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框架理论的新时代涉疆对外传播路径优化研究——以沙特《阿拉伯新闻报》相关报道为例

2022-09-27 11:01吐尔孙艾拜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涉疆议题框架

吐尔孙·艾拜

统一战线领域风险治理专题

基于框架理论的新时代涉疆对外传播路径优化研究——以沙特《阿拉伯新闻报》相关报道为例

吐尔孙·艾拜

(新疆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涉疆对外传播事关我国国际形象和声誉,事关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安全利益,在新时代开展好涉疆对外传播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框架理论为工具,对沙特《阿拉伯新闻报》涉疆报道趋势、议题、稿源和引用信源进行统计,并分析国际涉疆舆论特征、涉疆对外传播现状和挑战。研究发现,通过形成中央和地方、党政部门和各类团体联动机制,以及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信息发布方式,我国在涉疆议题的主导权方面不断提升。但是,涉疆对外传播仍面临以“舆论战”为手段的国际政治博弈,西方媒体、非政府组织和智库共同操控涉疆舆情,存在涉疆议题外交化、对内传播与对外传播重叠趋势,以及“泛政治化”现象。做好新时代涉疆对外传播要突出“中华民族”的概念,做好历史文化和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呈现中华文化在新疆源远流长的历史,并将伊斯兰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作为传播重点,发挥华侨华人的作用,提升涉疆对外传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涉疆对外传播;沙特《阿拉伯新闻报》;框架理论

2022年7月12日至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新疆时指出:“要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开展涉疆对外宣传,完善‘请进来’工作,讲好中国新疆故事。”[1]近年来,涉疆对外传播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和权威性持续提升,党政部门和普通群众均参与涉疆对外传播过程并取得显著成效。但在国际舆论场上,西方政府、媒体、智库和各类组织联手炮制系列话题进行肆意炒作,污蔑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形成舆论围堵,企图损害我国国际形象。一些国家甚至通过所谓“人权法案”“决议”“动议”,对相关企业实施制裁,给我国和世界经济造成损失。因此,讲好中国新疆故事既是一个富有重大意义的研究课题,更是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维护我国核心利益和国际形象。讲好新疆故事需要国家、社会、个人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更需要认真分析国外媒体涉疆报道策略、叙事框架、话语特征以及我国涉疆对外传播现状,进而采取具体措施。

一、文献回顾

近年来,国内学者围绕涉疆对外传播现状和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了探讨。马娴认为:“多元传播主体为共‘话’新疆营造氛围,多样化信息为全面塑造新疆创造可能,多维呈现形式为立体展现新疆创建条件,智能推送为新疆信息的有效传播提供支撑。”[2]有的研究认为,涉疆对外传播存在新技术应用和观念落后、把关意识淡薄的问题。周丽和聂丹认为,目前涉疆对外传播存在“视觉符号同质化、内容、形式缺乏创新”问题,并提出要“寻找受众共同关注点,引起情感共鸣,赋予新疆现代化特征,提升专业化运作水平”[3]。张雪和郑肃提出,涉疆对外传播要采取“‘目标化传播’与‘定制化传播’相结合,以‘碎片化传播策略’应对海外社交媒体新格局,主动进行议程设置,注重解决‘新闻事实赤字’问题,关注西方偏见报道的深层原因”[4]。刘东莱分析新疆媒体对外传播功能时认为,新疆媒体“在对外传播中要立足于自身文化特色,展现新疆本土化特征”[5]。史玉江提出,在涉及新疆民族宗教议题时,部分疆内外媒体“自我设置‘敏感’而减少报道”[6]。

在探讨如何讲好新疆故事时,贺鸽认为:“新疆发展取得的巨大成绩为讲好新时代新疆故事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要结合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明确讲好新疆故事的主题、核心要义、内容和策略。”[7]张建军等从讲述主体、故事内容和传播体系三个维度分析讲好新疆故事的路径,并提出“媒体要转变话语形态,创新传播策略,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线上线下结合,拓展新疆故事传播渠道”[8]。俞水香认为,疆内外群众较为关注新疆故事,因此要采取平民视角,提升新疆故事的影响力和传播力[9]。

