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闻深度报道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2022-08-08 22:09陈甜甜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13期

摘要:2022年是“超级体育大年”,体育新闻深度报道成为体育发展、体育宣传必不可少的“独门利器”。在此背景下,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及内容分析法,以时间为维度,将体育新闻深度报道研究的演进脉络分为探索、启蒙与发展三个阶段;以内容为维度,将体育新闻深度报道研究的研究热点总结为理论、媒体、内容三个层面。通过两个维度的分析,勾勒出体育新闻深度报道的一个较为完整的研究图景。笔者在进行全面综述的过程中发现体育新闻深度报道研究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研究对象量少,偏向于特殊研究;二是研究作者的联系性不紧密;三是研究内容的体育特色不突出。針对三方面的问题,文章认为,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模式,以此强化报道内容的体育特色,并最终实现体育深度报道的常规化、大量化。其旨在对体育传播的研究进行展望,为体育新闻学科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体育新闻深度报道;人文报道;“超级体育大年”;体育新闻专业;顶点课程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13-0015-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新文科背景下体育新闻专业建设路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SJA0374;南京体育学院校级教改课题一般项目“讲好体育故事:体育新闻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探索与创新”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G202128

一、引言

2022年是超级体育大年,这对体育新闻深度报道既是挑战也是机会。所谓挑战,是新媒体带给传统媒体的技术挑战,如赛事直播、Vlog新闻等。而机遇则是比起新媒体,传统媒体善于策划,通过全程化、细节化、人文化等叙事手法对台前幕后的内容进行刻画回顾,以此为受众提供对体育赛事以外的更深入的认识与思考空间。

目前,我国进行体育深度报道的媒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主流媒体,如人民日报、新华社、南方周末等;另一类是体育类媒体,如中国体育报、《体坛周刊》《新体育》等。以上媒体不仅注重赛事报道策划,还注重在日常新闻报道中增加深度报道专栏。媒体通过引入人文叙事报道理念,加强了重大体育赛事、体育人物的深度挖掘[1]。随着体育新闻深度报道的进行,关于体育新闻深度报道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和丰富起来。

二、研究现状

(一)我国新闻深度报道研究现状

梳理中国新闻深度报道实践的脉络发现,中国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与兴盛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伴随着社会阶层分化、社会结构调整,在自我探索的道路上进行的。在这一时期,我国媒体也面临着转型,如技术的革新、传播理念的转变等问题。可以说,在社会转型和媒体发展的双重需求下,深度报道得到了快速发展。基于此,1987年也被称为“深度报道年”。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学术类期刊尤其是新闻传播类期刊如《新闻大学》《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与写作》等,对深度报道的概念、理念及媒体实践进行了大量的学术讨论。在中国知网上以关键词“深度报道”进行搜索,相关文章达到9000余篇。

国内新闻界这种“自发内生型”的研究特点在深度报道的研究方面呈现两大类。

1.综述性研究

主要从宏观层面出发,认为深度报道在新时代面临着机会与挑战。机会主要在于深度报道的问题意识和思想深度有别于其他新闻文体[2],而深度报道能力是传统媒体发展的基石,是核心价值所在[3];挑战在于报道泛娱乐化、浅阅读时代、报道成本高、新媒体的冲击、深度报道不深等。基于此,相关研究提出创新路径,包括挖掘新闻深度价值、注重策划主题、加强多路径传播平台合作等。

2.个案式探讨

一类从不同媒体属性来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具有典型代表的媒体深度报道的发展现状、规律总结及展望。具体包括党媒、网络新闻、地方媒体、电视新闻、杂志及微纪录片等。其中,地方媒体的相关研究较为多,如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三联生活周刊》等。另一类从专业新闻报道来探讨不同领域的代表性媒体在进行深度报道过程中的现状呈现、经验总结及优化路径等。具体包括经济新闻、军事新闻、农业新闻、体育新闻等。其中,关于体育新闻深度报道的相关研究较多。

