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轻中度上睑下垂的临床观察

2022-09-02 04:01彭梦龙
中国美容医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肌力眼睑先天性

上睑下垂为一种病理状态眼睑,临床上将其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可以是综合性疾病的一个表现,也可以是一个单独的疾病,甚至可能是严重全身疾病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眼部表现,容易被误诊

。其严重程度主要是通过角膜上缘与上眼脸的距离进行评判,临床上多见轻、中度上睑下垂,有少部分为重度

。在矫正上睑下垂的手术中,增加上睑提肌肌力手术方式更加符合眼睑的生理结构,术后疗效更加显著且恢复快、创伤小

。上睑切除缩短术和上睑提肌腱膜折叠术,均可增加提上睑肌肌力,两种术式疗效均确切但都存在不足之处,上睑提肌腱膜切除缩短术利用上睑提肌的可能性较小

,而上睑提肌腱膜折叠术术后再发率高

。基于此,笔者将上述两种术式相互结合形成改良式上睑提肌缩短术,并将其用于医院收治的轻中度上睑下垂患者治疗中,通过观察术后上睑缘遮盖角膜距离及眼睑闭合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该术式的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2)加强项目管理平台运行机制研究:①在大数据的理念下,探索系统与学校其他平台的对接,实现数据的有效整合与共享;②完善系统内涵,发挥系统的服务功能,不断提高教师对系统平台的使用率、满意率;③制订系统管理平台维护和升级方案,保证系统良好运行。■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9月-2020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的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男59例,女38例;年龄18~57岁,平均(26.58±7.54)岁;单侧50例,双侧47例;轻度52例,中度45例(轻中度以上眼缘遮盖角膜距离为准)。本研究取得笔者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诊断为先天性上睑下垂

;②双眼向前平视时下垂量≤4 mm;③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①重度上睑下垂患者;②合并其他系统疾病的患者;③瘢痕体质;④合并斜视患者;⑤近1年注射过A型肉毒杆菌注射液。

改革开放之所以大大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在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理论和模式,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前我们总认为社会主义就等同于计划经济,然而通过实践证明,市场经济也可以和社会主义结合在一起。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真正继承和发展,也是历史智慧对现实的投射,因为历史上,中国也是一个有着发达市场经济的国家。本文从大历史的视角对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发展进行回顾,进而揭示出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建立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均未发现倒睫、暴露性角膜炎、结膜脱垂、感染、上睑迟滞及眼睑外翻等并发症。

本组一共97例(144眼),手术前所有患者上睑缘遮盖角膜的平均距离为(3.95±0.82)mm,手术前两组患者上睑肌肌力为(3.86±1.09)mm。手术中上睑提肌复合体缩短4~16 mm。手术后,大部分患者眼睑均闭合优良,仅有20眼存在有轻中度眼睑闭合不全,所有眼周肿胀均明显消失。手术后3个月,存在眼睑闭合不全的患者情况均有所好转,且上睑缘位置均良好,平均上睑缘遮盖角膜的距离为(1.65±0.14)mm,上睑肌肌力为(8.09±1.02)mm。手术后6个月,所有眼平均上睑缘遮盖角膜的距离为(1.68±0.16)mm,上睑肌肌力(10.78±1.87)mm。手术后12个月,所有眼平均上睑缘遮盖角膜的距离为(1.70±0.15)mm,上睑肌肌力(11.84±2.57)mm。对所有上睑缘遮盖角膜距离行方差分析后得出,术前与术后上睑缘遮盖角膜距离及上睑肌肌力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23<0.05;

=0.038<0.05),但对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上睑缘遮盖角膜距离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643>0.05)。

1.4.2 术中:行改良式上睑提肌缩短术。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消毒,并取仰卧位,将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与罗哌卡因按照1:20万比例进行均匀混合后局麻。麻醉范围与重睑成形术范围相同,麻醉以肌肉层和皮下层为主,眼隔部可以轻度向深部组织注射,罗哌卡因注射液剂量为每侧1.5~2.0 ml。使用11

