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法的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发展潜力评估

2022-09-02 03:55徐璟璟李振华罗丙能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价值旅游

徐璟璟,李振华,罗丙能

(天水师范学院 商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最南端,与四川、陕西两省交界,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区内有白马藏族民俗区、阴平古道、碧口古镇等一批知名的旅游景区。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文简称“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是典型的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产业落后的地区,目前虽初步形成以乡村旅游、生态旅游为主的旅游产业,但对潜在优势仍挖掘不够,相对全国其他地区,其旅游产业竞争力处于劣势地位。本文以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运用AHP法构建旅游资源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分析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的关键影响因素,对保护区旅游业发展潜力进行定量分析,为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概况

(一)自然条件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最南部,南与四川省平武、九寨沟、青川三县毗邻,西部丹堡河上游海拔4072米,东部碧口地区海拔低至216~595米,地势变幅大,区内山峦重叠起伏,山势险峻,地貌变化多端,地质构造复杂,河谷深陷。区内山脉属岷山山脉延伸部分,主峰有摩天岭、双猫山等。区内除河谷属北亚热带气候外,大部分为暖温带湿润气候。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湿润多雨,冬季受蒙古高压影响,低温少雨,年平均气温15℃,年降雨量在500~1000毫米。气候垂直地带性差异极其明显,区内植被也呈现垂直地带性分布,从低到高依次分布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及高山灌丛草甸。隆冬季节,高山白雪皑皑,而东部河谷地带樟、棕、竹、桐等常绿植物青翠欲滴,形成独特的地理景观。[1]216-222

(二)自然资源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主要有碧峰沟、石龙沟、让水河、邱家坝森林等。碧峰沟自然风景区位于陇南名镇碧口镇东南方,与四川省青川县相连,风景秀丽,四季常青。碧峰沟长约40公里,是三国古栈道遗迹,沟中怪石林立,瀑布众多,植被物种丰富。秀山、碧树、白瀑、清潭构成了天然秀丽的自然风光,使碧峰沟成为人们休闲度假、消遣观光、踏青避暑的好地方。[2]

石龙沟流域位于碧口镇以南5公里,是甘陕川三省交界处独具特色的茶园生态旅游风景区,是甘肃省向南开放的重要窗口。石龙沟流域绿树成荫,生态良好,茶园风光独特,是国家地理标志“文县绿茶”的主产区之一。近年来,这里已建成有机茶园、甘肃茶博物馆、休闲木屋、龙池坪及乡村绿化景观等人文景点,发展农家乐20多家,已成为集茶叶产业开发、生态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产业示范区。随着石龙沟流域美丽村庄和生态茶园建造力度的加大,以及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的逐步完善,石龙沟流域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茶园生态旅游区已初具规模。

让水河发源于摩天岭北坡,流程68.8公里,流域面积828km2,最后汇入碧口水库。让水河两岸以亚热带气候为主,夏秋两季有色彩斑斓的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让水河上游有十余里壮观的花岗岩岩壁,还有对树沟、竹园沟等亚热带田园美景。

邱家坝位于白水江自然保护区西北侧,毗邻四川省平武县,与九寨沟县山水相依,紧靠王朗自然保护区。邱家坝森林茂盛,动植物资源丰富,以槭树、麦吊杉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和以太白冷杉、秦岭冷杉为主的亚高山针叶林,与散布在其间的奇花异草共同构成了美丽的景色。邱家坝景区山高、涧深,是野生动植物的天然避难所。[3]323-329如今,这里已建有特色藏家度假山庄,冬可赏雪,夏可避暑,还有大熊猫驯养场,增添了不少旅游乐趣。

(三)人文资源

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白水江自然保护区还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白水江动植物博物馆位于风景秀丽的白水江南岸,与阴平古城隔江而望。白水江动植物博物馆的大熊猫标本经常吸引着众多游客前去参观。馆内动植物实物标本和自然生态融为一体,宣传和展示人与动植物的和谐共处。

在白马河流域的铁楼乡,居住着2000多白马人,他们与四川九寨沟县、平武县的白马人一道称为白马藏族,由于与外界交往少,白马人传统文化保存和传承得较为完整,为民族学、宗教学、人类学、历史学、美学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白马人手工制品的造型、色彩、图案等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白马藏族的“池哥昼”等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4]白马民俗文化是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独具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具有丰富的旅游价值。

