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本质 多元化说理

2022-09-02 02:18林荧荧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个位倍数本质

文|林荧荧

构建小学数学说理课堂是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它体现了当代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是站在儿童立场的教学。数学说理能让课堂回归育人的原点,促进教师对教材的本位解读,促进儿童思考力、表达理解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怎样践行说理呢?下面,笔者结合《2、5 的倍数特征》这一节课,谈谈在备课、研课、上课中的所思所悟。

一、多版本对比,求同知异,深研教材

《2、5 的倍数特征》是一节看似简单却富有探究空间的课。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一般都能通过观察,自主发现与陈述2、5 的倍数特征。人教版、苏教版和北师大版的教材都采用了百数表,让学生先按要求进行圈数、框数,然后在观察比较中自主探究2、5 的倍数特征,接着在反馈交流中总结明晰规律,最后三个版本教材都是通过对话的形式,呈现和完善2、5 的倍数特征。按照教材的呈现方式,教师常见的教学方式是依托教材呈现的百数表组织学生探究总结出2、5的倍数特征,最后根据特征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 的倍数。这样的教学直击“掌握2、5 的倍数特征”的目标,却少了对“2、5 的倍数特征”的理性思考。

在三个版本的教材中,只有人教版的教材在本单元末“你知道吗”中对2、5 的倍数特征的原理以算式表达的形式加以介绍,如:

24=20+( )

2485=2480+( )

因为20、2480 都是2 或5 的倍数,所以一个数是不是2 或5 的倍数,只需要看个位数。

这样的拓展阅读能启发学生的思考,特别是那些善于动脑、喜欢寻根究底的学生。但是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这种算式表达式的呈现方式是比较抽象的,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以理解的。

带着对教材的研究,再来研读台湾康轩版的教材,台湾版教材将2、5、10 的倍数特征整合成一节课,教材设计了一个数字机器的游戏,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先找出符合要求的数,再通过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最后在“做做看”中,基于2、5 倍数的特征,判断哪些数是2、5 的倍数。

对比四个版本的教材,引发深度思考:2、5 的倍数的教学是不是就止步于对特征的探究呢?五年级的学生,在本节课教学前基本上已经知道了2、5 的倍数特征了,那基于学情,本节课新的“生长点”又会是什么呢?带着思考,继续研读台湾版教材《3 的倍数特征》,台湾版教材对“3 的倍数特征”的探究,更注重以数形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分方块中明白每个数位上的数就刚好是3 个分一堆后剩下的数,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悟到“为什么3 的倍数只要看各数位上的数的和”的道理。

多种表征,数形结合,直击本质,这样的课堂是不是更有“深度”呢?以《3 的倍数特征》为鉴,我们《2、5的倍数特征》的教学又有哪些地方可借鉴的呢?一节简单的《2、5 的倍数特征》,怎样才能把它上得更厚,更有“数学味”呢?基于学生素养的发展,《2、5 的倍数特征》的教学,不应只停留在“特征认识”的教学上,而应提高到“特征原理”的探究上,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二、多元化析理,立足本质,重构课堂

1.以形明理,显直观。

“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分小棒、分方块,让学生直观看到分的过程,让学生明确:十位上的数不管是几,2 根2 根或5 根5 根地分都是没有余数的,也就是说不管是几十都能整除2 和5,所以只要看个位上的数就可以了。以此类推到三位数:如126,百位上的1 表示100,2 个2 个地分是没有余数的;十位上的2,表示20,2 个2 个地分也是没有余数的,所以也是只看个位上的数就可以了。通过借助小棒或方块的“形”,达到阐述“数理”的效果,直观地让全体学生都领悟到其中的道理。

2.拆数释理,见本质。

如果说“以形释数”画图比较麻烦,也可以利用拆数法,举例来说理,可以有以下两种拆数的方法,方法虽然不同,但殊途同归。

(1)根据位值制拆成“几百”加“几十”加“几”。

如54=50+4,50 是10 的倍数,10 的倍数就一定是2 或5 的倍数,所以只要看个位4 是不是2 或5 的倍数,因为4 是2 的倍数,不是5 的倍数,所以54 是2 的倍数,不是5 的倍数。

又如125=100+20+5,100 是10 的倍数,就一定也是2 或5 的倍数;20 也是10 的倍数,也一定是2、5的倍数;所以看个位,5 是5 的倍数,但不是2 的倍数,所以125 是5 的倍数,不是2 的倍数。

(2)拆成“10 的倍数”加“个位数”。

把125 拆成120+5,因为120 是10 的倍数,一定是2、5 的倍数,所以判断125 是不是2、5 的倍数只要看个位就可以了。

通过拆数可以发现所有非0 的自然数都可以拆成“10 的倍数”加“个位数”的形式,其中10 的倍数部分一定是2、5 的倍数,所以只要看余下的个位是否是2 或5 的倍数,就可以判断是否是2 或5 的倍数。

3.演绎推理,巧建构。

举例验证是不完全归纳法,如果觉得举例不够严谨,还可以用代数式的方法证明结论。

可以假设这个数为P(P 为整数),当P 是两位数时,P=10b+a(a、b 为整数)。因为10b=5×2×b,所以10b是5 或2 的倍数,只要个位a 是5 或2 的倍数,那么10b+a 就是5 或2 的倍数,P 就是5 或2 的倍数。

当P 是三位数时,P=100c+10b+a=(10c+b)×10+a;(10c+b)×10 是10 的倍数,一定也是5 或2 的倍数,所以只要看个位a 是否是5 或2 的倍数,就可以判断P 是否是5 或2 的倍数。

同理,当P 是四位数时,P=1000d+100c+10b+a=(100d+10c+b)×10+a;(100d+10c+b)×10 是10 的倍数,也就是5 或2 的倍数,所以只要看个位a 是否是5 或2 的倍数,就可以判断P 是否是5 或2 的倍数。

三、基于本质延伸,适时拓展,丰实教学

《2、5 的倍数特征》这节课的教学基于学科本质,教师的教学不仅可以“深”下去,还可以“远”开来。如在最后出现表示位值制的字母表达式后,教师可以再抛出延伸性的问题:看到这个式子,你还有什么启发?你还能想到什么?想想看,用这样的方法还能发现其他数的倍数特征吗?比如4 的倍数特征。

感兴趣的学生课后还可以继续深挖,如果是6的倍数、8 的倍数或是其他数的倍数又会是怎样的结果呢?

从“是什么”到“为什么”,再到“还可以是什么”,教师把重点放在对“为什么”的探究上时,其实就为学生洞察现象背后的本质提供了“真探究”的契机,这样的学习是有深度的,可以延伸出后续的更多精彩,这样的教学厚度更丰实。

总之,数学是讲道理的,理越辩越明。教师应让学生学会“讲道理”,以“核心问题”为驱动,引领学生质疑、讲道理,通过多样化数学工具,让学生进行数学表达,提升学生的数学理性精神,培养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个位倍数本质
同样是倍数,为啥还不同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牢记方法大量练习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童年的本质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倍数魔法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