号尖刀片,切除上睑松弛皮肤,对切口下缘皮肤进行组织分离,顺着睑板上缘沟状凹陷处打开眶隔组织,去除凸出的眶隔脂肪,然后以锐性和钝性相结合的手段分离,暴露出上提肌。采用甲紫溶液对拟折叠的位点进行标记6个点,以上睑提肌腱膜上缘作为一排点,以上睑下垂的程度作为缩短量,观察调整距离。对于手术两侧上睑缘位置距离不一样的患者,缩短量可以不完全相同。采用7-0尼龙线缝合下方切口下唇和上方切口上唇,打活结后观察上睑缘高度,对比双侧,使患者平视时上睑缘位于角膜上缘,然后打结收紧,缝合对位,缩短上睑提肌。采用3针缝合内外两个点,再在每个小切口加固缝合第二针,还原上睑提肌等组织结构,完全止血后观察左右两侧是否对称,最后缝合形成重睑。

渐渐的,秦铁崖的脸上满是汗水,他不无忧虑地想到:这样下去,就算不至于落败,前景也不妙,因为接下来还有花五奇等着对阵。花五奇以轻功见长,江湖有云:“若逢花五奇,鬼魅挥不去。”倘若花五奇也以轻功周旋,别的不说,连战两场的秦铁崖,体力上肯定很吃亏。

1.4.3 术后:术后对切口进行清洁,涂抹红霉素软膏,采用无菌敷料覆盖切口,术后间断冰敷24 h,每次持续约15 min,手术后第2日鼓励患者多睁眼,低头向上注视。术后第3日换药复诊,第7日拆线。

1.5 观察指标: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观察并记录患者上睑缘遮盖角膜距离及眼睑闭合程度等。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上睑肌肌力。记录统计所有患者暴露性角膜炎、倒睫、结膜脱垂、上睑迟滞、感染等并发症情况。

2 结果

1.4.1 术前:检测患者上睑提肌肌力及程度。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告知患者及患者家属手术风险及意外等。常规对患者凝血功能、血常规、心率、体温及血压进行检查,对患者闭眼睁眼位进行多角度拍照。如患者为单睑,以重睑成形术切口线作为手术切口线;如患者为重睑,则以重睑线作为手术切口线。在画设计线时,注意保持左右两侧形态及高度一致。

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

,采用视觉量表评分,在标准为100 mm的视觉模拟刻度上放置单个标记,表示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右端代表完全满意,左端代表完全不满意,总分100分,满意度越高分数越高。术后满意136眼(136/144=94.44%),良好6眼(6/144=4.17%),差2眼(2/144=1.39%)。满意度差的在手术后1年再次行手术治疗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1.4 方法

花青素纯化物0.024 mg对ABTS+·的清除率为13.8%,对DPPH的清除率为44.3%,而0.024 mg维生素C对ABTS+·的清除率为66.1%,对DPPH的清除率为56.9%。说明,此纯化产物对2种自由基均具有清除作用,但其对ABTS+·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低于维生素C的清除能力。

由图4可以看出,系统的频率偏差值维持在±0.2 Hz之内,能够使柴储混合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由此证明所提出的负荷频率协调控制策略能够保证系统频率稳定运行。

3 典型病例

某女,20岁,因“先天性双侧上睑下垂,双眼睁不大”于笔者医院就诊,行双侧改良式上睑提肌缩短术+内眦开大术后,双侧上睑下垂明显改善,睁眼时睑缘遮盖角膜位置明显上移,额纹消失。见图1。

4 讨论

眼睛的美学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眼神能够传递感情信息之美;二是眼睛的形态之美。当眼睛达到“神情”与“形态”之美相结合时才能传递出真正的美及内涵

。正常状态下平视前方时上睑缘遮盖角膜距离为1~2 mm

。轻中度的上睑下垂不影响视野,但会使眼睑相对较小,且眼睛没有神采,难以传递情感信息,而重度的上睑下垂往往会影响视野,严重者可能会导致散光、弱视等

。轻中度上睑下垂患者多建议采用上睑提肌折叠术、米勒氏肌缩短、whitnall韧带松解术、上睑提肌缩短术等

。上睑提肌缩短术主要是通过缩短上睑提肌腱膜固定睑板与创面,复发率低,且疗效确切,但是需要广泛剥离上睑提肌腱膜,手术创伤大,且容易导致术后明显水肿,恢复慢,同时也有可能出现矫正不足或过正等缺点,导致暴露性角膜炎及眼睑闭合不全发生概率显著升高

