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经济学类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2022-08-03 04:00程芳
成才之路 2022年13期
关键词:经济学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

程芳

摘要:思政元素的融入能使高职院校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从情感上进一步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高职院校要注重深入挖掘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以及金融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与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同时组建高质量的课程思政教师团队,进一步提高经济学类课程思政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经济学;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13-0031-03

经济学类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是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从目前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来看,经济学类课程思政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思政教育效果。挖掘经济学类课程思政元素,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与多元化考核方式,可以使经济学类专业课程和育人能够有机融合,更好地落实“三全育人”。下面简述高职院校经济学类课程思政教学现状,指出高职院校经济学类课程如何进行思政元素的挖掘,并从几个方面探讨高职院校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高职院校经济学类课程思政教学现状

如果说思政课程是育人的外在体现,那么课程思政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的过程。经济学类专业课程涉及经济、政治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可以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经济学类课程思政教学要求革新原有的教学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之中,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思想来分析解决我们国家的经济问题。但是,部分高校虽然提出了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教学要求,却缺乏明确的标准,并没有对教师进行统一的培训,或者让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对思政元素进行挖掘,总体上还处于探索阶段。一些教师对课程思政没有引起重视,没有进行系统研究和学习,课堂上以讲授专业知识为主,使得思政元素和专业课程内容没有有机融合,即使涉及一些思政元素,也可能会在授课过程中强行植入,没有做到完美融合,违背课程思政的根本宗旨。有些学生也没有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学习主动性不够,只是简单地、机械地进行学习,并没有认识到思政教育对专业课程学习与实践的指导作用。

二、高职院校经济学类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1.宏观经济学中的课程思政元素

宏观经济学的四大目标分别是促进经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增加就业、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教师要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经济思维,让学生了解国家有关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宏观经济变化等信息,并在细微之处渗透思政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如,讲到国民收入核算章节中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时,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告诉学生我国GDP总量虽然现在在世界上排名靠前,但人均GDP还是比较落后,要改善每个人的生活水平任重道远,国家富强要靠年轻一代的奋斗和努力。讲到经济周期时,可以告诉学生经济周期虽然具有客观性的特点,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任何国家都有遇到低谷的时候,采取什么样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措施,体现出不同国家的特点,我们国家现在强大是因为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讲到宏观经济调控时可以融入我国宏观调控的六大新思路,講到经济增长理论时可以介绍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趋势,让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优越性充满信心,等等。

2.微观经济学中的课程思政元素

在教学微观经济学的时候,除了让学生掌握专业课程的核心内容之外,还可以结合中国国情,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学理论去思考中国的问题、解决中国的问题,尤其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些困难。例如,讲到供求理论这个知识点时,要让学生了解各种事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联系的,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世界观。讲到消费者行为这个知识点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合理消费,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家庭情况量力而行,学会知足常乐,形成正确健康的消费观。讲到生产要素这个知识点时,要告诉学生生产要素是基础,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要素,让学生在大学阶段努力学习,规划好自己的时间,提高个人素质,将来把国家变得更加强大。讲到短期生产曲线和长期生产曲线时,让学生懂得曲线是企业用来分析成本的,扩大生产、减少生产甚至停产,都需要运用曲线进行分析,需要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就像个人有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一样,要对自己的人生有合理的规划。讲到机会成本时,要让学生知道,不管企业还是个人在做出选择的同时就会放弃另一种选择,让学生知道有得就有失的辩证关系,学会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比如在“到图书馆看书学习”和“在寝室打游戏”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

