颊肌黏膜瓣在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2022-09-02 04:01黄舒啸钟卫霞陈曼婷方喜泉
中国美容医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口腔癌皮瓣黏膜

口腔癌是头颈部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病灶扩大切除术是治疗口腔癌的主要手段,但是术后会导致颌面部的组织受损,能对颌面部功能及外观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因此,对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重建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用于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类型较多,但由于邻近局部皮瓣的颜色质地比较接近,且对供区的影响比较小,对伴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耐受性更好,逐渐成为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首选修复皮瓣

。颊肌黏膜瓣是一个由部分颊肌、颊黏膜、丰富血管组成的组织瓣,优点比较多

,但目前关于颊肌黏膜瓣在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研究报道较少。因此,笔者根据缺损部位分别选择面动脉颊肌黏膜瓣(Facial artery myomucosal flap,FAMM)、颊动脉颊肌黏膜瓣(Buccal artery myomucosal flap,BAMM)及面动脉岛状颊肌黏膜瓣(Facial artery myomucosal island flap,FAMMIF)进行修复重建,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近十年西部地区非遗保护措施与发展趋势(2007—2017年)………………………………………………………… 李 萍(5/53)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连续性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26例口腔癌患者,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40~70岁,平均为(55.73±6.68)岁。病理类型:20例为鳞状细胞癌,4例为腺样囊性癌,2例为黏液表皮样癌;发病部位:10例口颊癌,9例为舌癌,7例为口底癌;TNM分期:10例为T

N

M

期,8例为T

N

M

期,8例为T

N

M

期。术后缺损部位7例为下唇及口咽部缺损,8例为舌缺损及下颌缺损,11例为口咽部缺损。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患者或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诊断符合《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指南》

,临床分期cT1~T2;②患者年龄≥18岁;③肿瘤直径≤4.0 cm;④MRI检查及术中前哨淋巴结活检未见颈部淋巴结转移;⑤超声显示面动脉走行正常;⑥具有肿瘤病灶扩大切除术手术指征。

1.2.2 排除标准:①存在手术禁忌证;②不能耐受全身麻醉及手术;③颈部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④具有头颈部手术史;⑤精神异常及意识障碍。

1.4 观察指标:①观察皮瓣存活率;②记录修复手术时间,住院时间;③评价修复效果:于术后6个月,按照文献

报道的标准对患者的修复效果进行评价,包括皮肤色泽、创面美观及颌面功能3个方面,每个方面评分0~10分,评分越高表示色泽、美观及功能越好;④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3.1 FAMM:是由面动脉供血的轴向固定瓣。用局部麻醉剂和1%肾上腺素溶液由前向后注入黏膜瓣边缘,使颊黏膜和颊肌在筋膜之间松散向,在翼下颌皱壁前,可以识别血管蒂,包括颊动脉。将制备的黏膜瓣旋转,避免过度扭转,然后转移到缺损部位。可用于下唇及口咽部缺损等

综上所述,在脑梗死患者中,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斯匹林的治疗有效率很高,安全性高,且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2.2 修复效果:2 6例患者,修复后的皮肤色泽评分为(8.48±0.55)分,创面美观评分为(8.60±0.79)分,颌面功能评分为(7.45±0.35)分。不同类型皮瓣修复后的皮肤色泽、创面美观及颌面功能评分情况见表2。

(3)WebGL 效果丰富。因引用了OpenGL ES 2.0的可编程处理器,利用了底层的图形硬件加速功能进行图形渲染,同时还能创建复杂的导航和数据可视化效果,丰富界面的效果[2]。

1.3.2 BAMM:此瓣来自上颌动脉的颊动脉供血的轴向固定瓣

。沿着颊动脉的走行设计,切开黏膜和颊肌,解剖至颊咽筋膜。轴点通常位于最后一颗磨牙的区域。然后将瓣转移到缺损处,用可吸收缝线固定。可用于修复口咽部缺损、舌缺损及下颌缺损。

1.3 方法:原发灶扩大切除1.0~1.5 cm及颈淋巴结清扫后,保留面部动脉及其共同静脉。从口轮匝肌 (口角内0.5 cm)至翼下颌皱襞可选择颊肌肌黏膜瓣的长度,从下颌前庭沟至腮腺导管口可选择所需的宽度,蒂位于翼下颌皱襞处。根据肌黏膜瓣的设计,切开颊黏膜及颊肌,在肌层深面钝性分离,结扎面动脉供应颊肌前部的血管,前部断蒂。将颊肌肌黏膜瓣旋转,覆盖口腔黏膜缺损处,颊部供区直接拉拢缝合。

