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环境-旅游经济耦合协调的北京市旅游经济发展对策

2022-10-11 06:30王丽娟高丽敏
时代经贸 2022年9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京津冀区域

王丽娟 高丽敏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北京 101101)

研究理论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给区域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和影响日益增大,区域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问题因而也成为各个方面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很多国家和地区开始认识到发展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从城市旅游经济高速发展中,不断思考和探索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方向和模式,研究内容涉及可持续旅游的评价指标体系、可持续旅游管理及环境管制、旅游与环境伦理、生态旅游、旅游与环境资源的相互影响等方面。我国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这一领域进行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旅游环境的保护、容量与承载力、旅游经济与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与协调发展等,并逐渐向系统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国内外关于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从定性到定量,再到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实证研究过程。国外的研究起步早、水平高,理论层面上的研究更加深入,内容也比较完善。国内相关研究起步则相对较晚,但在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及其对环境影响显著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于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相关研究,由早期的更多关注旅游经济贡献度的研究,开始重视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相互影响的研究,说明人们在关注旅游自身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开始关注旅游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以及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

研究方法

快速而持续发展的旅游经济要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也能够对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城市旅游经济系统和城市生态环境系统这两大系统以及系统内部的要素相互影响、互相作用,也就是物理学中交互耦合的协调发展过程。这一过程的真实状态可以通过协调发展度模型进行反映,它一方面可评判一个地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两个系统之间耦合关系的协调状况,另一方面也能科学测度出该地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的高低差别。

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或协调发展系数)的计算模型为:

式(1)中,D为协调发展度;C为协调度;T为综合发展评价指数,用于测量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整体效益或发展水平;α、β为待定系数;f(x)、g(y)为旅游经济综合效益函数、生态环境综合效益函数。

选取2004-2019年北京市旅游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方面的18个指标,进行协调发展度的计算,具体指标及数值见表1。所有指标数据均来源于《北京统计年鉴》《北京市旅游统计公报》等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具有可靠性和权威性。

表1 北京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度评价指标体系

测度结果与研究结论

运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计算北京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度,计算结果如表2、图1、图2所示。

表2 北京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性测度结果

表2中的协调发展类型是根据协调发展度D值以及f(x)与g(y)的关系进行的判定。判定中主要借鉴国内外常见的评判标准,以0.2个D值(D的值域为0-1)为基本单位,划分为良好协调发展类、中度协调发展类、勉强协调发展类、中度失调衰退类、严重失调衰退类五大类型,并结合f(x)与g(y)的大于、等于、小于三种对比关系确定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是否同步或哪一方面发展滞后。

测度结果显示:第一,2004-2019年北京市旅游经济综合效益函数f(x)和生态环境综合效益函数g(y)均呈快速且稳步增长态势,且f(x)一直超过g(y)快速上升(见表1、图1),表明北京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快于生态环境效益增长速度,但2016年开始,北京市生态环境效益快速增长,2019年二者已进入良好的同步协调发展阶段;第二,综合发展指数(T)、协调度(C)和协调发展度(D)整体都呈上升趋势,尤其“十三五”期间,上升趋势明显(见表1、图2),协调发展等级从中度失调(2004-2014年)、勉强协调(2015-2016年)、到中度协调(2017年)、再到良好协调(2018-2019年),整体趋于优化状态,表明北京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状态越来越好,二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对策建议

为保持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北京市在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应注重旅游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并协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将二者的差距协调在可控范围内,具体应着重发展全域旅游、生态旅游、低碳旅游、休闲旅游和智慧旅游,并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实现区域生态环境协同发展。

(一)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全域旅游

由于人们旅游需求的日益丰富和多样化,旅游业开始与其他产业进行融合,产业边界模糊并外延,催生出新的旅游业态,产业融合也已成为当前旅游业的重要发展方向。虽然近年来北京旅游经济发展迅速,总量增长明显,但总体上还是以传统、狭义的旅游业为主,与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相比,旅游产业附加值依然较低。因此,应加快全域旅游的发展。

在全域旅游概念中,旅游的发展要在产业融合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北京旅游业的发展要立足首都发展规划,加大与文化、信息、科技、农业、工业、商贸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力度,建立长效产业融合机制,不断开发旅游新产品、发展旅游新业态,促进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加强与文化、文物、规划、城建、国土、商务、园林等资源管理部门以及交通、环保、民政、广电出版等协调管理部门在统筹资源、开发产品、创新服务、有效监管方面的统筹协调联动,以形成多产业联动,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

