荼花晚香自远

2022-08-09 11:28郑学富
思维与智慧 2022年22期
关键词:花架诗云酒香

◎ 郑学富

荼䕷在我国栽植历史悠久,其花色美味香,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它,可能是因为此花开后诸芳尽,意味青春不再,有些伤感的缘故。在宋代文人墨客的笔下,它的曝光率却是极高的。它作为文学意象寄托了文人的一种情感,或赞叹,或吟诵,为荼䕷花赋予了喜怒哀乐。

荼䕷又作“酴醾”。《群芳谱》说,因“色黄如酒”,故加“酉”字。荼䕷花可浸泡酒,其果实可重酿酒,皆取其香色也。荼䕷花枝叶茂密,花繁香浓。陆游赞道:“吴地春寒花渐晚,北归一路摘香来。”元人叶颙也有诗赞其香:“千红万紫消磨尽,犹有风吹不断香。”宋人喜欢制作酴醿酒,即先将一种叫“木香”的香料研磨成细末,投入酒坛后密封,到打开饮用时芳香四溢,再在酒面上撒上荼䕷花瓣,则酒香更醇厚悠远。李祁有《青玉案》词曰:“归来留取,御香襟袖,同饮酴醾酒。”而杨万里却不舍得用荼䕷泡酒,因为它冰清玉洁、高雅淡泊,即使花开落尽其香仍在,其色仍白。诗云:“以酒为名却谤他,冰为肌骨月为家。借令落尽仍香雪,且道开时是底花。白玉梢头千点韵,绿云堆里一枝斜。休休莫㔉西庄柳,放上松梢分外佳。”

荼䕷多藤蔓,若做一花架让其攀爬,可美化庭院,花盛开时香飘远近。北宋名臣范镇在房前有一个庞大的荼䕷花架,其下可容纳十多人聚会。每年荼䕷花开时,范镇喜欢约上文友知己,在荼䕷花架下宴饮。为增添饮酒乐趣,他们行起世上最天然雅致的酒令,荼䕷花瓣落入谁的酒杯里,谁就把杯中酒一饮而尽。当微风吹来,片片花瓣像雪花一样飘洒在杯中、案上、座中人的衣襟上,酒香闻来正如荼䕷花香,满桌人兴致勃勃,频频举杯。这就是传说中的“飞英会”。

荼䕷是春天最后开花的植物,荼䕷花盛开标志着春天花季的结束,宋代才女吴淑姬有词说“谢了荼䕷春事休”。文人们常常通过荼䕷意象来抒发惜春、送春、伤春的情感。王庭圭《惜春亭观酴醾》诗云:“东皇收拾春归去,独遣酴醾殿后尘。怜我寒窗赋愁寂,时看玉面送残春。”辛弃疾曾劝阻人们“莫折荼䕷,且留取、一分春色”。毛滂在任衢州推官时的一个暮春黄昏时分,与友宴饮,他望着淡淡的炊烟,疏落的柳枝和荼䕷花架上随风飘落的片片花瓣,惜花伤春之情油然而生,与友酬唱道:“绿暗藏城市,清香扑酒尊,淡烟疏雨冷黄昏。零落荼䕷花片、损春痕。”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以花喻人,其中就有荼䕷。麝月抽到一张花签,上面一枝荼䕷花,题着“韶华胜极”四字,那面写着宋人王淇的诗:“开到荼靡花事了”,意思是荼䕷过后,群芳凋谢,春天即去。繁盛一时的贾府“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时,她是贾府最后一个送春人。

荼䕷也往往被文人借用感叹韶光不复,以花喻人,感慨时运不济,虚度大好时光。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居黄州四年多,可以说是他人生的最低谷了,他曾赋诗曰:“酴醾不争春,寂寞开最晚。”苏轼以荼䕷自喻,表明自己淡泊名利,不与世人争锋。但是苏轼又写道:“不妆艳已绝,无风香自远。”尽管不追逐风头,孤独无闻,但是花的清香却飘得很远,总会有人欣赏认可的。苏轼在黄州期间,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团练副使,无职无权,可是在创作上却是高潮迭起,进入辉煌时期,写作诗词赋文数百余篇,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此时所作。

猜你喜欢
花架诗云酒香
苗家米酒香
Thinking on the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 by Regulating Lung-Intestinal Axis Microecology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一切都源于酒香扑鼻的灵感
小型花架的应用
On Edith Wharton’s Feminine Consciousness through the Images in The Age of Innocence
浣花笺上月下柳
——徐诗云素描
解析花架施工流程与方法
自制简易花架
自制简易花架
穿越时空的酒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