愿者

文|蒋厚泉 知名科普工作者

张军文 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公共资源部部长

广州市南沙区青春志愿服务研究院执行院长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其中,科普志愿服务又是当代社会志愿服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力发展志愿服务活动,科普志愿服务也因此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提升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科普人才队伍建设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各地在推行志愿服务的同时,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为核心,探索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体系,这方面最好的体现就是当疫情开始暴发的时候,全国各地的基层群众迅速响应,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形成了一支支完整的志愿服务队伍,为当地的县、乡镇、村提供了坚实的防疫保障壁垒。该文以科普志愿服务的现状为出发点,针对科普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为科普志愿服务发展提供学术支撑。

科普志愿服务是新时代科技惠民、科学普及的重要平台。科技志愿者作为科普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科普志愿者在科普知识传播过程中同样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打通科普传播“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所 在。

一、科普志愿者队伍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1.科普志愿服务力量不断壮大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20年4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科技志愿者和科普志愿服务组织数量逐年快速增长。截至目前,在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实名注册的科技志愿者超过31万人,注册的科普志愿服务组织超过9000个,在其他平台注册的科普志愿服务工作者超过430万人。科普志愿服务组织通过技术指导、成果对接、线上互动等多种形式,已融入了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通过聚焦群众生产生活的科技需求,形成常态化、平台化的科普志愿服务机制,推动科普与科普志愿服务深度融合。并充分整合资源,壮大科普志愿服务队伍,着力搭建科技和科普服务基层的对接平台,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志愿服务活动,持续提升服务质量效能,更好地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高、服务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

2.科普志愿服务质量效能不断提升

近年来,我国各地方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落实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遵循科学发展规律,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成为推动科技事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承担着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公民科学素质提高、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重大职责,各地方领导班子带领广大职工干部主动担当作为,努力提升科普志愿服务效能,从高端人才举荐、选树科技人物典型、推进高水平智库建设、提高群团服务水平方面入手,积极做好服务工作,有力推动了全国科技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3.优质科普志愿协会不断涌现

近年来,随着科普事业不断发展,众多优质科普志愿协会不断涌现,其中,广州市科普志愿者协会在探索科普志愿服务中成绩显著,可作为学术研究对象进行借 鉴。

该协会2008年由广州市科协牵头筹办,于2009年3月20日成立,作为组织广州地区愿意从事科学普及、为科普志愿活动服务的企事业和相关单位、有志于科普服务工作的科学技术工作者,自愿参与组成的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自成立以来,每年都组织志愿者参与全国科技周、全国科普日、创交会、广州科普一日游、自由行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型科普志愿活动,以及有影响力的全国科普活动。该协会与华南植物园共建志愿服务团队,目前在园志愿者达493人(其中正式志愿者216人,见习志愿者277人)。志愿服务内容广泛,团队分为讲解导览、课程活动、旅游服务、文字摄影、园林园艺、苗木繁育、标本管理、档案管理、图书管理共9个志愿小组。并制定志愿者时长考核办法:见习志愿者3个月内服务时长满20小时可转为正式志愿者,正式志愿者每年服务时长不得低于60小时。2020年华南植物园荣获“广州科普志愿者工作先进集体”。

二、存在的问题

1.科普志愿服务运营能力有待加强

目前,科普系统涉及科普志愿服务包括科技咨询、科学讲座、科普讲解、科学教育、科学秀、展品维护和修复、展览布置、科普场馆运营维护、农技推广、专业技术服务等领域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服务。科普系统发展科普志愿服务工作已经成为解决人流量大、服务力量不足这个难题的最佳方式。虽然我国科普志愿服务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发展模式上仍存在很多不足。

一是许多机构的科技志愿管理不够有序,缺乏专门的部门或专人负责,容易因兼职负责导致管理混乱。二是志愿者结构相对单一,例如,科普场馆的志愿者大多是在校大学生,过于单一的结构存在一定的弊端,其中不稳定性尤为突出,因流动频繁给日常管理及培训带来困难。三是科技服务内容不易拓展,大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对专业技术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不足以进行科技咨询、科学讲座、专业技术服务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志愿服务工作。四是激励措施不多,吸引力不足。

