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变化及教学启示

2022-08-23 09:30翁慎喆张军朋
课程教学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课标跨学科学业

文∣翁慎喆 张军朋

党的十九大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义务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双减”政策逐步落地。在这个背景下,为了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2022年,在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创新导向的原则下,《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修订并颁布,2022年版课标总结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的实施经验,继承与发扬课改的精神,将“减负增效提质”作为修订的重要目标,以核心素养为主线为我国初中阶段物理教育教学提供指导。仔细研读新课标,了解新课标的修订变化是教育工作者继续开展有方向、有效率的教学,培养新时代优秀人才的前提。

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新变化

(一)课程性质的变化

1.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描述更加明确

2022年版课标指出,物理学是自然科学领域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同时强调了物理学对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表述上,2011年版课标突出了以提高科学素养为目标,注重实验和联系社会生产生活的特点;2022年版课标则在此基础上强调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培养,指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课程”,突出其基础性和实践性等特点。

2.注重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

2022年版课标指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要与小学科学和高中物理相衔接,从连续性的角度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避免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出现断节的现象。从宏观的角度纵向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稳步搭建”物理知识的“大厦”。

3.突出物理课程的跨学科的内涵和特点

2022年版课标指出,物理课程与化学和生物等课程相关,也与社会生活生产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为跨学科的实践指明方向。2022年版课标强调了物理学对材料、能源、环境和信息等领域中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为跨学科的实践提供了素材。从宏观角度横向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合理构建”综合学科的“城市”。

4.强化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育人导向

2011年版课标的德育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正确的世界观,而2022年版课标不仅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培养科学态度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还要求教师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让学生构建的知识体系有情感寄托和价值导向,从科学态度与责任的角度,“精心设计”学生知识体系“城市”的“绿化”。

(二)基本理念的变化

2022年版课标在基本理念上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变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2011年版课标重点关注学生发展和教育平等,而2022年版课标则在其基础上强调课程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第二,继续按照“生活—物理—社会”的路径组织教学,更加强调鲜活案例和生活经验,融入社会的时代性、文化的自豪感以及科技的强国路等内容。

第三,在学科联系的基础上提倡主题教学,优化课程结构。即主题内部分级,主题外部关联,纵向深入和横向扩展并行,各有侧重。

第四,继续注重科学探究,灵活采用教学方式,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的理念。同时突出问题导向和情境创设,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第五,突出评价体系的育人导向,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除了学习评价,还要关注个体差异,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产生学习兴趣。

(三)课程目标的变化

1.由科学素养到核心素养

从具体要求来看,核心素养是对科学素养的继承与发展。科学素养的培养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方法和思维习惯,培养探索的兴趣和勇于质疑创新的品格。而核心素养在此基础上凝练出“物理观念”和“科学思维”的概念,强调知识在脑内的升华以及科学思维和方法的运用。同时,核心素养将科学探究表述得更加清晰,有助于教师教学目标的设计。核心素养既强调了对学生责任的培养,又点明学习科学本质和形成科学态度的重要性,丰富了科学素养中的情感价值目标。总体来看,核心素养更具有物理学科特点,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标准与高中阶段的课程标准密切衔接。

2.由三维目标到素养目标

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凝练出物理课程的教育价值,提出物理核心素养,这是对三维目标的整合、提炼与发展。[1]物理观念是其他物理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对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的提炼和升华。物理课程教学目标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不是达到目标的途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作为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获得的素养,相较过程与方法更具有教学目标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体现兴趣、品质与责任,科学态度与责任则在此基础上加入了科学本质、科学伦理、社会责任方面的要求,使教育目标的育人导向更加清晰和充实。

(四)课程内容的变化

2022年版课标继承了2011年版课标的主题式结构,即以主题为引领,围绕物理学科的核心内容完善课程内容结构。[2]内容不局限于知识的罗列,而是按照学生的学习逻辑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具体表现为课程内容的结构化。2022年版课标中的具体表现如下。

1.科学探究转变为实验探究

2011年版课标对科学探究的表述只包括探究要素和基本要求,容易让教师误以为科学探究就是探究实验,而模糊科学探究的本质。而在2022年版课标中,科学探究改为实验探究,成为一级主题,分为测量类实验和探究类实验。此举既界定了实验探究的含义,又避免科学探究和实验探究的混淆。实际上,科学探究可以指教与学的策略,也可以指探究活动,还可以指探究活动中体现的能力和品格,而实验探究是探究途径之一。2022年版课标在罗列必做实验的基础上,给出活动建议和学业要求,使得探究目标更加清晰,还给予了教学策略和实验器材的建议,为教师设计探究课提供了指导。

