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桐城市基层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质量控制现状分析

2022-08-31 02:04肖珏林银银
安徽医药 2022年9期
关键词:麻醉药品药学抗菌

肖珏,林银银

基层医疗机构一般是指一级及以下等级的医疗机构,如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等。药事管理是我国在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做好药事管理工作是推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进步的重要保障[1]。药事管理制度健全是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药事服务的保证[2],研究显示规范化药事管理的实施有助于基层医疗机构药事服务水平、药品质量的提高,可降低不合理用药发生率[3]。安徽省桐城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成立“药事管理质量控制中心”,目的在于利用该组织专业技术和人才优势,规范和提高本地区基层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水平。为了解该市基层公立及私立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现状,该中心于2022 年4 月对本市辖区内基层医院药事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安徽省桐城市药事管理质量控制中心辖属的全部25家基层医疗机构。

1.2 评价标准安徽省药事管理质量控制中心设置的2021 年安徽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理用药考核核查实施细则。

1.3 分析方法根据细则中评分标准逐项现场核查并打分,现场核查重点指标总分50.0 分,评估内容包括药学人员配备(8.0 分)、处方审核管理(4.0分)、处方点评工作(3.0 分)、药品入库验收、储存与养护管理(14.5 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和管理(12.0 分)、抗菌药物使用管理(2.5 分)、重点监控药品使用管理(3.0分)、基本药物供应保障政策执行情况(3.0分)等8个方面。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 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 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不同率的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核查评分总体情况本次共对25 家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督导评价,其中公立医院18 家(72.00%),私立医院7 家(28.00%)。最低得分为17.5 分,最高得分为37.5 分,平均得分为24.8±6.0 分。评分超过30 分的有8 家,20~30 分的11 家,20 分以下的6 家,构成比分别为32.00%、44.00%、24.00%,其中重点监控药品使用和管理部分得分均为0,详见表1。

2.2 不同性质医疗机构得分情况比较分数统计后将得分≥20分定为合格,<20分定为不合格。结果显示,共16 家公立医疗机构总体得分合格,合格率为88.90%,不合格的有2家(占11.10%);3家私立医院总体得分合格,合格率为42.90%,不合格的有4家(占57.10%)。使用Fisher 确切概率法比较,公立医院得分合格率显著高于私立医疗机构(P=0.032)。

2.3 分项情况介绍

2.3.1 药学人员配备情况 经过统计,25 家基层医疗机构中,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占比最高是22.50%,最低是3.80%,中位数为13.20%,其中11 家低于8.00%,占比44.00%,14家高于8.00%,占比56.00%;药师及以上职称占比71.60%,药士占比28.40%。

2.3.2 处方审核工作开展情况 查看现场发药系统,所有医疗机构均未配置前置处方审核系统,均采用药师人工审核。

42例感染者与1 294例非感染者相关因素比较见表2。结果显示,两组间在年龄、基础疾病、手术时间长、侵入性操作、曾住ICU及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这些因素与骨科老年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有关。而两组在性别、是否急诊手术及切口类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3 处方点评工作开展情况 仅有3家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处方点评并做相应记录工作,占比11.10%,但未针对本机构临床用药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点评。

2.3.4 药品入库验收、储存与养护管理 所有医疗机构均有相应入库验收、储存与养护管理制度,日常养护、效期登记等相应记录,但均存在登记或复核不及时、近效期药品未明确注明处理方式等,检查中发现有1家基层医疗机构存在库房面积过小现象。

2.3.5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和管理 9 家基层医疗机构配备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其中2家为私立医疗机构。9家医疗机构在基数管理、电子印鉴卡管理、培训考核等方面基本符合考核要求,1 家医疗机构储存区域未设防盗设施和安全监控系统,未按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规定执行相应登记等。

2.3.6 抗菌药物使用和管理 8 家医疗机构能统计抗菌药物使用率,其中使用率最高为48.40%,最低为9.80%,中位数为29.10%;仅有3 家基层公立医疗机构设置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35.00%、21.00%、24.10%;仅有2 家设置病房,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91.30%、32.90%。

2.3.7 重点监控药品使用和管理 25 家基层医疗机构均未提供相关管理制度及本机构重点监控药品目录。

2.3.8 国家基本药物供应保障政策执行情况 该项考核满分3.00分,7家私立医疗机构不参与,18家公立基层医疗机构中6 家在采购金额占比项目达标,得分1.50 分,8 家在采购品种数量占比项目同比增加或持平得分1.50分,其余4家暂未完成不得分。

3 讨论

结合现场核查及相关结果分析,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入库相应管理基本符合要求。但存在药学人员学历职称低、专业能力不足,私立医疗机构主观认识和重视不足,学术建设和继续教育缺乏,没有建立健全的相关规章制度,临床用药监管不到位、未有效开展处方点评、处方审核,药事管理能力不足等情况。

表1 2021年安徽省桐城市25家基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现场核查分数明细表/分