2 结果

2.1 皮瓣存活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86例患者修复后皮瓣成活率为88.46%(23/26),均为一期愈合;修复手术时间为(3.04±0.52) h,住院时间为(13.27±2.20) d。不同类型皮瓣修复后的皮瓣成活率、修复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统计,见表1。

2.3 并发症情况:均未发生血管危象、供区血肿及感染等术后并发症。

1.3.3 FAMMIF:是面动脉供血的岛状颊肌黏膜瓣

。设计和步骤与FAMM相似,向下继续游离面动脉及其静脉至颈部,然后在下颌骨外侧创建一个短隧道至颈部。岛状黏膜瓣通过这个隧道,进入口腔修复缺损部位。可用于修复口腔和口咽部缺损。

可变尺度池化的思想就是把不同输入特征尺寸,通过池化函数以不同大小的滑动窗口和步长来提取特征,把不同尺寸的输入映射到固定尺寸的输出。可变尺度池化层运算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

术后常规给予抗感染及抗凝扩血管药物静滴5 d,室内保温,头部相对制动,术后密切观察5~7 d,一旦出现血管危象,立即行手术探查。

2.4 典型病例

李小树走后几天,我和一帮朋友聚会过几次,每次他们都向我打听李小树的情况,好像这已经成了每次聚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当然了,他们既然喜欢,我便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地告诉他们说,就在某日,一大早——天还没亮的时候,李小树就背着他的行囊,去寻找许春花,走了就再没有音讯。他们张大眼睛又问我:许春花是谁?我对他们说,许春花只不过是我画稿上的一个女人。他们先是一愣,后就哈哈大笑,笑得前仰后合,笑得喘不过气来。我也跟着他们一起笑,笑过之后,我和往常一样,每天早晨驱车穿过东大街到画廊,在那里待上大半天后,再绕着道去宠物用品店买些标有lite或light的猫食去参加聚会,然后再回家。

2.4.1 病例1:某男,54岁,左口底原发灶大小3.5 cm×2.5 cm,术前诊断为左口底中高分化鳞癌T

N

M

。手术:口底癌扩大切除+双侧颈清扫 +颊肌黏膜瓣修复术,术后3个月复查示张口度良好,皮瓣色泽红润,颊部取瓣处无明显瘢痕,面部外观基本对称。见图1。

2.2 下载频次 54篇高被引论文的总下载频次为45 839次,单篇最高下载频次为4 194次(对应的被引频次为104次),单篇最低下载频次为81次(对应的被引频次为20次),平均下载频次为849次∕篇。其中,下载频次>2 000次的论文有3篇,500次<下载频次≤2 000次的论文有26篇,100次<下载频次≤500次的论文有23篇,下载频次≤100次的论文有2篇。

2.4.2 病例2:某男,59岁,原发灶左舌缘大小3.0 cm×2.5 cm,术前诊断为左舌高分化鳞癌T

N

M

。手术:左舌癌扩大切除+左颈部淋巴结清扫术+颊肌黏膜瓣修复。术后半年黏膜瓣愈合良好,张口度三指,面部外形基本对称。见图2。

3 讨论

手术是治疗口腔癌的主要手段,能够将肿瘤病灶进行彻底的切除,但是会造成口腔软组织损伤。口腔作为重要的功能器官,出现损伤会对患者的语言、咀嚼等功能产生较大影响;同时,颌面部出现缺损,对患者的面部美观也会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对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重建显得很有必要。

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类型比较多,但在进行修复重建时应按照“相似”原则,即理想的供区组织应该与缺损区域的组织质地、颜色、体积及功能相似或一致

。颊肌起自翼突下颌缝,向前插入到口轮匝肌中,位于咬肌、颊脂垫和颊筋膜的深层。颊肌血液供应来源于面动脉、颊动脉、眶下动脉及上齿槽后动脉

。根据蒂类型可分为轴向瓣和岛状瓣,再根据主要供血的血管(面动脉、颊动脉)进一步设计,颊肌黏膜瓣既可作为黏膜瓣,又可作为肌肉瓣或肌肉黏膜瓣广泛用于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1997年,外国学者首次使用颊肌黏膜瓣对恶性肿瘤切除后完全性唇红缺损进行修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3年,Massarelli等

