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西沙星与阿奇霉素治疗成人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2022-09-15 05:37王宏杰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西沙阿奇支原体

王宏杰

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赤峰松山 024005

支原体肺炎在临床较常见,属于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一类,患者多会出现发热、咳嗽、皮疹等症状[1]。导致该疾病产生的因素主要包括生活习惯、患者自身免疫力、环境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患病后需接受及时医治,否则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呼吸道损伤、气管损伤、肺部功能损伤等,对其生活质量带来诸多不利影响[2-3]。目前临床中针对此类患者大多会通过药物的方式进行治疗,并以阿奇霉素治疗为主,该药物可对患者病情进展加以控制,但长时间用药容易增加机体耐药性,因此该方法也具有较高的复发率[4-5]。再加上长时间用药易导致出现多种不良反应,所以同样存在不足。研究显示,应用莫西沙星有更多积极的治疗效果,其属于氟喹诺酮类药物中较为新颖的一种,能进一步增强抗菌活性[6-7]。为进一步深入探究二者对于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产生的治疗效果,本文将对2019年6月—2021年6月期间来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接受医治的120例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展开分析与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25~63岁,平均(38.15±2.66)岁;病程2~8 d,平均(4.08±0.69)d;体质量48~80 kg,平均(63.82±3.14)kg;身高160~181 cm,平均(169.36±2.16)cm。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24~62岁,平均(38.23±2.81)岁;病程2~9 d,平均(4.12±0.71)d;体质量49~79 kg,平均(63.90±3.07)kg;身高161~179 cm,平均(169.51±2.07)cm。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和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且签订知情同意书。研究已经获取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诊断符合支原体肺炎患病标准的患者;②年龄>18岁,<70岁的患者;③对研究中相关药物不存在用药禁忌证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同时有精神障碍性疾病,无自主意识的患者;②同时有严重脏器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③同时有恶性肿瘤类疾病的患者;④同时有全身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⑤在近期使用相关药物治疗的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应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常规治疗,主要包括退热、吸氧、镇咳、支气管扩张类药物等。

在此基础之上,对照组患者选用阿奇霉素治疗,其具体方法如下:选择阿奇霉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50901,规格:4 mL:0.5 g)展开临床医治,取0.5 g该药与0.9%氯化钠溶液(500 mL)融合,静脉滴注给药。经过连续7 d的治疗后,将药物调整为阿奇霉素片(国药准字H20064320,规格:0.25 g)展开临床医治,口服1次/d,0.5 g/次。总计接受两周的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选用莫西沙星治疗,其具体方法如下:选择莫西沙星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93201,规格:20 mL:0.4 g)展开临床医治,取0.4 g该药物与0.9%氯化钠溶液(250 mL)融合,然后展开静脉滴注治疗,1次/d,经过连续7 d的治疗后,将药物调整为莫西沙星片(国药准字H20213553;规格:0.4 g),口服0.4 g/次,共计接受两周的治疗。

1.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①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量、最大呼吸流量、用力肺活量,分别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两周测定。②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肺部阴影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住院时间。③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包括显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或显著改善,影像学结果显示肺部阴影全部消失)、有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得到一定好转,影像学结果显示肺部阴影明显缩小,但仍有残留)、无效(患者症状并未好转,肺部阴影未见变化,甚至存在症状加重的情况),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④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躁动、肌肉酸痛、头痛、皮疹、恶心呕吐。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 示,采用χ2检 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

两组治疗前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指标均升高,同时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s),L]Table 1 Comparison of pulmonary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L]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s),L]Table 1 Comparison of pulmonary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L]

组别观察组(n=60)对照组(n=60)t值P值第1秒用力呼气量治疗前1.37±0.28 1.35±0.35 0.345 0.730治疗后2.48±0.33 2.12±0.41 5.298<0.001最大呼吸流量治疗前165.77±0.82 165.83±0.79 0.408 0.683治疗后190.33±5.78 179.24±5.56 10.710<0.001用力肺活量治疗前1.87±0.36 1.85±0.41 0.283 0.777治疗后2.78±0.54 2.25±0.38 6.217<0.001

2.2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s),d]Table 2 Comparison of disappearance time of clinical symptom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d]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s),d]Table 2 Comparison of disappearance time of clinical symptom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d]

组别观察组(n=60)对照组(n=60)t值P值肺部阴影消失时间7.09±2.65 10.11±2.14 6.867<0.001退热时间2.10±0.46 3.47±0.88 10.687<0.001咳嗽消失时间4.25±1.33 7.50±1.79 11.288<0.001住院时间3.28±1.08 4.36±1.52 4.486<0.001

2.3 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linical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2/60)较对照组18.33%(11/60)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Table 4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3 讨论

目前我国支原体肺炎患者的占比正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发展,此类疾病多在秋冬季节产生,并以呼吸困难、咳嗽、发热等症状为主[8-9]。常见治疗方法多以抗生素药物居多,不过不同药物所产生的治疗效果也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阿奇霉素最为常见,该药能够对支原体肺炎患者产生改善效果,但长时间使用容易出现多种不良反应,且会进一步增加机体耐药性,因此整体疗效存在不足[10-11]。

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3.33%(P<0.05);该结果与闫雪连[12]在其报道中指出MXX组患者总有效率94.70%高于ATM组96.80%(P<0.05)的结果一致。进一步分析原因可以发现:莫西沙星为一种强抗菌药物的,在患者机体中可以对拓扑异构酶产生有效的干扰作用,使病原体DNA转录、复制等进程得到有效阻断与抑制,进而产生更为显著的杀菌效果[13-15]。此外,该药物在应用过程中,具有较长的半衰期,而且不会受到患者日常饮食的影响,因此不但能显著改善诊治效果,同时还可明显降低不良反应的产生,可见其安全性较好[16-17]。在本次研究中,针对患者实施的给药方法为静脉滴注,通过该方法可以确保药物有效成分在患者血浆中、支气管黏膜内维持一个较稳定的浓度,因此不但可以使机体抗厌氧菌活性加以提升,同时还能产生诸多积极的效果[18-20]。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最大呼吸流量、用力肺活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更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2/60)较对照组18.33%(11/60)显著更低(P<0.05)。由此也能够再次验证,应用莫西沙星治疗成人支原体肺炎在临床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行性。

综上所述,与阿奇霉素临床医治效果相比,在对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实施临床诊治时,应用莫西沙星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患者不但能有效缩短各项症状消失时间,同时还能有效改善肺功能,更重要的是,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因此更加适合普及使用。

猜你喜欢
西沙阿奇支原体
正确认识儿童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感染一定是性病吗
53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阿奇,出发
服阿奇霉素两个“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