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校附属医院近十年授权专利转化现状及管理对策探析*

2022-10-11 01:18张卓婧唐琨王少辉喻丹董婷刘娟郭华胡佩武
中国医学工程 2022年9期
关键词:本院科研人员科技成果

张卓婧,唐琨,王少辉,喻丹,董婷,刘娟,郭华,胡佩武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科研部,湖南 长沙 410008)

知识产权制度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支撑[1],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可为医院发展做好强有力的支撑与后盾。专利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授权专利的数量和质量将是衡量一所医院学科水平、技术水平及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2]。在健康中国和创新驱动的大背景下,医学创新和成果转化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19 年1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该意见是三级公立医院未来发展的指挥棒和风向标,其中第51条对医院科技成果转化提出了正式要求,科技成果转化在全国范围内正式纳入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笔者所在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校附属医院。近年来,医院为鼓励发明创造,激励自主创新,高度重视创新成果转化制度建设,建立了一套符合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特点的管理制度,通过加强政策导向和激励措施,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服务,简化工作程序,充分调动科技人员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促进医院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本研究将对医院2010-2020 年的专利申请、授权情况和转化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以期摸清底数、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并为高校附属医院今后专利申请、专利管理、高效转化科技成果提供借鉴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对中国专利信息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上的专利信息进行检索,搜集2010-2020 年以医院为专利权人申请和授权的专利信息,对专利的年份、类型、数量、获得授权专利第一发明人的所在学科、年龄、性别、学历、职称等进行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详细地分析。同时对医院近年来的专利转化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

数据的统计分析在Excel 2013 和stata 12.0 软件中完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某高校附属医院授权专利转化现状

2.1 2010-2020 年医院申请和授权专利情况

2010-2020 年医院作为第一申请人共申请专利1 435 项,其中发明专利617 项,占总数的43%,实用新型专利792 项,占总数的55.19%,外观专利26 项,占总数的1.81%。见表1。

表1 2010-2020 年医院申请专利总体情况

2010-2020 年医院共获得授权专利903 项,其中发明专利179 项,占总数的19.82%,实用新型专利707 项,占总数的78.3%,外观专利17 项,占总数的1.88%。见表2。

表2 2010-2020 年医院授权专利总体情况

从表1 和表2 可以看出,本院的专利还是以实用新型专利为主,授权数量也在近几年急剧增加;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占总数比也接近20%,2020 年发明专利数量达到70 余项;外观设计专利也从2016 年逐步得到授权,数量也逐年增长。本院在知识产权产业媒体IPRdaily 与incoPat 创新指数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2019 年中国医院发明专利排行榜(TOP100)中位列第9,在其他机构发布的历年三甲医院专利榜单中位列前30,在湖南地区医院中总是位列首位,说明本院的医院创新能力与科研水平总体较强。

从图1 来看,2010-2020 年医院专利申请和授权总数呈逐年不断增长趋势,专利申请数量在2019 年出现一个顶峰,达到484 项,这可能与医院培训专利知识与出台的相关政策有关。2020 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且医院更注重申请高质量专利和关注后续转化,所以导致专利申请量有所回落。不过专利授权量则一直在增加,这与国家政策以及本院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一系列措施有关,如进行科室宣讲、重点对象的知识产权全流程服务、专利代理一对一服务申请等。

图1 2010—2020 年专利申请和授权情况

2.2 授权专利前十的学科情况

本院学科分层建设层级分为领军学科(3 个)、优势学科(8 个)、骨干学科(10 个)、骨干培育学科(3 个)和潜力学科(22 个),从表3 可以看出,本院授权的专利大部分集中在分层建设层级高的学科。护理学科是授权专利最多的科室,达到了37.87%,说明临床一线护理人员日常工作创新较强,善于观察,但是护理学科的实用新型专利占到了学科授权专利的96%,说明护士还是以实用便利的创新为主[3]。其次是骨科,占到23.59%,创新能力较强。授权专利前十的科室除了护理学和领军学科神经内科外,其他都是外科系统的科室,说明外科系统的创新能力较强,这与相关研究一致[3-4]。这说明要加强学科分层建设层级高的学科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加强对学科分层建设层级低的学科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培育其创新与转化能力,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表3 2010-2020 年医院授权专利前十的学科情况

2.3 授权专利前十的代理机构情况

专利代理工作连接着创新主体和专利审查工作,是将创新成果转化为专利权、保障专利制度有效运行的重要环节。专利代理机构的好坏,事关权利人、申请人、发明人切身利益,专利代理机构的业务水平与服务质量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院授权专利的代理率为98%,授权专利只有20 件是未找代理机构自身完成的,而且这20 件都是较早申请的,说明现在科研人员的创新意识和认识在不断提高,这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后续转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其中前三的代理机构是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占到本院代理专利机构的38.32%。这3 家代理机构都在院内宣传培训过,说明科研人员的获取外界资源有限,科研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宣传和培训,拓宽科研人员获取相关信息的渠道,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切实为科研人员减负,这也为医院引入专利代理服务机构和医务人员选择代理机构提供了选择依据。见表4。

