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池林区水湿盐碱地造林技术初探

2022-08-08 08:10王珺高孝华李华峰
甘肃林业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沙柳苗龄水湿

王珺,高孝华,李华峰

(甘肃省子午岭林业管理局华池分局,甘肃 华池 754600)

盐碱地造林技术,我国早在1957年就开始研究[1],至今仍是研究热点之一[2],原因在于随着气候和土壤所含盐类的不同,适生树种不同,造林技术也需有所区别[3]。水湿盐碱地经常受季节性积水影响,土壤湿度大,适生树种除要求耐盐碱外,更要求具备一定的耐水淹特性,因此水湿盐碱地造林技术也是重点研究课题之一[4]。华池林区沟谷地带、地势平缓低洼地带分布水湿盐碱地,长期得不到绿化,影响整流域治理进程。为此开展水湿盐碱地造林技术研究,旨在确定造林适生树种和适宜整地模式、苗龄、造林季节等技术参数,以求为华池林区水湿盐碱地造林绿化提供技术支撑。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华池林区城壕林场大庄沟,地理坐标108°3′29″~108°4′30″E、36°10′50″~36°11′18″N,海拔1 260~1 282 m。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水481.2 mm,集中在7~9月;年均蒸发1 514 mm;年均气温15 ℃,≥10 ℃积温2 896.7 ℃,年均无霜期165 d。试验地土壤为石灰性褐土,成土母质在山坡为原生黄土,黄土厚50~100 cm,下伏红土层厚80~100 cm;在沟谷为冲积次生黄土。水湿盐碱地土壤含盐0.23%,土壤pH值8.0,属轻度盐碱;坡度5°左右。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供试苗木均为城壕林场自育。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为容器播种苗,苗龄3 a,容器袋高9 cm,直径5.7 cm。山杏Prunus sibirica、山桃Prunus davidiana、五角枫Acer pictumsubsp.mono、白蜡Fraxinus chinensis、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沙 棘Hippophae rhamnoides为大田播种苗,苗龄2 a,带土球起苗,土球直径30 cm。新疆杨Populus albavar.pyramidalis、小叶杨Populus simonii、旱柳Salix matsudana、沙柳Salix cheilophila、竹柳(bamboo willow)为大田扦插苗,带土球起苗,土球直径30 cm,其中新疆杨、旱柳、竹柳、沙柳苗龄1 a;小叶杨苗龄随试验而异。

2.2 方法

1)树种筛选试验。设置油松、侧柏、山杏、山桃、五角枫、白蜡、刺槐、沙棘、新疆杨、小叶杨、旱柳、竹柳、沙柳等13个树种造林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20株,以邻近荒山造林为对照;栽植株距、行距各2 m;栽植坑长60 cm,宽、深各40 cm。2016年春季栽植,2016—2018年10月调查存活率,全员测定地径、树高生长量。

2)整地模式试验。设置4种整地模式处理,供试树种为小叶杨,苗龄4 a,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小区50株,株距、行距各2 m。模式一,鱼鳞坑整地,长80 cm,宽60 cm,深40 cm。模式二,机械挖穴整地,长、宽各60 cm,深40 cm。模式三,排水沟+鱼鳞坑整地,沟距4 m,沟宽40 cm,深40 cm[5];鱼鳞坑长80 cm,宽60 cm,深40 cm。模式四,排水沟+机械挖穴整地,沟距4 m,沟宽、深各40 cm[5],机械穴状整地,直径、深各40 cm。2018年春季栽植,2019年春季调查存活率。

3)苗龄试验。供试树种为小叶杨,设3个处理,处理一,苗龄7 a,地径2.5 cm,苗高250 cm处截干。处理二,苗龄4 a,地径1.5 cm,苗高200 cm。处理三,苗龄2 a,地径1.0 cm,苗高120 cm。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小区50株,株、行距各2 m;栽植坑长60 cm,宽、深各40 cm。2019年春季栽植,2020年年春季调查存活率。

4)造林季节试验。设置春季4月20日(土壤解冻后)、秋季11月1日(苗木生长量减缓,土壤尚未封冻)2个造林处理,供试树种为小叶杨,苗龄4a。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重复小区50株。栽植株距2 m,行距2 m;栽植坑长60 cm,宽、深各40 cm。2019年栽植,2020年春季调查存活率。

5)造林立地对比试验。设置水湿盐碱地、荒山造林2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小区长、宽各15 m,株、行距各2 m,密度1 665株/hm2;栽植坑长60 cm,宽、深各40 cm。供试树种为小叶杨、沙柳,扦插苗,苗龄分别4、1 a,混交比例1:1,排水渠+鱼鳞坑整地,沟距4 m,沟宽、深各40 cm[5];鱼鳞坑长60 cm,宽、深各40 cm。2020年春季栽植,2020年秋季调查存活率。