此外,部分学者研究国内外媒体涉疆报道及其建构的新疆形象。其中,对国内媒体的研究以《人民网》《凤凰周刊》《中国青年报》《新疆日报》为主要对象。在研究方法上,这些文献选取相关媒体在特定时期的涉疆报道,并对其进行文本和内容分析。研究内容涉及媒体的话语策略、树立的新疆形象、涉疆对外传播现状、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对策建议。比如,孔璇和肖涛认为:“《人民网》对新疆的相关报道从新疆实际出发,但报道涉及领域不均衡,部分媒介形象与实际新疆形象存在偏差。”[10]李书贞对《人民日报》2016年的涉疆报道进行分析并提出:“《人民日报》在对新疆进行报道时,全方位展示了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及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多维形象”,但存在“经济和科教文体类报道居多,政治、社会新闻和生态环境类报道较少,这影响到受众从整体上了解新疆,因而所构建的新疆形象是不立体的”[11]。迪娜·巴哈提对《凤凰周刊》涉疆报道进行分析时提出:《凤凰周刊》“通过对处于社会大环境下的新疆‘小人物’的个体命运进行忠实记录,同时用充满历史感的宏大叙事从国际化、专业化的海外视角对新疆议题进行全局化的关照方式,力争为其发声。”[12]

研究国外媒体涉疆报道及建构的新疆形象时,国内学者更多关注英美国家的媒体,研究视角较为集中于这些媒体报道的扭曲及产生的因素。研究方法和内容沿用文本和内容分析法为主,对上述媒体特定时期的涉疆报道议题、数量、关键词和政治偏向进行分析。林冬梅、李智涛对英美主流媒体涉疆报道进行分析时认为:“英美主流媒体对新疆已形成一种刻板印象,并具有强烈的偏见性,常在报道中将新疆置于对中国歪曲的框架中。”[13]有的研究在对《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涉疆报道的比较分析中提出:“《纽约时报》涉疆报道的议题主要集中于政治和经济两类议题。在经济类议题上,该报以中立态度为主,报道相对客观公正。然而,在政治类议题上,却存在比较严重的主观和偏见。”[14]

此外,随着国际社会对新疆事务的关注度增加,部分外国学者和媒体从业者着手研究国外媒体建构的新疆形象。他们的研究成果以论文集和研究报告的形式出版发行。目前,搜集到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有美国《灰色地带》网站发布的系列调查报告,维也纳学术出版社出版的论文集。它们围绕美西方媒体炮制的所谓“强迫劳动”“强制绝育”“少数民族人权”“种族灭绝”等谣言,对西方媒体涉疆报道的信息和资金来源、选题倾向和报道策略、意识形态偏见和政治阴谋进行揭露。

总体来看,学者对涉疆对外传播的研究分为三类,即对实践经验和对外传播工作现状的总结,对国内媒体涉疆报道及其建构的新疆形象的分析,对英美国家媒体涉疆报道的框架和话语分析。关于涉疆对外传播的研究存在研究时间较为久远,对国内外媒体涉疆报道最新趋势和对外传播最新态势缺乏归纳总结,对英美以外国家和地区媒体关注较少的情况。研究提出的对策建议难以适应新时代涉疆对外传播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

当下,涉疆对外传播面临极其复杂的外部环境,反华势力的舆论攻击相对集中并出现连续性,需要我国系统性的分析和应对。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我国与中亚、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关系更为密切,新疆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区域起到桥梁纽带作用。研究和做好涉疆对外传播尤其是面向上述地区的传播,事关沿线国家和地区社会各界对我国的正确认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推进,事关维护我国政治经济利益。因此,本文以沙特主流媒体《阿拉伯新闻报》的涉疆报道为例,分析国际涉疆舆论现状,探索做好新时代涉疆对外传播路径。

