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眼干燥症新进展

2022-09-09 03:46池华博文李青松贾琳琳符之瑄潘臣鹰
世界中医药 2022年14期
关键词:睛明攒竹泪液

池华博文 李青松 贾琳琳 许 愿 杨 倩 符之瑄 潘臣鹰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眼科,上海,200062)

眼干燥症(俗称干眼病)又称干燥性角结膜炎,是由于动力学障碍异常或因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泪液功能分泌障碍,导致泪液的质或量以及泪膜稳定性受到损害,临床症状多伴眼部干涩不适和(或)眼表组织功能性病变为常见特征。这些伴随症状会进一步导致患者视觉质量下降,严重者还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1]。由于现代化网络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如今用眼过度已成为眼干燥症发病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而西医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手术治疗也有一定的风险,且只能缓解症状,起效较慢;反观针灸治疗眼干燥症具有风险较少、无药物依赖及不良反应的优势而逐渐被患者所接受。针灸作为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针”和“灸”构成其基本形态,自古代以来针灸眼科学从旧石器时代至唐朝,已从五官科中分离成为了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2]。现从近年来针灸及其他联合医治眼干燥症的研究中展开综述,以供临床治疗干眼参考。

1 中医对眼干燥症的认识

中医认为肝与目都是由足厥阴作为经络连接,目的辨色能力需要肝血的滋养和肝气的通达,所以有泪为肝液一说,泪腺所分泌出的泪液对双目起到了滋润和保护作用[3]。而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根据人体的不同体质来制订针灸处方,这有助于提高针灸治疗眼干燥症的临床疗效。由于通过中医辨证分析可得知,眼干燥症的病因主要是脏腑阴精亏虚所致。因此,以滋阴为目的针刺眼周腧穴可以提高并改善泪液质量以及泪膜的稳定性[5]。

2 辨证取穴

根据不同的症型进行辨证取穴,可有效缓解并减少症状复发,魏立新等[6]将眼干燥症患者主要分为3型:肝肾阴虚型、肺阴不足型、脾虚郁热型。

2.1 肝肾阴虚型 以《中医眼科学》相关诊断标准作为肝肾阴虚型眼干燥症的诊断标准,根据患者伴有口干、津少、腰膝酸痛、头晕耳鸣、舌红苔薄、脉细等临床特点进行诊断,肝肾阴虚型眼干燥症的治疗应从养阴润眼、滋补肝肾等方面入手[7]。睛明穴位于足太阳的膀胱经,是治疗眼病的主穴,拨开眼球行以浅刺有滋阴清热、明目退翳之功效;与攒竹相配伍可提高养阴清热以调和眼部气血的作用;百会为诸阳之会,针刺可在滋阴的同时阳中求阴[8]。亦有研究表明针刺攒竹、太阳、睛明、丝竹空、四白均可提高泪腺合成与泪液分泌,并加强泪液产生以巩固泪膜的稳定性[9-10]。见图1~2。再配以远端取穴:肾腧、肝俞、阴陵泉、太溪、太冲穴,调整人体水液代谢达到最佳治疗效果[11]。以上所有穴位皆为治疗肝肾阴虚型眼干燥症的要穴,均有调气调血,滋补肾脏的功效。

图1 攒竹、太阳、睛明、丝竹空、四白位置正面 图2 攒竹、太阳、睛明、丝竹空、四白位置侧面

2.2 肺阴不足型 以《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作为肺阴不足型眼干燥症诊断的参考标准,对肺阴不足型眼干燥症进行辨证,该类患者伴有眼部干涩不适、舌红少津、喉失津润、午后潮热、脉象细数等为临床特点[12]。故此类型眼干燥症应以补益肺气、滋养阴血为主。中医认为肺为娇脏,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开窍于鼻,而头作为诸阳之会,七窍皆来源于头,七窍与脏腑共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诸窍整体观”指七窍在结构、功能、生理、病理、等方面都密切关联,而鼻嗅功能与视觉功能相辅相成[13-14]。眼干燥症多由泪液生成与输布障碍造成,而肺主通调水道,治疗上应从该方面进行论治。调理肺气作为中医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基本方法,肺俞穴为肺气注入的地方,与肺有着内外对应关系,针刺肺腧可调节身体以及眼周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并伴有养阴清肺之功效[15]。取大椎为主穴可使人体身气合一,针刺亦有补益肺气的效果;取少商施以三棱针点刺可宣肺热,使得邪气随血而外泄起到去邪扶正的效果[16];再取丰隆、身柱配合针刺主穴提高清肺益气之功效[17]。以上穴位同时配合使用,均可起到宣降肺热、化痰湿、增强机体免疫的作用,可有效促进眼干燥症的康复。见图3~4。