表4 2010-2020 年医院授权专利前十的代理机构情况

2.4 授权专利第一发明人的社会人口学特征

授权专利的第一发明人年龄范围为23~65 岁,平均年龄为(41.48±8.58)岁,30 岁以下50 人,占5.54%,30~45 岁594 人,占65.78%,45~60 岁259 人,占28.68%;男性495 人,占54.82%,女性408 人,占45.18%;外科558 人,占61.79%,内科199 人,占22.04%;卫生医疗系列人员455人,占50.39%,卫生护理342 人,占37.87%;初级职称67 人,占7.42%,中级职称293 人,占32.45%,高级职称543 人,占60.13%;专科学历108 人,占11.96,本科学历214 人,占23.70%,研究生学历581 人,占64.34%。

本院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授权的第一发明人在人事系列、科室、年龄、性别、学历、职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发明专利的第一发明人主要集中在卫生医疗系列、外科系统、性别为男性、年龄在30~45 岁、职称为高级职称和研究生学历的科研人员;实用新型的第一发明人主要集中在卫生医疗和护理、外科、性别为女性、年龄在30~45 岁、职称为高级职称和研究生学历的科研人员;外观设计的第一发明人主要集中在教学科研系列、内科、性别为男性、年龄在30~45 岁、职称为高级职称和研究生学历的科研人员。从整体上来看,学历越高、职称越高,外科系统、年龄在30~45 岁授权专利越多,对于这部分科研人员今后要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的培训,切实地让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其中护理人员主要集中在实用新型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易转化,实用性强,管理部门应帮助他们畅通转化途径,持续推进护理创新与转化,进一步推动护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护理人员、教学科研人员和卫生药剂人员将是本院后期今后专利挖掘的重点对象,管理部门应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和培训力度,带动这三类人群积极申请专利,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见表5。

表5 2010-2020 年医院授权专利第一发明人的社会人口学特征

2.5 本院专利转化情况

本院的专利转化起步比较晚,2016 年才开始出现专利转化。2010-2020 年共转化专利46 项,占2010-2020 年授权专利的5.10%,这与我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率普遍较低一致[5-8],这也印证了医学科技成果转化不同于工科,医学创新成果转化本身是一个周期漫长、投入巨大的工程。临床医生从发现临床痛点到走向市场落地应用,成果转化需要经过申请专利、样品、产品、临床试验、注册和市场营销等过程,过程漫长而复杂,其中能从发现临床痛点做成样品,已经是一般医院能做到的极限。成果转化过程中涉及到项目分析、估值、转化方式、伙伴选择与合同签订、样机中试与生产等工作,以及产业、资本、人力、监管、物价等多项相关要素的对接等,需要系统专业的服务体系来支撑医院科技成果转化的链条尤其漫长。本院转化项目中转化发明23 项,实用新型12项,软件著作权11 项。由图2 可知,2016 年转化刚有起色,2017-2019 年转化也不多,2020 年达到高峰,这些与国家政策以及医院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有关。本院专利转化方式比较单一,只有直接转让和普通许可,其中直接转让44 项,占95.65%,普通许可2 项,占4.35%。2016 年本院周宏灏院士团队精准医学和个体化用药领域的7项发明专利和40 项应用技术以协议定价方式一并转让给上海泛亚基因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转让费2.2 亿元,其中每项专利转让费2 600 万元,合计1.82 亿元,应用技术转让费4 000 万元,该技术转让,无论是一次转让的成果数还是转让费,均创本院科技成果转化的纪录。

图2 2016-2020 年专利转化情况

2.6 本院专利转化合同和金额数

2016-2020 年本院共签订专利转化合同21份,合同金额总计24 498.5 万元,其中单项合同金额最高达到了2.2 亿元,具体区间如表6 所示。大部分合同集中在100 万以下,占到57.14%,500万元以上的转化有2 项,占14.29%。由此说明医院的开拓性创新工作还做得不够,今后要创新转化模式,挖掘代表性项目,实现更多的从“0”到“1”的突破。

表6 2016-2020 年专利转化合同区间分布

3 医院专利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近年来,本院科研人员的专利意识得到了加强,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都有了较大提高,但通过我们的数据分析和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医院的专利工作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3.1 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逐年升高,但科研人员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转化意识亟需加强,优秀成果缺失是制约成果转化的第一要素

