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顶爆破卸压护巷技术在沿空留巷中的应用研究

2022-10-09 08:17
2022年10期
关键词:装药围岩顶板

石 强

(潞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高河能源,山西 长治 046000)

沿空留巷无煤柱开采能够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缓解矿井采掘衔接紧张局面,目前已被广泛应用[1-3]。切顶爆破卸压能够有效缓解留巷压力,在进行沿空留巷时,结合不同的开采地质参数选择合理的爆破参数,是实现成功留巷的关键[4-6]。

1 工程概况

1.1 工作面情况

高河能源W3305工作面为西三盘区工作面,南北均为未采区,东面接+450 m水平北翼大巷,西面为矿界。W3305工作面采用“三进一回”布置,胶带巷长2 777 m,进风巷长2 727 m,与高抽巷间隔35 m,辅运巷长2 780 m,W3305工作面回风巷长2 830 m.W3305工作面长度320 m,第一切眼可采长度960 m,第二切眼可采长度1 461 m,工作面巷道均沿底留顶煤掘进。W3305工作面开采3号煤层,煤厚5.25~8.4 m,平均厚度6.83 m,埋深427~537 m.直接顶为泥质粉砂岩,厚度2.2~4.22 m;老顶为细砂岩-中粒砂岩,厚度16.4~20.6 m;直接底为泥质粉砂岩,厚度0.95~3.05 m;老底为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厚度8.9~24.2 m.W3305工作面采综放工作面,采高采高3.5±0.1 m,放煤高度3.33 m,采放比1∶0.95.W3305工作面布置见图1.

图1 W3305工作面布置示意

1.2 沿空留巷顶板管理

W3305工作面采用“三进一回”通风布置方式,为了加强工作面的通风管理,防止上隅角瓦斯超标,确保工作面正常回采,同时减少巷道掘进工程量,提升煤炭资源回收率,需要在进风巷采空区段采用柔模混凝土墙支护技术进行沿空留巷。在进行沿空留巷过程的前期未进行切顶卸压,由于厚硬关键层回转压力大、底板膨胀性泥岩等原因,工作面矿压显现剧烈,留巷巷道围岩变形较大,留巷巷道平均帮鼓量600~1 000 mm,平均底鼓量1 000~2 000 mm;部分柔模墙体发生倾斜,导致留巷支护系统失效,顶板管理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2 切顶爆破卸压技术参数优化

2.1 切顶爆破技术参数

为减小顶板厚硬关键层破断回转对巷道顶煤的挤压,减少巷道围岩变形,在W3305工作面辅助进风巷回采侧肩角布置1排炮孔,对巷道顶板进行切顶卸压。为确定合理的切顶爆破技术参数,设计2种爆破钻孔布置及装药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具体参数为:①方案一:爆破钻孔距回采帮1 m,角度70°,间距1 m,孔深21 m,其中装药13 m,封炮泥8 m,线装药密度为1.0 kg/m3;②方案二:爆破钻孔距回采帮1 m,角度70°,间距0.9 m,孔深18 m,其中装药12 m,封炮泥6 m.炮孔布置方案如图2所示。

图2 切顶爆破孔布置图(mm)

2.2 预裂切顶爆破窥视分析

W3305工作面进风巷共进行了65组,324个炮孔。方案一共计施工119个爆破孔,方案二施工205个爆破孔,共使用炸药3 531.6 kg,导爆索3 838 m,雷管644个,聚能管3 648 m.方案一选取10号、15号和16号措施孔进行窥视,方案二选取29号、38号和39号措施孔进行窥视,分析爆破效果。窥视结果如图3所示。

6个措施孔窥视结果如下:

1) 10号措施孔距离当班工作面约11 m,窥视时在11 m处发生塌孔,无法再进行窥视。从钻孔窥视分析仪中可看出,在封孔段2 m之后就产生了裂缝,但是只有局部断断续续产生,没有形成连续裂缝。从装药段8 m处开始到塌孔11 m处,开始产生连续裂缝,最长连续裂缝约1.1 m.10号措施孔内裂缝生成长度达装药长度70%以上。

2) 15号措施孔距离当班工作面约18 m,窥视时在19 m处发生塌孔。从钻孔窥视分析仪中可看出,在封孔段6 m处产生局部裂缝,长度约0.4 m,从装药段9 m处开始到塌孔19 m处产生明显连续性裂缝,最长段从9 m处开始到12.5 m处有明显连续性裂缝,从13 m到19 m塌孔处也有明显连续性裂缝,此段裂缝连续长度较短。15号措施孔内裂缝生成长度达装药长度70%以上。

3) 16号措施孔距离当班工作面约25 m,窥视21 m.从钻孔窥视分析仪中可看出,在封孔段没有产生局部裂缝,从装药段8 m处开始到孔底21 m处产生明显连续性裂缝,8~9.2 m处有裂缝,最长段从10 m处开始到15 m处有明显连续性裂缝,从16.5 m到21 m孔底处也有较短的连续性裂缝。16号措施孔内裂缝生成长度达装药长度70%以上。

