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名情绪困扰听障女生人际关系的辅导

2022-09-30 08:01宓亚伟浙江省宁波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宁波315029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28期
关键词:辅导课人际个案

◎ 宓亚伟(浙江省宁波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宁波 315029)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和相互作用形成的心理关系,反映了个人或团体寻求需要满足的心理状态。

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个体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反之,不良的人际关系可能导致个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家庭环境是影响个体人际适应能力的首要因素。家庭功能不良、人际交往受挫会引发负性情绪,比如无助、愤怒、孤独、焦虑、抑郁等,若对负性情绪无法做到正确面对与接纳,将导致人际适应问题进一步恶化。

青春期听障个体由于生理障碍以及自我同一性危机,会产生自卑、敏感、退缩、叛逆、易怒、易冲动、缺少感恩等一系列适应问题,帮助他们调整对现实的非理性认知,学习人际冲突的应对与沟通技巧,找到问题解决的策略和途径,有助于其重建与父母、好友、同学及自己的关系,并提升自尊感、力量感和幸福感。

目前,普通学生的情绪问题被很多研究者关注,而听障学生的情绪问题被关注得相对较少。本文旨在通过对情绪困扰听障个案的人际关系辅导实践,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个案概况

H,女,16 岁,听力障碍,个性自卑、敏感、怯懦、软弱,学习成绩一般,在班里存在感不强。父母在其9 岁时离婚,后各自再婚,H 归母亲抚养。母亲与继父婚后生育一女,目前1 周岁。家庭经济状况一般,亲子关系疏离。

在学校,H 常被品行不良的学生欺负;好朋友Y(化名)被医院诊断为中度抑郁症,由于Y 擅自停药,日常相处中,Y 经常情绪失控,令H 深感困扰。在与心理教师交谈时,H 表达了转学或退学的想法。

二、个案评估

(一)观察

H 长相普通,穿着朴素,经常留着遮住眼睛的长刘海,头发毛糙凌乱,眼神迷茫,习惯皱眉、嘟嘴。上课常常走神。

(二)访谈

我与H 本人访谈,她用手语表达,我记录整理。H 自诉对自己消极评价多,自觉笨、懒、成绩不好、不会沟通又经常哭。自诉亲生父母在离婚前经常激烈争吵;母亲和继父对妹妹很大方,但对自己苛刻、冷漠、挑剔,经常无视自己,不耐烦地冲自己发脾气,有时妹妹哭,也怪自己不好,感觉自己像个外人,很委屈、很压抑,嫉妒、讨厌妹妹,希望可以快点长大,离开这个家。

在学校,自觉同学们看不起自己,经常欺负自己;好友Y 经常情绪崩溃,也常批评自己,并指使自己做事情,感觉很烦、很不舒服。

我与H 的同班同学访谈,他们反馈H 平时在班里不起眼,大家了解到H 的亲生父母离婚前经常吵架,有一次甚至在学校发生肢体暴力冲突。H 母亲和继父对H 很苛刻,给的零花钱很少,不够用;一名女生曾多次去过H 家,了解到H 虽然已经16 岁了,睡的仍是小时候的儿童床,又窄又矮,比学校寝室的床还局促,H 曾多次要求,但妈妈就是不同意买新的。

我与H 的班主任访谈,班主任表示H 学习成绩在班里处于中游,思维还可以;其父母还是比较关心H 的,零花钱给得也比较合理,认为是孩子过于敏感、娇气,缺少对父母的理解和感恩。

(三)评估

通过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手册等对个案进行心理评估,结果显示个案存在轻度抑郁情绪,有一定程度的心理困扰,且困扰由现实因素引起,未出现明显泛化,学习和生活功能基本正常,故判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发展性问题)。

通过Rosenberg 自尊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及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个案进行评估,发现个案自我评价低,认为自己很失败,没有值得自豪的地方;没有价值、毫无用处,遇到麻烦时应付不来、想不出应对的办法;就算尽力做事,也没有能力解决问题;渴望被欣赏,总担心给别人留下坏印象,习惯性讨好别人,不能自如地表达自己的需要,烦恼无人可诉。自尊感和自我效能感低,人际关系存在严重困扰。

三、分析研判

通过以上观察、访谈和评估,发现小H 的心理问题与人际冲突互为因果,人际关系不和谐,令她产生了心理困扰,而心理困扰又使她无力维护自我边界与应对人际冲突,进一步降低了她的生活幸福感。对小H 的心理问题及人际冲突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研判,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消极应对人际冲突

