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2-08-09 08:30赵鹏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20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腰椎针灸

赵鹏

100095 北京市温泉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为我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埋下了极大的隐患。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该病患者多数伴有较为明显的腰部疼痛问题,如果不能进行及时合理治疗,多数患者将出现下肢麻木等问题,影响其生活质量[1]。骨科疾病领域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患者疾病发生原因、症状表现,分为脱出型、游离型、膨出型、突出型、其他型,针对患者群体特点评估总结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集中发生在中老年群体,导致患者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诱发机制,包括年龄、椎间盘退变、损伤积累、妊娠、遗传、先天发育异常、急性外伤,重体力劳动、工作性质因素均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医角度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在“痹症”范畴中,因此,又被称为“腰痹”,风寒侵入、气滞血瘀均为疾病的重要诱因,并且疾病不加以控制,会处于进展阶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见的症状表现为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对于患者生活质量危害程度较高。从致病因素的角度分析,椎间盘纤维环损伤、髓核退行性改变、外力影响以及年龄等因素均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诱因。传统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有利于实现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然而,单一疗法在治疗问题上仍存在诸多不足,有待改进[2]。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针灸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辅助价值,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基于此,本文针对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针灸与中药进行联合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北京市温泉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 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35~71 岁,平均(53.78±3.15)岁。研究组45 例,男25 例,女20 例;年龄34~77 岁,平均(53.81±3.22)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年龄<80 岁;②患者无其他重大器质性疾病;③患者及家属对于本次研究内容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患有恶性肿瘤者;②患有精神类疾病者,无法有效实现对于自我意识的合理表述;③无法满足医疗研究数据调查需要者。

方法:对照组给予中药治疗,方药组成:狗脊1 g,马钱子1 g,全蝎5 g,甘草6 g,制草乌9 g,制川乌9 g,川续断10 g,地龙12 g,杜仲12 g,大秦艽12 g,鸡血藤15 g,牛膝30 g,黄芪30 g,蜈蚣2 条。将上述药物用水煎制后服用。1 剂/d,3 次/d,100 mL/次; 以10 d为1个疗程,服用3个疗程,每2个疗程间需停药5 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针灸进行联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取穴位,穴位主要包括阿是穴、承山、悬钟、委中、足三里、大肠俞、环跳、腰夹脊以及肾俞。针对小腿外侧伴有疼痛的患者,应加选阳陵泉与光明;针对大腿后外侧伴有疼痛的患者,应加选秩边与殷门。针灸前,应对患者皮肤进行有效清洁、消毒,再对患者穴位进行直刺至得气。在此过程中,应使用捻转、提插以及平补平泻等手法。治疗频率为1 次/d,30 min/次;以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每2个疗程间需休息5 d。

在患者治疗期间还需要依据中医辨证诊疗思路实施康复健康指导:①功能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治疗初期,患者疼痛反应较为严重,开始阶段为患者实施的功能性锻炼,以床上运动为主,训练形式包括协助桥式、飞燕式、团身滚腰训练,该阶段内,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开展康复训练,应该先告知患者锻炼优势,为患者做好耐心解释工作,等到患者病情稳定之后,逐渐进行过度,主要是协助患者逐渐过度到床下运动,床下训练包括:下蹲运动、腰部前屈、侧弯、旋转、慢走、快走交替、靠墙站立等,为患者在制定训练方案的时候,应该结合患者疾病康复情况,强化对于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强度和时间的控制效果,从而提高临床疗效。②食疗:对患者自身体质、疾病分型综合研究后,由临床专业人员查阅资料,询问营养师后,为其搭配具体食谱,针对气滞血瘀型,增加桃仁、黑木耳摄入比例,寒邪侵入型,羊肉;③情志疗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治疗期间会反复受到疼痛症状的干扰,疼痛症状对于患者造成的影响不只是生理层面的,还包括心理层面的负面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心理负担较重,情绪积极性不高,因此,临床治疗期间,对于患者内心想法,工作人员应及时询问、了解,为其普及疾病知识,耐心答疑解惑,对于患者提出的合理需求,工作人员还应尽量满足,以此来疏导其负面情绪。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疼痛情况、腰椎功能。(1)治疗效果:依据患者症状分为显效、有效、无效。①显效:患者腰椎位置显著无压痛感,腰腿位置没有疼痛症状;②有效:患者自身的活动能力基本恢复,腰腿位置只有局部不适感;③无效:患者经过治疗,腰椎位置刺痛感无改善,症状有恶化趋势。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得分越低表示疼痛越轻。(3)腰椎功能: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JOA),得分与腰椎功能呈正比。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 统计学分析系统展开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经治疗,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均得到改善,且研究组治疗后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45 7.12±0.61 2.12±0.34对照组 45 7.08±0.55 4.48±0.35 t 0.327 32.444 P>0.05 <0.05

两组患者腰椎功能比较:经治疗,两组患者的腰椎功能均得到改善,且研究组治疗后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JOA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JOA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45 15.53±0.67 22.78±1.41对照组 45 15.45±0.71 18.58±1.55 t 0.550 13.446 P>0.05 <0.05

讨 论

脊柱作为人体重要的承重结构,主要作用是对人体重量进行负载[3]。因此,若脊柱出现损伤,往往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有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不断提升,影响我国人民群众健康水平[4]。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率较高,且有年轻化趋势,对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质量的影响较为严重。从本次研究来看,面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针灸治疗应用普遍,安全性高,能够通过刺激有关腧穴、经络,对患者体内各系统循环进行改善,在其肌肉疼痛方面进行有效缓解,强化中医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患者症状,从中医的角度分析疾病症状的范畴、发病机制,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从中医的角度提升患者疾病认知。中医学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归为“腰痛”范畴,认为该病与患者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以及筋脉劳损等具有较为密切的关联性[5-6]。中药治疗中,巴戟天有温补肾阳,强筋骨作用,对于患者骨质的强化具有良好作用;狗脊与川续断可补益肝肾[7];全蝎活血通络;制草乌温经止痛,对患者疼痛情况减轻具有显著作用;地龙具有清热定惊的作用;杜仲消炎利尿;鸡血藤补血理气,牛膝与蜈蚣有利于通经逐瘀,黄芪可止痛排毒,甘草调和诸药[8]。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问题,对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改善具有显著效果。

此外,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诊疗过程中还需要康复健康指导,在实施康复健康指导过程中的功能锻炼,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实现腰椎活动度增加目标,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治疗,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与腰椎功能均得到改善,且研究组治疗后VAS评分、JO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现阶段,临床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要采取常规西医药物治疗,单独使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当前针对腰椎间盘症多采取中医治疗,可缓解神经压迫,有效地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帮助患者缓解疼痛症状。

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腰椎针灸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