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桥台加固施工技术

2022-08-15 06:00万思宇
交通世界 2022年19期
关键词:桥台支座注浆

万思宇

(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贵州 贵阳 550081)

0 引言

高速公路建设周期长、施工规模大,在实际施工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地质、地形以及人为因素等,都会影响到工程质量。为了进一步提升桥台施工质量,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施工工艺,营造安全稳定的行车环境。因此,本文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讨论,并对加固施工技术进行研究。

1 工程概况

晴兴高速公路于2012 年建成通车,原设计为整幅式路基桥,桥宽2×10.5m,左右幅均为11×40m 先简支后结构连续T梁桥,0号台为肋板式轻型桥台、桩基础,11 号桥台为L 形U 台扩大基础,其余墩台均为桩基础。原桥设计荷载为公路-I 级,桥宽10.5m,场区地震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场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抗震设防等级为7度。

2 病害现状及原因

2.1 病害现状

2019 年4 月11 日,管理中心检查发现中坝大桥第11 号桥台有多处纵向裂纹、竖向贯通式裂缝,下行桥台这一问题更为严重。在利用相关技术、设备进行测量后得知,该桥梁的主要病害如下:11 号桥台前墙、侧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开裂,外侧侧墙裂缝较为严重,主要体现在裂缝多、深,且竖向、斜向有错位的情况。根据测量,最大裂缝长度达到4.2m,宽度达到了45mm,靠近山体右侧侧墙也发现了2 道竖向裂缝,长度1.2m,宽度15mm;外侧基础立面在基底脱空范围外倾较明显,有不均匀沉降和龟裂、开裂的情况。具体如图1、图2所示。

图1 桥台左侧墙竖向裂缝明显

图2 裂缝病害

2.2 地质状况

为了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桥台质量通病发生的原因,高速公路运营管理部门邀请了专业的勘察机构对桥台进行了钻探。通过相应的资料可以得知,桥台处下伏基岩为泥质灰岩,桥台基底部分位于换填层上,部分置于强风化泥质灰岩上。长期受到雨水、地下水侵蚀,局部出现了空洞情况,尤其是强风化基岩面有50cm 左右的软化层。勘察部门除在解了地质情况之后,还对桥台排水系统进行了检查,发现排水边沟功能正常,但桥台尾部中央分隔带部分,横向排水系统有杂物、淤泥堵塞,这是引起排水困难的主要原因。

2.3 病害原因分析

对桥台本身、地质情况、降水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得知,该桥台病害是基础产生了不均匀沉降导致的,而造成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桥台基础未设置于完整基岩上,桥台基础底部混凝土浇筑存在空隙,受到降水、水流侵蚀以及车辆、桥梁本身荷载的影响,基底垫层出现了空洞,且越来越大;

(2)受到路线纵坡、台前弃土造成的桥台反坡影响,雨水会顺着裂缝进入到桥台基础中,从而引起基底强风化层的软化,承载能力大幅削弱,造成台身的不均匀形变。

3 加固方案

桥台病害已严重影响高速路的运营安全。为防止原有桥台病害继续发展危及桥梁上部结构的安全性。在得知了桥台病害的主要原因后,结合桥台病害情况,加固方案如下:

(1)对原有结构进行加固处理。包括对桥台基底的注浆加固,以及对台身结构承载力的恢复。

(2)由于桥台台身破损严重,其修复后承载能力恢复情况难以量化,考虑对上部结构进行体系转换处理,即新建支撑体系,承担上部结构的竖向荷载,桥台主要承受台后土压力。

3.1 桥台台身范围内防排水处理

(1)修复桥台台尾路基范围内的横向排水系统,清除排水沟中的杂物、淤泥,设置中央排水沟及集水槽,处理自然降水。横向排水沟,可将中央分隔带中的积水排放到路基边沟中,以免积水在桥台处汇集对桥台台身、桥梁基础造成不利影响;