个案因听力障碍及青春期自我同一性危机,自尊水平低,自我概念和心理边界不清晰。渴望爱和关注,却没有勇气表达和求助;害怕冲突,面对欺负时,没有勇气和对方对峙,习惯性忍让、逃避、退缩,反而助长了对方的越界行为,内心充满挫败、憋屈和羞耻,情绪更加抑郁。

(二)缺乏有效人际支持

家人和同伴是个体很重要的人际支持源,直接影响个体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但由于个案特殊的家庭状况、父母不恰当的教养方式、不良的亲子沟通及情绪管理,以及知心朋友Y 的心理疾病,使得这些原本可能提供支持的力量反而成了她压力的主要来源,加重了她的无助感。

(三)抗拒融入重组家庭

父母离异、再婚给H 幼小的心灵留下了很深的阴影,她不相信自己和母亲会被善待,还是希望父母能够复合,下意识表现出防御言行,使得亲子关系充满挑战。

人际关系是个体与外界互动的结果,根据以上分析和研判,我从三个层面制订了辅导策略,助力个案更好成长:

(1)通过个别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引导个案接纳自己和现实,调适情绪,学习人际冲突应对技巧和沟通方法,重建与父母、好友、同学及自己的关系;

(2)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课,提升同伴的边界意识,为个案创建更友好的人际互动环境;

(3)通过家校合作,为家长提供亲子教育指导建议,创设更好的家庭成长环境。

四、辅导对策

(一)调整个案情绪,提升人际冲突应对及沟通技巧

我通过每周一次的团体心理辅导课以及不定期的个别心理辅导(学校心理辅导室每周二、四中午开放,由个案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来访时间),帮助个案调适情绪、提升自尊、改善人际关系。其中,个别心理辅导内容如图1所示。

图1 个别心理辅导

1.管理情绪

由于长期压抑,个案内心累积的负面情绪急需一个出口。在个别心理辅导时,H 用手语和文字叙述,宣泄了内心对父母不满却假装听话、想离开却只能忍耐的烦恼,表达了对命运不公的愤懑。“别再唠叨了,好烦啊!”“不要什么活都让我干,可以吗?”“凭什么是我啊!”“太痛苦了,真希望快点长大。”……我通过倾听、共情等心理辅导技术,表达了对其情绪的理解和接纳。

在第六次来访时,个案情绪特别低落,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了下来。我拥抱着她,让她安心哭了个痛快。尽情宣泄后,她内心舒畅很多,后来还用手语和我表达了谢意:“老师,谢谢你,在你那痛快哭过以后,回来我头不疼了,胸不闷了,肩也不痛了。”

在团体心理辅导课中,我通过绘本阅读指导、案例分析、情境表演、曼陀罗绘画等方法引导个案学习调适情绪、合理表达需求并学会寻求支持和帮助,提升了个案的情绪管理能力。

2.调整认知

在团体辅导课中,我通过绘本《花地藏》《做最勇敢的自己》以及自编自导短视频《成为自己的光》等引导个案学会客观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会接纳、陪伴、鼓励和支持自己,和自己做朋友。

在个别心理辅导时,个案自诉在家里与母亲及继父的关系疏离,感觉很孤独,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复合。我对个案的想法和感受表示理解,同时,通过对梦的工作以及角色扮演等策略引导其接纳现实、尊重父母的选择,为重建与父母的关系打下基础。

第十次来访时,个案和我分享了她做的噩梦。

H:经常做噩梦,梦到自己被抛弃。

师:梦里的你几岁?

H:9 岁,刚好是父母离婚的时候。

师:父母离婚,你感觉自己被抛弃了。

H:是。

师:你觉得妈妈的状态和之前比,有变化吗?

H:有,妈妈每天很开心,新爸爸对她很好。(做“肉麻”“恶心”的表情和手势)

师:你很抗拒新爸爸但又不得不接受,是吗?

H:嗯。之前妈妈说,新爸爸会像自己的爸爸一样对我好的,但我不愿意相信,也不愿意接受。

听障孩子对事物的认知比较直观、片面,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同时,作为孩子,个案被动承受家庭冲突乃至解体的阴影,这令其感觉失控和无助。我引导个案将视角转换到梦中母亲的角色身上,感受其状态、行为、情感,将其身体感受整合成新的身体记忆并产生治愈的能量,意识到母亲并没有抛弃她,从而重获力量感与控制感。

师:让我们回到梦里。假设你是妈妈,你会怎么做呢?

H:我会离开,带上孩子,去追求幸福。

师:老师相信,做这个决定不容易。当你做这个决定时,你有为自己和孩子的未来负责的勇气,也希望收获幸福,对吗?