报道应用颊肌黏膜瓣对颊黏膜肿瘤根治术后缺损进行修复,皮瓣均成活,没有出现供区与受区并发症,获得良好效果。杨增杰等

利用颊肌黏膜瓣对腭裂术后减张切口裸露骨面进行修复,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受区裸露骨面覆盖良好,无张口受限及其他继发功能障碍。

本研究中,皮瓣成活率为96.51%,均为一期愈合。修复后皮肤色泽、创面美观及颌面功能均较好,且未发生严重术后并发症,提示颊肌黏膜瓣在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效果较好,总结颊肌黏膜瓣有以下优势:①血供可靠,供区隐蔽,舌重建在病灶切除术后一期完成;②与舌组织结构相似,具有良好的色泽和轮廓,术后瘢痕不明显;③受区运动神经再支配颊肌,可能改善其功能

。若将颊肌黏膜瓣的面神经颊支、颊长神经与舌神经和舌下神经吻合,可能会获得更好的神经再支配和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颊肌黏膜瓣对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显著,皮瓣成活率高,安全性好。后续研究笔者还将继续扩大样本量,观察远期效果,为临床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1]王春,赵曦,谭雪梅,等.改良颏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应用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20,36(7):428-431.

[2]张兴安,张兰芳,谭小尧,等.两种皮瓣修复法治疗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效果对比[J].癌症进展,2020,18(10):1047-1050.

[3]赵久丽,麻恒源,尹宁北.颊肌黏膜瓣的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20,26(5):452-454.

[4]Massarelli O,Vaira L A,Biglio A,et al.Rational and simplified nomenclature for buccinator myomucosal flaps[J].Oral Maxillofac Surg,2017,21(4):453-459.

[5]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肿瘤学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指南[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0,8(2):98-106.

[6]Woo S H.Buccinator myomucosal flap for treatment of osteoradionecrosis of the mandible[J].Clin Exper Otorhinolaryngol,2016,9(1):85-88.

[7]卫旭东,凌能本,李小静,等.面动脉穿支蒂颊黏膜瓣重建泪道的解剖学基础[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20,38(2):123-126.

[8]JMassarelli O,Vaira L A,DeRiu G.Islanded facial artery musculomucosal flap for tongue reconstruction[J].Int J Oral Maxillofac Surg,2017,46(8):1060-1061.

[9]付坤,高宁,蔡菁华,等.游离股后内侧皮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初探[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21,56(3):276-278.

[10]Hemmaoui B,Sahli M,Jahidi A,et al.The posterior-based buccinator myomucosal flap (Bozola's flap)[J].Eur Ann Otorhinolaryngol Head Neck Diseases,2017,134(1):59-62.

[11]刘磊,赵振民.颊肌黏膜瓣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4):37-40.

[12]Massarelli O,Gobbi R,Biglio A,et al.Facial artery myomucosal free flap for cheek mucosa reconstruction:a case report[J].Microsurgery,2013,33(5):401-405.

[13]杨增杰,刘立强.应用颊肌黏膜瓣修复腭裂术后裸露骨面的临床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7,26(3):28-30.

[14]Rahpeyma A,Khajehahmadi S.Inferiorly based buccinator myomucosal island flap in oral and pharyngeal reconstruction.Four techniques to increase its application[J].Int J Surg Case Rep,2015(14):58-62.

[15]朱洪平,罗奕.改良矩形红唇瓣法修复先天性单侧大口畸形[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9,35(1):31-34.

[16]黄龙,翦新春,陈新群,等.肌蒂型颈阔肌肌皮瓣在颊黏膜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7,35(2):162-166.

猜你喜欢
口腔癌皮瓣黏膜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后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促进术后康复的效果
局部皮瓣在整形外科的应用分析
吸二手烟会增加口腔癌风险
鼻中隔手术穿孔并发症的防范和病理评估
肠道与艾滋病
口腔癌年轻化,都是槟榔惹的祸?
口腔癌年轻化,都是槟榔惹的祸?
吃烫的、辣的东西会导致食管癌吗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病因及预防
超薄前臂皮瓣在鼻颌面缺损修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