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数字化转型:背景、内涵与发展路径

2022-10-11 06:30徐汝君
时代经贸 2022年9期
关键词:转型财务数字化

徐汝君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长春 130062)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

(一)政策背景

近些年来,有关数字经济、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政策红利得到充分释放,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企业数字化发展。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会议时指出,世界经济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企业要顺应时代变化,把握机遇,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赋予新动能,推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企业全新发展。在政策加持下,传统产业支柱会快速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2021年2月,国资委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指出,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手段。《“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把构建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体系作为重大任务和重点工程,提出着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完成智能制造发展等具体任务。

(二)技术环境

外部技术发展推动企业内部的数字化变革。数字革命伴生的产业革命驱动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来不断提升传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抵御不确定性风险的能力。一方面,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革新与应用改变着传统企业资源的范围和边界,数据要素正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另一方面,5G、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规模化集成应用,正全方面赋能企业提质增效和价值共创。此外,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和产业生态,为企业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发展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价值链的全新制造和服务体系。

(三)行业背景

社会经济正在全面数字化,企业数字化转型正成为企业的“必选题”。企业数字化转型促使我国数字经济优势进一步凸显,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根据《2020中国企业数字转型指数研究》,数字化转型在对传统制造业的成本进行有效缩减的同时,也使得营收增加了近三成。与此同时,在近几年的疫情影响下,各行各业都感受到了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巨大机遇。在全新智能商业环境下抓住发展新机遇,驶入数字经济快车道并实现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的核心发展目标。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涵

(一)企业数字化转型概念

深刻理解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涵,是企业满足现实需求,制定数字化战略和实施行动的重要指南。在学术研究中,尽管没有对企业数字化转型达成统一概念,但是对其中某些关键要素已达成重要共识。第一,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业务活动的重塑。企业通过制定全方位企业数字化战略,充分运用新一代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优化业务流程及管理体制,实现组织架构的变革及商业模式的创新;第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实现价值共创,通过改变企业运作模式,改进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从而保障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增长的能力;第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在于提升产业结构的生态化水平,数字化转型已经开始在包括零售、旅游、汽车、互联网、医疗、教育、能源等多个行业内应用,正成为重塑产业结构的重要动力。

(二)企业数字化转型意义

首先,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商业决策效率,强化商业决策质量。在数字时代,企业应以大数据分析作为引擎过滤,并筛选出准确有效的信息,依靠智能算法做出决策,降低对个体经验的依赖,从而使企业高效决策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其次,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用户价值。现代智能技术完整地呈现出一个虚拟数字化空间,使用户摆脱了实体的束缚,能够从多个渠道接收有关任何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的信息,从而获得特定产品与服务。

最后,数字化转型能够重塑组织结构。在新一代数字化技术的驱动下,组织结构带来了颠覆性改变。企业之间的数据孤岛通过云技术得以连接,构建出相通的商业网络,消除了组织的内外边界。数字转型能力体现在组织外部的研究多聚焦于市场。组织通过线上平台了解市场变化,与合作战略伙伴共享业务数据,实时交换商业思路,快速吸收跨界资源,实现共赢。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路径

(一)战略制定

数字化理念渗入到组织发展过程当中,企业应根据当前自身数字化程度,结合企业发展方向,从而制定出一套清晰的数字化发展战略,确保企业转型成功。王永贵等提出从企业对数字化的资源投入和对组织适应能力的判别这两个维度,将数字化转型战略划分为四种不同的战略类型:变革依赖型战略、生态导向型战略、业务主导型战略和技术主导型战略。埃森哲公司在2021年提出要以强化企业运营效率、驱动业务增长或变革、增强客户体验、变革商业模式等为目的,制定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传统企业在面临复杂多变的数字化转型中,要想实现企业各层面的联结和协作,离不开科学、严谨、高效且特定的数字化转型战略。

(二)模式匹配

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关键在于正确匹配符合企业制定战略目标的转型模式。企业不同的战略目标类型,对应的数字化转型模式也是多样的。例如,中国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把重点放在提升客户体验上,为客户提供自助智能金融服务系统,提高客户办理业务的效率;华为公司提出在数字化2.0时代的数字化转型实践围绕“生态与可持续”的目标,从手机移动端渗透到智能家电,实现万物互联,构建出公共智能服务平台,致力打造全新的商业模式,引领与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微软公司根据自身数字化层次明确了产品化思维的数字化转型战略,以客户互通、员工提升、业务流程重塑、产品与服务转型等数字化转型模式,来实现产品化思维和业务创新。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首先要认清企业自身情况,结合实际生产和业务流程中出现的阻碍,分析企业内部组织变革和数字化资源投入,确保转型战略与模式相匹配,从而提升企业价值,提升客户满意度。

(三)能力形成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智转型能力是领导者和员工、团队、组织等不同层面主体基于数字经济转型背景,通过积累数智化知识,构建知识运用和学习行为相融合所形成的能力体系。不同主体的数智化学习过程是企业数字转型能力形成的关键路径。第一,最高领导者要不断坚持战略性知识和战略式学习行为互动耦合的学习,形成强大的数字化战略洞察力。第二,员工根据用户场景需求积累的场景化知识,促进场景式学习行为有效开展,形成员工层面的数智能力。第三,团队的整合性知识指导整合式学习行为,以团队为单位覆盖到企业全员,实施企业战略经营机制。第四,通过组织制度化知识和自治式学习行为互动耦合形成组织生态能力。在数智转型能力形成之时,企业需要加深不同层面主体与组织文化的深度融合,培养群智共享的理念和价值观。

