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阳关保护区鸟类多样性调查分析

2022-08-08 08:10麻守仕
甘肃林业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阳关生境候鸟

麻守仕

(甘肃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甘肃 敦煌 736200)

鸟类群落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以引起各级自然保护地的普遍重视[1]。自然保护地的鸟类生物多样性开展调查研究,对于当地自然资源管护有很大地促进作用[2]。阳关保护区渥洼池湿地的地理位置特殊,可为长途迁徙的候鸟提供必要的营养补给,是鸟类在“中亚-印度迁徙通道”上不可或缺的休息驿站。近几年来,保护区监测到的鸟类种数和总数量都在增加。其中鸟种类从首次科考的87种增加到现在的130多种[3],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黑鹳Ciconia nigra、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玉带海雕Haliaeetus leucoryphus等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有大天鹅Cygnus cygnus、蓑羽鹤Grus virgo、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等20多种。对鸟类、尤其是作为群落关键种的重点鸟类的监测,可以很好地指示生态系统及环境的发展变化。在阳关保护区2009年首次科考时监测到87种鸟类。近些年来,阳关保护区内鸟类类的种类和数量变化很大,需要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从而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也为以后的长期动态监测奠定基础。

1 研究区概况

阳关保护区位于甘肃省最西端的敦煌市阳关镇境内,地理坐标93°53′~94°20′E、39°39′~40°05′N,面积8.8万hm2,主要由戈壁、荒漠、草地、林地、湿地、沼泽和水域组成。年均降水量只有39.9 mm,而年均蒸发量可达2465 mm,年日照时数达3247 h,年均温度为9.3℃,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区内的西土沟、渥洼池和山水沟3条主要水系形成的湿地面积约1563.1hm2,并且河流(水体)总长146.38 km,年径流总量约9902.3万m3,是中国西部极干旱荒漠地区非常珍贵的湿地,且生物多样性丰富,有脊椎动物145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有黑鹳、大天鹅、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等18种;有种子植物141种。

2 研究方法

在阳关保护区渥洼池水域东西两侧、水域南湿地-车轱辘泉、水域北季节湿地-农田林带、西土沟流域、减泉子林带-沙生植物群落-荒漠带设置鸟类监测样带5个,样带宽度100 m以上,长度≥1 km;样点15个,监测半径100 m以上。鸟类全年共监测42次,其中:越冬期(12-2月)8次;春季迁徙期、夏季繁殖期、秋季迁徙期(3-11月)每周1次。监测采用文献[3,4]的方法。监测时要借助单双筒望远镜监测、单反数码相机、红外线相机、GPS定位仪、野外监测系统等设备。每次以1.5 km/h的速度沿样线行进2 h约3 km,时间集中在8-11时和16时—19时,采用计数法记录调查中发现的鸟类种类和数量。鸟类鉴定依据文献[5]。

在统计鸟的种类、数量和多样性情况时,还参考了2021科考以及近五年监测数据。多样性变化分析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指数E采用文献[6]公式计算。同时,对于优势种的计算采用数量级方法,即Pi>0.1定为该区域优势种,0.01≤Pi≤0.1为常见种,Pi<0.01稀有种[7],其中Pi=Ni/N,Ni是第i种鸟的个体数量,N是总的鸟类个体数量。

3 结果与分析

3.1 种类多样性

通过统计2016-2021年监测数据共统计到鸟类16目40科150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有27种,共占本区鸟类种数24.67%(表1);在居留型统计中,夏候鸟有9目17科33种;冬候鸟有4目9科15种;过境候鸟有13目23科77种,共占本区鸟类种数83.33%;留鸟有10目14科25 种,仅占本区鸟类种数16.67%。调查表明,从保护区过境的125种监测候鸟中,游禽和涉禽均选择渥洼池湿地繁殖和栖息活动,猛禽中的白尾海雕、玉带海雕、靴隼雕、棕尾鵟、白尾鹞以及鹗等也选择渥洼池湿地及林草地,只有少数雀形目、沙鸡目鸟类还选择保护区的其他林草地及荒漠灌木林地。

