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发展 创新引领
——智能时代的科技自强与变革

2022-08-11 08:28
上海质量 2022年7期
关键词:数字化生态企业

编者按

深入企业发展领域,把技术创新活力转变为技术竞争实力的关键在于对创新源动力的认知、理解与运用,这对于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决胜千里具有关键作用。在5月6日召开的2022 INNO CHINA 中国产业创新大会——北大创新评论春季论坛上,围绕“融合发展 创新引领——数智时代的科技自强与变革”主题,深圳高灯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许晓鹤、北京维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区首席运营官杨居正、上海诠视传感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CEO林瓊、广州易方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保利威总裁白剑在北大创新评论执行主编谢艳的主持下讨论了该话题。本文内容摘编自该论坛。

数智时代的新技术与新机遇

智能时代,重点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应该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建设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的复合体系。科技创新企业,是推动未来科技基础生态建设、服务民生、服务产业,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新兴主力。进入数智时代后技术变革加速,颠覆技术涌现。核心关键技术具有动态性、突变性、不确定性。追求竞争力的提升就是要持续迭代、反馈修正、滚动优化、不断进行升级换代。

林瓊:谈到数字经济驱动,免不了要谈到当下如火如荼的元宇宙。元宇宙本质上是集过去十年多项技术之大成,将互联网从二维世界变成三维世界。元宇宙到来,需要把有限的现实与无限的数字空间结合起来。在此之前的所谓数字仿真、数字孪生等概念是支离破碎的,在元宇宙的大框架下才得以体系化,经过不同分类变成连接生活与工作的更大范畴。这样的机会到来,为社会以及各个行业带来巨大的商机。拥抱元宇宙,是下一个十年重要的技术与商业平台。

杨居正:命题很宏大,需要我们站高望远,但我更关注一些现状,或者说现实挑战。回想20年前在学校时做过的一个课题,主题是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的关系。现在回顾这个课题,其实当年讲的电子政务,可能就是政府上网。当时还在聊互联网,或者说Web1.0,而这几年发生了什么呢?有电子政务十二金工程、政务云、大数据平台、智慧城市等,如今整个城市都可能变成元宇宙的赛场。时代在演进,技术可能没有边界,我们很难界定数字化、智能化具体是从哪天开始的。

关于未来的趋势,我有一个观点。我们所关注的技术本身只是一个手段,它要解决的是实体经济问题,或者说聚焦于现实的世界。正如刚才提到的电子政务,当年的课题是研究电子政务对服务型政府的作用。现在20年过去了,再谈服务型政府,依然没有最根本的答案,而是应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如一码通办、一件事最多只跑一次等政府服务能力的提升。这些进步可能只是一个过程。用技术的进步,去促进管理上的创新、流程上的改变、解决现在碰到的难题。比如,健康宝打不开,背后可能是管理原因;数据在不同的域,不同的数据不能同时出域。任何一个点都可能是一个瓶颈,最终可能还是业务问题。

回到话题本身,我们的机会还在于使用数字化技术去改变、升级传统业务与传统行业,恢复和促进经济、改善民生,积极应对老龄化、应对疫情等各种问题,也就是最终要回到现实世界,回到通过数字化使世界变得更加智能、更加美好的角度。这种机会永远不会过时。

白剑:企业的数智化主要基于企业的选择,或者不同发展阶段的选择。我理解的从数字化到数智化的转型,在企业技术应用方面主要有三个阶段:信息化、数字化、数智化。信息化,可以理解为在信息与业务之间进行关联,主要在于内部的统计、管控,包括ERP、OA等。数字化,目前可以看到不管是金融机构还是政府机构单元,亦或是生产制造企业,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比如将企业IT系统和业务流程结合,实现业务的实时在线化。这一阶段的特点在于数据的实时透明,能够不断驱动业务的不断增长。第三阶段是数智化,是通过数字化实现对业务实时反馈、形成业务闭环之后,给业务提供指导与趋势分析。数智化其实是顶层的趋势技术,主要包括大数据、AI等。通过这些技术来构建人的模型,或为所有生产建模,建模之后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服务,这样才能把之前信息化、数字化两个阶段形成的数据,发挥真正的价值。信息化、数字化和数智化,三者之间是递进互补的,而不是数智化替代数字化等。数字化阶段有信息化应用的环节,数智化阶段是基于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更高阶应用。企业从数字化向数智化转型,我认为主要做两件核心的事情:一个是AI,一个是大数据。

至于机遇,不管是元宇宙还是工业4.0,甚至目前在做的金融信息化、金融智能推荐等,其实都是产业繁多应用中的一种。在技术、产业不断发展过程中,还会更多应用层出不穷地出现。现阶段,还属于早期,还处在探索的过程当中。

