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掘金中国“优势资产”

2022-08-06 13:09戴康
证券市场周刊 2022年28期
关键词:利润率杠杆产业结构

戴康

中美政策/經济周期错位,带来的“此消彼长”的中国优势,将引领新一轮中国“优势资产”行情。

中美金融/经济周期错位,造就“此消彼长”的中国优势。通过上世纪70年代“滞胀”的复盘,进一步提示中国“优势资产”的潜在方向——短期:通胀受益的资源/材料;中期:能源结构转型受益方向,包括碳中和“先立”的新能源链和“后破”的传统周期低碳转型;长期:产业结构转型方向,主要包括中国优势FAANG的消费/智造/低碳转型升级领域。上游资源/材料行业、“双碳”新能源相关行业以及中国优势的消费/制造升级,从4月以来均取得了明显的超额收益,中国“优势资产”初露端倪。

高质量发展政策主线,中国正在从“追赶型”经济体,逐步转向“领先型”经济体,A股利润率开启新一轮回升周期。

美国消费/科技股各自引领了20年的“长牛”行情。美国的产业结构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都比较稳定,基本以消费和科技为主。稳定的产业结构提供了美股中长期配置的基础——上世纪70年代-90年代消费为主的产业结构带来了美国“漂亮50”的“长牛”行情;2000年以来科技为主的产业结构带来了美股FAANG的“长牛”行情。

A股“优势资产”在过去20年里不断迭代,每一轮“优势资产”行情都基本映射了当时鲜明的时代背景。而2022年中美政策/经济周期错位,带来的“此消彼长”的中国优势,将引领新一轮中国“优势资产”行情。

从利润率的角度来看:中国在云计算、高端制造、低碳经济等领域的“先发优势”,将驱动A股企业开启新一轮利润率上行周期;从杠杆率的角度来看:当前海外持续高通胀将约束美股上市公司加杠杆动能,而中国不具备大的“通胀”基础,政策反而逆势宽信用“再加杠杆”。

中国在新能源及“智能化”领域的先发优势,将会对美国“领先型”经济地位形成挑战。当前,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减弱,新能源及“智能化”有望继“信息化”之后,成为未来经济的新增长点。根据中国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提升至10%,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普及率将提升至45%。同时,《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进一步指出: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40%,增速达16.1%,数字经济逐渐成为GDP的主导力量。

中国在新能源、5G通信技术、“智能化”领域的奋起直追,将会在未来的“低碳化”及“智能化”时代,驱动中国逐步从“追赶型”经济体转向“领先型”,对美国“领先型”经济地位形成挑战,并对美股FAANG(MANTA)的“高利润率”形成挤压。

下半年决策层致力于恢复经济活力的态度明确,政策暖风频吹背景将为A股“再加杠杆”形成较强支撑。央行在就4月金融统计数据答记者问上表示“宏观杠杆率会有所上升”;6月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2年第二季度例会删除“保持宏观杠杆率稳定”的表述;7月14日,央行召开发布会表示,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快落地生效,中国经济已经呈现明显的复苏势头,为未来保持合理的宏观杠杆率水平创造了条件。在降准降息方面,央行也表示将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短期内,A股企业盈利有望通过信用扩张的“再加杠杆”企稳回升。

建议关注短期、中长期两条配置主线。短期关注“再加杠杆”的杠杆率抬升机会:央行表态“宏观杠杆率会有所上升”,居民/企业/政府“再加杠杆”宽信用稳住经济大盘,部分行业压制性政策将转向宽松;中期把握“高质量发展”主线下的利润率抬升机会:关注具有先发优势的新能源链,蓝海市场的智能设备,以及长期高利润率,同时利润率压制将有所改善的医药生物行业。

猜你喜欢
利润率杠杆产业结构
过去谁加的杠杆?现在谁在去杠杆?
杠杆应用 随处可见
2017年1-7月塑料制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5.82%
全国地方国有企业净资产利润率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破解“利润率下降规律之谜
全国地方国有企业净资产利润率
找到撬动改革的杠杆
Does a Junk Food Diet Make You Lazy?
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