(2)可在桥台台尾处增设集水井,除了横向排水管之外,还可设置纵向排水管,穿透桥台前墙,将积水引流到桥台范围之外。

3.2 新建支撑系统

通过实际案例得知,中坝桥台台身和基础受到严重损坏,产生了横向、纵向裂缝。当基础不稳定时,高速公路桥梁上部结构的受力情况也会发生改变,如果在施工中没有加以控制,产生了较大振动,会对桥台台身带来冲击,将会加剧病害发展。因此,可在原有桥台的基础上新增支撑系统,用于营造安全稳定的施工环境。在桥台加固施工完成后,可恢复原有桥台对上部结构的支撑,且新增支撑系统不必拆除,可继续作为安全保险措施,对桥梁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新建支撑系统的主要施工步骤如下:

(1)根据设计要求,在原有桥台前指定位置,利用冷开挖的方式进行施工。为了保证桥梁主体的稳定性,禁止使用爆破施工法;

(2)在上部T梁马蹄位置打孔并打入螺栓,利用锚固粘贴支座钢板;

(3)设置桩基钢筋,浇筑混凝土,浇筑盖梁、挡块及支座垫石;

(4)顶升T 梁,放置支座,回落T 梁。应严格按照《公路桥梁橡胶支座更换技术规程》(DB32/T 2173—2012)中的相关要求,进行T梁顶升施工。顶升施工正式开始之前,检查机械设备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对结构进行预顶升,确保能够按照规定开展施工;遵循同时施工的原则,合理控制T梁顶升高差。

3.3 桥台基础襟边保护

从实地情况得知,目前中坝大桥桥台外侧横坡十分陡峭,基础襟边的地基保护层十分薄弱,在长期雨水冲刷、岩石风化作用下,极易出现内部空洞问题,影响桥梁主体的稳定性。因此在桥台加固过程中,可沿着左幅桥台基础外侧设置抗滑桩,确保嵌入到强风化层的深度在5m以上,采用冷开挖,即人工开挖的方式。

3.4 灌浆密实加固桥台地基

在前几道工序完成后,即可安排施工人员开展桥台地基的灌浆加固工作,具体如下:

(1)在经过现场试验之后,即可确定浆液配合比以及注浆压力,确保符合施工要求;

(2)沿着桥台基础的内侧打孔,深度应达到强风化岩层基石以下1m 处,设置钢管并利用混凝土注浆加固;

(3)沿着桥台基础外侧竖向打孔,利用钢花管注浆,在混凝土固结之后侧向45°、侧向15°进行打孔注浆;控制好钢花管端头进入到强风化层的深度,通常在1m左右为宜;

(4)可在钢花管内部设置单向的止浆塞,避免浆液倒流,桥台外侧注浆在距孔底2m,采用后退式逐段压浆的方法,每段注浆长度不宜超过2m,桥台台背注浆止浆塞设置于基础底部,底部注浆压力控制在1.5~2.0MPa,台背后的注浆压力为0.6MPa;

(5)如果施工人员无法掌握注浆终止的时间,可在现场进行试验,当压力和压浆量得到控制之后,孔洞没有浆液外流和吸浆的情况,即可停止注浆;

(6)在压浆过程中,应安排专业人员对施工进行全过程监管,当出现冒浆、地面隆起等情况时,要立即暂停注浆,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处理;

(7)注浆浆液凝固之后,应检查其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可采用的方式如下:一是物探检测;二是在每段工作面中设置2~3 个检查孔,查看注浆是否充足,重点关注孔内的涌水量;

(8)在桥台加固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时刻关注台身裂缝是否有进一步扩大的情况,如果有加深、加宽的趋势,及时撤离施工人员到安全距离之外并及时通知上级部门。

3.5 台身结构整体性恢复加固

桥台台前的裂缝深度、宽度较大,其结构的整体性严重受损,无法保证正常行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在桥台加固施工过程中,要重点关注桥台台身结构,采用合理的方法提升其稳定性,并修补裂缝,确保其侧墙的受力性能符合相应要求。①利用混凝土灌浆修补左右幅桥台台身、帽梁等裂缝处;②根据设计图纸的相关要求,在左幅桥台台身处打孔,将钢筋植入孔洞中;③利用50cm 的钢筋混凝土外墙,将左幅桥台台身侧墙进行外包,确保其稳定性。

