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评价在汽修测量教学项目中的实践与思考

2022-09-21 07:28温岭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金妙祥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测量精准考核

温岭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金妙祥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精准教学频繁被提及,其发展也不断从理论研究逐步转向实际应用,而精准评价是精准教学的重要一环。针对汽车维修课程中关于“汽车零部件测量”项目中存在的诸多教学困境,如操作精细度不够、数据精确度不足、测量结果难以监控等问题,笔者采用量化操作过程、监测操作成果、激励操作行为等精准评价方式,提高训练学生的主动性和精细度,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1 汽车零部件测量项目的教学困境

(1)考核内容变更,教学困惑多。技能操作项目由原来的单纯汽车部件拆装转变为部件拆卸,学生能运用量具对零件部进行测量,根据测量数据对零部件做出维修建议。项目包括“制动盘及制动片测量”“曲轴测量”“活塞及活塞环测量”“气缸体测量”等。而测量项目一直是中职汽修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没有指定的教学参考书目,维修手册资料单薄,甚至缺少部分标准数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部件测量位置、标准数据、技能操作要点、数据规范记录等有诸多困惑,教学难度大。

(2)考核侧重点变化,教学评价难。在以往的发动机拆装课程中,注重对操作过程的评价,维修手册提供详细的操作流程,课程考核时根据操作步骤对学生进行评分。而汽车维修课程涉及的诸多测量项目,以测量数据为导向,考核重点在于学生测量的数据与标准值之间的偏差,偏差小得分高,对操作过程只设置较少的分数。教师在教学中监测学生测量数据的准确性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劳动强度大,反馈不及时现象时有发生。

(3)考核标准变换,训练难度大。重过程向重结果考核方式的转变,对学生的技能要求更高。学生需要进行反复训练,容易产生枯燥感。此外,操作精密量具去测量零件尺寸,要有稳定的操作行为、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进行技能考核时,紧张情绪易造成学生“手抖”,数据结果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以数据评价为导向,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要求更高,追求标准数据是学生技能提升的一道坎。

2 精准评价在测量教学中的条件创设

(1)概念界定。精准评价意在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量化评价,通过分析对学生的技能训练提出精准的教学指导建议,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与职业素养。精准评价通过对学生每一阶段的技能训练,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训练主动性,提高训练成效,使教与学更加高效。

(2)硬件条件。如何高效、准确地采集学生的测量数据,需要以“一体式”量具作支撑。“一体式”量具的使用,需要配备电脑(讲台电脑)、无线接收器、无线发射器。图1所示的千分尺就是一种“一体式”量具,该量具除具有常规的使用功能外,还可将测量数据发送至与其相连的电脑。其次,“一体式”量具应具备机械读数和数显两种方式,能考核学生的读数与数显数据是否一致或在误差范围内。“一体式”量具具备数据采集功能,是实施精准评价的重要条件。

图1 千分尺

(3)软件资源。汽修专业知识点多、技能点密,一款量具的使用就涉及清洁、校准、使用、复位等诸多细节。设计详细的评分细则可以量化评价学生对技能点的掌握情况,这是实现精准评价的首要条件,例如《气缸体测量》评分细则见表1所列。

表1 《气缸体测量》评分细则

测量数据的精确度是课程考核的核心,在训练时,教师需要监测大量的学生测量值,再与“一体式”量具发出的数值进行比较,以考核学生读数掌握情况。因此,笔者设计出一种便于观测的数据统计表,以便教师及时、快捷地分析数据,对学生做出精准评价,该数据统计表见表2所列。

表2 活塞及活塞环测量的监测样表

3 精准评价在测量教学中的实施办法

精准评价在测量教学中的应用主要针对操作过程、操作成果、操作行为等3个方面,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其实施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精准评价的实施框架

3.1 设计评价细则,量化操作过程

在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教师要秉承“高要求、高标准”理念,降低学生考核失误的概率,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量化评价学生的操作过程和技能水平,操作过程的精准评价可分成以下两个环节。

(1)环节一。在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时,组员轮流操作与评价。按照“一对一”组内互助的评价方式,对操作的学生直接打分反馈,教师进行巡视指导,记录学生操作不当的地方。

(2)环节二。分组练习一段时间后,教师对学生的操作流程、操作要点进行模拟考核。采用“面对面”方式进行考核。根据量化后的评价指标对操作过程进行详细评分,奠定了规范测量操作的基础,迅速达到破解操作要点的教学目标。

3.2 技术助力评价,监测技能成果

如何检测学生测量数据的精确度,达到及时监测、反馈的目的,是提高训练成效的核心。因此,笔者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采用无线数显“一体式”量具进行考核。测量前,将数显表遮挡,防止学生直接读数。测量时,学生利用“机械”方式进行测量、读数和记录。读完数后,按下数显表下方的“DATA”键,量具会自动将数据以无线传输方式传至电脑进行汇总。测量后,学生将表格提交给教师,此时,教师只要按照工位号,调取对应表格数据进行比较,对偏差较大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误差原因,如:读数错误、操作错误、测量位置偏差等原因,进行评价反馈,整个流程如图3所示。这种精准评价是基于人机交互方式采集的大数据,可及时问诊把脉,解决数据监测与反馈问题。

图3 人机交互流程

3.3 设立技能标杆,激励攻擂意志

模拟考核环节能锻炼学生心理素质、提高临场应变能力。考核采用“背靠背”的工位布局,学生抽取测量项目。完成考核后,安排技术精湛的“标杆”型学生(俗称“擂主”)分别对所有项目进行数据采集。以该数据作为标准值,其他学生自发地前去验证测量,验证标准值可能存在的偏差,这一过程称为“打擂”,可形成互为竞争、激励的学习氛围。如果“打擂”成功,便更新标准值并附上新擂主姓名。

这一环节的精准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行互相监督、互为“攻擂”的数据监测方式。当标准值确定后,教师将学生填写的数据、采集的数据、标准值三者进行比较和分析,总结技能训练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精准评价的核心在于教师设定激励规则,营造学生互相监测的学习氛围。

4 测量教学中关于精准评价的思考

(1)精准评价,促进分层教学实施。精准评价的核心是学生,学生始终处于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精准评价针对性强、落脚点准,采用分层教学,教师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

(2)反馈及时,促进技能成长评测。学生每一次的技能训练,都渴望得到教师的点评。及时、精准的反馈评价,是对学生劳动成果的肯定,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开展训练。同样,学生可以借助评分细则、“一体式”量具进行组内互助、组间互补,提升技能训练的主动意识,实现多维观察、精准调整。

(3)精益求精,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精准评价使学生逐渐养成对技能的专注、创新与探讨,这种专注、精益求精意识的形成,是工匠精神的体现,利于工匠精神的传承。工匠精神的感染力,推动着更多的学生投入到技能训练中,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的专业成长。

猜你喜欢
测量精准考核
恩施市 “四变”树考核新风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360度考核的自我校正机制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二十四节气简易测量
日出日落的观察与测量
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
你所不知道的测量秘密
测量
国务院扶贫办:政府扶贫考核脱贫成效占逾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