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综合医院打造康复分院“院中院”品牌

2022-08-06 03:15黄柳
中国医院院长 2022年11期
关键词:张俊总医院床位

文/本刊记者 黄柳

让康复医疗与其他专科诊疗有所区隔但又紧密联系,有助于提升优质康复医疗资源供给,形成品牌效应,但需要保持适度规模。

在“一院多区”建设展开、优质医疗资源适度扩容的背景中,近年不少大型三甲医院迈出“强康复”的关键步伐,着手打造起康复分院(见链接)。

有专家表示,三级综合医院建康复分院或“院中院”,让康复医疗的板块与其他专科诊疗有所区隔但又紧密联系,有助于提升优质康复医疗资源供给,形成品牌效应,但也需要警惕规模无序扩张,避免收治与三级医院定位不匹配的轻症或病情长期稳定的患者。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的康复分院建设中,同时蕴含了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理念,病房设计可实现单间治隔离患者及临时封闭隔离管理,将常态中的康复医疗需求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要求融为一体。

作为整体医疗板块中的固有组成与重要环节,康复医疗、康复科建设大约在10多年前已普遍提上各家三级医院的重要议事日程。更早的一个10年,以浙江省为例,多家三甲医院的康复科在1991年前后开设起来,开始探索康复为全院各临床专科提供有效支撑的路径以及康复自身的学科特色。

有探索就势必有总结、有成效。在全国更广阔的区域范围内,步入新世纪后,三级医院做强康复并以“院中院”的模式集合资源优势,形成品牌与“名片”的典型实践日益增多。

低谷中瞄准康复,练成差异化优势

在我国老龄化趋势较早显现的东北地区,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北大荒集团总医院(原黑龙江省农垦总医院)在2003年引入一支近20人的康复医疗团队,并在次年扩增康复病房为70间。3年后,2007年底,这家医院的康复医学科拥有了独栋的病房楼,按照“院中院”模式发展形成品牌优势。

2010年,医院康复楼同时作为黑龙江省农垦残联的康复中心,接受中国残联主席团主席张海迪到院考察工作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我在医学院学的专业是针灸理疗,毕业后从医一年即接受了完整的康复医学理论学习与实践,正式走上康复医学的道路。”现任北大荒集团总医院副院长、医院康复医学学科带头人张俊向记者回忆,2003年,自己做脑血管术后康复、脊髓损伤康复在区域内已小有名气,被当时医院领导班子决心做强康复的诚意所打动,与团队商量后来到医院正式“创业”。

做强康复同时也是原农垦总医院出于对当时哈尔滨整体医疗资源布局的考虑,“希望做出差异化的优势,让医院整体业务从低谷中走出来。”张俊回顾,当时医院康复已经建科,有独立病区,但开展的服务项目少、患者压床情况严重,“看起来就是养老院、长期护理院的状态。”

从最初在仅有的一栋住院大楼中的27间病房起步,康复医疗科到2004年10月搬迁至新建的外科楼,拥有了整2层楼共70间病房和500平方米的治疗区。

“床位使用率长期维持在100%,刚一搬迁、布置好就很快住满,运行状态上佳。”张俊回忆,一直到2007年底,医院专门盖的康复楼落成,6层楼一共150间病房,床位数倍增加时,“我内心感到一些压力,开始担心起患者资源不足的问题。”

细分专业 朝向“院中院”规模化发展

压力促进了这位康复“老兵”对学科的战略性思考。“康复是后发学科,但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科,我们不能被定位为‘治疗的尾巴’,要把康复在医疗全程的功能显现出来,且广而告之。”张俊告诉记者,他在团队中让每一位成员承担起“普法”的职责,就是不仅给患者普及康复的知识与功能,还向临床医生不厌其烦地告知、普及,“我们做肺癌的早期康复在区域内就是最早的,社会和业界评价都非常好。”

张俊回顾,康复团队落户原农垦总医院之际,由院内其他科室转诊过来的患者一开始非常少,原因在于业务量普遍比较少,大多数的患者都是从医科大附属医院和市内其他三甲医院转诊而来。