总之,我国媒体的深度报道遇到了机遇和挑战。挑战主要在于新媒体的冲击,面对这一挑战需要通过内容本身及内容形式进行革新。

机遇在于一是社会需求。所谓的社会需求主要是两方面: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争议性事件等需要表达、需要被看见;对于社会舆论中热点、难点、疑点,需要通过深度解读引导公众。深度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完全满足社会这两方面的需求[4]。二是媒体需求。深度报道是平面媒体持续性发展的核心力量,也是和新媒体竞争最本质的差异化特征[5]。三是专业需求。这里的专业主要指不同社会领域对深度信息的细化需求。基于此,“精”“深”“细”既是时代对媒体深度报道提出的需求,也同样是对体育新闻深度报道的要求。

(二)体育新闻深度报道研究现状

1.研究时间

在新闻深度报道的文本实践方面,部分业界人员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借鉴美国调查性报道的操作经验。其实,西方对于深度报道并无特别深入、细致的研究,而更多地侧重于解释性报道和调查性报道两种独立文本的研究。在中国,对于新闻学研究而言,体育新闻深度报道是一个较新的研究方向。

当前,我国体育新闻深度报道的研究大致分类三个阶段。

第一,从1994至2007年的探索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界还没有这方面的专著,只有少量与此相关内容的论文。如1994年最早的一篇发表于《新疆新闻界》的论文《体育新闻深度报道的尝试》,还有卢晓峰的《观众想知道的与我们想让观众知道的—试论加强电视体育新闻的深度报道》、许立群的《试论党报体育新闻的深度报道》、顾斌的《用深度报道矫正体育新闻娱乐化》等四篇文章只是对体育新闻的深度报道这一写作实践探索给予了一定的肯定评价。

第二,2008年的启蒙阶段。2008年8月正值北京奥运会,作为21世纪新闻与传播学专业系列教材《体育新闻深度报道》对体育新闻深度研究及教学都给予了重要启示。随后,相继出现了若干篇相关的研究与阐述,如《体育新闻深度报道的写作要素》《国内体育新闻深度报道研究》《体育新闻深度报道之新闻选择》等。这类文章的主体是在《体育新闻深度报道》对体育新闻深度报道的研究基础上,所进行的部分理论或实践内容的拓展。总之,这一时期体育新闻教学对深度报道的研究还处于边缘化、分散化的状态。

第三,从2009年至今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论文量占到了相关论文总量的77%。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开启了学界和业界对体育新闻及体育新闻深度报道的关注。这一阶段,从前期基础概念的引入与界定,到如今對体育新闻深度报道的高校课程建设、大量实践经验的探讨以及相关理论的延伸。

2.研究内容

在中国知网上,以“体育新闻深度报道”为关键词,共搜索到54篇与体育新闻深度报道相关的论文。通过对文章的内容梳理发现,主要有三大类。

第一,理论层面。这一部分主要是对从体育新闻深度报道的研究现状、学术理论、影响因素、美学向度、写作要素等方面展开研究。具体包括:一是社会学层面,体育媒体与体育深度报道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成就的关系,要实现这一双重效果,就需要体育媒体在体育新闻深度报道中提高自身的有机运用能力,即人文情感、专业知识、思辨能力等;二是写作学层面,从写作学的叙事方法中对体育新闻报道产生深度效应的要素进行归纳,具体包括五方面,即多远多向的选题、独特新颖的视角、丰富多元的集材、深度人文的思想、体育专项知识;三是美学层面,体育新闻的深度报道作为一种新闻深加工产品,具有超越的理性美、丰富的真实美、独特内蕴的深度美、色彩斑斓的形式美等美学向度[6]。

第二,媒体层面。这一部分主要是从社会实践方面研究当前媒体行业深度报道的改革、建设及现状等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综述角度。主要包括当前纸媒如何做好体育深度报道、纸媒体育新闻深度报道发展趋势及现状等,重点讲述传统媒体在媒介技术冲击下,无论是传播技术还是传播路径都面临着挑战。基于此,纸媒应该从人才建设、内容建设、理念创新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二是个案分析。一方面对部分主流媒体和专业媒体进行个案分析,如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及《体坛周刊》《新体育》等;另一方面对大型赛事策划等进行个案分析,如CBA赛事、奥运会乒乓赛事、“军报十二运”“舞蹈治疗自闭症”等。无论是主流媒体还是专业媒体,无论是体育赛事还是体育策划,最终落脚点还是在于对“体育”“体育文化”“体育精神”等词汇,通过深度报道进行有效传递。