许晓鹤:我们生活在一个三维世界里,过去,我们曾经尝试把三维世界搬到互联网上,但线上其实是一个二维世界,当时因为各种算力的限制,对于实现人的感官等各种能力的延伸,技术上是做不到的。因此把现实世界搬到线上,比如地图,需要把三维世界压缩成二维世界。进入元宇宙时代,数字孪生、边缘运算、人机接口等技术的融合,是我们在互联网上把二维世界再逐步三维化的过程。在从三维到二维、再从二维到三维的阶段里,从制度到流程到技术,会形成广阔的创新场景和新的机会。我认为,接下来的技术发展,在建筑、汽车、能源、商业等多个领域,会发生很大变化。

技术不是单独出现的。所有的技术,包括5G、数字孪生、材料技术、能源技术等,都是多种技术、算法的融合。如果是单方面技术的创新,将很难发现全新的商业机会点。从服务的角度看,所有产品都是对当下所有的技术进行融合才得以提供。当前市场,应该用更高效率和更低成本去解决问题,去创造经济价值。

面向双碳目标如何释放绿色创新动能

当下,随着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面对环境、气候、疾病等发展性问题,“双碳”目标的实现迫在眉睫,也是必经之路。在这种发展形势下,绿色科技创新应当是重点予以关注的研究方向。

白剑:数字经济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帮助企业绿色转型、降本增效。通过技术手段,把时空间距拉短一些,减少大家的出行成本、沟通成本,这是技术能够做到的。比如过去一场直播,每个人都要到现场,主持人后边还要进行布景。但如果有元宇宙虚拟现实技术,整个场景都可以用虚拟方式实现。这本身就是一种绿色能源的体现。数字技术能帮助很多职业教育机构、金融机构等完成绿色赋能,实现远程教学、远程实践、远程培训。总体来说,绿色科技非常多,科技是无限的,科技能够完成很多东西。当然,科技进步最终是以人为本,还要考虑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

林瓊:后疫情时代,如何利用先进或者超前技术手段、技术形态,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以及跟元宇宙对接的一些基础设施等,实现绿色办公、绿色商业?元宇宙能让人的体验更加自然,人们在虚拟世界中获得与现实世界相媲美,甚至超越现实世界的体验。目前国内外很多大公司都在推行线上办公,这样每年可以减少多少次商务旅行,可以减少多少碳排放?甚至想的更广一些,未来可以线上办公,不需要办公室,不需要办公室里的空调等,又可以减少多少碳排放?我坚信,技术改变我们的生存空间,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

谈到创新,作为高科技公司,创新是永恒的主题。没有创新就很难产生差异化。但创新,需要形成企业氛围、社会的氛围,只有这样才可持续。

许晓鹤:绿色理念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理念。从企业角度讲,从产品设计、生产、消费到回归,每一个环节都涉及绿色设计理念。比如说减少一次性使用产品,让产品可持续,能够被多次利用。

举个例子。共享单车的广泛使用需要解决几个关键技术问题,一是车锁供电系统;二是定位问题;三是车锁在移动支付之后能够快速地开锁闭锁,并且能够计价。共享单车前边的车筐中有一块太阳能电池板,通过简单的太阳能板储能,可以为单车的GPS、电子锁提供能源。共享单车因为解决了近距离交通问题,所以在最初五年迎来爆发式增长。共享充电宝,以及现在针对大型公交车电池的共享技术,都是非常好的技术创新,把现有比较成熟的技术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套共享机制。所以,我认为“双碳”目标,从技术、产品、服务角度说,解决了共享使用问题,因为如果这些东西都是一次性的,那么对整个社会而言是极大的浪费。从经济价值角度说,解决了经济价值问题,因为如果使用成本或整个推广成本非常高的话,是无法达成目标的。

杨居正: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说,会议用数字化远程直播方式把线下活动搬到线上来,就是为“双碳”作贡献。因为疫情,很多人有了居家体验,说不定这也是我们对未来生活的一次预演,或许会有一天我们不再需要与那么多人进行面对面的接触,可以通过数字化方式减少这方面的资源消耗,这是数字化技术为“双碳”目标作贡献的一个展现。

数字化或者信息化涉及计算、存储等,也是能源消耗大户。我们可能做了太多不必要的计算、存储了过多不必要的数据,比如一次会议可能只需要4K就足够了,但我们非要打开美颜、渲染,这就产生了额外的消耗。未来“双碳”工作也要考虑算力、存储本身,进而考虑怎么能够进一步节能减排。

作为一家用算法来做风控的公司,我们会面对很多场景,客户会产生海量数据,需要我们用先进的算法,对数据不断进行加工。现在这个世界,数据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太乱、太杂,需要用更加规范的手段,更好地利用数据。使用更先进的算法,可以节省不必要的、重复的计算和开支。

如何加深产业级别的企业生态共建

科技创新需要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形成多方主体融合创新,各创新要素之间进行互补与匹配,从而建设新的创新系统,形成独特、不可复制、不可超越的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这其中需要创新体制制度的演进与强化。当前,许多企业致力于建立企业生态体系,而今天探讨“生态”一词,与很多年前的生态链、生态网概念并不相同,需要从更高维度诠释。

