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偶陪同式宣教护理在非药物镇痛初产妇分娩镇痛中的应用①

2022-08-17 05:54张丽娜刘金凤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药物性初产妇负性

张丽娜,刘金凤

(1.佳木斯市妇幼保健院产后康复科,黑龙江 佳木斯 418000;2.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分娩疼痛是程度最为剧烈的疼痛之一,不仅会使产妇对自然分娩望而却步选择剖宫产,并且长时间重度疼痛引发产妇内分泌紊乱,加重负性情绪,影响正常分娩过程,进而威胁产妇及胎儿生命安全[1]。对于分娩镇痛方法来说,理想的方法需起效较快,满足整个产程要求,且对产妇及胎儿无影响。药物性镇痛方法虽然拥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但其需产程进入活跃期才能发挥药效,且作为有创操作可能会对母婴造成不可预期的损害及风险,产妇选择时会有顾虑[2]。目前,非药物性分娩镇痛逐渐受到临床重视,因其具有镇痛有效性及无创性得到大力推广,其主要包括心理疗法、精神预防性镇痛法、音乐疗法、穴位按摩、拉玛泽法等[3]。在分娩过程中配偶陪同能够给予产妇精神上的安慰鼓励,减轻“分离性焦虑”,顺应产妇心理需求[4]。本研究应用配偶陪同式宣教护理,探究这种非药物性分娩镇痛方式在初产妇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取得一定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7-01~2020-01本院自然分娩的144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72例。其中观察组年龄21~33岁,平均(27.64±2.71)岁;孕周37~40周,平均(38.61±1.08)周;胎儿双顶径92~94mm,平均(93.13±0.74)mm。对照组年龄20~30岁,平均(26.95±2.65)岁;孕周37~40周,平均(38.48±1.06)周;胎儿双顶径92~94mm,平均(92.97±0.87)mm。两组年龄、孕周、胎儿双顶径等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纳入标准:①足月初产妇,单胎妊娠者;②年龄≤34岁者;③胎儿发育正常,且骨盆外测量以及生命体征、胎心监护、羊水、胎盘等均无异常;④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产妇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重要器官病变、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者;②有出血病史者;③合并精神疾病或严重意识障碍、认知障碍者;④药物镇痛者。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进行非药物性分娩镇痛护理干预,从预产期前1周开始进行1次/d,30min/次的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常规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精神疗法、拉玛泽法等。并且给予常规分娩:①第一产程:给予心理疏导,鼓励产妇提高其自信心,同时给予健康宣教,讲解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等。②第二产程:持续给予心理疏导、健康宣教,同时给予饮食护理,宫缩间歇给予食物补充营养,护理人员在产程进展期密切观察产妇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处理,保证分娩顺利。③第三产程:产后监测产妇阴道出血情况、阴道伤口及宫缩情况,并进行记录,给予常规产后宣教及心理护理,帮助其尽早进行角色转换。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配偶陪同式宣教护理,从预产期前1个月进行配偶陪伴式分娩教育,60min/次,1次/周,直至分娩。宣教内容包括减轻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痛苦的方法,第一产程中如何互动,给予心理支持,帮助产妇应对阵痛,第二产程中如何给予情感支持,协助产妇应用憋气呼吸法,有效缩短第二产程。分娩过程中,配偶陪同,充当导乐助产士,主要内容包括以下:①在进入产房前的第一产程过程中,配偶陪伴产妇回顾分娩相关知识,互动复习分娩过程中各种应对疼痛的方法,播放音乐帮助转移注意力,可进行散步、孕妇操、拉玛泽呼吸训练;护理人员此时进一步讲解分娩过程,随时告知产妇当前产程,提高对当前及后期阶段的感知及预测,从而更好的应对阵痛、记录宫缩时间。②进入活跃期时,配偶通过肢体语言给予产妇支持,同时帮助产妇保持嘴唇湿润,适当补充高能量物品,同时利用语言或非语言沟通方式提升产妇的配合程度,减少不必要的体力消耗。③孕妇进入第二产程时可进入病房,配偶此时需保持冷静,始终紧握产妇的手,传递支持及鼓励,并且适当给予言语上的支持,例如“再坚持一下,宝宝马上就要出来了”。配偶指导产妇进行放松,使用憋气呼吸法,一口气用到底,每一口气的用力时间都需比上一口气长,以此加快第二产程。④宝宝出生后配偶及时给予产妇放松按摩,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

1.3 评估标准

1.3.1 镇痛效果:根据WHO制定的产妇疼痛程度标准[5]进行评价,0级:不痛或稍感不适;Ⅰ级:轻微疼痛,承受范围内;Ⅱ级:明显疼痛,影响睡眠;Ⅲ级:严重疼痛,无法入睡。其中0级及Ⅰ级为有效镇痛。