表1 阳关保护区鸟类名录

续表

3.2 生境特点

鸟类因其行为和食性不同,分布区域和生境也有差别。保护区湖泊、沼泽、林地、草地、荒漠相互镶嵌,为不同鸟类提供了多个生境。通过调查表明,生境为林地有98种,湖泊湿地有110种,草地有为102种,戈壁灌木林24种。其中涉及两个以上生境的为150种,占保护区鸟类种数的100%。阳关保护区的生境多样性为鸟类提供了良好栖息环境。

3.3 种群数量

按不同鸟类个体数量占鸟类统计总个体数的百分比Pi值分析,鹳形目监测记录26只、鹤形目监测记录307只)、目监测记录169只、雁形目监测记录366只、鸻形目监测记录217只、鸥形目监测记录77只、鸡形目监测记录44只、沙鸡目监测记录987只、鹃形目监测记录22只、鸽形目监测记录45只、雀形目监测记录265只均是常见种,占到目类总数的68.8%。其中大天鹅监测记录86只、大白鹭监测记录264只、灰鹤监测记录212只、凤头鸊鷉监测记录76只、黑翅长脚鹬监测记录115只属于优势种。雨燕目、犀鸟目、鹰形目、隼形目、鸮形目、等虽然种群数量较少,但在调查中容易被发现,介于常见种和稀有种之间,占到目类总数的31.2%。而鹤形目中的黑颈鹤监测记录3只、大鸨监测记录2只、小鸨监测记录2只、疣鼻天鹅监测记录3只,在调查中不容易被发现,属于稀有种,占到鸟类总种数的2.11%(表2)。

表2 阳关保护区鸟类时间分布

3.4 多样性变化分析

相关研究表明,种类数目越多,种类之间个体分配的均匀度性程度越高,Shannon-wiener指数也就越大[8]。2021年,保护区鸟类的多样性指数在春秋两季相对较高,其中4、9月份的多样性指数相对较高,分别为2.960 2、2.988 0,其次为5、10月,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893 4、2.716 8;均匀度指数最高的4、5月份,均匀度指数分别为2.891 0、2.714 2,其次是9、10月份,均匀度指数分别为2.552 2、2.645 3。分析说明,春秋两季是候鸟迁徙的季节,大量迁徙候鸟途径保护区停歇休整,候鸟过境导致保护区鸟种和个体数量增加,因此在4、9月份阳关保护区均达到高峰值;所以4、9月为代表的春季、秋季是阳关保护区过境候鸟的迁徙季节,阳关保护区是中转站。夏季干旱高温使得鸟类活动进入较低水平,期间保护区只有部分留鸟和繁殖的夏候鸟[9],活动频率减少,鸟类的遇见率相对较低,多样性指数相对较低,均匀性指数波动较大。冬季候鸟迁徙基本结束,期间保护区只剩留鸟和猛禽为主的冬候鸟,因气候等因素流动时间不一致,而且数量上差异较大,直接影响了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表3)。