原农垦总医院的康复“院中院”随着规模与品牌的提升,承担起区域医疗体系中的康复重任,学科的发展驶入快车道。“我们很快划分出4个亚专业,包括神经康复、骨科康复、重症康复和临床治疗一体化的综合方向。”张俊介绍,最后一个专业方向是没有病房的,但有一支21人的“医生+治疗师”团队,全部被派驻到各个有需要的临床科室,“他们的业务量也占到整体康复的1/10。”

随着原农垦总医院整体实力提升,综合优势发挥,同时作为国家级的工伤康复中心,医院康复医疗的需求量居高不下,病床使用率长期趋于饱和。2016年,随着第二住院部建成,医院从这栋楼中再分配给康复中心50间病房共150张床位,迄今,康复中心以4层共3400平方米的治疗区和院内2个地点的康复病房作为业务场所,但在2018年再次出现了床位紧张的情况。“新冠肺炎疫情前,我们院内形成了新的康复大楼建设计划,并在去年正式立项完毕。”张俊介绍,至2019年,医院康复医疗整体业务收入已经突破亿元大关。

根植康复情怀 做好业务衔接建“院中院”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前身为山东省交通医院,2017年,医院正式划归成为山东省卫生健康委直属医院。

临床与管理两肩挑,医院现任党委书记吕涌涛数十年长期深耕在神经内科领域。“20世纪八九十年代,许多遭外部创伤或高血压并发脑出血的患者求医无门,他们的救治被传统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诊治忽略了。于是,我开始琢磨在影像指导下对脑出血患者实施微创手术,这项技术后来形成了全国范围的技术协作组。”吕涌涛向记者回顾,如是治疗后,很多以往被迫长期卧床的患者站了起来,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并回归了家庭、回归了社会。

这促使他想到一个辐射面更广的专业,那就是康复医学。1998年,在没有康复医学科之前,医院就在老住院楼的三楼开辟了康复中心,供各科室术后患者做康复训练。

从考虑设置病房之初,吕涌涛想到的是一定要高标准、规范化。“我们在山东是最早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建立协作关系的,当时的中心主任也被我们做康复的决心所打动。”他还告诉记者,康复最早开放了20张床,以极快的速度住满,后来逐步扩充至60张,康复科床位成为医院最受患者和家属青睐的资源,“不时有亲戚朋友打电话帮患者询问是否有空床。”

在2017年春,医院正式划归山东省卫生健康委之际,医院独栋的康复护理院启动建设。“在相关政策还不明晰、不明朗的背景下,我们摒弃了吸纳社会资本的创建模式,由医院独立承担护理院的建设与运营。”吕涌涛表示,巨大的经济压力不言而喻,而对应相关标准进行的建筑内部改造、为各项行政许可与审批文件奔忙,让他本人及院领导班子倾注了大量的精力与心血,“这栋12层的单体楼在2019年夏正式启用前,仅内部装修就花费了近1个亿,而且每年我们还要付给产权方租金650万元。”

在山东省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的背景中,省立三院的康复护理院作为重点项目正式投入运行,并在康复医学各亚专业广泛布局,在短时间内就收获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我们的病房逐层开放,满一层再开一层,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实现了100%的床位使用率。”吕涌涛继而介绍,基于医院在康复领域起步早、思考深,康复护理院在很多普通康复机构没能力做、不敢做的领域积极作为,“比如重症康复,出ICU之后的患者在普通病房或居家都没法得到科学的照护与康复指导,但我们这里背靠大型的综合医院就具备足够的能力,现在我们开放了近百张重症康复床位,仍然供不应求。”

作为省卫生健康委直属医院要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吕涌涛表示,康复护理院的建成与完善,为医院在急危重症救治与外科领域筑成了坚实的后盾。

猜你喜欢
张俊总医院床位
玩转课本题
菲律宾总医院院长黎亚士比接种新冠疫苗
钢轨预打磨在地铁线路中的运用相关阐述
嘻哈段子铺
精编课本题改编练习(圆锥曲线)
床东
对一个数学模型的思考
我国养老床位约有一半闲置
本钢集团公司总医院员工激励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