二、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框架”的概念由人类学家贝特森提出。他认为“框架”是一种解释规则,即发送者向接收者提供如何理解符号的方法,框架是传播活动得以开展的前提,属于“元传播”层面的信息。戈夫曼将这概念引入文化社会学并提出“框架”是人们用来认识和阐释外在客观世界的认知结构,是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经验的归纳,结构和阐释都依赖于一定的框架,框架使得人们能够定位、感知、理解和归纳众多信息。20世纪80年代,框架理论引进到新闻与传播学领域并出现“媒介框架”和“新闻框架”的概念。媒介框架是媒介机构信息处理的组织框架,新闻框架是新闻的选择、加工、新闻文本和意义的建构过程。框架理论认为,新闻媒体的立场、编辑方针以及与新闻事件的利益关系均影响媒体的新闻选择,以及媒体对新闻事件的基本态度和本质判断。媒体通过关键词或具有特定意义的图像符号形成对新闻事件意义的建构。媒体对新闻事件的定性和建构的主导框架将会影响受众认识、理解新闻事件以及对新闻事件的反映。可见,框架理论关注媒体话语的意义建构,为观察媒体话语运作提供切入视角和分析工具。

本文以框架理论为视角,采用内容分析法对《阿拉伯新闻报》涉疆报道进行梳理,并通过对报道内容的研读,按照媒体涉疆报道新闻框架和话语框架,对其议题、体裁、倾向、稿源和引用信源进行编码。《阿拉伯新闻报》(Arab News)创刊于1975年4月,总部设在利雅得,是面向社会精英群体并在沙特和中东地区最具影响力的英文报纸,其涉疆报道将影响当地受众对涉疆议题的认知和价值偏向。为此,本文对该报从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1日的涉疆报道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在数据库中以“新疆”为关键词查询,搜集到的文章共有382篇,排除重复项和无效新闻后,得到样本数共计188篇。同时,另有61篇报道在涉及国际和地区事务、我国其他领域时提及新疆议题。本文将《阿拉伯新闻报》涉疆报道的框架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即对报道议题的定性、归因和语言符号的使用。它们分别体现在涉疆报道标题和引语、文本中的描述和观点以及言词的选用层面。

三、涉疆对外传播现状及成就

媒体获取信息的途径和范围影响其新闻框架的建构。党政部门作为涉疆信息的主要来源,其提供的信息和话语框架较易成为国内外媒体新闻框架的组成因素,从而影响国内外受众对涉疆议题的认知框架。近年来,党中央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对外信息发布,推动官方叙事框架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接受性。同时,我国不断完善涉疆对外传播工作机制、丰富传播形式,促进外界更好地了解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取得显著成果。

其一,涉疆对外传播在国家全局事务中的地位日益凸显。2020年9月,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讲好新疆故事,理直气壮宣传新疆社会稳定的大好局势、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15]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时再次指出:“要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开展涉疆对外宣传,完善‘请进来’工作,讲好中国新疆故事。”[1]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涉疆对外传播的重视,涉疆对外传播在国家整体对外传播战略中的地位日趋提升。外交部联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北京多次召开新闻发布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政主要领导参会澄清事实,帮助外界全面了解中国新疆。在中央新闻宣传单位的支持下,新疆实施了应急广播体系、广播电视户户通等一系列工程,有力促进了涉疆对外传播基础设施建设和广电事业发展。