碧口镇位于文县南部,处于甘陕川交界处,为“甘肃四大名镇”之一,获得了“甘肃省历史文化名镇”“绚丽甘肃十大魅力乡镇”等殊荣。自古至今,碧口是甘肃入川的咽喉要地,被称为甘肃的南大门。碧口镇街道两旁铺面林立,带着四川口音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无论是方言、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或是植被、气候与地形特点,都与巴蜀地区极为相似,独特的小镇吸引着一批批游客的到访。

漫长的历史给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留下许多人文古迹,石鸡坝乡哈南寨坪保存有新石器中期仰韶文化马家窑类型文化遗迹;古玉垒关,是文县著名四大雄关之一,两崖峭壁,势极陡险,为唐宋以来置戍守处,旧省志称为“秦蜀咽喉”[2];让水河的阴平古道遗迹,至今尚存三国时期邓艾率军入川的行军栈道;刘家坪七信沟的清凉寺,为明初所建,现寺院、洞窟、高僧坟冢依在,寺内有众多人文景观。

二、AHP层次分析

在评估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前景时,旅游地的竞争力不只体现在旅游市场的占有率上,还应该看它的发展潜力。旅游发展潜力是旅游地在发展过程中潜在的、在一定条件刺激下能够发挥出来并能促进旅游业持续发展的能力。[5]旅游发展潜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旅游产业发展落后的地区可能具有巨大的旅游发展潜力,进而蕴藏着潜在的巨大旅游市场竞争力,研究旅游产业发展潜力,是提升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层次结构模型构建

层次分析法(AHP法)最初是由美国运筹学家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指将一个复杂问题先看作是一个整体,将目标分解为多个准则层,之后将准则分解为多个指标层,计算专家矩阵并检验是否满足一致性,最后得出指标层的单排序(权重)和总排序,来优化多指标决策的系统方法。[6]

层次分析法适合分析一个交错复杂不易区分各指标,并且对于系统问题又难以用单纯的定量分析去解决的问题。首先,求得各层次对应上一层次的元素权重,再加权算出评价指标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并对它们进行层次指标总排序,其中权重最大者,即排序为第一的,便是针对该问题的最好方案。层次分析法的本质即通过将研究问题进行层次分解,对多层次的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后形成分析结构模型。[7]

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查以及向相关专家咨询,拟定影响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评价的指标体系共三层:目标层(A)为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旅游发展潜力评估;准则层(B)分为旅游资源价值(B1)、环境条件(B2)、旅游开发条件(B3)和客源吸引力(B4);指标层(C)包括16个三级指标,分别为观赏游憩价值(C1)、历史文化价值(C2)、科普教育价值(C3)、艺术价值(C4)、环境容量(C5)、自然生态(C6)、气候条件(C7)、区域规模(C8)、区位交通(C9)、基础设施(C10)、政策环境(C11)、客源市场(C12)、旅游项目(C13)、特殊价值(C14)、旅游内容丰富程度(C15)和旅游相关产业(C16),进而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如表1所示。

表1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

(二)判断矩阵构建及指标权重确定

通过构建的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构造出两两相比较的判断矩阵A,打分标度1~9,见表2。

表2 相对重要度解释

1.计算各指标权重

在以上获得的指标矩阵的基础上,首先求得每一行和元素的n次方根,得出根向量:

其中n为评价因子个数,xik为第i个因子与第k个因子的相对重要程度的标值。

其次,求出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值Wi:

2.检验指标权重的一致性

首先,计算指标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max:

其次,进行一致性检验:

表3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的取值

3.准则层(B)层次单排序

影响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旅游发展潜力评估因素的准则层包括旅游资源价值(B1)、环境条件(B2)、旅游开发条件(B3)、客源吸引力(B4),经计算各准则层权重分别为:0.5504,0.1284,0.2672,0.054,CI=0.0722,CR=0.0802<0.1。结果表明矩阵具有较为满意的一致性,获取数据较为合理。表4中,旅游资源价值(B1)的权重W1=0.5504,说明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旅游价值评估的影响因素中,资源本身价值的影响最大,排在第二、三、四位的分别是环境条件、旅游开发条件、客源吸引力。权重数值大小表明,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本身的质量最为关键,保护区内旅游资源丰富,景色优美,气候宜人,还有独特的白马藏族文化,这些因素均影响着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的价值大小,是游客看重之处。旅游开发条件(B3)的权重W3=0.2672,说明其在旅游价值评估中也较为重要,同时B2、B4的权重也说明保护区的环境条件有限,客源吸引力不足,这些也影响到保护区旅游业发展水平。