3.国际经济学中的课程思政元素

国际经济学课程旨在讲授国际贸易理论、国际投资理论、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等,其中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和观点是重要的学习内容,有利于学生了解国际经济思想发展史。一些理论的代表人物虽然观点各异,但他们都追求真理,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这值得学生去学习。比如,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对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要素禀赋论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批判和发展,新贸易理论是对古典贸易理论的批判和发展,货币分析法、国际收支调节的吸收分析法是对货币主义学说和凯恩斯思想的拓展。这些都是很好的素材,能够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和钻研的科学精神。国际经济学课程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而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中就有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因此这正是思政元素的充分体现。比如,讲到比较优势理论时,可以让学生知道我国可以依据比较优势理论进行贸易战略选择,讲到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时,可以让学生知道这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有很多启示。

4.金融学中的课程思政元素

金融学是经济学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旨在讲授货币的基本理论、信用与金融的运行规律及与经济运行的关系等,有助于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现实问题。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例如,讲到货币时,要让学生明白金钱不是万能的,金钱也不是最终的生活目的,金钱只是表象的东西,要学会合理使用货币,树立正确的货币价值观。讲到货币的形式演变时,要让学生认识货币的不同形式,知道货币的由来,在了解货币发展史的同时,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讲到银行监管时,要让学生知道金融机构员工的职责非常重要,如果操作不当就可能引起风险,甚至造成非常大的损失,由此教育学生做事一定要严谨,态度一定要认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发扬善于钻研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三、高职院校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策略

1.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1)启发引导法。启发引导法是指教师根据认知规律以及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最终理解并运用相关知识的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启发引导法,引导学生珍惜大学的学习时光,树立远大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培养学生“经世济民”的职业素养。(2)案例教学法。案例分析对于经济学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来说是大有裨益的,案例分析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点,让学生可以在案例情景中对抽象的知识进行具体化理解,同时在案例情景中学习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教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3)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是指教师布置课堂学习任务,学生以问题为中心,在教师的协助下通过自主或者团队的形式进行问题探究,最终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的教学方法。在经济学类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并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等思政内容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或者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主动学习并理解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这样可以使专业知识和思政内容做到互相融合,使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而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采取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

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方式应当突出多元化的特点,以便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评价,进一步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比如可以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等;评价的形式可以有网络评价、座谈评价,或者访谈评价等;还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做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进行的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积极、课堂参与度是否高,以及学习之后是否有收获等。这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教学的热情,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终结性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的评价,虽然是结果考核,但还是要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包括出勤率、课内作业、课外实践、期末论文等。实践证明,教师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可以使课程思政教学考核评价更具有科学性。

3.组建高质量课程思政教师团队

专业课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直接影响到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但调查发现,目前部分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不甚理想。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专业课教师的教学侧重点往往还是放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上,没有真正做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因此,为了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高职院校应该组建高质量的课程思政教师团队,做好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工作。要鼓励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组成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共同研讨,互相学习,以便更准确地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另外,还要针对专业课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方面的培训,并且鼓励专业课教师申报课程思政方面的课题项目,让专业课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课程思政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授给学生。

总之,高职院校经济学专业的宗旨就是教会学生“学以致用、经世济民”,思政元素的融入能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从情感上进一步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从而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因此,高职院校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注重深入挖掘经济学类课程思政元素,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与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同时组建高质量的课程思政教师团队,进一步提高经济学类课程思政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質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10.

[2]刘吉双.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创新研究[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05).

[3]毕晶.构建“课程思政”的“三位一体”———以《经济学》课程为例[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S2).

[4]洪燕真,陈婕,刘煜莹,戴永务.《林业经济学》课程思政实现路径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10).

[5]陶善信.经济学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4).

[6]杨阳.“课程思政”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以西方经济学认知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5).

Expl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Economics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heng Fang

(Heilongjiang Business College, Harbin 150025, China)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can mak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deeply realize their historical mission, further strengthen their ideals and beliefs emotionally, and achieve good educational result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deeply excava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courses of macroeconomics, microeconomics,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finance, adopt reasonable teaching methods and diversified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methods, and establish a high-quality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er team, so a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economic courses, and better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with both morality and ability.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conomic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猜你喜欢
经济学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经济学
经济学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