近年来,本院对医学科研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医学创新成果储备不断丰富,但是适合转化的优质成果尚待挖掘。长期以来,科研人员在以往科技评价政策导向下,重项目、论文、成果,在完成科研项目后,往往习惯于发表论文、热衷于成果鉴定及申报科技奖励,却忽视了对产出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后续转化[9-10],导致丧失了专利申请的新颖性,有些重大原始创新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和转化,加之医务工作者对转化政策不了解以及对于转化途径了解有限,在转化过程中对于市场预期与现实需求有所脱节,导致转化失败。

3.2 以实用新型专利为主,发明专利数量较少,获授权的专利失效多、维持时间短、转化率较低

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实用新型专利采取初步审查制度,审查周期短,申请和维持费用低,手续简便等特点[11],而且医院工作人员工作任务重,所以受到临床医生和护士的青睐[12],随之产生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高于发明专利申请量的情况。再者,本院有些科研人员对专利作为一种知识产权应有的市场价值完全不理解或理解不够,其申请专利的目的只是为了考核、结题、获得学位、升职称、获得科研奖励等其他目的,而不是为了将成果推向市场,继而产业化形成对科技进步有用的技术和产品,所以这部分人达到目的后便放弃维护,而且专利维持费用高、专利得不到后续转化,导致专利权带来的预期收益小于专利维护费,发明人不再继续缴纳专利维持费。

3.3 缺乏科学有效的专利管理体制和专利管理人才

本院没有设立专门的技术转移机构,是由科研部负责成果转化工作,缺乏专门的服务岗位,专业化服务能力也明显不足。医院虽然有专门的人员进行专利管理,但由于种种原因,对专利申请、维持、放弃等环节的管理比较粗放,只是停留在审批与统计的层面上,专利管理也没形成标准化的流程,然而专利管理工作从一开始的材料整理、专利申请、审核、申请费用、专利维护、专利检索与分析、产权转让、技术转移等一系列环节都涉及到复杂的法律、财务等领域,专业化要求高,组织协调性强,每一个环节必须统筹安排,统一管理。此外,缺乏科学有效的专利管理体制和高业务水平的专利管理人员、加强熟悉科研业务和成果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培养技术经理人和专利人代理人,特别是培养既懂成果转化,又具备法律、财务、市场等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当前本院专利管理工作急需解决的难题。

3.4 缺乏专利转化保障平台和转化政策

有的科研人员的职务发明专利实际上很有创造性和实用性,在临床上解决了或者简化了很多临床和护理问题,也受到了患者的积极评价,但是他们苦于没有合适的平台把这项技术转化和产业化,最后只能停留在初步想法和小试这个阶段,最终“流产”。所以医院缺乏把科研人员、技术需求者以及投、融资机构、社会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吸引到医院建立的统一的技术服务转化保障平台的能力,从而阻碍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推动和保障能力的进一步提升。由于高校附属医院的公益性和资产的国有性,科技成果作价入股存在现实问题,股权激励政策受限或难以落实[13],国资处置受限等问题都是阻碍科技成果转化的绊脚石,所以高校附属医院急需解放这些问题的转化政策红利。

3.5 尚未建立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体系

在三级医院绩效考核政策出台之前,本院并未将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纳入到单位的绩效考核体系中去,多侧重于论文及课题,导致重学术轻转化。因为在科研人员职称评审,评先评优时转化的权重很小甚至没有,所以科研人员的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不高。再者对于科技成果转化从业人员的激励以及晋升机制尚不健全,专业服务人才流失较严重。

4 改善医院专利管理和转化的对策建议

医院专利管理水平提高不能一蹴而就,需建立长效机制,应该着眼于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有步骤、分阶段实施,要构建全过程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完善各类科技成果转化路径[14-17]。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本院授权专利数量较多,但存在专利质量还不够高、转化率较低等问题。鉴于此,我们针对专利工作现状,从转变观念、形成导向,健全完善专利组织架构、制度政策,促进专利转化的角度出发,提出以下管理对策。

4.1 加深科研人员专利意识,树立正确专利观

科研人员的专利意识是提高专利数量与质量的前提[18-20],专利的本质是工业产权,是为了鼓励创新,而给予新技术一定时间市场独占地位的制度[21]。医院专利的最终目的是转化为促进人类健康的措施和策略,从而实现专利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国家的产业转型战略做出贡献。因此,要通过院领导、科研管理部门以专家讲座、实例介绍、创新转化培训、科技成果交易会、创新创业大赛等方式多方面多层次宣传国家、地方、医院科技政策,通过各种政策制度的有效激励,建立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体系,营造重视专利成果的氛围,引导科技人员树立正确的专利观念,摒弃将专利用完就置之不理的状态,促使医院的专利申请质量有效提升,为专利推广造势,提高专利转化率。

