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三维诊断系统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

2022-09-03 01:55袁铄慧蔡明俞佳烽余佳伟楼才俊冯建钜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诊断系统三维重建胫骨

袁铄慧 蔡明俞佳烽 余佳伟 楼才俊 冯建钜

胫骨平台骨折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在全身骨折中占比约1%[1]。根据三柱分型理论[2-3],将双柱骨折、三柱骨折归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其常为高能量损伤,关节面骨折呈较严重的粉碎性,手术治疗的目的应力求恢复胫骨平台正常的解剖结构。但由于其周围结构的复杂性,手术中常无法在直视下进行关节面的复位,治疗效果也因此受到一定影响[4-5]。因此,术前与术中全面了解骨折的形态类型,是实现精准手术的基础。本院自主开发了一款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算法的骨折桌面级三维重建辅助诊断系统(简称三维诊断系统),具有计算机配置要求低、操作简便、重建速度快等特点,可方便临床医师在术前准备及手术操作中识别骨折的立体形态。本文探讨三维诊断系统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本院8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损伤≤2周单侧、闭合胫骨平台骨折;(2)双柱或三柱骨折;(3)骨折块间移位>2 mm;(4)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排除标准:(1)创伤侧肢体存在严重血管、神经损伤;(2)严重脑外伤或胸腹部外伤;(3)陈旧骨折畸形愈合者或病理性骨折;(4)生命体征不稳定,不能耐受手术;(5)未进行CT检查者。其中41例使用软件辅助纳入观察组,45例未使用软件辅助纳入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侧别、骨折分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观察组行常规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并使用软件辅助,具体方法:①软件开发:在VS2010开发平台上,利用微软基础类库(MFC)+OpenGL接口构建软件的用户界面与基础框架与功能:第一,根据DICOM 3.0标准,读取复杂关节内骨折CT文件中的原始数据;第二,显示可进行人工定位的二维图像;第三,窗宽窗位可以利用交互操作进行调节,并实时反馈于图像。构建与训练人工智能模型,利用CNN算法进行骨折图像分割,快速生成可人工交互进行截取、缩放、旋转等操作的三维重建图像。②术前处理:两组所有患者术前均行患侧肢体X 线检查及CT 扫描,给予抬高患肢、止痛等对症处理、低分子肝素药物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将CT检查数据导入三维诊断系统,并由主刀医师根据生成的三维重建图像制定手术入路、复位及内固定计划,并将三维重建数据保存备用。③手术治疗:行常规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在手术室中利用三维诊断系统导入术前已保存的重建数据,生成重建图像,术中根据需要随时查看。并记录手术持续时间及术中出血量。④术后处理:术后24 h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若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或出现切口红肿者,可根据需要适当延长;并予抬高患肢,消肿对症治疗。(2)对照组:行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术前处理、手术方法与术后处理均与观察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 (1)术中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2)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该评分总分1~10分,得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强,术后3 d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相关指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术中相关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术中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观察组(n=41) 61.71±51.52 76.12±16.85对照组(n=45) 110.22±35.90 102.96±18.46 t值 -5.103 -7.018 P值 <0.001 <0.001

2.2 两组术后3d VAS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3天VAS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术后3天VAS评分比较[分,(±s)]

组别 术后3 d观察组(n=41) 2.80±0.81对照组(n=45) 4.49±1.18 t值 -7.634 P值 <0.001

3 讨论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属于复杂关节内骨折,是创伤骨科中常见的难题之一[6]。由于关节面粉碎性骨折,且移位严重,手术应以最大可能复位关节面的结构,并从合适的方向植入坚强的内固定为目的,才能尽量避免创伤性关节炎等远期并发症[7-8]。而实现精准手术的前提是,全面了解骨折线的方向,骨折块的数量和位置,否则会导致遗漏骨折块复位或复位不满意,多次复位固定导致骨质变松而无法放置内固定等后果[9-10]。

三维诊断系统能够在三维立体的角度展示骨折的移位特征,以及各骨折块之间的相对关系,从而辅助医师更精准地实施手术[11];术中遵循既定计划,既有充分准备、也能使手术操作更加精确,有利于最大程度保护局部血运及骨折愈合,提高骨折复位优良率[12-13]。

本资料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较短,且术后3 d,观察组VAS评分比对照组低,表明三维诊断系统用于辅助诊治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减轻患者痛苦。三维诊断系统,一方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针对复杂关节内骨折进行算法优化,能够对骨折影像数据进行自动分割,并生成可供人工交互展示的三维重建影像[14];另一方面,其属于桌面级软件,不局限于大型工作站应用,方便手术医师在围术期辨识骨折的三维形态,协助精准手术的开展,帮助医师在骨折复位固定时准确定位、减少不必要的操作,既能减少缩短手术时间也有利于减少因操作不当导致的创伤,减轻患者疼痛[15-16]。留成胜等[17]在悬挂体位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中,结合应用数字化技术,使膝关节Rasmussen评分及HSS评分优良率均达到95.2%;周武等[18]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41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结果显示与传统手术相比,3D打印技术能够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术中出血,但在膝关节功能方面无明显优势,与本资料结果相似。

综上,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三维诊断系统用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痛苦,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诊断系统三维重建胫骨
胫骨平台骨折并发肺脂肪栓塞综合征一例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3D技术打印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应用及护理
基于故障树分析的液压挖掘机的故障诊断探索
断路器检测系统与诊断系统研究
互联网全息位置地图迭加协议与建模制图技术
品析“飞利浦公司”基于单目视觉的三维重建技术专利
无人机影像在文物建筑保护中的应用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光编码技术在犯罪现场重建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