许晓鹤:作为企业管理者,过去很多事情都想自己做,但现在随着人力等各方面成本的上升,大家都希望能够找到合作伙伴,或者购买比较成熟的产品、组件、算法。目前,企业大多有这种心态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尤其是企业做生态协同的过程中,会碰到一些问题,一在法律制度方面,二在数据安全方面。企业要选择合作伙伴,相当于把自己另外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希望与合作伙伴合作过程中,能够得到对方的帮助,而不希望当中发生数据泄露,或给企业带来其他致命危害。在数据安全方面,最近国家从顶层制度建设到执行层面都加大了力度,去年工信部出台了关于数据安全的相关标准流程,包括最近提出的建立统一大市场,这些都是推动整个产业生态更好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些政策支持,很多事情都需要企业自己干,容易大而不精,在每个细分领域失去竞争力。

林瓊:在行业发展不成熟时期,很难找到可以合作的生态伙伴,很多事情都得自己做。当行业逐渐成熟之后,因为术业有专攻,在不同的细分赛道里,会形成相应专业领域的生态合作伙伴。如果市场发展迅速,那么就不会有机会让企业从猿到人打造所有的环节,这时候只有大家合作共赢才能抓住市场机遇。这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企业生态,跟产业发展阶段、产业成熟度相关。为什么在欧美市场,大家对生态非常重视,因为欧美的市场环境中有相对成熟的领域,生态概念也比较容易被接受。最近,国内产业发展速度加快,市场生态越来越受到重视,也越来越成熟。比如在我们行业,我们是做底层技术、底层器件的,需要做往上做应用、端云协同的伙伴,我们自己是没有能力向上覆盖那么广的范围,只能涵盖自己最擅长、最优势的领域。如果每家企业都是这样的定位、心态,很容易形成生态合作的局面。早期的竞争格局,随着产业和市场的发展速度,会逐渐演变成生态合作共赢的格局。

杨居正:确实,我们需要一个良好的市场生态环境,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关于这一点,我有两方面的想法。第一个方面,从政府角度,如何通过立法明确规则,让整个宏观环境、产业环境变得更好。比如什么样的企业,有什么样的权利、义务;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把一条基本红线画好,把规则定下来。之后,为产业链上上下下营造一个可预期的氛围,比如哪些数据可以碰,哪些数据不能碰。在这些逐渐明朗之后,会建立信任。产生信任之后,既不会出现大平台欺负小厂家的问题,也不存在知识产权方面的风险,才能建立一个真正的合作共赢的关系。

第二个方面,从企业层面说,当前实际上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商业环境本身不够成熟。可以做一个横向对比。欧美市场在协同办公、营销管理、开放管理、知识库管理、工单管理等领域,都有非常成熟而专注的SaaS类软件公司。它们可以专注于一个领域研发高端产品,并不断地进行迭代与完善。而在国内,大家习惯于立项目,习惯于组织人去开发,绝大多数不会购买产品。即使购买了产品也只是一个定制化产品,软件公司同样需要投入相当大的人力资源为客户做改造、匹配、开发。在这种情况下,是没有办法保证效率,没有办法让所有人使用同样的版本,让所有新的功能能够第一时间在所有客户身上实现。不仅甲方实际上多花了很多成本,服务方同样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却只能对产品做一些零散的、项目化的更新。从这个角度说,我们需要有一个培育成熟商业环境的渐进过程,与前面讲的产业政策、规则,包括知识产权保护、数据安全等都息息相关。有了良好的前提,我们相信会有一个更好的生态环境;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相信甲乙双方可以让配合进行得更有效率。

白剑:对于企业,如何做好市场生态?其实抓住一个根本点就可以了,也就是把方便留给合作伙伴,把利润留给合作伙伴,自己只赚自己应该赚的那部分利润就可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生态做起来。如果不保持特别开放的心态,不保持让利或让相关方赚取利润的心态,生态圈是做不起来的。

对创新的理解

林瓊:创新是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最核心的源动力,创新是企业发展最根本的推手,我们离不开创新。

许晓鹤:创新不属于企业文化的范畴,因为所有企业存在的价值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发展,不创新就会被淘汰。

白剑:创新应该是创造新的应用产品,打造新的技术落地。

杨居正:我所倡导与希望的创新是一种守正创新。创新并不是要标新立异,而是要围绕着业务需求做真正的改进,就像很多问题不是技术问题就可能是管理问题一样。一定不能忘记创新的本质是什么。第二,创新不能有过于功利性的想法,既要做一些高楼大厦式的创新,也要做一些下水道层面的创新。第三,创新要踏踏实实,要守正自己的本质,老老实实地从基础做起。

猜你喜欢
数字化生态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生态养生”娱晚年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