4) 29号措施孔距离当班工作面约98 m,窥视18 m.从钻孔窥视分析仪中可看出,在封孔段没有产生裂缝,局部有岩石破碎现象,从装药段6 m处开始到孔底18 m处产生局部不连续裂缝,切缝生成长度占装药长度50%以上。相较于未优化前预裂切顶爆破后窥视措施孔情况,切缝生成长度明显大幅度增加,措施孔内裂隙生成宽度明显增加。说明优化后预裂切顶爆破效果是符合优化设计要求的。

5) 38号措施孔窥视时在17 m处发生塌孔。从钻孔窥视分析仪中可看出,在封孔段6 m处产生局部裂缝,长度约0.4 m,从装药段6 m处开始到塌孔17 m处产生明显连续性裂缝,最长段从7 m处开始到12.5 m处有明显连续性裂缝,从13 m到17 m塌孔处也有明显连续性裂缝,此段裂缝连续长度较短。38号措施孔内裂缝生成长度达装药长度70%以上。

6) 39号措施孔窥视18 m.从窥视仪中可看出,在封孔段产生局部裂缝,裂缝长度0.9 m,且不连续;从装药段6 m处开始到孔底18 m处产生明显连续性裂缝,最长段从9 m处开始到18 m处有明显连续性裂缝。39号措施孔内裂缝生成长度达装药长度70%以上。

从6个措施孔内可以看出,预裂切顶爆破后在措施孔内均产生了明显纵向裂缝,其中10号、15号、16号、38号、39号措施孔内裂缝生成长度达装药长度70%以上,29措施孔内裂缝生成长度达装药长度50%以上。通过窥视的6个措施孔可以得出,目前在W3305切顶爆破所取爆破参数合理有效,而且在切顶预裂聚能爆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基本达到了预期爆破效果。因此,为降低施工量和施工难度,选取方案二作为爆破钻孔参数,爆破钻孔距回采帮1 m,角度70°,间距0.9 m,孔深18 m,其中装药12 m,封炮泥6 m.

3 留巷围岩变形情况分析

3.1 未切顶区域留巷围岩变形情况

W3305工作面实施柔模沿空留巷后,对留巷围岩变形进行观测,未切顶区留巷围岩表面位移如图4所示。通过现场观测可知,在工作面回采170 m范围内,巷道变形量大,顶底距离缩近1 340 mm,两帮距离缩近591 mm.其中,顶板下沉量总体不超过211 mm,总体上顶板下沉缓慢,变化量较小;底鼓量最大为1 129 mm;墙体移近量在测量范围内总体变化量不超过190 mm;煤帮移近量总体上在401 mm范围内波动。同时由于该区域未进行切顶卸压,留巷巷道顶板破碎、完整性差,并且有多个柔模墙破损、鼓包。

图4 未切顶区留巷围岩表面位移图

3.2 切顶区域留巷围岩变形情况

对切顶卸压区留巷围岩表面位移进行观测,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在工作面回采170 m范围内,顶底距离缩近小于1 100 mm,两帮缩近小于250 mm.顶板下沉量总体不超过150 mm,底鼓量最大为950 mm,墙体移近量在测量范围内总体变化量不超过150 mm,煤帮移近量总体上在100 mm范围内波动。现场观测可知,留巷巷道顶板完整,柔模墙体正常,未出现破碎、鼓包等现象。

图5 切顶区留巷围岩表面位移图

3.3 对比分析

通过对切顶区域和未切顶区域留巷围岩变形观测分析可知,采用爆破切顶卸压后,留巷巷道顶板完整,柔模墙体未出现破损、鼓包现象;留巷巷道围岩表面位移有一定程度减小,顶底板缩近量减少约20%,两帮缩近量减少约50%,其中煤帮侧移近量减少75%.由此可见,切顶卸压后有效减少了沿空留巷巷道内压力和留巷断面收缩量,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高效高产,为留巷复用创造了条件。

4 结 语

1) 采用钻孔窥视对两种不同参数钻孔爆破的效果进行考察,通过对比措施孔内裂隙贯通长度,选择了适宜的爆破钻孔参数;并通过现场观测爆破切顶前后沿空留巷围岩变形量,分析了爆破切顶卸压对沿空留巷的围岩控制的作用。

2) 采用爆破切顶卸压后,有效减少了沿空留巷巷道内压力,留巷巷道顶板完整,柔模墙体未出现破损、鼓包现象,实现了矿井安全高效生产。

猜你喜欢
装药围岩顶板
梯形截面聚能装药射流成型特性研究
交岔巷道围岩破坏失稳特征及支护技术分析
不同升温速率下模块装药的烤燃特性分析
地下室顶板施工通道结构加固模式探究
复杂隧道围岩安全性及其评价方法
基于松动圈理论的隧道初期支护时机分析
煤矿顶板事故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基于连续-非连续单元方法的炭质板岩隧道围岩稳定分析
弹药装药装配技术现状及发展对策
某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加速老化试验与贮存寿命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