其二,围绕重大议题主动发布权威信息和加强议程设置。长期以来,西方媒体以所谓“民族矛盾”为涉疆报道主要叙事框架。2017年以来,西方媒体和一些国家的政府以所谓“侵犯人权和民族压迫”,甚至骇人听闻的所谓“种族灭绝”谎言作为主要叙事框架,频频攻击我国政府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对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连续发布《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新疆的人口发展》《新疆各民族平等权利的保障》等系列白皮书,以历史事实和保护少数民族权利、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主要叙事框架,有理有据地批驳反华势力的不实言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旗下CGTN全网发布4部专题纪录片,通过30余位恐怖袭击案件幸存者和目击者的故事,揭示新疆暴恐案件的实质。其中,《中国新疆,反恐前沿》全球阅读量超10亿次,视频播放1.43亿次。《巍巍天山——中国新疆反恐记忆》全球视频观看量超5亿次,《暗流涌动——中国新疆反恐挑战》全球观看量达1.8亿次[16]。

其三,形成中央和地方、党政部门和人民团体、社会组织联动机制。近年来,各级各地党政部门和团体进一步完善涉疆信息发布组织框架,形成合力,有效提升涉疆官方话语框架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全国人大、国务院和全国政协外事工作部门,以及中国人权研究会、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等学术机构和人民团体,以及疆内各类社会组织围绕涉疆议题同时发表声明,共同谴责西方有关政客和媒体的无端指责。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暨南大学传播与边疆治理研究院、新疆社科院和新疆大学等疆内外有关机构发布系列研究报告,从学术层面批驳反华势力的不实言论。据笔者不完全统计,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外交部例行记者会提及新疆议题的共有116场;我国驻外使节围绕涉疆议题接受当地媒体采访20次,发表文章23篇,参加研讨会5次。这些举措起到了澄清事实、对冲西方舆论攻势的作用。

其四,线上线下新闻发布相结合,传播覆盖面逐步扩大。召开新闻发布会及时提供权威信息是传递对外形象,使我国政府涉疆话语框架成为国内外媒体新闻框架的有效途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采取线上线下新闻发布会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提供权威信息,有关领导亲自到场解答记者提问,塑造公开透明的新疆形象。我国有关地区和部门还在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召开“新疆是个好地方”视频交流会。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新疆召开77场专题新闻发布会,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加。

其五,新疆地方媒体的综合实力和国际传播能力日益提升。以前,疆内报刊种类较多,实力较为分散。2021年1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将新疆经济报社、今日新疆杂志社、天山网并入新疆日报社,组建“一报一网一刊”,成立新疆报业传媒集团,有效提升党报党刊的传播力。新疆广播电视台在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耳其、格鲁吉亚、乌兹别克斯坦设立办事处并加强与上述国家媒体的交流与合作。《友邻》和《大陆桥》杂志推行本土化运营并扩大发行量。新疆地方媒体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得到较大提升,在影响和建构周边国家受众对新疆的认知方面发挥较大作用。

四、国际涉疆舆论特征和涉疆对外传播面临的挑战

我国涉疆对外传播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不可忽视国际涉疆舆论新走向和面临的新挑战。在这里,笔者将结合框架理论对《阿拉伯新闻报》的涉疆报道进行梳理,分析我国涉疆对外传播面临的挑战。

其一,涉疆对外传播面临以“舆论战”为手段的国际政治博弈。事件的新奇性和重要性是媒体报道新闻事实的重要参考标准。2017年以来,新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没有发生暴恐事件。如果按照这一新闻规律,国外媒体对新疆议题的关注应有所下降,但事实与此相反。2017年至2020年,国外媒体的涉疆报道迅速增长。2016年《阿拉伯新闻报》的涉疆报道共有14篇,2017年至2019年其涉疆报道呈现连续上升趋势,到2019年达71篇。2017年初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进一步完善各项反恐维稳措施,“三股势力”的生存空间进一步缩小。西方反华势力出于“以疆制华”的战略图谋,不断制造话题抨击党的各项维稳措施,导致国际社会对涉疆议题的关注度升温。在这种背景下,《阿拉伯新闻报》开始转载西方媒体的相关报道。从媒介对新闻事件的选择框架分析,就会发现相关西方国家媒体的涉疆报道呈现反常性,与其对所在国家利益的维护紧密相连。受到西方国家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并试图借题新疆遏制中国发展的逻辑的影响,相关西方国家媒体报道涉疆议题的动机和立场即组织框架和新闻框架转为服务所在国家的对华政策,并影响发展中国家媒体。