表4 判断矩阵,A-Bn(n=1、2、3、4)

4.要素层层次单排序

根据准则层(B)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的计算,可得要素层各项指标进行判断矩阵构建后的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结果,详见表5~8。各要素层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后,CR值均低于0.1,说明各判断矩阵具有令人满意的一致性,获取数据合理。

表5 判断矩阵,B1-Cn(n=1、2、3、4)

表6 判断矩阵,B2-Cn(n=5、6、7、8)

表7 判断矩阵,B3-Cn(n=9、10、11、12)

表8 判断矩阵,B4-Cn(n=13、14、15、16)

表6表明,自然生态(C5)的权重W5=0.5735,在18个指标权重中排于首位,说明对于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的游客而言,主要考虑的资源价值为自然生态价值。由此可见,自然生态景观是游客选择景区的首要考虑因素。表5中观赏游憩价值(C1)的权重值W1=0.5432,可见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的观赏游憩价值对于长居都市的现代人而言,拥有巨大的吸引力。表7中基础设施(C10)的权重W10=0.4964,表8中旅游项目(C13)的权重值W13=0.5388,说明游客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会对其基础设施的配置和旅游项目的多样性有一定要求,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旅游项目的开发与旅游活动的顺利开展关系密切。相较而言,区域规模和特殊价值对游客影响较小。

5.层次总排序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将各要素层的权重进行总排序,可得层次总排序表(表9),根据AHP法计算结果显示,影响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旅游价值评估的主要因素排在前五位的是:观赏游憩价值(C1)、历史文化价值(C2)、基础设施(C10)、区位交通(C9)、自然生态(C5)。因此,要提升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价值,实现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着重从这五方面采取措施。

表9 层次总排序

三、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发展建议

根据AHP法计算结果显示,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要推进旅游业发展,应重点从自然生态、观赏游憩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基础设施和区位交通方面优化改善,进而提升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旅游价值,实现保护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开发和环境保护并重,提升观赏游憩价值,深挖历史文化价值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分布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这些资源的旅游价值极高。生态旅游的核心价值体现于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所以在保护区内应当加强环境保护活动开展力度。[8]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保护与开发协同推进。在对自然保护区进行开发时,以维护自然景观风貌为原则,避免过多人文景观建筑影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价值。当前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健康和环保的重要性,很多游客放弃了繁华的都市游,选择绿色健康、景色宜人的生态游,游客旅游观念的转变也给自然保护区的旅游业带来了机遇,所以当地政府应抓住契机,在保护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绿水青山”的同时,积极发展旅游产业,使之成为带动当地发展的“金山银山”。

1.提高保护区居民和游客的环保意识,加强宣传引导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区居民息息相关,只有实现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确保生态旅游的顺利开展。首先,当地政府和社区要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提高保护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其次,要优化区内野生动物生活环境,减少野生动物对农作物的破坏,促进区内野生动物和居民和谐相处;最后,当地政府要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生产经营提供有利条件和路径,居民切实获益的同时,会主动成为环境保护的执行者和倡导者。

同时,自然保护区也要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公益宣传。在保护区景点用宣传资料、图片或公益信息等形式普及旅游环保的相关知识,重要路口设置警示标牌,景点内设立监督岗位,一经发现破坏环境的行为,应给予经济上的处罚。

2.控制好自然保护区景区空间、时间界限

生态旅游秉承的是科学文明地观赏大自然、有节制地开发资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必须要根据空间边界来开放,什么区域需要禁止,什么区域可以观赏要给出明确的规定。[9]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分为三个区域,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野生濒危物种和稀有植被多在核心区,这类区域禁止游客进入,所以旅游开发要避开这些核心区域,可以在实验区设立旅游景区开放旅游。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旅游景点的开放时间也要有明确规定,保护区内有很多野生动物,要掌握好野生物种的生活周期,对景区观赏时间进行合理规划,也是对野生动物的保护。

