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沐川地区上二叠统宣威组顶部发现同生沉积型铜矿

2022-09-08 07:19张航飞
地质与资源 2022年4期
关键词:沐川含铜宣威

张航飞,龚 骏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7地质队,四川 乐山 614000

川南地区矿产勘查和研究多集中在煤矿、磷矿、岩盐矿、玄武岩矿、砂岩矿等优势矿种,沉积型铜矿则较少涉及.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7地质队在沐川地区开展铜矿勘查工作,采用1∶1万地质填图、1∶500地质剖面测量、钻探工程、采样与测试分析等工作手段,在上二叠统宣威组(P3x)顶部的碎屑岩中发现了沉积型的铜矿层.

本次研究依托四川省自然资源厅省政府性投资地质勘查项目,对四川沐川地区宣威组的铜矿资源开展调查评价,研究重点是宣威组碎屑岩层的含矿性,以期在战略性矿产铜矿找矿方面取得新进展,为乌蒙山贫困地区产业规划与扶贫开发提供资源保障.

1)矿层特征

据露头剖面调查和钻孔岩心资料,铜矿层赋存于宣威组顶部,距顶界面0.48~9.71 m,平均约3.0 m.铜矿层为单层结构,厚度0.45~1.53 m,平均1.03 m.铜矿石品位0.57%~0.76%,平均品位约0.69%.含铜岩石主要有灰绿色薄层状(粉砂质)黏土岩、灰绿色薄层状泥质粉砂岩及灰绿色细砂岩,常发育脉状层理和透镜状层理,见较多舌形贝(Lingula)腕足动物化石,岩层中植物碎屑化石发育段矿化更集中.铜矿石中铜矿物主要为辉铜矿,次为斑铜矿,少量蓝铜矿和黄铜矿.

2)找矿标志

含铜岩层为浅灰色或灰绿色为主的黏土岩、粉砂岩等,属潮坪沉积环境,发育砂泥互层层理、透镜状层理等,见舌形贝腕足化石.上覆飞仙关组(T1f)为紫红色滨海氧化相沉积的砂岩、砂质黏土岩等,与铜矿层易于区别;下伏岩层为河湖相沉积的灰色或灰黑色炭质、粉砂质黏土岩等,含瓣鳃类及植物化石,容易识别.同时地表氧化带中的含氧化铜矿物孔雀石,是醒目的地表找矿标志.

3)矿床成因

川滇黔地区宣威组顶部均有铜矿化或铜矿产出,铜矿层呈似层状或透镜状,与顶底板岩层均为整合接触关系,界面清晰.研究区为扬子准地台康滇地轴东缘拗陷带,康滇古陆及邻区具有高铜背景值(100×10-6~830×10-6)的峨眉山玄武岩或玄武质凝灰岩长期被剥蚀[1-4],大量的陆缘碎屑由地表河流不断地向东搬运至沉积盆地边缘.晚二叠世晚期至早三叠世,研究区由陆相演变为海陆交互相沉积,由湖泊或沼泽演变为无氧、半无氧盆地潮坪沉积环境,促使硫化物铜矿沉积,当含铜细粒沉积物停积于沉积界面后,便进入成岩作用过程(图1).快速沉积的粗碎屑物掩盖含铜细粒沉积物,两者交互组成一个良好的封闭系统,随着压实、胶结等成岩作用形成含铜黏土岩与含铜粉砂岩等.由于海相边缘沉积环境具有不稳定性,无氧、半无氧盆地规模变化不大,地壳升降频繁,导致区内铜矿分布不均匀,具有厚度小、品位低等特点.区内含铜矿物简单,主要为辉铜矿,次为少量斑铜矿,铜矿物呈细粒分散状均匀分布于砂质条带或砂岩中,无热液或沉积改造富集、迁移、贫化现象.根据上述铜矿地质特征及此类矿床区域分布规律,认为研究区铜矿属于同生沉积矿床,并未经历热液交代和叠加改造作用.

图1 沐川地区宣威组顶部沉积型铜矿床成矿模式图Fig.1 Metallogenic model of sedimentary copper deposit in top of Xuanwei Formation in Muchuan area

4)找矿潜力

研究区处于昭觉-峨边-长宁Cu-S-铝土矿成矿亚带,区内的铜矿层位、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期古地理等成矿地质条件与区域上宣威组已知的铜矿或铜矿化点相似,宣威组顶部的含铜碎屑岩广泛分布.鉴于区内有大面积的含矿岩层分布,成矿地质条件良好,寻找到沉积型铜矿的潜力巨大.

致谢:感谢游学军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金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指导.

猜你喜欢
沐川含铜宣威
含铜铁素体抗菌不锈钢高温性能研究
云南省宣威地区家族肺癌研究进展
七氟烷抑制宣威肺癌XWLC-05细胞生物学行为
重庆含铜废物利用行业技术准入研究
不同含铜炉渣选矿对比试验研究
难处理含铜金矿的提金工艺试验研究
与王沐川在图书馆
与王沐川在图书馆
云上的味道
突破山区县“互联网+农业”瓶颈 为扶贫攻坚助力
——以沐川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