1.3.2 负性情绪: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6]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状态焦虑量表(正性情绪、负性情绪)、特质焦虑量表(情绪体验)共40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1~4分,分数越高表示焦虑越严重。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镇痛效果、产程时间、产后情况(产后2h出血量、产后第3GD 泌乳量)、新生儿结局(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比较干预前及分娩后1d负性情绪(STAI)。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镇痛效果比较

观察组有效镇痛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镇痛效果比较[n=72,n(%)]

2.2 两组产程时间比较

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第三产程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程时间比较

2.3 两组产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后2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后第3天泌乳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后情况比较

2.4 两组新生儿结局比较

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新生儿结局比较

2.5 两组负性情绪比较

分娩后1d,观察组STAI评分水平明显低于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STAI评分水平比较分)

3 讨论

初产妇由于缺乏分娩相关知识,会对分娩疼痛、对自身及胎儿的担忧等,均会造成分娩使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加重分娩疼痛,疼痛作为一种应激源,能够抑制宫缩,延长产程,也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7]。药物性镇痛可有效解决产妇分娩疼痛,但其同样具有药物后的不良反应,带来一定风险[8]。非药物性镇痛解决了药物性镇痛带来的不良反应,但其在镇痛效果方面具有一定不足[9]。因此探寻镇痛效果更好的非药物性镇痛方法对初产妇具有重要意义。

非药物性镇痛能够使产妇保持清醒,同时不影响活动,在临床得到大力推广[10]。其中包含的常规健康教育常使健康教育沦为一种形式,在产妇较多或文化水平差异较大的时候所产生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配偶参与分娩过程能够与产妇共同接受入院到分娩的全程教育,更利于护患之间沟通,提升健康教育效果[11]。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配偶陪同式宣教护理,观察组镇痛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配偶陪同式宣教护理在非药物镇痛初产妇分娩镇痛中有良好效果。笔者分析是因为分娩前的配偶陪同健康教育能够加强产妇及配偶全面了解分娩过程及对分娩镇痛的理解,熟悉分娩时的配合方法,因此在分娩过程中能够正确面对阵痛,降低疼痛带来的应激反应。同时配偶能够协助分娩过程中产妇各项镇痛措施的实施,提升非药物行镇痛的效果,配偶对产妇的言语及行为支持有助于舒缓其情绪,降低紧张心理对疼痛的加剧效果。并且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产程的进展取决于产力、产道、胎儿及产妇的心理因素,其中产力与产妇心理因素通常相互制约[12]。当产妇焦虑恐惧心理严重时,机体会出现一系列变化,包括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导致子宫及胎盘血流量减少,进而胎儿缺血缺氧、宫缩乏力、宫内窘迫等,延长产程[13]。配偶陪同能够减轻产妇分娩过程中恐惧焦虑的心理,主动配合分娩,减少不必要的体力消耗,集中精力进行分娩配合操作,从而缩短产程。

疼痛及负性情绪等因素会导致产妇发生应激反应,肾上腺皮质系统的活动功能显著增强,儿茶酚胺及皮质醇的含量增加,对子宫收缩产生影响,产后出血量增加[14]。配偶陪同式宣教护理在整个产程过程中对产妇的生理心理及精神的支持对产后恢复均具有积极作用,利于产后出血量的控制及乳汁提早分泌。因此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产后2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后第3天泌乳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Apgar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配偶陪同式宣教护理在新生儿结局方面没有显著影响,分析可能是本研究中主要为针对产妇分娩过程应用的护理干预,因此对胎儿影响效果不大,同时样本量的限制,导致组间差异并不明显。分娩作为重大生活事件,已成为产妇心理生理的应激因素,初产妇由于没有分娩经验,更容易对分娩感到紧张,担心产程不顺利及胎儿情况,表现为情绪不稳定、负性情绪等,不仅影响正常产程,也会有产后抑郁发生的风险。本研究发现应用配偶陪同式宣教护理的观察组在分娩后负性情绪水平明显低于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提示配偶陪同式宣教护理能够显著改善初产妇负性情绪。配偶陪同式宣教护理充满人文关怀,给予产妇支持,减轻产妇疼痛及恐惧心理。张晓青等[15]的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以夫妻为中心的分娩前宣教,产妇焦虑程度明显降低,与本研究结果相似,可佐证本研究论点。

综上所述,配偶陪同式宣教护理在非药物镇痛初产妇分娩中可发挥有效镇痛效果,缩短产程,促进产后恢复,降低产妇负性情绪水平。

猜你喜欢
药物性初产妇负性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与分析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苏智军: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
傅青春: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治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骨疼丸致重度药物性肝损伤1例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