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

2022-08-17 04:00汪艳霞吴双
当代党员 2022年14期
关键词:民生公共服务群众

文︳汪艳霞 吴双

民生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保障和改善民生话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各级党委、政府做好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重庆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深入推动民生改善、增进民生福祉,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为民情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内在思想品质和精神标识。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将民生工作放在全局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及时回应多样化的民生需求,认真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注重群众对民生成效的检验。应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扎根基层、了解基层、深入基层,倾听民众诉求,关心群众的急难事,找准民生改善的痛难点,以“微治理”助力“大民生”,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民生工作的温度。

要扩大民生改善的惠及人群,促进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多考虑边缘群体和困难群体的帮扶问题,不断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为共同富裕兜牢保障底线。要扩大民生改善的资源供给。着眼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领域,实施“就在山城·渝创渝新”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健康中国重庆行动”,全面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持续扩大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资源,不断满足多样化的民生需求。要扩大民生改善的社会参与面。民生工作面广量大、具有可持续性,因此更需要“干部群众一起干”,要调动社区、社会组织和企业等多方主体积极参与,持续创新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推动医养服务有效衔接,汇聚成改善民生的强大合力,探索建立可持续的运行机制。

要深入推进民生重点工作,聚焦就业、教育、医疗、体育、社会保障、养老、生育、住房等多领域重点民生实事,加大资金投入,突破难点、精准发力,切实做好民生改善工作。要持续提升民生服务质量。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不断优化公共服务。通过明确公共服务质量标准、强化服务监管体系和培育高质量公共服务人才等方式,强化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要不断推动大数据与民生改善深度融合。充分考虑群众需求,持续发挥大数据和就业预警监测在稳就业、惠民生上的重要作用,不断开发和完善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的线上服务,持续提升为民服务的有效性和精准性。

民生所指,国运所系;民心所向,政之所行。改善民生应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持续用力、久久为功。通过持续、高效改善民生,切实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猜你喜欢
民生公共服务群众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多让群众咧嘴笑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