图3 大椎位置 图4 少商位

2.3 脾虚郁热型 根据田维柱教授多年应用针灸治疗眼干燥症的经验总结,对肝郁脾虚型眼干燥症患者进行辨证,该类患者多伴有胸胁胀大、四肢乏力、大便不畅、舌苔淡、脉弦弱等临床特点,治疗以疏肝解郁,健脾益气为主[18]。从李东垣的学术思想可得知脾胃虚弱导致眼疾的病机可分为两类:脾胃虚弱与阴虚火旺而致目疾,故《脾胃论》有云:“九窍者,五脏主之,五脏皆得胃气,乃能通利。”[19-20]后天之本的充盈为双眼辨色识物提供了物质基础。是而原穴作为脏腑之原气经过与留止部位,它是维持人体生命功能的物质代谢基础,经三焦分布于五脏、四肢与骨骼之中,原穴作为十二经的主体是调节人体气机的一个重要穴位[21]。原气输布于全身脏腑、十二经脉贯穿三焦以激发体内正气,可达到扶正祛邪之功效。其通过驻留至四肢部以维持人体各个功能的正常运行,丘墟作为足少阳胆经之原穴与风池、太冲相配伍,治疗脾虚郁热型目赤肿痛,有清肝明目的作用;脾胃作为人体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针刺足三里可达到生化气血的作用,并配以三阴交可增强滋阴明目、健脾利水之功效[22]。足阳明胃经之脉皆经过目内眦,选取四白、承泣、足三里、丰隆、内庭等腧穴,皆可清热利湿,健脾益胃[23]。唯有后天之本充盈以通达全身,气血方可上荣于目也。见图5~6。

图5 丘墟等穴位置 图6 足三里等穴位置

3 针刺手法

3.1 平补平泻法 平补平泻作为当代临床常用的针刺手法之一,最开始出现于明代,明代的《神应经》曰:“凡人有疾,皆邪气所凑,虽病人瘦弱,不可专行补法……其余诸疾,只宜平补平泻,须先泻后补,谓之先泻邪气,后补真气也。”[24]书中认为人体内顽疾均由邪气引起,而针对整体性寒热交替错杂或虚实夹杂之乱证的眼部顽疾,皆可采用平补平泻之法进行针刺治疗。对于不同证候眼干燥症均可采用提插、捻转等单式手法,如龙虎交战、子午捣臼。施以龙虎交战法时患者常伴有强烈的酸麻胀痛感,这表明患者体内壅滞堵塞之气正在逐渐疏通,紊乱之气正进行自我调节[25]。在《金针赋》中首次提出子午捣臼刺法,认为其可引阴阳之气,通过补泻皆施导引脏腑内阴阳之气,具有强身祛邪的作用[26]。《灵枢·终始》云:“和气之方,必通阴阳。”[27]以调和“气”为基础的针刺补泻手法原理上应是相同的,补和泻都是为了使阴阳相结合,使它们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张燕超和杨威[5]随机选取30例眼干燥症患者,取百会、睛明、攒竹、太阳、四白、风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等,除睛明浅刺外,其他穴位均行平补平泻法,治疗结果显示,患者的泪液分泌及泪膜稳定性显著提高。魏立新等[28]将40例眼干燥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针刺+无烟灸)与对照组(玻璃酸钠滴眼液),观察组取百会、睛明、攒竹、四白等,除睛明外均行平补平泻法;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3.1%)高于对照组(37.2%)。以上临床实验皆证明针刺时行平补平泻法对眼干燥症有一定的疗效。