(二)立足环境保护,发展生态旅游和低碳旅游

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可以在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共赢发展,因此,在旅游发展中必须立足于城市环境的保护与完善,选择生态旅游、低碳旅游等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旅游发展模式。

1.加快北京生态旅游的发展。北京是全国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也是开展生态旅游较早的城市。2008年,北京率先制定了《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评定规范》,大力推动生态休闲旅游的全面发展和优化提升,引导旅游业在发展中注重资源与环境的保护,致力于实现北京市旅游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

今后北京要从政策和措施的角度深入思考“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与“全域旅游全覆盖”的旅游发展方式,按照区域差异进行区域分工,发挥各区域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实行差异化发展。北京生态旅游发展中要整合好各区域各类生态系统要素,打造新业态集聚区,进行旅游区域特色定位,做好现有城市生态旅游产品结构的调整,开发出更多更好的城市生态旅游产品。

2.发展低碳旅游,促进旅游城市成长方式的转变。低碳旅游已经成为全球旅游业发展趋势,“低碳城市”成为城市转型发展的新标杆。

北京在低碳旅游发展中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以“尽责旅游”目标为引领推动旅游全行业的低碳发展。旅游企业要依照低碳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开展产品设计、产品开发、产品销售、产品售后及服务评估等具体工作环节,充分展现企业优秀诚信、对环境负责的社会形象。旅游行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都要培养低碳发展的意识,并能将低碳旅游发展理念传递给游客,在旅游中能适时引导游客参与并践行低碳旅游,形成游客对低碳旅游的自觉接受与认可,全民助力推动旅游行业低碳化发展,提升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北京经济结构低碳转型。

(三)发展城市休闲旅游,助力城市环境建设

城市休闲旅游是城市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宜居的城市氛围是开展城市休闲旅游的环境基础,更是影响旅游者出游决策的重要因素,也是北京城市建设的目标。

目前,北京在旅游发展和环境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亟需强化城市休闲旅游发展,助力城市环境建设。北京市要利用自身旅游资源,依托景区、产业及环境,设计开发丰富多彩的休闲旅游产品,打造好的生态休闲旅游项目,探索适合北京的休闲旅游发展模式和路径,系统平衡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促进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北京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北京在休闲旅游发展中,要充分利用其丰富、优质的文化和旅游资源,进行深度的文旅融合。近期,北京的12个“市级旅游休闲街区”和2个“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公布,北京休闲旅游已进入稳步发展阶段。

(四)发展智慧旅游,打造绿色北京

发展智慧旅游是当今旅游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北京发展“绿色北京、科技北京、人文北京”的内在要求,更是实现北京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方式。2011年北京开启“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十年来,北京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今后仍要继续坚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继续完善智慧旅游基础设施。依托智慧城市平台,加强旅游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提升互联网、物联网、传感技术等整体信息化水平,在游客安全保障、紧急救援、环境保护等方面与其他部门共同协作,充分利用智慧城市平台进行宣传和演绎,提升品牌影响力。

二是加快智慧旅游产业融合及转型升级。借助科技创新,不断完善北京智慧旅游网络应用、旅游查询、旅游预约、旅游咨询、旅游自助等平台。

三是借助环境保护技术,为北京旅游经济发展护航。将先进的环保技术、精准的信息技术引入到城市旅游的发展中,对城市旅游的重要承载区域进行精准测量,加快环保技术在城市旅游系统的应用,保护城市自然景观、生物多样性、自然/人工系统,以及促进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

(五)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实现区域生态协同发展

2014年“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座谈会”召开,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被提到国家战略层面,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强力推动,京津冀旅游已进入协同发展的快车道。

北京作为京津冀区域中心,要加强与津冀两地密切联系,顺应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打破区域发展界限,全力推进区域生态协同发展。提升北京的旅游环境承载力,加强旅游流的传输功能;强化与津冀之间的旅游合作,增强其旅游流扩散功能,规避由于旅游流过于集中而导致的交通拥堵、服务质量下降、旅游体验品质下降、旅游竞争力下降等问题,实施以北京为核心的京津冀区域环境协同治理,充分发挥北京周边城市的生态功能作用。今后应着重树立区域生态协同发展理念,建立区域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区域旅游合作促进生态建设,构筑京津冀旅游协调发展的生态格局。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京津冀区域
分割区域
基于BM3D的复杂纹理区域图像去噪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研究
区域发展篇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