3.挖掘历史文化价值,讲好历史故事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独具特色的“白马风情”已传承千年,古玉垒关、三国古栈道、碧口古镇等历史悠久,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旅游价值,应积极挖掘这些景点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并以各种丰富的形式呈现给游客,讲好历史故事,为白水江保护区的旅游增加更多浓郁的文化色彩和魅力。

(二)完善旅游交通体系,策划精品旅游线路

制约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发展的首要问题就是交通,一个地区即使有再丰富的旅游资源,若通达性差,也较难成为知名的旅游景点。白水江保护区周边县区交通设施不完善,仅有一条铁路、一条高速公路、一条国道和4条省道以及若干县乡道路,铁路和高速公路只穿过了部分地区,路程很短。通达旅游景区的公路基本都是县乡公路,长途跋涉再加上蜿蜒曲折的县乡道路,会使游客的体验度大大降低。所以,当务之急是完善旅游景区的交通体系,形成以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以县级公路和旅游专用公路为网络、以乡村公路为补充、以各级旅游集散中心为节点、与重要客源市场有效衔接的安全、便利、协调、绿色的旅游公路网络,实现5A级景区与高速公路连通,4A级景区达到一级公路标准,一般景区达到三级公路标准。重点策划陇南山水生态游、藏族民俗风情游、陇南茶乡品茗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形成点线结合、南来北往、东进西出的旅游线路格局。

(三)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旅游服务体系

根据AHP模型分析,旅游基础设施对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价值评估影响显著,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事关旅游活动的顺利开展。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处在发展旅游业的前期,因经济基础薄弱,景区建设、信息技术、服务环境等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加之地理位置特殊,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较弱。因此,加强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防灾减灾能力、提高旅游设施安全等举措无疑会给游客带来更好的旅游体验,也会增加游客回游的意愿和期待。

近年来,文县在优化旅游服务体系方面以旅游信息化建设为主,建立健全了旅游电子政务体系和电子商务平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应积极与这些平台合作,多渠道宣传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在宾馆饭店、文化娱乐等场所推广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旅游二维码,建立游客咨询系统平台,健全旅游服务体系,全面推进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只有不断提高景区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才能持续推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大配套旅游商品开发,创建特色旅游品牌

旅游产业的发展,除了解决当地农户的就业问题,丰富就业渠道、增加农户收入外,也会通过乘数效应,将旅游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业联系起来,拓宽农产品销售市场。[10]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所辖地区的自然环境优美,农特产品资源丰富,应加强旅游产业与农产品的关联度。首先,打造优质农家乐经营,增加游客体验感。以铁楼乡的藏家乐为例,应不断扩大农家乐的经营规模和数量,突出地域文化特色,让游客在品尝特色美食的同时,体验藏家特有的民俗风情。其次,对特色资源进行再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特产丰富,当地核桃可以精加工成核桃粉、核桃酥等食品;茶叶粉可用于加工食品和美容护肤品;特色水果也可以制作果酱和果冻等。缓冲区森林的木材可制作木制纪念品,以提升产品价值。再次,结合本土特色茶文化,打造精品茶园生态游。碧口镇的茶文化渊源已久,可以通过游客采茶体验、茶道体验等活动增加旅游趣味性,也为当地茶产业进行宣传,开拓茶叶销路。最后,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提高旅游商品创新设计水平,形成具有白水江特色的旅游商品体系,建立点多面广有特色的旅游商品购物门店,提升旅游消费水平,增加当地群众收入。

四、结语

通过AHP法分析可以看出,观赏游憩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基础设施和区位交通等是影响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的主要因素。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发展旅游产业要着重以下几点:首先,秉承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寻求平衡;其次,加强历史人文资源的研究和挖掘,提升景区旅游价值;最后,完善基础设施和区位交通,增加游客体验感,为保护区旅游业的后续发展提供保障。综上所述,通过改善主要影响因素,能够进一步挖掘保护区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并促进其向产业竞争力转化,以推进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自然保护区价值旅游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旅游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阅读理解
小黑羊的价值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