4.2 优化专利管理流程,从源头实施全程管理

随着医院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的增加,应把专利管理工作深入到整个科研管理工作中去。专利管理人员应对专利撰写方式、审批原则、相关法律问题等操作环节有深入理解,并熟知科研工作中的各项专利制度要求,对于各种专利咨询性问题做到能准确快速地同答,并能为科研人员申请专利和专利转化提出可行性操作方案,必要时候引入前述高质量代理机构来医院坐班指导,为医务人员提供专利申请、布局、运营服务。专利管理工作的规范流程应从发掘专利资源、申请、授权、转化、监管与维护每一环节建立起,并制作出每一步具体的操作规范流程。科研人员应从科研计划制定前,将专利等知识产权的保护贯穿科研计划始终。项目管理部门应从申请立项、执行、直至验收每一环节建立起专利工作的规范流程,并明确具体知识产权目标。

4.3 建立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畅通专利转化渠道

科技创新如果只停留在论文、成果、实验室里,那必然就会丧失科研的根本目的,拥有专利不是目的,专利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产业化[10]。医学科研成果只有经过推广运用才会产生效益,才能推动国家的知识产权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本院的专利转化还在起步阶段,尤其是护理学科和外科系统专利多,且实用性好,转化相对容易,我们应尝试建立多层次多渠道技术交易网络,进一步加强与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专利代理机构和生物医药企业的战略合作,借助各种媒介广泛宣传,并借力政府转化平台,及时将专利成果信息传递给企业,为医院的专利转化搭建“政、企、医、研、金”专利实施保障平台。充分整合政府、中介、金融、企业等各方资源[12-23],探索和建立适用于医学科技成果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全链条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创新线上线下互动互补的知识产权服务模式,积极推进专利权作为无形资产的质押贷款和投融资,为医院提供知识产权分析评价、运营实施、评估交易、保护维权、投融资等一站式服务。

4.4 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多渠道引入社会资本

以转化为导向,设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多渠道引入社会资本,助推成果转化,实现“孵化+投资”双轮驱动成果转化模式。依托医院成果转移孵化中心,充分利用中南大学双创示范基地、中南大学科技园等资源,加强与金融机构、创投机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合作,持续优化包括项目筛选、创业导师、团队构建、投资对接、商业加速和后续支持的全过程孵化服务,打造以成果转化为主要内容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创业服务体系。

4.5 大力实施湖南“三高四新”战略,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激发创新活力,探索医研政企合作新模式,创新国有资产管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建设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基地

2020 年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勉励湖南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本院应在湖南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政策背景下,积极举办创新技术大赛,通过举办科技创新大赛的形式搭建创新技术的交流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同时通过“移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平台,创建“智慧医疗创新大赛”品牌,并辐射带动全国。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专题培训,提升科研人员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认识。联合第三方服务机构,针对重大课题和优势学科团队进行专利挖掘和布局,收集转化需求,在路演资料改进、转化方案制定、项目孵化落地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服务。整合各方资源,利用政府、学校、研究机构和高新企业的优势资源开展实质性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加强科研院所与药企、医疗器械企业合作,使其成为医院的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创新国有资产管理,理顺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系统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框架下国有资产管理问题,解决医院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持股主体不清晰的难题。

4.6 建立湘雅特色成果转化推广体系

4.6.1 加快转化高地“共建”体系,集聚转化要素 持续加大高水平临床转化研究的持续投入[5],积极争取政府、企业及院校资源,探索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研发、临床应用、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等环节的“全链条”创新[14,24-25]。依托中南大学技术转移示范基地、知识产权中心、知识信息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建设技术转移专业化机构,完善“综合管理+转化运营+信息服务”三位一体的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体系;创新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模式,理顺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系统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框架下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加强与国内外产业基金等投资机构的合作,依托多产业领域投资生态圈构建,项目提供合作渠道和应用场景,加速推进产业化。

4.6.2 注重转化成果“共享”体系,践行转化惠民 以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为核心,以300 家协同创新网络单位和互联网医院以及3 000 家医联体机构为载体,在全国范围内搭建医学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三级网络体系。通过三级网络实施适宜技术推广、基层培训、远程医疗服务、健康扶贫、科学普及等多种形式的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4.6.3 促进转化合作“共赢”体系,拓宽转化格局 将本院特色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骨关节、皮肤免疫性疾病、糖尿病等疾病诊疗标准规范、指南共识推向全国;加速肿瘤疫苗、智能手术机器人系列产品、脓毒症药物、新型抗纤维化药物、骨关节炎新型靶向药物、抗癌新药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诊断试剂盒等一系列在国际、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的重大产品的落地。

猜你喜欢
本院科研人员科技成果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河南: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法治保障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企业科研人员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
国家食药监总局:促进监管科技成果转化
快来看,科学家都支持睡懒觉啦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