第三,内容层面。对于这一部分内容的研究,相较于前两部分,呈现出少而广的特征。研究的内容主要是针对体育新闻深度报道的某一具体层面,如该如何践行体育新闻深度的“深度”二字、体育新闻深度报道类别中的社会文明类报道具体包括哪些、体育新闻深度报道中的负面新闻该如何进行正面引导、该如何提高体育新闻深度报道中的预测型赛事报道预测的准确性、该如何提升体育新闻深度报道的人文情怀、如何通过深度报道校正体育新闻娱乐化现象。可以说,内容层面的相关研究是对理论层面和媒体层面内容研究的补充和延伸。

三、体育新闻深度报道研究问题及对策

(一)研究对象量少,偏向于特殊研究

大部分研究都是依附于重大体育赛事进行个案研究。但是,体育深度报道所报道的对象和内容不仅在于体育赛事,而更多的是要进行赛事以外的体育发展、体育文化、体育精神等深度解读。我国体育发展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发展的重要变革在于以往对竞技体育的关注转变为对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的双向发展。因此,对体育的关注不仅限于某一体育赛事,而是要将体育深度报道常规化、大量化。

(二)研究作者的联系性不紧密

在以上综述中可见,相关研究作者主要集中于部分体育媒体人和高校教师。二者看似是不同领域,但对于体育新闻深度报道而言,二者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在欧洲国家,很多从事报道教学的老师都是资深媒体人,因此其教学成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相较而言,我国本土的教师与媒体人关联性不大,其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之间是割裂状态。因此,校企合作仍然是体育新闻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三)研究内容的体育特色不突出

以上综述中所涉及的体育新闻深度报道的概念、类别、内容等,都是在新闻报道相关理论基础上的简单延伸。对于体育新闻深度报道而言,无论是业务能力的拓展,还是理论基础的建构,体育特色应该作为其核心要素。王惠生教授将体育新闻深度报道分类为体育赛事类和社会文明类。这一分类与新闻学中关于深度报道的分类(解释性、调查性)有着本质的区别。体育特色既是体育新闻报道所要坚守的原则,又是体育新闻专业发展的核心。

每个学科发展都是通过自我梳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更新。同时,该学科的理论架构也会得到进一步完善,这就是文献综述的目的。体育新闻深度报道作为体育新闻传播学的一个研究方向,其研究基础甚是薄弱。因此,文章通过梳理研究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以此提出改进措施。再者,深度报道课程作为新闻教育的顶点课程,旨在全面打造新闻学子的核心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同时,它也是传媒内容竞争的独门利器。基于此,文章通过对体育新闻深度报道研究的综述,从实践方面为体育新闻深度报道提供相应的热点选题方向,为深度报道叙述方法提供新的路径;从理论方面,为体育新闻专业建设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尤其是对深度报道相关课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四、结语

从时间维度出发将体育新闻深度报道研究的演进脉络划分为:从1994至2007年的探索阶段、2008年的启蒙阶段、从2009年至今的发展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划分,一方面呈现出我国体育新闻深度报道研究从理论—实践—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过程,另一方面呈现出我国体育传播从探索—启蒙—发展的过程。从内容维度出发,呈现出我国体育新闻深度报道研究选题从宏观的媒体发展到微观的人文表达,其中的研究热点集中于媒体人的个案研究,主要内容为重大体育赛事的深度报道策划。通过两个维度的研究现状分析,发现其研究存在研究对象量少,偏向于特殊研究、研究作者的联系不紧密、研究内容的体育特色不突出等三方面问题。针对三方面问题,文章提出,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模式,强化体育特色内容,以此突出体育新闻深度报道常规化特征。基于此,文章认为,归纳、总结与评析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体育新闻深度报道研究现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进一步深入了解体育新闻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提出相应的建设性意见,推动体育新闻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欧阳明.深度报道采写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5-7.

[2] 甘险峰,靳睿.深度报道何以守望时代[J].新闻战线,2021(21):21-23.

[3] 孙贵田.深度报道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青年记者,2022(4):84-85.

[4] 王惠宏.融媒体时代纸媒深度报道创新研究[J].中国报业,2021(24):38-39.

[5] 胡文峰.从媒体融合探索深度报道的转型之路[J].采写编,2022(2):10-11.

[6] 陈蕾.传播学的身份定位与发展取向:在三种社会合法性逻辑的思想张力之间[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6):37.

作者简介?陈甜甜,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传播、媒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