表1 《阿拉伯新闻报》2016—2021年涉疆报道总体情况

其二,媒体的议题选择具有高度的意识形态偏向性。媒体以其价值判断和新闻原则选择新闻议题,并影响受众对新闻事件和报道对象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报道议题的选择统领着新闻框架的建构和报道对象形象的塑造。笔者将《阿拉伯新闻报》的涉疆报道议题分为时政、宗教、文旅、自然灾害和其他五类,发现涉及时政议题的共有158篇,占总报道量的84%,宗教议题共有18篇,占9.6%。时政报道集中围绕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反恐维稳具体措施和人权保障话题,例如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寄宿制学校等。由于各国政治制度和人权保障理念存在差异,保护信教群众合法权益和正常宗教活动的措施各异,相关国外媒体偏向性地选择时政和宗教议题,不利于全面呈现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全貌。这种偏向性新闻框架的选择与强化,在受众心中建构单维度、高度政治化的负面新疆形象,所谓“民族冲突和对少数民族权利的压制”反倒成为主导新闻框架。

表2 《阿拉伯新闻报》涉疆报道议题分析

其三,西方媒体操控国际涉疆舆论。新闻稿来源体现媒体的政治和传播影响力,以及国际信息流通趋势。笔者对《阿拉伯新闻报》涉疆报道的新闻稿来源进行统计发现:其原创新闻只有30篇,其中21篇为各国学者和研究人员的投稿;转载稿占总稿量的84%,其中英法媒体稿件占61.1%。可见,其涉疆报道和沙特社会各界对涉疆议题的认知相当大程度上依赖于西方媒体,西方媒体实际上影响着当地涉疆舆论走向。

表3 《阿拉伯新闻报》涉疆报道新闻稿来源

由于历史上英法两国殖民过阿拉伯半岛部分区域,并与其存在地理上的亲近性,“它们的媒体在中东地区已经得到了成熟的发展,对本土媒体也形成了强大的影响力”[17]。《阿拉伯新闻报》倾向于转载上述西方媒体的稿件。同时,虽然沙特本身面临着美国媒体的舆论压力和攻击,但可能处于新闻平衡的原因也大量转载美国媒体的报道。这表明发展中国家媒体经济实力较弱,且大多数媒体在华未设记者站,缺乏在新闻现场搜集素材的能力,对涉疆议题的认知依赖于西方媒体,导致西方媒体成为国际涉疆信息的重要来源。此外,其所转载的西方媒体新闻稿件在标题中往往使用负面词汇表达立场。《阿拉伯新闻报》涉疆报道中标题使用“镇压”“监视”“迫害”“虐待”等负面词汇的共有86篇。在报道选题时,媒体和记者对报道议题本就持有负面倾向的共有128篇,新闻内容存在明显偏向性的报道共有126篇,且均为西方媒体的转载稿。在此背景下,西方媒体对涉疆信息的处理准则和原则以及价值判断和立场,成为发展中国家媒体涉疆报道的总体框架。西方媒体塑造的新疆形象成为发展中国家受众对新疆的基本印象。通过对新闻标题、文本呈现的话语框架和归因进行分析发现,西方媒体采取二元对立的叙事模式,建构所谓“少数民族人权和文化受到压制”的新疆形象,其新闻框架既违背基本事实,又违背新闻客观性原则。

表4 《阿拉伯新闻报》涉疆报道倾向和新闻稿来源(篇)

