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措施对重症脑出血患者临床预后作用分析

2022-08-09 08:30黎映芹潘卫华丘文芳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20期
关键词:体温脑出血重症

黎映芹 潘卫华 丘文芳

518109 深圳市龙华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广州深圳

预见性护理是指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情况的综合分析、判断,提前预估可能发生的护理风险,从而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预防风险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与时效性[1-2]。本次研究则通过临床对照试验,探究与比较常规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重症脑出血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4月深圳市龙华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为研究样本,以随机数表法为分组工具,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39 例,女21 例;年龄52~76 岁,平 均(65.84±5.32)岁;出血量12~60 mL,平均(33.95±3.86)mL。观察组男38 例,女22 例;年龄50~77 岁,平均(66.12±5.37)岁;出血量12~60 mL;平均(33.46±3.75)mL。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临床诊断为脑出血的患者;②资料完整者;③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者;②合并恶性肿瘤者;③中途退出研究者。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病情与基本生命体征指标变化情况,予以患者常规药物干预,定时清洁与整理病房,保持空气良好、环境无菌,注意保暖,观察患者有无不适症状。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①密切观察:a.观察患者瞳孔,根据瞳孔大小、对称情况、对光反应情况区别患者属于原发性还是继发性损伤,瞳孔有忽小、忽大情况提示有再次出血风险,瞳孔直径扩大尺寸>6 mm 提示患者小脑幕切迹疝出现,瞳孔不对称且伴有光反应消失提示患者蛛网膜下腔有出血发生且累及脑桥,单纯的光反应消失提示出血损伤患者脑干。观察患者血压,对患者血压的控制应谨慎操作,160/100 mmHg 即为合理,避免血压迅速下降,可能导致患者脑部缺血,诱发脑损伤,加重对脑组织的损伤。b.护理期间应避免血压大幅度波动。c.观察患者体温,采用冰袋、冰毯、物理降温都能够多种方式控制患者体温,33~35℃最为适宜,体温过高会加速神经细胞损害。d.观察患者呼吸,帮助患者清理分泌物、测试呼吸变化情况,持续低流量吸氧保持呼吸畅通,缺氧患者可通过呼吸道正压通气缓解,对于能够经口进食的患者需定期清理口腔。②具体操作:体温调节中可通过注射生理盐水(30℃)降温,必要时采取人工冬眠手段,配合肌松剂、肌肉震颤方式控制患者。调节血压,以采用多巴胺(生产厂家:亚邦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3366,规格:2 mL∶20 mg)、硝酸甘油(生产厂家:哈药集团制药六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3021574,规格:0.5 mg)等药物手段为主。颅内压调节,置管引流血肿配合脱水操作维持患者颅内压稳定。湿化气道,采用间歇性注射器注入湿化法,使用规格为20 mL 的注射器,将针头去掉,沿气管插管滴入3~5 mL 湿化液,间隔1 h 进行1 次。③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重度脑出血患者的各项免疫功能、生理功能均有所下降,神经反射时间延长,因此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必须积极主动预防和对症处理。具体办法:a.患者长期卧床,免疫力下降,可能会出现压疮,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勤翻身,定期变换姿势,同时对于受压位置放棉垫或更换为气垫床,给予按摩护理,加速血液循环。帮助患者做患侧被动运动,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避免静脉血栓的形成。患者的床品和被褥也要勤洗勤换,保持整洁、干燥。b.肺部感染是重症脑出血患者最常见、最致命的并发症。必须保证患者呼吸顺畅,及时清理呼吸道的痰液、异物,降低误吸和感染的可能性。可在帮助患者翻身时,轻轻拍打其后背,促进痰液排出。对晕厥患者应适当转侧卧,避免舌后坠。对晕厥患者和痰液浓稠患者,可采用雾化稀释液痰液。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定期清洁、消毒病房,勤通风消毒杀菌,减少病房内的感染源。如果患者发生呼吸加速、咳嗽有痰、白细胞升高、体温升高,则有肺部感染的可能,应快速通知医生,开展痰培养和用药治疗。c.泌尿感染也是脑出血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必须加强对导尿管的管理,以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要求护理人员在导尿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对于长期使用导尿管的患者应定期用呋喃西林冲洗膀胱,每星期最少更换1次导尿管,但是需要注意预防反复打开导尿管造成的细菌入侵。外阴部及男性尿道口应定期消毒,适当增加喝水量,促进排尿,冲洗膀胱,观察小便的颜色和性状,若有浑浊、异味应及时作细菌培养。d.上消化道出血在重症脑卒中患者中较为常见,但其发病体制在临床上尚未完全清晰,护理人员需要注意保护患者的消化道,尽量减少应用刺激性药品,控制其辛辣食物的摄入,观察患者的大便和排泄物颜色、特征,必要时可做潜血试验,判断是否有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对处于昏迷状态下的患者应尽早选用鼻饲饮食支持,降低胃酸对消化系统的伤害,可遵医嘱给予抑酸药。假如患者发生心率加快、腹胀、血压下降、烦躁不安、意识障碍加重等症状,应警惕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体温、收缩压、颅内压;窒息与死亡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感染、消化道出血、压疮。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5.0 统计学分析系统展开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体温、血压、颅内压比较:观察组体温33~36℃比率高于对照组、>38℃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收缩压<80 mmHg、>210 mmHg 比率低于对照组、80~210 mmHg 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颅内压7~20 cmH2O 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体温、收缩压、颅内压比较[n(%)]

两组患者窒息与死亡发生率比较:观察组窒息与死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窒息与死亡发生率比较[n(%)]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讨 论

本文结果显示,护理干预措施的落实对于重症脑出血患者临床预后效果有着直接的作用与影响,其中预见性护理效果更为明显,分析原因如下:①调节患者体温、血压(收缩压)、颅内压。目前临床已经达成普遍共识,亚低温能够有效保护脑血管疾病患者大脑及神经系统,亚低温状态下,患者神经组织活动期间耗氧量降低,可通过脑内灌注压的提高与颅内压的下降,增加脑组织氧含量,阻止因缺氧问题导致的继发性神经损伤、预防血管源性脑水肿、加强保护血脑屏障、减轻神经组织炎性反应、抑制毒性物质的表达[3-4]。②预防窒息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观察组死亡、窒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从护理内容来看,针对重症脑出血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均采取了可遇见的护理干预措施,如密切观察患者病情与生命体征情况,根据变化判断患者有无并发症风险;并通过压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减少影响病情与恢复并发症的出现,有效降低安全风险[5]。

综上所述,针对重症脑出血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是临床预后效果的关键影响因素,但与常规护理干预相比,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更佳,可有效改善患者体温、血压、颅内压情况,减少死亡与并发症,实现良好临床预后。

猜你喜欢
体温脑出血重症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