(四)科技赋能

在战略的引领和数智能力支持下,企业战略可有效实施。通过智能科技为企业各个生产环节赋能,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目标。通过智能机器代替人力、智能化车间改造,全面替换传统流水线制造方式到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系统,在此基础上推出需求端的个性化定制和同行上的网络化协同等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生态系统。使企业从独立封闭的生产流程向网络化、连续化生产转变,达到企业生产效率提升与产品品质优化;应利用好工业互联网释放的红利,打造数字化转型的支撑平台。企业应根据具体行业的特点以及运作方式,引导市场平台以数据为纽带,打破信息孤岛,开放共享网络,将制造产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运营数据、技术迭代、管理思维等多要素全面互联,在经营管理、产业设计、生产制造、过程控制、产品测维等关键环节形成闭环和资源优化,达成供应链、管理链、服务链、产业链高效协同。

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

(一)企业数字化转型与财务数字化转型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公司未来管理能力提升的重要着力点,以某制造型企业为例,其企业数字化主要包含产品研发数字化、生产运营数字化、产品服务数字化和经营管理数字化。其中,经营管理数字化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一环,纵向以集团管控为核心,集成整合资产、人事、财务、供应链、风控等既有信息化建设成果,打破数据壁垒,建设实时、动态、共享的数据中心,提升集团综合管控和决策效率;横向以精益管理、产业链协同为方向,提升市场、技术、产品、管理的感知能力,提升流程运行效率、管理协同能力、决策支撑能力,助推企业数字化目标达成。

从职能上看,财务作为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最终环节,是企业天然的经营管理数据中心,是实现经营管理数字化的有力抓手。财务数字化转型要从财务会计数字化、业务支持数字化、管理会计数字化、决策支持数字化四个层次共同发力,通过财务会计数字化奠定财务管理根基,奠定组织、数据、管理基础;通过业务支持数字化促进财务深入业务价值链,赋能业务经营活动优化提升;通过管理会计数字化,搭建预算管理、成本费用管理、绩效管理组合拳机制,提升经营管理整体效能;通过决策支持数字化洞察企业经营过程,实现财务助力经营管理科学决策。

(二)某制造型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实践

1.以财务转型支撑整体产业数字化转型为战略。该制造型企业将财务数字化转型战略与整体数字化转型战略融为一体、同频共振,以国资委“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政策要求作为引领,紧密围绕公司数字化转型战略,以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为核心,以创新、变革、提质为动力,以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致力于提升经营数字化管控能力,为经营管理驾驶舱建设提供可靠数据。结合公司“十四五”战略规划,围绕组织再造、流程再造、核算再造、信息系统再造,重构公司财务管理体系,实现公司各业务系统数据向经营管理数据的自动、实时、高质转换,为公司经营管理决策赋能,支撑公司整体产业数字化转型落地,构建与“受人尊敬的世界一流企业”相匹配的世界一流财务能力。

2.以客户体验提升驱动财务数字化变革为模式。该制造型企业财务数字化坚持以业务为驱动,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型模式。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管理模式变革,形成高效运行、高质输出、助力价值创造的财务数字化管理能力。从用户需求角度来看,首先,满足管理层对财务管理实现价值创造的需求:变事后记录为事前预测,支持公司战略和运营;加强预算管理,降低公司运营和财务处理成本;强化会计政策统一、透明化的管理,提供高效率的运作支持;强化对子公司的风险识别和管理。其次,为终端用户提供高效运营、流程可视、高效审批、精准支付的良好体验。最后,满足对监管部门提出的合规、准确、及时的要求。

为满足以上需求,一方面,基于端到端业务流程重构,明确各项财务流程及处理标准,与前端业务系统进行数据集成,实现业务数据向财务数据的自动转换,大幅提升业务效率和体验;另一方面,通过数据逻辑内嵌信息系统,实现业财数据自动转化、高质量输出,依托公司经营管理驾驶舱建设(见图1),最终实现经营管理分析实时输出,大幅提升决策支持能力,提升高层管理人员决策体验。

3.以数字化转型助推财务转型能力建设为目标。该制造型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坚持以助推财务管理转型为目标,借力财务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三方面的财务能力:一是优化以核算为代表的基础财务能力,借助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创新应用,全面改进财务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同时扩大财务数据采集的范围与时效,奠定数据基础;二是提升业务支持能力,加速业财融合进程,使得财务能在提示业务风险防范、指示业务改进方向等方面充分发挥价值,实现财务支持业务经营实战;三是提高战略决策支持能力,进一步拓展财务的数据采集能力,汇聚和贯通内外海量信息,利用科学的模型、算法辅助管理层决策,最终实现战略决策由主观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轨,全面激发财务对战略决策的支撑作用。搭建“三位一体”的新型财务管理体系,有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战略型转型,促进企业各类资源整合,充分发挥财务在资源配置、流程监管、数据加工等方面的优势,为企业有效决策和价值最大化服务,有效促进企业的持续、有效、健康发展,进一步助推企业改革转型和管理提升。

4.以共享中心建设承载数字化转型落地为核心。该制造型企业以中台理念为核心,建设贯通前端业务系统,更新迭代灵活,需求响应迅速,扩展应用便捷的“小前台,大中台,稳后台”的分布式信息系统构架。以财务共享中心建设为承载,实现与前端业务的流程融合、信息系统融合和数据融合。通过广泛数据采集及数据清洗、加工、处理和分析,促使数据可以在具体场景真正地发挥价值。

利用数据技术,对前端信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采集、清洗加工和数据治理,并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沉淀,借助数据建模和数据算法能力,挖潜数据价值,服务于不同应用场景的需要。同时基于经营管理者的管控诉求,该制造型企业建立管理会计报表可视化平台,以直观、多样的可视化图表展示财务关键KPI以及企业经营情况,实时预警风险,及时实施防控,真正实现数据驱动,辅助经营管理者进行决策。

猜你喜欢
转型财务数字化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