3.2 强化人工处方审核水平根据《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的要求,从事处方审核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接受过处方审核相应岗位的专业知识培训并考核合格[6]。该市25 家基层医疗机构前置处方审核系统缺乏,在基层医疗信息化建设尚不健全的情况下,提示应注重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强考核和管理,落实处方审核相关培训并提高考核合格率,通过选择优秀药学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等措施,提高人工处方审核水平。

3.3 处方点评工作专业性欠缺点评药师主要对处方是否合理用药进行重新审核,在处方的重新审核过程中再发现用药合理性问题,找出审方遗漏的其他处方不合理问题。同时点评药师需要具备查阅和分析文献的能力[7],因而对点评药师专业知识及素养相对要求较高。该市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处方点评工作欠缺,可能与药学专业人员配置有关。刘永飞等[8]研究发现基层药学人员学历背景为非药学专业占比较高,学历相对较低,导致处方点评专业性不足。应督促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处方点评、加强临床用药监管,定期对药学人员开展《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专业技能的系统培训,制定处方点评、突出问题专项点评制度,开展长效管理机制,将处方点评结果纳入绩效考核。

3.4 药品入库验收、储存与养护管理基本达标药库日常验收、储存和养护相对专业技能要求较低,基层医疗机构药库基本管理要求均能完成。针对登记不及时现象,应定期进行督查,督促基层医疗机构提高认识。近效期药品应严格登记造册,明确处理方式,并有相应记录。有效期6 个月以上的药品,可继续使用;有效期3~6 个月的药品,应提出预警并进行登记,并与其他用药部门进行协调,督促尽快使用;对于有效期3个月以内的,应重点预警并登记,与库房联系退药,并进行用量监控。针对个别基层公立医疗机构存在药房、库房面积过小现象,应适当增加药库的面积,设置不同的药品管理工作台与货架等设施,完善药品库房管理。

3.5 健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和管理制度个别基层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不当,其原因可能有:基层医疗机构没有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未加强药学人员法治意识建设等,应通过组织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各项与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有关的药事法规和制度,根据《处方管理办法》[9]及《安徽省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规定(2021 年版)》[10]规定严格管理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加强对该市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防盗设施和安全监控系统设置,对登记等方面进行定期培训督查。

3.6 抗菌药物使用和管理亟待建立常见抗菌药物使用率及强度不合理原因有:基层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使用适应症掌握不够、不及时停药、知识匮乏、执行力度较差等;此外我国临床上使用抗菌药物多以经验用药为主,且有监测系统不够完善等情况[11]。本研究中仅有8家医疗机构可以统计抗菌药物使用率,其他机构均未统计,可能原因是基层医院信息化建设不完善;该市基层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抗菌药物管理机构和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完善和提升信息化建设,以期有效地加强抗菌药物管理,促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3.7 重点监控药品使用和管理重点监控药品管控的目的在于促使医疗机构、临床医师在选择药物时更重视所用药物的合理性,避免对效果不明确药物的滥用,从而在改善临床疗效的基础上,减轻病人的治疗负担[12]。此次调查中所有医疗机构均未实质性开展重点监控药品管控,建议基层医疗机构应设置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加强对重点监控药品及相关处方点评知识的培训,强调重点监控药品管控对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3.8 国家基本药物供应保障政策执行情况基本药物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是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药品的依据。所以,基本药物理应优先满足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而基层医疗机构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原国家卫生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先后制订了《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相关文件,明确要求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13]。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不足情况,应加强培训及宣传,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基本药物认识程度,提高基本药物配备比例。应逐步实现国务院办公厅文件要求的,基本药物配备品种数量占比原则上不低于90%[14]。

3.9 公私医疗机构得分合格率存在差异私立医疗机构即社会办医,也称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是指社会各方(非政府)投资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包括民营医院、门诊部、个体诊所等。此次调查的私立医疗机构得分合格率低于公立医疗机构,可能与私立医疗机构对药事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足有关,未意识到药事管理工作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有研究显示私立医疗机构管理方面存在监管体系不完善,监管主体不明确等问题[15]。实践证明,开展规范化药事管理能够提高药事部门的工作质量,确保药品的有效性、安全性,有助于医院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16]。因此,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加强监管,明确监管内容;加强私立医疗机构对药事管理重视程度,建立健全药事管理相关工作制度及流程,提升私立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能力。

4 结论

基层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是医疗系统基本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私立医院更应提升认识及重视程度。通过建立科学有序的药事管理体系,改变单纯传统的药品供应模式,进一步转变观点,完善药事管理制度,加强药学人才培养,强化药事质控管理,从而显著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麻醉药品药学抗菌
什么是抗菌药物?
“抗菌抗病毒”口罩消费风险提示
麻醉药品处方的电子化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的提升路径及作用分析
皮肤科药房开展药学服务效果观察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住院药房麻醉药品加强管理及不合格麻醉处方分析
麻醉药品,尤需安全管理
我院麻醉药品使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