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地区白桦栽植保存情况的调查报告

2022-08-08 12:10范阿南吕晓亮于朝龙
吉林林业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径级丛生保存率

范阿南, 吕晓亮, 于朝龙

(大连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服务中心, 辽宁 大连 116033)

白桦(Betulaplatyphylla)属桦木科落叶乔木,为造林和园林绿化的优良树种,目前在北方各地的居住区绿化、单位绿化、景观绿化、道路两翼绿化等被广泛应用[1,2]。近年来,大连市全境也引种栽植了大量白桦,但白桦的应用在为大连市园林绿化增光添彩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由于苗木的来源、质量、规格、栽植地的立地条件、栽植时间和管理技术的不同,导致白桦栽植后表现差异很大,长势不良、绿化效果不佳、保存率低,甚至“全军覆没”的现象也时有发生。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对大连市2000年以来全市城乡白桦栽植的保存情况进行了调查。

1 大连市自然概况

大连市位于辽东半岛南端,濒临黄海、渤海。全境山地丘陵多,平原低地少,地带性土壤主要为典型的棕色森林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兼具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11 ℃,极端最高温度35 ℃,极端最低温度-28 ℃,无霜期180~200 d,年降水量550~990 mm,60 %~70 %集中在7—8月,春季、初夏和秋季干旱时有发生。大连植被区系以华北植物区系为代表,又有长白山植物区系等植物侵入,是多种植物区系的交汇区。

2 调查内容和方法

2.1 调查范围

搜集大连市全域2000年以来新建楼盘和道路景观绿化工程等应用白桦项目的基本信息。咨询各级城建、林业等园林绿化行政管理部门,调查房地产开发公司、园林绿化公司、苗木经营企业等有关白桦苗木的应用和供货信息。

2.2 调查内容

(1)栽植地基本信息:栽植地点名称、绿化用途。

(2)苗木基本情况:栽植时间、苗型、苗木来源、数量、生长指标(保存率、胸径、树高)、移栽土球直径。

2.3 调查方法

2.3.1 调查线路

根据白桦主要应用途径,设定了7个调查线路和一些补充线路,调查总里程约2 000 km,对大连市全域60多个地点进行调查,其中详细调查点38个。

根据初步了解的大连市白桦栽植信息和可能的应用区域,以辛寨子为起点,制定如下调查线路:

(1)辛寨子—西郊红旗镇—星海广场—西南路—马栏广场;(2)辛寨子—虹锦路(原明珠路)—营城子—革镇堡—夏家河子;(3)辛寨子—华东路—大连开发区—开发区滨海路—金石滩;(4)辛寨子—旅顺北路—旅顺水师营—旅顺北滨海路—黑石礁;(5)辛寨子—张前路—旅顺中路—英歌石植物园(三环林场)—旅顺开发区—旅顺南路—小平岛;(6)辛寨子—营城子高速—土羊沈大高速—金州城区—普兰店—丹大高速—庄河—蓉花山—安波—皮口镇—杏树屯;(7)辛寨子—锦绣小区—五一广场—中山广场—港湾广场—东海头—大连东港商务区—大连港;(8)在计划线路调查过程中发现和了解咨询到的其他白桦栽植地点,作为补充调查线路,如夏家河滨海路、解放广场、西郊生物园、甘井子春虹东路、普兰店兴唐线、瓦房店赵屯等。

2.3.2 外业调查

采用全面调查和样地调查每木检尺,测量并计算调查点白桦的保存率、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及其他相关信息。

调查时间为2013年7月—2014年11月。

3 结果与分析

3.1 各调查地点基本数据信息

对主要调查地点白桦的栽植时间、苗木来源、栽植数量、绿化用途及主要生长现状进行了调查,数据信息见表1。

表1 各调查地点基本数据信息

表1(续)

23金州二十里202国道旁2010年春、5年丛生吉林省6丛,每丛3~8株生产D=23 cm,P=6 %,移栽土球直径80 cm,长势弱24瓦房店李官苗圃2013年春、2年丛生吉林省9丛,每丛5~11株生产D=4 cm,P=98 %,移栽土球直径50 cm,管护精细,长势整齐