3 结果与分析

3.1 树种筛选

从图1可以看出,13个供试树种栽植当年样株存活率相差不大,均>85%。第2、3年样株存活率,山杏、五角枫、山桃3个供试树种强烈降低到40%以下,按《造林技术规程》属于造林失败;油松、侧柏、新疆杨、竹柳、白蜡、刺槐、沙棘7个供试树种降低到40%~70%,按照《造林技术规程》需要补植;小叶杨、旱柳、沙柳3个供试树种降低不明显,一直保持在90%以上,按照《造林技术规程》属于造林合格。说明小叶杨、旱柳、沙柳3个树种适宜水湿盐碱地造林。

图1 栽植后连续3年存活率

从表1可以看出,小叶杨、旱柳、沙柳3个供试树种,水湿盐碱地与荒山栽植样株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其数值差异属于随机误差范畴,即这3个供试树种栽植样株在水湿盐碱地和荒山生长量相同;油松、侧柏、山杏、新疆杨、竹柳、白蜡、刺槐、五角枫、山桃、沙棘10个供试树种,水湿盐碱地和荒山栽植样株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数值小于后者,说明其数值差异不属于随机误差范畴,即这10供试树种栽植样株在水湿盐碱地上生长弱于荒山。说明小叶杨、旱柳、沙柳3个树种适宜生长在水湿盐碱地上。

表1 不同造林立地栽植后连续3年生长量

3.2 整地模式

由图2可知,栽植第2年样株存活率,模式一与模式二、但与3号、4号差异显著,2号模式与3号、4号差异显著,模式三与模式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内数值差异属于随机误差,即样株存活率相同;模式一与模式三、模式二与模式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数值均小于后者,说明其数值差异不属于随机误差,即前者栽植第2年样株保存率小于后者。说明增加排水沟措施能明显提高小叶杨存活效果。现场观察发现,该处试验地地势较低,雨季易形成季节性流水,无排水沟小区中,新植苗木在大水过后发生倒伏现象,有排洪沟的小区中,仅个别苗木发生倒伏。考虑到机械挖穴整地成本低于人工鱼鳞坑整地,因此排水沟+机械挖穴为造林最佳整地模式。

图2 整地模式试验存活率

3.3 苗龄

由图3可知,栽植第2年样株存活率,处理二与处理一、三有统计学意义且数值大于后二者,说明4 a生为小叶杨水湿盐碱地造林最佳苗龄。

图3 苗龄试验存活率

现场观察发现,2 a生小叶杨苗木栽植样株易在雨季发生倒伏。因此,小叶杨水湿盐碱地造林最佳苗龄为4 a。

3.4 造林季节

由图4 可知,造林第2年样株存活率,春季造林与秋季造林有统计学意义且数值大于后者,说明春季造林比秋季造林更有利于样株存活。因此,小叶杨水湿盐碱地造林最佳季节为春季。

图4 造林立地对比试验存活率

图4 苗龄试验存活率

3.5 造林立地对比

由图5 可知,栽植后第2年样株存活率,水湿盐碱地造林与荒山造林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其数值差异属于随机误差范畴,即水湿盐碱地地造林与荒山造林第2年存活率相同。因此,采用小叶杨4 a生苗、沙柳1 a生苗,1:1混交,在水湿盐碱地造林与荒山造林效果相同,第2年存活率均超过90%。

综上所述,13个供试树种中,小叶杨、旱柳、沙柳在水湿盐碱地上栽植,连续3年存活率均保持在90%以上,且生长量与荒山造林相同,说明小叶杨、旱柳、沙柳为水湿盐碱地造林适宜树种。小叶杨在水湿盐碱地上造林,最佳整地模式为排水沟+机械挖穴,适宜苗龄为4 a,适宜造林季节为春季,与1 a生沙柳混交,造林次春存活效果与荒山相同。

4 结论与讨论

在华池林区小叶杨、旱柳、沙柳为水湿盐碱地造林适宜树种,生长量与荒山造林相近;水湿盐碱地造林,小叶杨适宜苗龄为4 a,季节以春季为宜,整地方式为排水沟加机械挖穴,沟距4 m,沟宽、深各40 cm,穴直径、深各40 cm;4 a生小叶杨与1 a生沙柳1:1混交,水湿盐碱地造林次春存活效果与荒山相同。上述措施次春存活率均超过90%。

猜你喜欢
沙柳苗龄水湿
神木风沙草滩区沙柳平茬复壮技术研究
不同苗龄大花序桉造林效果分析
贵州山地草莓不同时期子苗的最适扦插条件
不同接穗苗龄对小果型西瓜嫁接育苗效果的影响
益肾散结化瘀法治疗IgA肾病的机制探讨
好事近·中秋感怀
榆林毛乌素沙地沙柳人工林生长状况调查研究
周静老师运用加味治浊固本丸治疗浊毒内蕴证2型糖尿病肾病经验
不同苗期烟草膜下移栽效果
荷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