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地区万人自然人队列的三年回顾性特征分析

2022-09-25 07:23陈延佳龚宝莹黄鹂原嘉民欧爱华翁衡梁咏竹罗翠文郝艺照郭建文孟琳杨志敏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湿性队列患病率

陈延佳,龚宝莹,黄鹂,原嘉民,欧爱华,翁衡,梁咏竹,罗翠文,郝艺照,郭建文,孟琳,杨志敏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 510006;2.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 510120;3.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广东珠海 519015;4.广州市第十一人民医院,广东广州 510530)

岭南地区毗邻海洋,具有地势低洼的地理环境特点,故而湿为本地区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湿性体质人群占比较其他地区多。中医体质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生命现象,是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个体生命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以及心理状态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其决定着人体对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性以及其病变类型的倾向性[1]。但是,湿证及湿性体质的程度与疾病的关系均尚缺乏科学严谨的数据支撑。自然人群队列研究能够获得全面、系统的生物学样本和流行病学数据,可使研究者有机会直接观察到生命全程中的多种健康结局,进而研究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的因果关联及关联性大小[2-3]。通过开展自然人群队列研究,可有助于探索湿证及湿性体质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因此,由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启动了岭南自然人群队列研究项目,重点探索中医湿性体质与慢性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本研究对拟纳入人群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重点探索湿性体质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为后续开展前瞻性研究和正式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某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初步筛选阶段纳入研究对象76 395例,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以及研究目的,对队列人群的体检记录、数据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后,最终共41 817例纳入分析,其中完成中医体质问卷调查者共4 202例。本方案已通过广东省中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批件号:BE2021-247-01)。整体的队列研究筛选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整体的队列研究筛选流程Figure 1 The screening process of the overall cohort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岭南地区常住居民;②连续3年参与体检者。

1.2.2 排除标准 ①未能连续3年参与体检者;②基本信息不完善者;③辅助检查项目完成不足50%者。

1.3 研究方法

1.3.1 指标测量 研究资料主要涉及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所有结果均由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系统导出。问卷调查包括:①一般人口学信息;②生活方式评估(包括吸烟、饮酒等);③疾病史;④中医体质情况调查问卷。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心率、血压、腰围、臀围。实验室检测指标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肾功能[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和尿酸(BUA)]、甲状腺功能[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女性性激素功能检查[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催乳素(PRL)、睾酮(T)]及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肿瘤抗原(CA)如CA14-3、CA19-9]。影像学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颈动脉彩超、椎动脉彩超、心脏彩超、腹部彩超、泌尿系彩超以及妇科彩超)、胸片/胸部CT等。其中2020年的影像学检查新增颅脑磁共振成像(MRI)项目。

1.3.2 结局定义

1.3.2.1 疾病诊断标准 (1)高血压病:收缩压(SBP)≥140 mmHg,舒张压(DBP)≥90 mmHg。(2)高脂血症:血浆TC>5.17 mmol/L和(或)血浆TG>2.3 mmol/L。(3)糖尿病:FBG≥7.0 mmol/L或2hPG≥11.1 mmol/L。(4)高尿酸血症:非同日2次血尿酸(BUA)水平超过420μmol/L。(5)脑血管病:脑梗塞、脑缺血或脑梗死(颅脑MRI或调查者自我报告发生)。(6)代谢综合征:①腹型肥胖(即中心型肥胖):腰围男性≥90 cm,女性≥85 cm;②高血糖:FBG≥6.1 mmol/L或2hPG≥7.8 mmol/L和(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正在接受治疗者;③高血压:SBP≥130 mmHg,DBP≥85 mmHg和(或)已确认为高血压并正在接受治疗者;④空腹TG≥1.7 mmol/L,空腹HDL-C<1.04 mmol/L。以上具备3项或更多者即可诊断为代谢综合征。(7)其他慢性疾病以自我报告或体检中心诊断结果为准。

1.3.2.2 中医体质类型判定 参考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4]制定问卷,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9种基本类型[5]。

1.4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通过广东省中医院大数据团队中医药大数据智能处理与知识服务系统(软件著作权号2017SR561055)对报告综述、人口学信息、实验室检查、影像报告等原始数据,进行数据清洗质控、结构转换、装载、集成等可追溯数据处理,形成队列随访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或中位数和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如数据满足正态性及方差齐性者采用t检验,否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确切概率法;湿证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平:正态性检验α=0.10,显著性检验α=0.05。

2 结果

2.1 基线特征描述本队列研究最终纳入41 817例,其中,男性27 354例(占65.41%),女性14 463例(占34.59%);平均年龄为(46.6±12.9)岁,其中,男性为(46.9±12.5)岁,女性为(46.1±13.5)岁。后续将2018年定义为基线进行分析。参考中国BMI划分标准,本队列基线总体平均BMI为(23.90±3.10)kg/m2,处于正常范围的上限临界值,男性的BMI较女性高,达到超重标准;从年龄分布来看,BMI升高集中于35~65周岁范围人群(表1)。基线人群慢性病患病情况中代谢性疾病的患病率较高,其中高脂血症患病率最高(表2)。