表3 阳关保护区鸟类多样性指数分布

4 讨论与结论

据2021年监测数据显示,保护区过境鸟类16目40科150种,总数量达到7 600多只,呈增加趋势。其中保护区夏季繁殖水鸟已监测到6目10科18种,总数达到3 000多只;猛禽监测数量增加到3目4科19种,总数达到280多只;留鸟毛腿沙鸡监测到2 000多只,其Pi值0.208,属保护区的鸟类群落的优势种。分析表明,保护区湖泊、沼泽、林地、草地、荒漠相互镶嵌,为不同鸟类提供了多个生境。其中渥洼池湿地既是迁徙候鸟中游禽和涉禽的栖息、繁殖地,又是白尾海雕、玉带海雕、靴隼雕、鹗等大中型猛禽的重要捕猎场所,还是雨燕目、雀形目等非水鸟活动场所。保护区渥洼池等重要湿地已成为我国西部荒漠区重要的候鸟栖息地和迁徙驿站,还是水禽赖以生存的繁殖地,越冬地和迁徙“中转站”,湿地的特殊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使水禽种类十分丰富,每年在此繁衍生息的鸟类数量达近万只,在鸟类迁徙通道上对水禽保护具有特殊意义。保护区要强化鸟类的动态监测、鸟类迁徙规律调查分析,为过境鸟类长期保护监测提供科学支撑。

4.1 开展鸟类环志调查研究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有关规定,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的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的鸟类保护意识,严禁乱捕乱猎行为。同时,坚持开展鸟类环志调查研究,通过与周边敦煌西湖保护区、肃北盐池湾保护区、青海苏干湖保护区、茫崖观鸟者协会合作,联合开展鸟类迁徙路线、迁徙规律调查分析。

4.2 加快栖息地生态恢复

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影响鸟类多样性的因素除生境外,还有气候因素[16]。保护区地处西部大漠深处,极端干旱气候使得湿地生态相当脆弱。区域林草地面积仅有5 382.4 hm2,湿地面积约1 563.1 hm2。脆弱的生态环境使得鸟类生境容易遭到破坏,保护区要通过林田湖草沙系统,为维护鸟类生态平衡创造有利条件。

扩大鸟类栖息地。保护区外围的季节性湿地是重点保护鸟类黑鹳、蓑羽鹤、玉带海雕、靴隼雕、棕尾鵟等鸟类的栖息地;林田过渡带是重点保护鸟类白尾海雕、草原雕、大鵟、鹗等猛禽的栖息地。保护区要以社区良性共建来维护鸟类栖息生境的多样性,为鸟类提供和谐的生存繁衍环境。

增加栖息地设施。保护区渥洼池等湿地植被主要为芦苇群落,所以白尾海雕、玉带海雕等猛禽只能在湿地边缘的草地上栖息,如在保护区繁殖的猛禽纵纹腹小鸮的繁殖巢穴就筑在区域外的农田林地。保护区要在渥洼池等湿地、草地设立落鸟架、鹰蹲等基础设施,在渥洼池等季节湿地红柳群落密集地带设置鸟类繁殖巢穴。

维护水域生态安全。保护区渥洼池水域鱼类等水生物资源丰富,但随意放生、围网捕鱼的现象时有发生[10]。保护区要在水域周边修建观鸟步道、观鸟平台,让人类活动足迹逐渐远离湿地区域及鸟类活动区域,着力维护水域的生态安全。

4.3 建立鸟类多样性数据库

影响鸟类种群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长期监测是认识鸟类种群的基础性工作[7]。阳关保护区要对鸟类种群动态变化监测坚持开展,要建立鸟类动态监管数据库,通过野外继续观察及时更新鸟类动态监测数据,不定期鸟类迁徙通道上的鸟类观察员召开分享交流,实现对鸟类的跨区域动态监测。

4.4 鸟类监测天地一体化

鸟类监测记录的主要措施除工作人员日常野外观察外,保护区还要加快建设野外高清监控系统,现实对鸟类实时在线监测。同时在鸟类活动的重点区域安装红外线相机、鸟类声音记录仪等进行监测,对游禽等水鸟要通过无人机等移动设备进行监测,对重点候鸟要采用鸟类环志开展动态监测。

猜你喜欢
阳关生境候鸟
聆听古阳关
不同影响因素对鄱阳湖流域生境质量变化特征分析
前面就是阳关
基于MSPA-InVEST模型的北京中心城区绿色空间生境网络优化
遥望阳关
枣树适应干旱生境研究进展
阳关:虚实印象
致命的超速
我是一只小候鸟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