其四,西方各类非政府组织和智库成为媒体主要的引用信源。对引用信源的统计显示,《阿拉伯新闻报》在188篇报道中,共引用397个信源。其中来自我国的国内信源占30%,国外信源占70%。在国外信源中,政府官员、研究机构和学者占比最大。在国内引用信源中,外交人员占40.3%,其次是政府官员和大陆媒体各占18.5%。鉴于其83.5%的涉疆报道是西方媒体的转载稿,西方信源占多数在意料之中。这表明,在外国媒体涉疆报道中,西方信源尤其是学者、政府官员和各类组织具有较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成为涉疆信息的重要叙事者和新疆形象的建构者之一。同时,笔者发现新闻稿引用外国学者、人权和非政府组织、“东突”组织信源越多,报道的负面倾向越高。引用是媒体表达观念和立场的重要手段,但只有客观、全面的引用才有助于实现新闻客观性和平衡性。在新闻报道中,引用何方观点和言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影响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西方媒体在原有的媒介框架和新闻框架下,倾向性地选择引用对象,将其观念隐藏在引用背后,营造看似客观公正和权威的叙事框架。

表5 《阿拉伯新闻报》涉疆报道引用信源统计(%)

其五,媒体的报道立场与政府的对外政策具有相对一致性。研究发现,《阿拉伯新闻报》报道中国新疆时,采取两种相对不同的叙事框架。在建构较为负面的新疆形象的同时,将我国描述为积极参与地区事务、经济迅速发展的负责任大国。这与中沙关系较为紧密有关。2016年,习近平主席访问沙特,两国元首共同宣布建立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9年,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访华,中沙两国签署了文化、科教、能源方面一系列双边合作文件,投资意向高达570亿美元。双方积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及其与沙特“2030愿景”对接,充实双边关系战略内涵,造福两国人民。此外,我国尊重和支持沙特作为地区大国积极参与中东事务和发挥作用,肯定沙特的反恐和去极端化工作和措施;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始终站在和平、公理和正义一边,就促进巴勒斯坦问题的全面、持久、公正解决提出倡议并得到阿拉伯国家的认可。我国通过中阿合作论坛等多种形式不断深化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不断增加。

在此背景下,《阿拉伯新闻报》在报道涉疆议题时对我国推动中东和平发展的努力予以肯定。统计显示,另有61篇报道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以及涉及我国其他领域的新闻中提及新疆议题,其中相当部分报道对我国持肯定态度。例如,该报在谈到叙利亚和阿富汗局势时认为:“无论是在资金还是硬件建设方面,中国可能成为重建叙利亚的重要贡献者。”[18]该报指出:“中国现在已采取积极的地区外交方式,与巴基斯坦合作,促进饱受战争蹂躏的阿富汗的和平与和解。中国处于独特的地位,不仅可以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而且可以在阿富汗的和平与和解方面发挥积极作用。”[19]2018年11月3日,该报刊发的报道引用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的发言称:“2013年的中巴经济走廊只是一个想法,现在它已成事实,并引起了巴基斯坦人民的想象。我们认为这是我们国家进步和吸引投资的大好机会。这给了我们一个提高生活水平和经济增长率的机会。”[20]2019年4月25日刊发的报道再次引用伊姆兰·汗的发言称:“互联互通一直是我们遗产的一部分,而中巴经济走廊使其在21世纪具有现代形态。”[21]

其六,存在涉疆议题外交化、对内传播与对外传播重叠以及“泛政治化”现象。近年来,一些国家在各类国际场合和事务中逐渐增加涉疆议题,甚至将其他国家和地区发生的事件刻意与中国新疆联系起来。涉疆议题不仅成为对外传播工作的一部分,同时逐渐成为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呈现涉疆对内外传播重叠趋势。国外媒体往往也引述疆内媒体和政府网站的信息,将其作为引证材料。一些组织通过疆内网络平台搜集信息并对其进行歪曲。此外,国外一些媒体存在对体育、自然灾害和社会事务进行负面解读的“泛政治化”现象。例如,2020年3月3日刊发的专家来稿《罗兴亚种族灭绝案是全球人权的分水岭》一文,在谈论缅甸罗兴亚人问题时,刻意提及新疆议题和所谓“种族灭绝”论调。又例如,2020年2月12日转载的法新社文章《流亡的维吾尔族人担心冠状病毒在中国营地传播》一文,将新冠肺炎疫情与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联系起来,对我国进行攻击。西方媒体通过这种新闻炒作方式试图引起国际社会对所谓“新疆问题”的关注,达到抹黑我国国际形象的目的。