表1 队列人群基线的不同年龄段基本特征Table 1 General data of baseline population with different age groups (±s)

表1 队列人群基线的不同年龄段基本特征Table 1 General data of baseline population with different age groups (±s)

变量身高/cm体质量/kg BMI/(kg·m-2)腰围/cm臀围/cm吸烟史/[例(%)]饮酒史/[例(%)]14岁~(3例)170.6±12.6 64.9±7.7 22.3±1.6 76.0±4.6 93.0±1.7 0(0.00)0(0.00)18岁~(612例)166.8±8.9 60.8±12.8 21.7±3.3 74.3±9.8 93.3±7.0 59(9.64)334(54.58)25岁~(7 062例)168.1±8.5 64.9±12.8 22.8±3.2 78.9±12.8 95.6±12.7 719(10.18)3 909(55.35)35岁~(11 762例)168.1±7.7 68.2±11.8 24.0±3.1 83.0±11.5 97.5±68.4 1 935(16.45)6 815(57.94)45岁~(18 146例)165.9±7.5 67.4±10.8 24.4±2.9 85.0±8.9 96.4±5.6 3 376(18.60)9 448(52.07)65岁~(3 047例)161.5±7.9 63.3±10.0 24.2±3.0 85.8±8.8 95.0±5.9 349(11.45)946(31.05)75岁~(1 068例)159.9±7.8 61.0±10.1 23.8±3.1 86.0±9.3 94.2±6.1 23(2.15)48(4.49)85岁~(117例)160.2±7.4 59.5±9.7 23.2±3.3 85.9±10.1 94.2±6.1 2(1.71)0(0.00)合计(41 817例)166.4±8.1 66.6±11.6 23.9±3.1 83.4±10.7 96.3±36.5 6 463(15.46)21 500(51.41)

表2 队列人群基线的重大慢性疾病患病情况Table 2 Incidence of major chronic diseases in the cohort baseline [例(%)]

2.2 队列人群新发病情况统计结果显示:2019、2020年新发疾病例数分别为恶性肿瘤46、58例,冠心病192、147例,高血压839、169例,脑血管疾病49、206例;代谢性疾病的新发疾病例数分别为高脂血症4 251、2 612例,糖尿病732、603例,高尿酸血症3 885、1 925例,代谢综合征2 592、1 561例。恶性肿瘤、冠心病、糖尿病的新发病基本持平,其余代谢性疾病的发病例数均明显下降。其中2020年脑血管疾病的新发疾病例数较2019年有明显增长,考虑与2020年的影像学检查中纳入了颅脑MRI检查结果有关。

2.3 湿性体质、代谢性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情况

2.3.1 队列湿性体质人群分布特点2018年共2 830例完成体质量表填写,其中男性1 184例(占41.84%),女性16 46例(占58.16%)。因岭南地区湿证为常见的中医病理因素,故将体质类型分为湿性体质(湿热质+痰湿质)与非湿性体质(湿热质和痰湿质以外的7种体质相加)进行分析,发现湿性体质与非湿性体质的年龄分段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65周岁以上的湿性体质人群占比较低,占28.35%(74/261)。结果见表3。

表3 湿性体质与非湿性体质的年龄分段构成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age groups of the population with damp constitution and non-damp constitution [例(%)]

2.3.2 湿性体质与代谢性指标的分析201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湿性体质人群的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尿酸(BUA)、甘油三酯(TG)、腰围、臀围较非湿性体质人群的更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较非湿性体质人群的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果见表4。比较2019年及2020年的不同体质类型的血脂指标水平,结果与2018年的数据分析结论一致。

表4 湿性体质与非湿性体质各项代谢相关指标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metabolic indexes of the population with damp constitution and non-damp constitution

2.3.3 湿性体质与生活方式及慢性疾病的分析湿性体质与非湿性体质人群的吸烟、饮酒史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湿性体质人群的肥胖、腹型肥胖、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均较非湿性体质人群的比例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在冠心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以及糖尿病患病率方面,两种体质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4 湿性体质、痰湿体质人群与代谢性综合征分析 对该队列人群的代谢综合征和中医体质进行单因素分析,分年度分析结果提示,基线(2018年)人群中痰湿体质、血瘀体质、阳虚体质和平和体质对代谢综合征患病有影响(P<0.05);综合3年分析结果表明,痰湿体质和阳虚体质为代谢综合征患病的影响因素。