2.科技志愿者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专职科普人才数量不足、水平不高;从事科普创作、科普研究开发、科普产业经营、科普策划组织等工作的高端人才以及面向基层的科普人才,一直处于匮乏状态。科普人才选拔、培养、使用的机制和体制均不够完善,这些成为制约我国科普事业发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瓶颈。科普工作是实现“三个文明”的基础性工作,是很有意义的一项社会工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及科普志愿者任重道远,务必吸引更多的科学家、专家加入科普志愿者队伍。

3.科技志愿队伍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科普志愿服务普遍非常认可,认为科技科普类的志愿服务对于提高收入、提升意识、改变生活方式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公众也认为,科普志愿服务还存在一些问题,依次为:宣传力度小,人们对志愿服务活动了解甚少;志愿服务队伍规模有局限,未能形成社会总动员;服务活动形式单一,吸引力不够。由此可见,公众认为主要问题是活动宣传不够和人员参与不足。

三、改进科普志愿服务的对策建议

1.构建创新志愿服务体系,提升运营能力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科普志愿服务已成为助推科技创新、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的催化剂。为了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科普志愿服务内容不断拓展,对科技志愿者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许多志愿者虽然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大部分对专业技术研究的深度还不够,不足以从事科技咨询、科学讲座、专业技术服务等领域的科普志愿服务。建议各地充分利用广大科技专业技术人员,组建成一支强大的科技专家志愿者团队,构建“专家+志愿者”科技创新志愿服务体系,不断创新科技志愿服务,助力科技创新事业发展。

2.加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提升队伍素质

充分发挥科协、科技部门的主体作用,加大对科普志愿服务的宣传力度,动员农业、教育、医疗等基层公众最关心的领域的科技专家以多种方式参与志愿服务,扩大科普志愿服务队伍的规模。要加强和农学会、高校、科研机构院所和技术推广机构的合作,以基层队伍本身为单位形成隶属志愿服务队,使其成为科技馆志愿服务团的隶属机构之一。由专人负责招募和自主管理,基层队伍本身负责组织和协调各服务团的服务时间和服务内容。这样有利于发挥各自优势,提高志愿者招募和管理的效率,同时也增加了志愿者的归属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队伍本身的综合素质。建立基层科普志愿服务绩效的社会认同机制,将科普志愿服务纳入对职称评定、职业晋升的考评中,保证科普志愿服务的长效性。开展面向科技志愿者的专业培训,提升科普服务质量,推动科普志愿服务走向规范化和专业化。

3.搭建科普志愿服务平台,提升服务质量

科普志愿服务一是要有针对性,要针对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结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工作岗位人员的特点,按需施教。二是要体现时代性。面对世界科技复杂多变的形势,需要我们对科普社会化工作中出现的许多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及时了解分析原因,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充实社区科普社会化资料,不能因存在科普社会化教育上的盲区,而造成居民群众思想上对科学的误区。三是要体现创新性。由于社区居民群众个体的思想水平、文化层次、理论素养等各不相同,开展科普社会化活动,一定要注重形式上的创新,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有利用先进科技人物的典型教育法,有利用影视广播等形式的形象教育法,有举办科普讲座、图片展览的现场教育法,有适时组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社会调查等活动的活动教育法,有通过今与昔、中与外、正与反、真与假、科学与迷信对比等形式的对比教育法,大力发展行业的基层科普组织,形成一支高水平的行业科普队伍。调动行业部门积极性,挖掘行业科普资源,体现行业特色,开展专题性、系列性科普活动。

猜你喜欢
科普志愿志愿者
志愿者
以志愿,致青春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我是兽医志愿者
奔赴在前线的青年志愿者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被志愿”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