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文旅融合发展新形势下南靖县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

2022-08-24 10:58陈杰麟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13期
关键词:旧址文物保护文物

陈杰麟

(南靖县文物保护中心,福建 南靖 363600)

0 引言

不可移动革命文物铭刻着革命先烈和人民群众为民族独立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蕴含着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福建省南靖县作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原中央苏区片区),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热土,积淀形成了众多革命文物。本文将以南靖县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情况为例,分析其有益做法,以期对新形势下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做出探索。

1 总体情况

1.1 南靖县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概况

南靖县是福建省较早开展国民革命运动和建立中共地方组织的县份之一,2019年,南靖县被列入首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原中央苏区片区)名单,是中央苏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根据《关于核定公布福建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的通知》(闽文物字〔2021〕92号)公布的数据,南靖现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1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分别是科岭革命旧址、红军进漳战役总指挥部旧址、树海革命旧址、麟埜乡工农革命委员会旧址、南靖十字岭战斗遗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分别是保林大桥(旧桥)、红军桥与水尾庵、敦庆楼、红十五军四十四师驻地旧址、仙岭丹桂堂;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点1处,为船场革命烈士纪念碑。

1.2 保护利用的有益尝试

1.2.1 地方政府重视,形成较为有效责任体系

南靖县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成立漳州市首个县级文物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借力引智,协调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有关事宜。2021年成立南靖县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专家库,涵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类、博物馆类、历史文化遗产安全防护类、地方史党史革命史研究类,充分发挥专家的研究、咨询、评审和指导作用,进一步加强南靖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科学发展。从2021年起,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南靖县年终绩效管理察访核验项目,纳入地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以及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评价,整体提升文物保护工作在全县工作中的位次,激发了各级各部门对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热情及责任。同时积极推行文物保护责任终身追究制。县政府每年将文物安全工作列入对乡镇政府安全目标责任书,各乡镇政府的“一把手”作为文物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坚决落实文物管理单位主体责任。特别是2021年年中,进一步细化文物安全责任,逐一落实各级文保单位、文物点的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及安全管理人,明确各乡镇行政长官为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安全第一责任人,各乡镇分管领导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安全第一责任人,各行政区域的主干和文保单位管理小组组长为文物安全管理人,11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均列入其中,实现责任挂钩到人,形成了在县级这一层面较为有效的文物保护利用责任体系。

1.2.2 文物部门有效作为,安全保护同向发力

南靖县承担文物保护利用的职能部门主要有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及其下属单位县文物保护中心,作为南靖县文物保护管理部门,近年来主要在保护修缮和安全管理方面发力,推动文物保护工作。

一是严格落实文物保护范围。加强南靖涉建项目红线审批,根据各级文物保护范围,严格建设控制地带红线要求,确保文物本体安全及周边历史风貌完整。

二是做好革命文物保护修缮。2018年,南靖县文物主管部门积极向上争取省级文物修缮资金40万元,拨付科岭革命旧址和树海革命旧址进行保护修缮;2021年,南靖县文物主管部门积极组织编制《南靖十字岭战斗遗址之畓埔大厝修缮工程》设计方案和《麟埜乡工农革命委员会旧址修缮工程》设计方案,福建省文物局批复同意并下达修缮资金160万元。

三是加强文物安全巡查。建立文保巡查制度,由文保中心统一组织文保巡查员开展持续性巡查工作,不定期对全县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工作进行全面检查。特别是根据革命文物现状,开展革命文物险情排查,并根据排查情况制定保护计划,2020年7月以来,对革命文物挂牌11个,做好文物安全责任人公告公示。同时编印《文物保护、安全生产应知应会》等文化遗产宣传材料,加强文物安全宣传,加大文物保护宣传力度。目前全县11处革命遗址全面落实文物保护“四有”要求,即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记录档案、有保管机构,其本体保护现状良好。

1.2.3 挖掘红色资源,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革命遗址是旅游开发不可多得的资源,适度的开发不仅能有效保护现有革命遗址,更能将革命遗址蕴含的精神、文化传播出去,助力于革命文物的保护。近年来,南靖县立足资源优势,加大红色资源旅游开发,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南靖县文物主管部门积极向上争取红色旅游开发资金,拨付科岭革命旧址、树海革命旧址,助力红色革命资源传承。2018年,依托科岭革命烈士陵园、岩永靖军政委员会旧址纪念馆等红色革命建筑,打造漳州市首个以红色资源打造的国家A级旅游景区。2018年12月,科岭革命旧址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成为漳州市十大红色旅游目的地之一。实现较高的科普、教育、观光游览和休闲度假等旅游开发价值,将革命遗址价值扩大化;景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景区管理服务、景区环境等方面的提升,也让革命遗址保护无形中得到提升,保护与开发利用实现了有机互补。

1.2.4 依托革命遗址,打造教育基地

近年来,各级政府和机构高度重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着力于革命遗址的红色文化内涵和特色,打造富有特色的红色教育基地,发展“红色研学”。依托丰富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资源,南靖县积极推进革命文物活化利用,结合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特色,争创品牌,打造设立教育基地,传承保护红色文物资源。在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科岭革命旧址被命名为漳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1)、漳州市委党校及南靖县委党校现场教学与科研基地、南靖县志愿者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闽粤赣边区革命史研究基地。树海革命旧址被命名为漳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闽粤赣边区革命史研究基地、南靖县委党校现场教学与科研基地。南靖十字岭战斗遗址被命名为漳州市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闽粤赣边区革命史研究基地、团市委及团县委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县关工委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红军进漳战役总指挥部旧址被命名为南靖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麟埜乡工农革命委员会旧址被命名为南靖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2)。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设立反映了南靖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辉足迹,使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成为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场所。