表1(续)

3.2 白桦栽植保存率调查分析

3.2.1 白桦主要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白桦喜光,耐寒,耐瘠薄,喜酸性土壤,深根性,适应性较强,在沼泽地、干燥阳坡及湿润阴坡均能生长,是分布区内地带性顶级群落自然恢复的先锋树种之一,也是群落演替过程中的阶段性树种。

3.2.2 大连市白桦栽植的基本情况

大连市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开始了白桦的栽培和引种试验,2002年开展了白桦的播种和大苗培育工作,但相对大量的应用还是在2011年后,栽植应用地点遍布全市,主要用于居住区、厂区单位、景观林和道路绿化等,全市应用数量超过2万株,白桦苗木类型以丛生为主。绝大多数苗木来自吉林省和辽东地区,少数来自河北、内蒙古和黑龙江地区。

从表1中可以看出,大连市应用白桦最长的时间已超过10年,但栽植保存情况良莠不齐,如柳树南街调查点1的居住区绿化、普兰店兴唐线乡镇道路绿化、西郊生物园苗圃引种白桦等,均生长正常,并达到理想园林景观效果,而柳树北街调查点居住区街道绿化、虹锦路银田街调查点绿地、金州二十里202国道行道树绿化等,则生长不良,保存率很低,甚至全部死亡。

3.2.3 白桦栽植保存率影响因素分析

3.2.3.1 白桦苗木径级对栽植保存率的影响

比较典型调查地点的白桦栽植保存率与胸径的关系见图1。可以看出,在环境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栽植胸径小于7 cm白桦保存率较高,随着径级的增加,胸径超过9 cm白桦保存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可能因为白桦是短成熟期树种,径级越大其树龄也大,30~50年树龄后生理机能开始衰弱,在移植大径级白桦时土球也很难达到技术标准,造成移植时树龄大的白桦根系损伤严重,水分、营养吸收能力降低,缓苗问题严重,保存率降低。

3.2.3.2 白桦丛生苗型每丛株数对栽植保存率的影响

丛状白桦每丛株数与保存率调查情况见表2。

图1 栽植白桦保存率与胸径关系

表2 丛状白桦每丛株数与保存率调查情况

表2(续)

从表2中可以看出,栽植平均胸径7 cm以下丛状白桦树苗,每丛株数较多时,栽植保存率也可以达到80 %以上;而栽植平均胸径9 cm以上丛状苗,每丛株数越多,平均胸径越大,栽植保存率多呈现下降趋势,生长表现也不好。可能也是与白桦生命周期短有关。

3.2.3.3 移栽土球直径对白桦保存率的影响

带土移栽是保证大树(苗)成活的关键技术之一,是保证栽植保存率的主要因素。绿化工程中通常采用的标准土球直径为树苗胸径的6~10倍,但为了施工方便和节约成本常常采用下限,甚至更小,导致根量损失严重,极大影响了大苗栽植的保存率。特别是白桦丛生大苗,每丛具有多个主干更需要较大的土球,而与其平均胸径相同的单株白桦比丛生白桦保存率高,径级小比径级大的保存率高;土球大的(土球直径达到胸径8倍以上、厚度超过80 cm)比土球小的保存率高。柳树南街调查点1栽植的丛生白桦大树(每丛5~9株,每株胸径8~27.5 cm的主干,平均胸径18.1 cm),保留直径2 m土球,保存率达86 %。而皮口风景林调查点1成片栽植的丛生白桦大树(每丛4~10株、每株胸径6~12.5 cm,平均胸径9 cm),土球直径为50 cm,保存率不到50 %(见表1)。

3.2.3.4 苗源产地对白桦栽植保存率的影响

大连市栽植的白桦大树多来源于吉林省、辽宁省与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交接区,少量来源于黑龙江省、河北省等地,各产地白桦的保存率调查数据显示(见表1),本次调查结果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3.2.3.5 栽植地环境条件对白桦栽植保存率的影响

