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灾毁恢复重建关键问题分析

2022-08-15 06:00彭戈
交通世界 2022年19期
关键词:路基公路设置

彭戈

(贵州省公路建设养护集团有限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1)

0 引言

公路是我国交通运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缓解交通压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因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公路容易出现沉降、断裂、塌陷等病害,不仅影响人们的交通出行,还会威胁交通安全。和新建公路相比,灾毁公路因地质环境条件恶劣,恢复重建工作的难度高,必须加强现场施工管理。以下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针对公路灾毁恢复重建的方法和关键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1 公路自然灾害的类型划分

公路自然灾害,是在自然因素的主导下,或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公路设施出现严重破坏,甚至引起交通中断受阻的突发性事件[2]。公路自然灾害,要和以下事件进行区分:①公路施工或运营中,因人为因素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属于事故。②气候因素导致公路设施破坏,但破坏规模小、经济损失小,称为病害,例如翻浆、局部沉降、表面裂纹等。③不良地质带来的公路破坏,例如湿陷性黄土、软土、冻土、膨胀土等,可能引起塌陷、冻胀、崩塌、泥石流等,但可以提前预测预防,不属于突发性事件,因此不列为自然灾害。

根据公路自然灾害的定义,按照灾害成因和动力来源的不同,主要分为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两大类,具体见表1。结合2020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其中暴雨洪涝灾害4 起,地震2 起,均导致部分房屋、道路、桥梁、水库等设施受损,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也影响了正常交通运行。

表1 公路自然灾害类型划分

2 公路灾毁恢复重建原则和难点

2.1 恢复重建原则

2.1.1 基本原则

(1)坚持少挖方、低填方、多防护、强支挡的设计原则,本着减轻灾害程度、方便修复抢修的原则,合理制定设计方案。

(2)对于已经稳定的病害路段,应根治不留后患;尚未稳定或目前技术条件下无法处理的病害路段,慎重研究后分阶段综合治理,做到先保通、后治理,分轻重缓急区别对待[3]。

(3)充分收集公路基础资料,对沿线的地质灾害进行全面调查、评估,预测灾害破坏的发展趋势,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作为恢复重建的依据。

(4)原有公路破坏程度小,通过修补、加固措施可以恢复通行的,优先采取原路恢复方案;大型灾害路段,因道路破坏严重,难以修复或存在潜在隐患时,在绕避改线方案和增设大型构造物方案之间进行比较,优先采取性价比高的方案。

2.1.2 恢复原则

(1)设计线路恢复方案时,充分利用原有公路走廊和原有构造物进行维修加固,尽快恢复路网功能。恢复后,为灾后城镇重建、物资运输、生产生活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

(2)根据公路的功能作用不同,制定适宜的恢复技术方案。①高速公路应在恢复原有功能的基础上,提高抗震能力,加强安全防护措施;②国省道一、二级公路,交通干线公路,采取加固措施适当提高抗震能力,增设安全防护措施;③县乡及地方道路应恢复通行,短期内通过抢修尽快恢复通行。

(3)交通干线公路及重要路段,应结合当地的路网规划,有条件时适当提高公路等级,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

2.1.3 重建原则

(1)在重建路段,一般按照路网规划要求的公路等级确定技术标准。

(2)路线设计时,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避免造成较多的高陡临空面;不宜采用高墩台、高挡墙、深长路堑、连续回头弯道等方案,对抗震不利;在山岭区可采用隧道、明洞等方案。

(3)路线布设时,适应地形地貌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平纵面指标,尽量减少高填深挖,不盲目追求高技术指标。

(4)如果含有隧道路段,洞口不能设在地震时易产生崩塌、滑坡、错落的地段上。

(5)路段位于峡谷临河处,可以从路基、棚洞、桥梁、隧道等方案中进行比选,在保证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二次破坏[4]。

2.2 恢复重建难点

2.2.1 前期工作滞后

公路灾毁后,恢复重建工程的进度紧张,这就导致前期准备时间短,工作开展相对滞后。

(1)承担勘察、设计、环评、监理等任务的中介机构数量少,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导致相关工作迟迟无法开展。

(2)因调查分析不到位、不深入,变更调整情况很普遍,原来制定的方案可能推翻重来,也会影响工作进度。

(2)基层职能部门的专业设备和人员不足,面对规模大、任务重的工作,现场管理和监督跟不上,造成前期工作滞后。

2.2.2 资金缺口较大

新建公路的资金用在工程建设上,而灾毁公路恢复重建的资金用在原道路清理和新道路建设两个方面,为了满足灾后重建要求,施工质量要求较高,导致资金缺口较大。以某城市的地震灾害为例,灾后重建规划投资272 亿,但明确可用资金只有235 亿,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及省灾后重建基金、对口援建资金、国家统借统还国外紧急优惠贷款资金、市县财政投资、捐赠资金、自筹资金等,仍有部分资金缺口。

2.2.3 统筹协调难度大

以地震、暴雨、洪水为代表的自然灾害,对公路造成的破坏严重,存在点多、面广、资金需求大的特点,恢复重建作业的统筹协调难度较大。

3 公路灾毁恢复重建施工实例

3.1 工程概况

以某公路工程为例,项目S211 线合同段位于贵阳市清镇市境内,灾毁恢复重建工程主要分为4个工点:

1 号工点K105+150—K105+250 段,全长100m。将原沉降、开裂路面挖除后,在路基左侧连续设置钢管桩,其上设置承台;路基中部设置独立钢管桩基础,其上设置承台;路基右侧设置独立钢管桩基础,其上设置承台;左侧混凝土板上设置浆砌片石护肩,右侧设置盖板边沟。

2 号工点K105+740—K105+820 段路基右侧距离边沟外沿1m 坡脚,新建2m 高C20片石混凝土路堑墙;挡墙顶至上边坡围墙外侧按1∶1.35 卸荷清方,清方后坡面采用护面墙进行防护。

3 号工点 K107+440—K107+650 段,其中 K107+453—K107+477 段按1∶1.5 卸荷清方后,边坡坡脚设置高1m 挡墙,挡墙顶至坡顶采用拱形骨架植草护坡进行防护,两端顺接原拱形骨架护坡,坡面设置仰斜式泄水孔。K107+538—K107+622 段挡墙墙面采用M10 砂浆抹面,挡墙墙身新设置泄水孔。

4 号 工 点 K125+330—K126+150 段 、 K131+680-K131+800 段,两段共长0.94 km。路肩采用C25 混凝土路肩,挖除原路面后铺筑25 cm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6 cm 沥青混凝土面层;K131+702—K131+736 段加铺15cm 厚级配碎石底基层;K131+680—K131+800段右侧新建盖板边沟。

3.2 施工处理措施

根据工程段内的工程项目、工程数量及进度要求,分成若干个施工组,进行多工序、多作业面、并形成交叉施工,形成遍地开花的施工局面。主要施工方案包括路基工程、防护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透层、沥青混凝土面层。以沥青混凝土面层为例,施工技术要点如下:

本项目路面面层设计为6cm 厚的沥青混凝土面层。采用拌和站进行拌和,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摊铺,振动压路机碾压施工、全幅摊铺。施工顺序为:准备工作→沥青混合料拌和→运输→摊铺→碾压→压实度控制→接缝处理→开放交通。在碾压作业环节,分为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阶段。要求压路机缓慢匀速碾压。

3.3 恢复重建施工关键问题和解决措施

3.3.1 工期问题

针对工期问题,本项目建立强有力的指挥机构,施工队伍进场后尽快完成交接桩、复测和控制测量等施工准备工作,并编制科学、严密、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方案,明确1 号~4 号施工段的施工节点。为保证日常施工有组织、有计划、按步骤地顺利进行,从组织机构设立、机械设备配置、材料供应、计划安排、资金等方面制定相关的管控计划;另制定工作奖惩计划,以提高参与施工员工的积极性。

3.3.2 质量问题

针对质量问题,中标后为全面实现质量控制目标,建立本标段高效务实、运转有序的质量保证体系,由组织保证、工作保证和制度保证三部分组成。在分部分项工程中,以路基土方工程、路基排水工程、护脚矮墙和护肩工程为重点,分别设置质量控制方案。

3.3.3 安全问题

针对安全问题,从组织保证、工作保证、制度保证三个方面建立安全保证体系,管理措施主要有:①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生产意识;②实行各项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③落实安全生产检查制度;④充分做好施工准备;⑤做好生产卫生和劳动安全保障工作;⑥保证临时搭建工程安全、牢固、可靠;⑦施工现场做到布局合理,创造出安全生产的良好环境;⑧设备定期维修保养,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具有完备的安全装置;⑨加强交通运输车辆管理,确保交通安全;⑩成立现场应急抢救小组,针对恶劣天气、不良环境制定应急预案。

3.3.4 环保问题

针对环保问题,提出少破坏、多保护;少干扰、多防护;少污染、多防治的目标,将施工对生态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程度,达到可控制、可恢复的效果。基于此,建立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并设生态环境部作为专职环保机构,配备专职环保人员。制定环保管理检查制度,提出完善的环境保护措施,从噪声控制、水环境保护、空气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方面进行控制。

3.3.5 风险问题

施工会影响道路的交通通行,在考虑不周全、组织不当的情况下,极易发生交通拥堵、车辆乱行和交通事故。如果发生如上所述的情况,不仅阻碍施工正常进行,加深施工单位与地方的矛盾,还会影响到工程质量。

针对以上风险问题采取的应对措施如下:①根据具体施工情况编制交通疏导方案,并适时调整。②走访告知当地村民,以求理解与支持。③积极与当地有关部门联系,及时通报交通情况,以获得支持。④对已完成的半成品、成品进行妥善保护,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

4 结语

综上所述,公路灾毁恢复重建工程的施工难度大,文章结合实际案例,阐述了施工技术方法和要点,针对工期、质量、安全、环保、风险等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控制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为灾毁恢复重建公路的现场施工管理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路基公路设置
我国建成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市政道路路基质检与控制探析
公路养护嵌固抗滑磨耗层应用研究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软弱路基加固处理设计探究
浅层换填技术在深厚软土路基中的应用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公路断想
路基换填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实践
7招教你手动设置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