五、优化新时代涉疆对外传播的路径

长期以来,我国媒体采取稳定团结的叙事框架,将新疆描述为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援疆省市的支持下迅速发展的区域,但呈现的新疆形象相对仍单一,原有的新闻叙事框架难以适应新时代涉疆对外传播需要。涉疆对外传播要注重呈现各民族生活生产场景和面孔,做好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大“请进来、走出去”力度,扩大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并将伊斯兰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作为传播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对外传播,同时注重发挥海外华侨华人的作用。

其一,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涉疆对外传播始终。从古至今,新疆是多民族多文化并存的地区,他们共同守护和开发祖国的边疆。涉疆对外传播要转变新闻叙事框架,注重突出各民族的历史和现实贡献,呈现各民族生活生产场景和面孔,传达各民族的声音。要强化“中华民族”概念,凸显各族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走向共同富裕和交往交流交融的局面,引导海内外受众正确全面了解新疆。

其二,做好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注重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宣传,用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通过呈现中华文化在新疆源远流长的历史,让受众意识到新疆始终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在新疆有着长远深厚的基础。建党初期,毛泽民、俞秀松等一批共产党人来到新疆并在天山南北传播马列主义。因此,要注重挖掘红色资源,用事实说明中国共产党对新疆各族群众一直以来的关注和关怀。此外,屯垦戍边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在历史上开拓和治理边疆方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兵团是对优秀文化传统的发扬传承,在新疆经济社会发挥巨大作用并已成为“安边固疆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大熔炉,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示范区”[22]。因此,要注重传播兵团在新疆稳定发展改革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屯垦戍边艰难的创业过程和出现的先进典型人物,推动外界更好更全面地了解兵团。

其三,进一步加大“请进来、走出去”力度。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邀请各国政要、驻华使节、华侨华人和学者到疆访问,推动各国各界亲身体验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但是,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请进来、走出去”工作力度和覆盖面仍较低。长期以来,新疆对外交流以文艺为主要形式,在展示新疆多民族风采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但在有理有据地阐释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方面仍存在短板。因此,要加大力度组织国内专家学者出访并围绕涉疆议题进行学术对话,全面正确阐述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

其四,实施定制传播。由于所处环境、文化传统和政治经济利益不同,各国受众对涉疆议题的关注有所区别。欧美国家出于“以疆制华”的战略图谋关注政治和人权议题,伊斯兰国家从宗教情感和“一带一路”倡议经济效应的角度关注新疆议题,土耳其和中亚国家出于“泛突厥主义”或跨国民族情感关注新疆议题。因此,应深入分析各地受众关注新疆议题的特点,提高对外传播的针对性。要从保障宗教信仰自由、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繁荣发展、改善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和“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经济的促进作用等层面,面向不同国家和群体开展针对性的涉疆对外传播。

其五,将伊斯兰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作为对外传播的重点。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治疆政策的偏见难以尽快转变的情况下,可将伊斯兰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作为对外传播的重点方向。目前,我国各大媒体均开通英文和阿拉伯文平台,“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阿拉伯国家日益关注中国媒体,从另一方面讲这也是中国媒体对外宣传的机遇”[23]。我国可以通过合作共办电视栏目、开通专栏等多种形式,借助阿拉伯媒体平台讲新疆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此外,当下更多的阿拉伯学者着手学习汉语和研究中国,中东掀起了“中国热”,其中相当部分学者对我国持友好态度,我国应加强与他们的交流和互动。

其六,发挥华侨华人的作用。国外生活着相当规模的华人华侨,其中少数民族华人华侨占一定比例。他们长期生活在国外,熟练掌握当地语言文化,社会融入程度较高,甚至部分华侨华人在当地政府部门和科研院所工作,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他们有了解我国包括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愿望,但可能缺乏对新疆的实际体验。因此,要发挥他们的桥梁作用,通过定期组织交流、开展寻根活动等形式引导华侨华人了解新疆,进而影响当地的涉疆舆论。

[1] 习近平在新疆考察时强调 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 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N].人民日报,2022-07-06(1).