对该队列人群的代谢综合征与体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年度采用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湿性体质、痰湿体质与代谢综合征呈正相关关系,表明湿性体质、痰湿体质可能是代谢综合征患病的危险因素;而阳虚体质、血瘀体质、气郁体质与之呈负相关关系,表明阳虚体质、血瘀体质、气郁体质人群可能不容易患代谢综合征。结果见表5。2019、2020年的分析结果也均显示湿性体质与代谢综合征呈正相关关系,而阳虚体质、血瘀体质、气郁体质则与代谢综合征呈负相关关系。

表5 2018年2 83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体质影响因素的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Table 5 Non-conditional stepwis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nstitution in 2 830 patients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in 2018

将年龄和性别加入分年度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结果发现除痰湿体质外,年龄较大与代谢综合征呈正相关关系,而女性与代谢综合征呈负相关关系。

2.3.5 代谢综合征人群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分析既往研究结果提示代谢综合征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6-8]。对本队列3年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的分析结果提示,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均较非代谢综合征者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果见表6。本研究中的心脑血管疾病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塞以及脑梗塞。

表6 分年度代谢综合征与心脑血管疾病患病情况分析Table 6 Annual analysis of the prevalence of metabolic syndrome and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心脑血管疾病与代谢综合征的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提示,3个分年度模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模型预测符合率分别为98.8%、98.7%、98.1%,提示代谢综合征与心脑血管疾病呈正相关关系,前者为后者的危险因素。结果见表7。

表7 心脑血管疾病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Logistic回归分析Table 7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nd metabolic syndrome

3 讨论

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个体体质的差异性对某些致病因素有易感性,或对某些疾病有易罹性、倾向性,调理体质可以实现对某些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示体质或为疾病的影响因素。岭南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该地区人群体质类型中湿性体质占比较多。且湿为阴邪,具有阻遏气机、损伤阳气、黏滞重浊等特点,起病隐匿且缠绵难愈,是多种重大慢性病的致病因素[9]。但是湿证及湿性体质的程度与疾病的关系均尚缺乏科学严谨的数据支撑。目前中医体质与疾病的相关性调查多为横断面调查,缺乏长期连续性数据,对湿证人群发病的倾向、发病率、致死率等缺乏研究,同时由于无法确定因果关系,对于关键性的临床症状与敏感指标无法确定。

故本团队拟建立岭南地区万人自然队列,建立湿证、中医体质自然人群的前瞻性队列,留取生物样本,开展长期随访及代谢组学、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多组学的研究,揭示湿证、湿性体质的自然演变发展规律及其与相关慢性病的预后关系,以填补医学界缺乏中医证候特征的大样本、多中心自然人群队列研究的空白。本回顾性研究的目的是了解该万人队列的基本特征,分析自然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布以及湿性体质与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疾病的关联,为进一步开展队列构建和正式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参考。

本研究数据分析发现,恶性肿瘤、冠心病等重大慢性疾病的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达到2~3倍,高尿酸血症甚至达到4倍以上,而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男女性发病率则基本相似,考虑与不同性别个人习性和生活方式的不同有关。文献调研发现,本队列人群与其他地区人群对比,高血压病和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基本持平,恶性肿瘤、冠心病以及糖尿病的患病率较低,高脂血症的患病率则为其他地区的2~3倍[10-11]。因痰湿质与湿热质人群均有湿证因素存在,在中医生理及病理机制上有一定的共性基础,故本队列研究将湿热质和痰湿质合并为湿性体质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提示,湿性体质(湿热质+痰湿质)人群占比为42.76%,高于目前已有研究的体质分布中的湿性体质占比[12-14]。分年龄段的湿性体质分析结果显示,65周岁以上人群的湿性体质占比较低,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15-16]。

与非湿性体质人群相比,湿性体质人群的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等代谢性指标更高,同时湿性体质人群的肥胖、腹型肥胖和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也较高,这与现有的痰湿质相关研究的结论是一致的[17]。随后我们分析发现湿性体质与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呈正相关关系,提示湿性体质可能是患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而代谢综合征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提示湿性体质人群或更容易罹患心脑血管疾病。但我们的数据分析结果并未能发现湿性体质与心脑血管疾病存在明显关联性,可能与随访时间及队列样本不足相关。

综上所述,岭南地区自然人群的慢性疾病患病率、湿性体质人群的分布比重均有别于其他地区,且通过分析发现,湿性体质与代谢综合征的患病有着密切关联,故我们推测湿性体质可能通过影响代谢性指标,进而使得湿性体质人群更容易患代谢综合征以及心脑血管疾病。但具体的因果关系有待后续建立前瞻性队列进行探索研究。

猜你喜欢
湿性队列患病率
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楚雄州辖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比较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云南省寻甸县小学生视力不良及屈光不正患病率调查
基于车车通讯的队列自动跟驰横向耦合模型
湿性愈合法在慢性伤口愈合护理中的运用分析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湿性黄斑变性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队列队形体育教案
队列里的小秘密
雷珠单抗联合和血明目片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湿性)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