3.6 恢复原有桥台支撑

通过地基注浆加固、襟边保护、外包钢筋混凝土等方式加固原有桥台,提升其整体性;随后将桥台上部的支反力由新建桥台支座转移到原有桥台支座上,使受力结构恢复正常。①利用同步液压顶升系统同步顶升T 梁;②打造全新的桥台支座,用于替换原有桥台;③在新建桥台支座建设完成后,拆除临时的钢垫板;④同步回落T 梁,将新建桥台支座和T 梁底部的间隙控制在3mm 为宜。在T 梁支撑转换之后,其受力模式可恢复至原有水平,且支座不予拆除,可继续起到保护作用。

3.7 上部结构裂缝处理

混凝土长期暴露在室外环境中,上部结构出现不同程度裂缝问题。当下部结构加固完成后,应修复上部结构的细小裂缝。如果裂缝宽度在0.15mm 以下,可利用环氧砂浆进行处理;如果裂缝宽度在0.15mm以上,可采用混凝土注浆法处理。

4 施工主要材料

4.1 混凝土

在本次桥台加固施工项目中,混凝土材料的应用十分普遍,但不同部位、结构对混凝土强度要求存在差异,具体型号如下:①C25片石混凝土,主要用于桥台基础护脚墙;②C30混凝土,主要用于新建桥台桩基以及原有桥台外包墙体;③C35混凝土,主要用于新建桥台的盖梁;④C50混凝土,主要用于新建桥台支座垫石;⑤环氧砂浆,主要用于桥梁上部结构细微裂缝处理。

4.2 钢筋

钢筋材料的选择应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进行,使用HPB300、HRB400型号钢筋。

5 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

桥梁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标准都要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50—2020)、《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9)中的相关要求,此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本项目是针对桥台加固开展的,不改变原有结构尺寸;如果在设计和施工中发现和原有尺寸不符的情况,以原桥尺寸为准;

(2)所有数据都是根据设计资料获得的,在检查无误后即可开展施工;

(3)要明确施工工序和步骤:排水系统恢复→原有桥台注浆加固→新建支撑体系→第一次体系转换→桥台台身修复→第二次体系转换→上部结构裂缝修补→验收并恢复正常交通;

(4)为尽可能减少对原有桥台的影响,本项目施工中,并没有使用到任何大型设备,并明令禁止爆破施工;

(5)即便在桥台加固施工完成之后,也要持续观察其沉降量并记录,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记录并上报;

(6)安全管理工作。一是作业区道路交通标志。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应在现场设置醒目的警示牌,粘贴安全施工标语。二是设置作业区道路交通标线,主要目的是引导和管制施工中的交通流。三是在夜间施工期间,应设置照明或主动发光标志,灯光照射半径应在30m以上。交通锥的形状、颜色、大小都要参考《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2022)中的相关要求进行,控制好交通锥的间距。本项目施工周期较长,应采用稳固的安全设施,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施工期间不得出现任何违规操作。

采取了上述手段对中坝大桥第11 号桥台进行加固之后,效果显著。新建支撑体系解决了桥台承载力不足的问题。设置了新的排水系统之后,积水、雨水可顺利排出且离桥台距离较远,不会对其稳定性带来影响。桥台基础襟边、桥台地基的强度得到了显著提升,能够为正常行车提供保障。

6 结语

高速公路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出行需求,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成为地区间连接的纽带。如果项目施工不规范,或后期养护不到位,易出现桥头跳车、桥台裂缝、沉降等问题,影响行车的安全性。本文通过实际案例对高速公路桥台加固施工技术进行了全面分析,为提升桥台加固施工效果提供有效借鉴。

猜你喜欢
桥台支座注浆
不同摩擦系数下双凹面摩擦摆支座耗能性能的研究
重载铁路桥梁支座病害分析及改造技术
超前注浆在隧道工程不良地质段加固中的应用分析
边坡对铁路桥台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
河南桥台高填方路基变形分析及处治
隧道衬砌缺陷处理工艺带模注浆与工后注浆综合工效浅析
大件运输条件下重力式桥台通行能力判定研究
注浆技术在建筑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和施工工艺
建筑工程注浆技术的应用
桥梁支座日常养护与维修施工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