H:是,希望我们都幸福。(笑了一下,如释重负)老师,我想通了。妈妈没有抛弃我。

师:是呀。我们找一位同学扮演你妈妈,把你想对妈妈说的话跟她说一说,好吗?

H:好。

当天下午的团体心理辅导课上,个案选择了同学Z 扮演自己的母亲。

H:妈妈,以前我一直没办法接受你再婚。我希望可以和自己的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现在我想通了,我希望你幸福、快乐,我愿意接受新爸爸。

(同学Z 拥抱了她)

通过梦的工作和角色扮演,个案疗愈了内心的伤痛,驱散了心理阴影,获得了对父母关爱的感知力,意识到自己是被爱着的,接受了母亲再婚的事实,她感觉“好开心”。

3.提升冲突应对及沟通技巧

我通过校园心理剧、案例分析及绘本阅读等方式,引导个案勇敢拒绝不合理要求,与欺负自己的同学对峙,学会求助及合作,学会维护人际支持圈,学会使用非暴力沟通方式,即“描述事实+表达感受+表达希望”与他人沟通。

(二)提升同伴边界意识

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课,学生们意识到个体之间是有心理边界的,不再随意和个案开玩笑,一些学生还学会了在发火前预警。学校德育处、班主任和心理教师共同约谈小H 好友小Y 的家长,反馈孩子在校表现与心理健康状况,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复查。小Y 遵医嘱服药后情绪得到改善,状态稳定后返校。在日常相处中,两人尝试保持安全的心理距离,尊重各自的心理边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对方提供支持,关系较之前轻松、和谐许多。

(三)家校合作,重建亲子关系

我和班主任通过电话、家校云平台、校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引导家长在生活中尽可能多关心、照顾个案,在亲子冲突时学会冷处理,尊重孩子的心理边界,亲子关系得到明显改善。对于她想转学的意愿,母亲明确表示了尊重和支持,并希望她再认真考虑一下。

五、辅导效果分析

(一)观察

经过一年的辅导,个案精神状态有很大变化,人际关系得到明显改善,学业也有很大进步。课堂表现平和放松,积极活跃,回答问题自信大方。走在校园,步伐轻快,和几个朋友开心谈笑,皮肤白皙润泽,整个人看起来阳光开朗、闪闪发光。

(二)访谈

我与个案访谈,H 自诉近期情绪很稳定,上课很专心,有了几个知心朋友。父母工作忙,能体谅他们养家的辛苦;被母亲唠叨,也能理解母亲的苦心,母女间亲密了很多。与自己和解了,遇到问题不再逃避、压抑,“会丢掉幻想,直面困难和残酷,想办法去解决。”并表示目前没有人欺负自己,也打消了退学的念头。

我与H 的同学访谈,他们表示H 自信、开朗多了,学习也有很大进步。与H 班主任访谈,班主任表示H 逻辑清晰,思维不错,期中考试成绩从班级中游提高到了名列前茅。

(三)评估

通过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手册等再次对个案进行心理评估,结果显示个案抑郁情绪得到缓解,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通过Rosenberg 自尊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及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个案进行评估,发现个案自尊感和自我效能感得到明显提升。自我评价提高,认为自己宽容、善良、有同情心,是个有价值的人;遇到麻烦时能自如地表达自己的需要,能想到应对的办法,能解决问题,比之前成熟、自信、坚毅了。虽然人际关系方面仍有一定困扰,但较之前有明显改善,不再轻易被他人的消极评价影响。

六、辅导反思

人际关系与个体心理健康关系密切。引导个体拥有健康的自我概念,处理好情绪和心理阴影,有助于其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而和谐的人际关系又可以进一步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

个案由于生理障碍、青春期自我同一性危机及人际关系冲突等原因,自尊水平低,情绪抑郁,想转学或退学。通过个别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结合梦的工作、绘本阅读、角色扮演等方法,引导个案管理情绪、调整认知、提高冲突解决及沟通技巧,重建与父母、同伴及自己的关系,提升了她的自尊感、自我效能感和幸福感,辅导效果明显。

当然,对个体来说,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永远是我们与自己的关系。学会爱自己、与自己和谐相处是个体幸福感的重要源泉,也是拥有高质量人际关系的基石。

猜你喜欢
辅导课人际个案
读懂“人际气泡”,避免尴尬
欢迎来到铂金不定期在线辅导课
“人际气泡”避免尴尬
浅谈乡级初中班主任如何开展学生心理辅导课
了解“人际气泡”,避免尴尬难堪
如何提升人际吸引力
对辅导课的亲身观察能改变家长的看法
浅谈青年教员如何上好“电子技术基础”辅导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