影响大连市白桦栽植保存率的主要环境因素可能与本区病虫害、干旱和土壤pH较高等有一定的关系。

大连属暖温带气候,气候温暖,无霜期长,相比白桦适生的冷凉环境,危害白桦的病虫种类更多,特别是蛀干害虫危害严重,极易导致白桦树体衰弱、风折,甚至死亡。在大连市栽植白桦必须加大病虫害防治投入,才能提高栽植存活率。

大连市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空气湿度相对较大,但春至初夏期间经常出现严重干旱,正值白桦栽植后的恢复期,不仅严重影响当年白桦栽植成活率,也不利于喜湿的白桦存活和正常生长。

白桦虽然对土壤的要求相对不高,但对盐碱化的土壤耐受性较差,出现白桦生长不良或不能生长的情况。大连市域内很多土壤pH接近7,个别地区由于海水倒灌、填方使用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等原因也增加了土壤pH。偏碱性栽植地点必须回填足够厚度的种植土。根据经验,具有有效隔离层的情况下最少要回填1 m以上厚度的种植土。原自然土层未被破坏的金石滩金石路龙谷街栽植的200株丛生白桦(每丛5~8株,每株胸径3~12 cm)和开发区滨海路山体公园西栽植的30株丛生白桦(每丛5~9株、每株胸径2~10.8 cm)保存率在90 %以上,而庄河疏港路滨海绿化带填方调查点栽植的400株白桦,胸径12 cm,保存率只有10 %,可能与填方土壤及沿海的盐碱因素有关。

4 讨论和建议

在大连地区栽植白桦,因病虫种类数量和危害程度远高于白桦适生的冷凉环境,需要较高的养护防治作业技术水平和充足的资金投入。

春至初夏期间经常出现严重干旱,不利于白桦栽植后的恢复,严重影响白桦栽植后的存活和正常生长。

城市土壤人为干扰严重,人工填方可能形成高pH土壤环境,大连滨海区域可能发生海水倒灌等均能形成盐碱化土壤。白桦对盐碱化的土壤耐受性比较差,必须回填足够厚度的种植土。根据经验,具有有效隔离层的情况下最少要回填1 m以上厚度的种植土,才能保证白桦正常生长发育。低海拔滨海平地更容易遭受土壤盐碱化和盐雾等灾害,不适合栽植白桦。

白桦成熟期为50年左右,树龄大的大径级白桦生理功能、抗逆性、栽植保存率均呈下降趋势,乔木型不适合选择胸径15 cm(约30年树龄)以上的白桦大树栽植,宜小苗小树栽植。栽植丛生白桦胸径不宜超过9 cm。

白桦属于强阳性树种,也是地带性顶级群落自然恢复的先锋树种。在自然演替中,随着林龄增长,白桦林冠层树冠不断扩张,郁闭度随之增加,顶级群落或伴生树种更新层林冠层的升高,遮阴严重,均可导致白桦树势逐渐衰弱,直到死亡。因此,白桦景观造林宜采用低密度带状、小斑块混交等造林设计,并加强林冠层透光抚育管理。

要合理规划,科学栽植。做到“适树适地、整地适树、适树适苗”,精心栽植,集约养护。按照技术规程:统一优化苗木起运、种植时间;优先选择近栽植地苗源;保证苗木质量,土球直径尽可能达到苗木胸径的8~10倍;采用客土等方法保证土壤适合白桦生长;栽植时要把握好栽植深度,踩实土壤,固定好树干,浇好浇透头3次水;参照相关技术规程要求精心养护,确保树木成活、健康生长。

猜你喜欢
径级丛生保存率
甘肃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连香树种群结构与数量动态研究
阜新矿区矸石山适生树种分析
云南松不同径级组各部位生物量对比研究
萌生杉木林经营前后杉木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
塞罕坝人工林迹地更新方式及适宜树种分析
天梁河
春色
北京市紫椴种群年龄结构及动态研究
重点生态区位林分修复不同树种造林成效分析
提高西海子林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