图1 科岭革命旧址

图2 麟埜乡工农革命委员会旧址

2 存在问题分析

2.1 社会力量未有效激发

目前基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主要由政府和相关文物保护管理部门主导,群众参与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的渠道不够通畅,参与保护的积极性不够高。同时,革命文物保护修缮资金主要靠政府财政资金支持及向上级文物部门争取保护修缮资金,资金来源较为单一,保护修缮所需资金量大,社会力量参与较少,没有在资金上、民众参与度上形成较为完整的合力。

2.2 保护意识有待提升

近年来,各级政府、文物主管部门重视文物保护宣传,南靖县通过电视、广播、微信、微博等方式,加强媒体融合传播,大力宣传革命文物保护工作,每年持续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及“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宣传活动,掀起群众对红色文化和革命文物保护热潮,但是群众热情总体还未激发出来,特别是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多位于比较偏远的山区,保护宣传还是不够深入,群众保护意识、法治意识比较淡薄。

2.3 革命文物专业技术力量不足

文物保护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目前南靖县文物保护管理部门专职从事文保工作的人员较少,保护规划人才较为紧缺。乡镇配套的文保人员缺乏,各个革命文物点保护人员少,日常基本只能满足于安全巡查等事务,做好革命文物的基本安全保障。并且部分基层文物保护从业人员身兼多职,流动频繁,对相关保护内容、保护要求和保护目的仍较为陌生,对保护规划管控技术要求不够熟悉。社会急需的文物修复和建筑修缮、管理等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专博结合的人才稀少,专业技术水平还需提升。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受限于地方财力及保护工作者意识,电子信息技术运用于革命遗址监测、动态分析较少,技术力量有所欠缺。

2.4 文旅融合特色不显

文化和旅游机构合并后,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新的课题,文旅部门在职能部门、人才发掘培养上面临新的挑战。革命文物所在地虽然通过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还未形成整体的旅游路线,一些衍生的旅游项目品位不高,游客的参与感、互动感、体验感不强,有意愿参观、游览的人数少。在挖掘红色文化与推动旅游工作融合过程中,特色发展思考不多,总体上开发层次较低。

2.5 文脉传承弘扬不够

南靖县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红色文化,但在革命文物文化挖掘方面存在不深、不细的情况,红色旅游多以橱窗展示,展示手法缺乏生动性和感染力,讲解员队伍已经无法满足分众化、分龄化讲解的要求。革命文物所在地多属于原中央苏区县,县、镇、村财力有限,文物保护工作经费紧张,镇、村一级多没有配套的文物保护财政资金投入,靠民间力量修缮有难度,导致受损文物无法及时开展保护修缮。

3 建议和思考

3.1 落实基层地方政府责任

地方党委和政府要落实政治责任,完善政策保障,统筹好文物保护与利用,促进形成规划、建设、文旅、文物、消防等职能部门良性工作机制,把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相关管理办法,使保护修缮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并加强督促落实。同时做好宣传引导,激发全社会参与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热情,形成较好舆论氛围,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

3.2 文旅部门发挥更重要作用

作为文物保护行政管理部门,特别是当前文化和旅游部门合并,各地文化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在当地文物保护开发利用上,需承担更重的责任、使命及更高的职责定位。一是摸清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家底,组织资源,排查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现状,做好保护规划,将不可移动文物纳入保护管理。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向上争取保护修缮资金,长期跟踪做好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二是承担起文旅发展重任,组织力量挖深、挖细革命历史,研究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探讨新形势下文旅融合发展思路,包括组织人才培养、保护研究课题等,紧跟政策和形势,找准平衡点,在保护与利用方面有更多举措,推进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开发利用。

3.3 探索民间力量参与加入

在目前文物保护修缮、基础设施建设由政府主导的同时,积极探索民间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引入社会资金,在符合保护要求前提下,实施“革命文物+”战略,把革命文物资源和文化旅游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一是要以革命旧址、红色标语等为载体,结合当地特色,在建设好各项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有所提升的基础上,认真规划旅游路线,开发优质旅游项目,整体提升文物旅游项目的品位。二是要提升革命文物的活化利用与经济建设融合发展,摒弃过度商业化开发的模式,助推乡村红色文化振兴和革命文物保护。

3.4 提升保护利用水平

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打造革命文物保护管理、展览展示、研究阐释、服务发展的完整链条,打造一批革命文物陈列展览精品。一是着重将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把革命文物资源作为重要党史教材,让革命文物“活”起来,成为新时代的新时尚。二是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资源优势,积极引入VR等先进展示技术,用好革命文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文物资源,加强各展示展览馆讲解员的管理和业务培训,满足分众化、分龄化讲解需求,提高革命文物讲解的感染力和生动力,推动红色文化传承,做好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开发。

4 结语

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出台了相关文物保护利用和旅游规划,在资金政策上予以倾斜,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工作形势好,迎来新的重要契机。今后,我们要在文旅融合发展、文物保护技术力量、宣传引导等方面探索,提升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水平,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文化。

猜你喜欢
旧址文物保护文物
我给文物当“医生”
文物的栖息之地
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研究
油画
延安发布实施革命旧址保护条例办法
关于做好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保护修缮的思考
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访三合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分析地方文物管理所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