2.增设跨学科实践为一级主题

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多涉及各个学科知识,对于分科掌握知识的学生来说属于复杂的问题,解决问题有困难。因此,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其实很难承担起新时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期许,跨学科逐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物理学科的跨学科实践实际上有两种取向:一是跨入其他学科,即联系化学、生物等学科;二是跨入社会实践,即走出物理学科视野,联系真实情境,面对实际问题。2022年版课标综合两种取向,将跨学科实践单独作为一个主题,课时要求达到10%,主题包括“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物理学与工程实践”“物理学与社会发展”,要求教师联系各科知识,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角度,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自己负责、为社会服务和热爱祖国的态度和品质。2022年版课标附有跨学科实践的案例,能够为教师开展相关教学提供参考。

3.对二级主题内容进行部分调整

2022年版课标将2011年版课标的一级主题“物质”下的二级主题“新材料及其应用”编排在了“跨学科实践”的主题中。二级主题内容不仅包含物理概念和规律,还包含物理探索过程、研究方法以及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等。2022年版课标其他变化主要体现在内容要求的表述上,希望通过主题、项目、任务等形式整合课程内容,突出主干,去除冗余。物理课程的重心从学科转变到学生,突破了学科本位观念,优先考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此外,课程内容中的例子和活动建议具有指导性,不作刚性要求。

4.增加学业要求与教学提示

学业要求即为每一个一级主题的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一样按照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进行表述,是对整体课程目标的细化,旨在分模块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得教学目标更加清晰。每个一级主题的学业要求都达成后,最后的学业质量就是对整体学习效果的检验。

教学提示分为教学策略建议和情境素材建议。教学策略建议可以为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供参考,促进课堂上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素材建议值得教师深入挖掘,将其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相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增加学业质量模块

学业质量呼应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它是对课程内容中学业要求的整合,是学生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了核心素养要求,同时衔接高中2017年版课标中的学业质量水平。2022年版课标中课程目标、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的关系如图1所示,形成了“总—分—总”的教、学、评一体化目标体系。2022年版课标依据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分四段描述学生学业质量所需达到的水平,用符合初中学生认知能力的要求划分质量水平,减少“裸考知识”的现象,减轻学生掌握知识的压力,坚持“过程重于结果”的评价原则,提升学生的自信和学习兴趣。

图1 课程目标、学业要求与学业质量的关系

二、教学启示

(一)衔接教学的渗透:注重初中教学的桥梁作用

教师要关注小学和初中的衔接。学生在小学到初中阶段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认知思维习惯等方面发生了变化,教师要把握课程的深度与广度,避免出现知识和能力培养的断层现象。教师要了解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业要求,发挥初中教学的桥梁作用,奠定学生学习高中知识的基础。

(二)学科融合的实践:培养跨学科实践的能力

核心素养是由多个学科核心素养交叉综合构成的[3],因此教师要关注跨学科实践,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方面发展。教师可以开展跨学科联合教研,开发主线清晰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探索主题、项目、任务等,加强物理学与社会、技术、科学和环境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勇于创新精神。

(三)教学策略的运用:注意教学提示的参考作用

2022年版课标中增加的教学提示,增强了课程标准的指导性。增加的教学策略建议和情境素材建议指导教师“如何教”,引导教师重视情境化的教学,体现了探究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性,让教师克服讲授法教学的单一路径,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思政内容的融合:强化课程标准的育人导向

义务教育的根本目标是立德树人,因此教师要明确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方向。2022年版课标提炼出物理课程要培育的学生核心素养内涵及课程目标,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融入思政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本质观、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以此凸显物理课程的育人功能。

(五)评价活动的开展:重视学业质量的指导作用

2022年版课标依据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描述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明确学科培养效果的“门槛”,目的是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响应了国家的“双减”政策。为了调整“唯分数论”的错误观念,教师需要将培养目标转向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通过多元的评价方式合理总结学生的学业成就。

猜你喜欢
课标跨学科学业
艰苦的学业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