[2] 马娴.新媒体时代新疆形象传播的机遇与挑战[J].今传媒,2021(11):13-16.

[3] 周丽,聂丹.新疆形象误读的符号学阐释[J].新闻爱好者,2019(8):72-75.

[4] 张雪,郑肃.关于涉疆问题国际传播的创新思考——以CGTN新疆反恐纪录片为例[J].国际传播,2020(4):40-46.

[5] 刘东莱.新疆媒体在对外传播中的现状及作用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0(10):240-241.

[6] 史玉江.试论“一带一路”舆情下如何讲好“新疆故事”[J].国际公关,2022(3):13-16.

[7] 贺鸽.讲好新时代新疆故事路径探究[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21(4):9-12.

[8] 张建军,赵萌,孙小忙.讲好新疆故事的三个维度[J].新闻论坛,2021(2):52-55.

[9] 俞水香.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讲好新疆故事现状调查及实现路径研究[J].新疆社科论坛,2021(5):47-49+56.

[10] 孔璇,肖涛.人民网对新疆形象的建构研究[J].视听,2019(9):204-206.

[11] 李书贞,周丽.《人民日报》报道中的新疆形象分析[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28-30.

[12] 韦路,迪娜·巴哈提.《凤凰周刊》中的新疆形象研究[J].新闻界,2015(21):17-24.

[13] 林冬梅,李智涛.英美主流媒体新疆形象报道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7(11):102-105.

[14] 方建移,柳仁丹.从涉疆报道看《纽约时报》的公正与偏见——兼谈对外传播的使命与受众意识[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7(3):307-317.

[15] 习近平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 努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N].光明日报,2020-09-26(1).

[16] 周子其.框架理论视域下CGTN新疆纪录片对国家形象的建构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22.

[17] 潜旭明.中国与中东媒体交流:现状、问题与对策[J].国际传播,2018(1):29-37.

[18] 中东的力量平衡继续波动[N].阿拉伯新闻报,2020-04-05.

[19] 中国,巴基斯坦,阿富汗要求塔利班加入和平进程[N].阿拉伯新闻报,2017-12-24.

[20] 着眼于援助,巴基斯坦总理会见中国总理[N].阿拉伯新闻报,2018-11-03.

[21] 巴基斯坦总理敦促中国加强互联互通[N].阿拉伯新闻报,2019-04-25.

[22] 踔厉奋发 笃行不怠 努力形成新时代兵团维稳戍边新优势——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新疆和兵团激励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奋勇前进[N].兵团日报,2022-07-18(1).

[23] 张岩.我国对阿拉伯国家宣传策略研究[J].理论界,2013(7):167-169.

本刊微信公众号

G206

A

2096-3378(2022)05-0136-11

10.13946/j.cnki.jcqis.2022.05.012

吐尔孙•艾拜,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

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资助课题“海外媒体涉疆报道研究”(A200701)

吐尔孙•艾拜.基于框架理论的新时代涉疆对外传播路径优化研究——以沙特《阿拉伯新闻报》相关报道为例[J].统一战线学研究,2022(5):136-146.

责任编辑:刘洢菡

猜你喜欢
涉疆议题框架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本期导读
有机框架材料的后合成交换
框架
西方抹黑新疆早有“学术准备”(纵横)
K-框架和紧K-框架的算子扰动的稳定性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美国国会涉疆立法活动的动向、特征及影响:2017—2020年
70年中国政治学议题变迁与转向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