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可视喉镜气管插管术的抢救效果研究

2022-08-24 05:50彭隆华石婷王燕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声门喉镜危重症

彭隆华,石婷,王燕

深圳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科,广东深圳 518000

危重症患者往往病情凶险且变化迅速,需在短时间内实施有效抢救,而在抢救过程中保持其呼吸道畅通是必不可少的抢救环节[1]。通过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气道管理方案,可在短时间内有效为患者机体供养,从而缓解急性症状[2]。因危重症患者生命体征通常会出现较大波动,且口腔内还可能会伴有出血、分泌物等情况,传统直接喉镜气管插管术较难暴露声门,操作时间有所延长,可能会导致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3]。可视喉镜与直接喉镜相比操作更简便,并能够充分暴露咽部解剖结构,从而提升插管准确性,减少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机体损伤,优化抢救效率[4]。本研究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1月该深圳市急救中心的100例进行院前急救的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可视喉镜气管插管术在急救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接受院前急救的100例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研究组50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6~69岁,平均(51.14±10.31)岁;疾病类型:15例多发伤并休克,19例重度颅脑外伤,7例脑卒中,6例心脏骤停,3例急性中毒。研究组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27~67岁,平均(50.85±10.19)岁;疾病类型:17例多发伤并休克,16例重度颅脑外伤,8例脑卒中,5例心脏骤停,4例急性中毒。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伴呼吸衰竭;有良好依从性;患者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气胸患者;重度喉头水肿患者;呼吸道畸形患者;张口度<2 cm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在院前急救中应用直接喉镜气管插管术。引导患者保持平卧位,略垫高肩部,分开门牙、双唇,经门齿沿舌中线置入镜片,抵达会厌根后适当调整镜片位置,暴露声门,沿镜片由右口角将导管置入声门,导管置入适当深度后退出镜片,妥善固定气管导管并连接呼吸机。

研究组实施可视喉镜气管插管术。患者保持平卧位,操作者在其头端站立,拨开患者上下切牙,将可视喉镜由口腔正中置入,向左侧偏喉镜并匀速滑入患者口咽部,充分暴露会厌、悬雍垂,镜头前端置入会厌谷,清晰显示声门,视频直视下调整镜头位置,保证声门裂处在视野中央,沿导管槽将导管推过声门裂,并将槽内气管导管向下推,过声门后进行气囊充气,对气管导管进行妥善固定并与呼吸机相连。

1.4 观察指标

①统计两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声门暴露时间等插管操作情况并比较;②监测记录两组插管前、插管时及插管后的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并比较;③统计两组呛咳、口腔创伤、齿损伤、喉部痉挛及咽喉部渗血等并发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插管成功率及操作情况比较

研究组一次插管成功率92.00%(46/50)高于对照组68.00%(34/50),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χ2=9.000,P=0.003);研究组插管时间、声门暴露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操作情况对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operating conditions

2.2 两组HR、MAP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插管前、后的HR、M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插管时研究组HR、MA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HR、MAP水平变化情况对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HR and MAP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2 两组HR、MAP水平变化情况对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HR and MAP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组别HR(次/min)MAP(mmHg)插管前73.53±7.11 71.84±8.03 1.114 0.268插管时73.75±7.63 92.46±10.42 10.244<0.001研究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插管后75.21±12.65 74.56±9.51 0.290 0.772插管前95.52±5.03 96.41±6.21 0.787 0.433插管时97.42±7.21 111.71±9.24 8.622<0.001插管后97.21±11.13 98.42±9.51 0.584 0.560

2.3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研究组呛咳、口腔创伤、齿损伤、喉部痉挛及咽喉部渗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n(%)]Table 3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3 讨论

气管插管是抢救危重症患者的关键环节,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但插管失败、多次插管却会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直接威胁[5-7]。准确、迅速建立人工气道成为抢救危重症患者的必要技能和手段,有助于显著提升抢救成功率[8-9]。相关研究指出,恰到好处的气管插管操作可极大地提升心肺复苏成功率,但在院前急救中对危重症患者常需要实施紧急插管操作,无法全面地评估其气道情况,又鉴于不同个体气道解剖结构的差异性、复杂性,均增加气管插管难度[10-12]。寻求更加安全有效的气管插管方案非常必要。

研究组一次插管成功率92.00%高于对照组,插管时间(33.92±5.34)s、声门暴露时间(4.57±1.26)s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32.00%(P<0.05),这与林雄方等[13]在相关研究中得出,患者给予可视喉镜气管插管术后,一次插管成功率为88.89%,插管时间为(20.5±6.6)s明显低于喉镜气管插管术的58.33%、(29.7±7.3)s,且并发症发生率为5.5%明显低于喉镜气管插管术30.56%,与本文所得结果相近,说明可视喉镜气管插管术更加安全有效。传统直接喉镜观察视野小且声门显露困难,不利于顺利实施气管插管,而重复插管也会导致患者出现较多并发症[14-15]。可视喉镜可清晰直观地显露患者咽喉部结构,插管操作更具可控性,微型摄像头可指导操作者调整镜片角度,在降低插管难度的同时还能减少呼吸道损伤等并发症,进一步缩短插管时间[16-18]。两组插管前后HR、MA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插管时HR、MA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可视喉镜气管插管术对患者心血管系统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更小,更有助于稳定其生命体征,降低血流动力学波动。分析原因可能是在可视状态下迅速、准确地完成插管操作,快速改善患者氧合情况,将对患者机体的不良刺激降至最低,大幅度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更有助于稳定其生命体征。

综上所述,在危重症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可视喉镜气管插管术,可有效稳定其血流动力学,提高插管成功率,减少插管时间,且并发症更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插管方案。

猜你喜欢
声门喉镜危重症
危重症患者镇静镇痛标准化护理实施效果研究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简介
做喉镜检查痛苦吗?
“波”开迷雾 “镜”益求精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支撑喉镜下声门暴露困难的相关因素
支撑喉镜声门区暴露困难影响因素的logistics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