3.2 温通针法 温通针法为郑魁山教授经过数十年临床实践所独创的针刺手法,该手法可以刺激经络,推动并保持气血的运作以达到温经通络,祛风散寒,行气活血之功效。徐兴华和方晓丽[29]为比较温通针法与普通针刺法的疗效差异,在临床上选取30例泪液缺失型眼干燥症患者分为针刺组与温通针组(各15例)。温通针组体针取风池、攒竹下3分、太冲、内关、复溜、光明、三阴交等,针刺手法采用郑氏温通针法,左手拇指或示指切开按压穴位,用右手将针头插入相应穴位,在得气后增加左手压力,右手拇指持针向前扭转9次,使针头有沉紧感;连续提插后带有明显牵拉感时,施以重插轻提匀速9次使该穴位得气;针头继续保持沉紧感,同时用手按压,以闭法促进针感传递至疾病所在之处,使得该穴位产有热感,留针60 s后缓慢出针,并快速按压针孔[30]。针刺组取上述主穴行常规针刺手法治疗,结果显示,温通针法组总效率(86.7%)高于常规针刺组(66.7%),该临床试验证明施温通针法能有效增强气血在眼周的运行,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4 雷火灸

雷火灸作为一种中医治疗的传统疗法,如今已将经络学原理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对雷火灸进行了一定的改良,方中主要以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的药物组成[31]。在雷火灸过程中,燃烧释放的辐射在穴位周边形成一个高浓度的药物区域,药力得以渗透到人体皮肤的深层组织,具有强大穿透力,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眼科及耳鼻咽喉科均得到了理想的效果[32]。任婷婷[33]按照眼干燥症筛选标准,随机选取70例患者分为2组:灸疗组与人工泪液组(各35例),治疗结果显示,灸疗组总有效率(97.30%)高于人工泪液组(66.67%);陈陆泉[34]按照眼干燥症临床标准选取36例泪液缺失型眼干燥症患者,分为观察组(雷火灸配合穴位推拿治疗)与对照组(人工泪液组),每组18例。观察组依次选取攒竹、睛明、瞳子髎、太阳、四白、鱼腰等作为主穴行雀啄灸法,灸至完毕后取相同穴位以推拿“一指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治疗效率显著高于人工泪液组;宋立等[35]按照临床诊断标准选取水液缺失型眼干燥症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单纯雷火灸组)与对照组(玻璃酸钠滴眼液组),每组20例。雷火灸组在施以闭灸与睁眼灸8 min后,分别在眼周部睛明、攒竹、鱼腰、四白等穴位上行雀啄灸各20次,后分别针对两耳的耳郭旋转2~3 min灸至微微泛红,最后加耳门、耳垂施以20次相同手法灸至皮肤潮红,结果表明雷火灸对眼干燥症症状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更有利于患者减轻眼部干涩及视力疲劳。吕婵等[36]将120例眼干燥症患者分为A、B、C、D 4组,将中药热敷+雷火灸+人工泪液组划分为A组,分别以中药热敷双眼及雷火灸灸双眼每日各1次,人工泪液滴双眼每日各4次,在治疗14 d后得出结论:A组总治疗效率(95.7%)远高于B组、C组、D组,这也证实了雷火灸联合中药热敷来治疗眼干燥症有着较好的效果。

5 温针灸法

温针灸的治疗方法首次出现在张仲景的《伤寒论》,是将针刺和艾灸的方法相结合,即在针刺留针后将艾绒缠在针柄上加以点燃,通过燃烧的艾绒将热量传导至针柄,以此循序渐进至针刺穴位,使艾灸所散发的温度热化体内瘀滞的经脉[37]。《黄帝内经》有云:“目得血而能视。”目之所以拥有辨色识物的能力,其主要依靠于五脏六腑传输的精髓所滋养,若经络不畅,气血无法上荣于目,眼睛便会出现干涩、酸痛、视力模糊等临床症状,而温针在灸时将其热量深入患者皮肤;针时则可以调节阴阳平衡,起到强身祛邪,疏通经络之功效[38]。朱丹[39]选取56例泪液缺失型眼干燥症患者分为观察组(温针灸法)与对照组(人工泪液组)各28例,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观察组取攒竹、阳白、承泣、三阴交、合谷、太冲、太溪等作为主穴,在针刺深度与艾柱大小皆适宜的条件下进行温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患者普通人工泪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71.43%。刘城等[40]将符合眼干燥症诊断标准的62名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温针灸+耳穴贴压组)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组),温针组总有效率(87.1%)高于对照组(64.5%),结果也证明温针灸配合耳穴贴压法能够显著改善眼干燥症患者的泪膜稳定性,并增加泪腺中泪液分泌并减轻眼表损伤。温针灸可扩张眼周毛细血管并加速眼周血液循环,加强泪腺的分泌功能并调整体内水液代谢,有效减轻眼干燥症的临床症状[41]。

