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级入侵新记录种
——羽芒菊

2022-09-27 11:01刘小凤王浩森马旭东陈婉莹李卓锦于树华付志玺
关键词:菊科师范大学研究所

刘小凤, 王浩森, 马旭东, 陈婉莹, 李卓锦, 窦 亮, 于树华,4, 付志玺,4,5*

(1. 四川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四川 成都 610101; 2. 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 甘孜 626000; 3. 四川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自然博物馆, 四川 成都 610065; 4. 四川师范大学 植物资源应用与开发研究所, 四川 成都 610101;5. 四川师范大学 川西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四川 成都 610101)

四川省是西南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也是外来入侵植物早期“登陆”内陆的重要省份,该区域生态环境多样,为外来植物的入侵和扩散提供了天然的环境基础[1].据文献统计,四川省约有50种菊科外来入侵植物,为四川省入侵植物最多的类群之一[2-3].近年来,本省又陆续发现了一些菊科外来入侵植物省级分布新记录[4-5].其中,笔者课题组承担了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下达的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任务,借此契机,课题组初步整理了四川省中药资源本底,重点对国内主要标本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PE、昆明植物所标本馆 KUN、成都生物所标本馆CDBI)四川省产的菊科标本展开了一系列分类修订、名录整理、标本鉴定梳理的工作.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发现了菊科的一个四川省新记录,菊科羽芒菊属羽芒菊,经查阅已有文献、模式、标本资料核对后,为便于杂草工作者识别该种入侵杂草,现就其形态特征、分布等资料报道如下:

1 羽芒菊新纪录

文献引证、形态描述、分布地图及标本引证如下.

羽芒菊TridaxprocumbensL., Sp. Pl. 900. 1753; DC., Prodr. 5: 679. 1836; Hook. f., Fl. Brit. Ind. 3: 311. 1881; Gagnep. in Lecomte, Fl. Gen. Indo-Chine 3: 609. 1924; Kitam. in Acta Phytotax. et Geobot. 9: 28. 1940. H.

T. Chang in Sunyats. 7: 84. 1948;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4: 499. 图6412. 1975;中国植物志75:385,1979.

据志书记载[6-7],该种生于低海拔旷野、荒地、坡地以及路旁阳处.原产于热带美洲,据调查,现分布于我国的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贵州、台湾省份.此次标本馆的发现为四川省的首次记录,分布于四川攀枝花.羽芒菊为多年生铺地草本,茎长达1 m,被倒向糙毛或脱毛.中部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8 cm,边缘有粗齿和细齿,基部渐窄或近楔形,叶柄长达1 cm:上部叶卵状披针形或窄披针形,长2~3 cm,有粗齿或基部近浅裂,具短柄.头状花序少数,径1~1.4 cm,单生茎、枝顶端,花序梗长10~20(~30) cm,被白色疏毛;总苞钟形,长7~9 mm,总苞片2~3层,外层绿色,卵形或卵状长圆形,背面被密毛,内层长圆形,无毛,最内层线形,鳞片状.雌花1层,舌状,舌片长圆形,长约4 mm,先端2~3浅裂;两性花多数,花冠管状,被柔毛.瘦果陀螺形或倒圆锥形,稀圆柱状,密被疏毛;冠毛上部污白色,下部黄褐色.花期11月至翌年3月.

标本引证:China(中国):Taiwan(台湾):B. Bartholomew 7799 (KUN 786691).Guangdong(广东):Taishan(台山), B. Y. Chen(陈邦余) 219 (IBSC 0596616). Hainan(海南): Jianjian(尖鉴), Z. L. Wu(吴中伦) 10 (IBSC 0596632). Guangxi(广西):Beihai(北海), C. F. Liang(梁畴芬) 33415 (IBSC 0596638). Yunnan(云南): Simao(思茅), S. S. Zhou(周仕顺) 2104 (PE 01774546). Guizhou(贵州):Wangmo(望谟), Longtan team(龙滩考察队) 00918 (IBK 00211382). Fujian(福建):Zhangzhou(漳州), X. F. Zeng(曾宪锋) ZXF15227 (CZH 0009213).

省级新分布纪录引证标本:China (中国): Sichuan (四川), Pan Zhihua (攀枝花), Jinjiang (金江), X. H. Jin et al. (金效华等) 669 (PE 01691902). (见图1)

图1 羽芒菊,攀枝花,四川,金效华等 669 (PE 01691902)

2 讨论

随着经济和贸易全球化,有意或无意引入的外来植物种类日益增加,而一些外来入侵植物已对我国的生态安全、农业经济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及早地发现外来入侵植物及其分布特征,对防控外来入侵植物具有重要参考意义[8-10].本文基于标本馆的梳理工作,在中科院植物所标本馆发现标本,金效华等 669(barcode: PE 01691902),该份标本被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菊科专家高天刚鉴定为羽芒菊.经过对文献的梳理,腊叶标本的检查,课题组确认其为四川省菊科新记录种羽芒菊,属2级严重入侵类植物[2].该杂草潜在的危害较大,应密切关注,以防止更大面积的扩散.为避免其进一步威胁四川省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的生产安全,植保、检疫等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并及时进行监控和治理.

致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成都生物所标本馆、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处及四川省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与种植研究所对本文的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给予大力支持与指导,四川师范大学川西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科技项目(2020CXZX003)给予了资助,谨致谢意.

猜你喜欢
菊科师范大学研究所
睡眠研究所·Arch
华南师范大学作品
华南师范大学作品
睡眠研究所民宿
未来研究所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昆虫也会便便吗?
Balance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傣医学药用菊科植物药材品种与标准整理
菊科几种野菜的营养价值与种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