。而上睑提肌折叠术虽然有操作简单、调整眼睑高度方便、水肿程度轻等优点,但因为疗效欠佳、远期复发概率高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基于上述原因,笔者将两者相互结合后进行改良,于上睑提肌腱膜折叠处切开一个小切口,将下垂和上唇相互缝合起来,这样可以将两端持久且稳定的连接在一起,同时还可以达到缩短折叠的作用。相较于上睑提肌腱膜切除缩短术,该改良术避免了整条上睑提肌腱膜的切除,创伤小,当效果欠佳时还可以进行调整,矫正过度时可进行修补。本手术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①术中出血少且不易穿透结膜;②固定牢靠,线结不容易出现撕脱;③仅需要调整缝线的走形位置就可以将眼睑缘调整到合适的位置;④损伤小,为再次手术保留了余地;⑤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本术式适用于轻中度上睑下垂,同时还适用于Bell征阳性、无眼手术外伤史、眼外肌功能没有障碍及非重症肌无力患者。本术式禁忌证为重症肌无力、下颌瞬目综合征、霍纳综合征等原因引起的上睑下垂。

此外,本研究对97例(144眼)上睑下垂患者进行改良式上睑提肌缩短术发现,术后满意度为94.44%。术后三个时间段上睑缘遮盖角膜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患者角度说明本术式的临床推广可行性高。

综上所述,严格按照适应证,在经验丰富医师操作下,改良式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上睑下垂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1]杜薇,李旭东,凃惠芳,等.两种不同术式矫正不同程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效果探讨[J].中国美容医学,2019,28(3):48-51.

[2]于金超,吴丹,何爱娟,等.先天性上睑下垂合并先天性心脏病3例[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20,20(6):71-72.

[3]刘超华,郝冬月,姚文德,等.联合筋膜鞘悬吊矫正额肌瓣及上睑提肌缩短术后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9,25(6):456-458.

[4]朱峰,卢蓉.两种手术方式治疗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疗效比较[J].国际眼科杂志,2019,19(4):694-697.

[5]贺姽娟,翁胜涛,李华.改良式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上睑下垂66眼[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20,36(3):308-312.

[6]李洋,李冬梅.先天性上睑下垂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纵览,2010,34(4):261-264.

[7]张安利,黄泽春,李帅华.脂肪重置联合上睑提肌缩短修复宽重睑的手术效果[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9,25(2):137-139.

[8]薛涛,郑雪丽.颞侧球结膜眼红指数,眼部症状评分,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后眼表炎症状态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21,50(6):709-712.

[9]张剑锋.部分睑板-结膜切除术在矫正先天性上睑下垂的应用[D].济南:济南大学,2019.

[10]史俊虎,刘杉,刘兆川,等.联合筋膜鞘+提上睑肌复合瓣悬吊矫治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J].中国美容医学,2020,29(4):23-27.

[11]李高峰,丁卫,谭军,等.眶隔翻转向下固定治疗轻度上睑下垂的效果[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20,26(5),394-397.

[12]刘唯,郭丽娟.改良上睑提肌-Müller's肌折叠缩短术在先天性上睑下垂矫正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7):76-78.

[13]刘宁华,宋楠.改良上睑提肌缩短术矫正先天性中重度上睑下垂[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9,19(3):166-168.

[14]周丽丽.CFS悬吊术联合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27):115-116.

[15]张卓然.上睑提肌缩短术联合改良水平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9,17(1):135-136.

[16]徐翔,袁荣,张有良,等.改良联合筋膜鞘悬吊术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的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9,30(2):73-76,80.

猜你喜欢
肌力眼睑先天性
术前肌力训练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影响
精细化护理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中的应用
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在先天性心脏病检测中的应用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干预对盆底肌肌力的影响
老年人不可缺少肌力训练
眼睑病的一些常识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皱眉视物或因上眼睑下垂
患上眼睑假性黄色瘤要紧吗?
应用A型肉毒素治疗眼睑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