6 其他辅助治疗

6.1 推拿治疗 沈爱明[42]将80例水液缺少性眼干燥症患者随机分为医治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80只眼),医治组采取一指禅共同火龙疗法,嘱患者闭眼后将经中药调制的纱布均匀平铺至双眼上,并取温毛巾敷于患者眼周部,稍作体位调整后在湿毛巾上撒适量95%乙醇并点燃,燃烧经8 s后另敷湿毛巾将其熄灭,后在眼眶周围施以“一指禅”推拿手法2 min左右即可,该手法反复操作2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患者均采用泪然滴眼液进行治疗。经4个疗程后统计数据结果:医治组总有效率(72.5%)高于对照组(56.3%),通过传统手法“一指禅”治疗可以刺激患者泪腺中泪液的排泄及分泌。侯曙红[43]采取眼周穴位按推拿结合西药滴眼方法治疗20例视力萎缩型眼干燥症患者,经过几个疗程治疗后,20例眼干燥症患者眼部酸涩及疲劳感逐渐减退,且视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恢复。现代研究表明眼局部推拿治疗眼干燥症可以提高人体中枢兴奋性,可以有效缓解眼部疲劳并改善眼干燥症临床症状[44]。

6.2 电针联合超声雾化治疗 傅兰萍[45]将45例眼干燥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36只眼),观察组25例(47只眼),观察组予以电针刺激双侧眼眶周围丝竹空、攒竹、四白等腧穴结合中药超声雾化治疗,对照组外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89.4%)高于对照组(58.3%),证明在中医结合现代化技术的条件下,合理运用电针联合中药超声雾化治疗眼干燥症有显著疗效。

6.3 激光针灸治疗 激光针灸是运用低强度激光束对穴位进行刺激,以此激发人体经络系统,从而产生多种人体效应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46]。激光针灸与传统针灸相比较,具有无痛、安全、无菌、易控制等优点,并依靠其特殊的生物效应以及刺激作用可以拓宽我国传统针灸范围和发展空间[47]。Hu等[48]为研究激光针灸治疗眼干燥症的疗效,将200名受试者随机分为常规观察组(激光针灸治疗+常规治疗)和对照组(无激光针灸治疗+常规治疗),并选取赞竹、丝竹空、四白、合谷、足三里、光明等,结果表明激光针灸治疗效果和传统针灸大致相同,但激光针灸时间短,证实了激光针灸是一种改善眼干燥症临床症状的有效治疗方法。

6.4 针刺联合中药熏蒸治疗 和艳艳等[49]根据眼干燥症临床症状选取60例眼干燥症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首先施以中药眼罩熏蒸双眼15~20 min,后取下眼罩闭眼休息30 s,再双眼滴入0.3%玻璃酸钠滴眼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针刺治疗,取上睛明、攒竹、瞳子髎、太阳、四白、丝竹空、风池、合谷等,除睛明外均施以平补平泻法;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泪液分泌速度较对照组更快,泪膜也更趋向于稳定。说明中医外治法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可以有效缓解眼干燥症临床症状并能更直观了解其机制。

7 小结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眼干燥症在中医的角度中起到调和阴阳的作用,针灸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中医外治法具有不良事件少、无药物依赖的优势,结合现代医学技术与理论已取得较好的疗效。但眼干燥症的发病机制多,依旧存在多种潜在因素,随着对眼干燥症机制以及实验研究的进一步探索,可为今后眼干燥症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睛明攒竹泪液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泪液及血清中BDNF的定量分析
切洋葱时嚼口香糖就不会流眼泪吗
掐攒竹止打嗝
正确使用人工泪液
掐攒竹止打嗝
图解常见病刮痧疗法(十八)
图解常见病刮痧疗法(十九)
中药联合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的临床观察
攒竹穴近三年以来在治疗呃逆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针刺治疗脉络膜裂伤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