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血管成像对评估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的价值分析

2022-10-13 03:55黄学桥林焕逵郑汉艺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2022年3期
关键词:一致性影像学脑梗死

黄学桥,林焕逵,郑汉艺

佛山市中医院放射科 (佛山 ,528000)

0 引言

脑血管狭窄为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在出现脑血管闭塞或者狭窄之后,侧支循环便开始建立或开放,从而起到有效增加脑灌注的效果。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最为重要的便是早发现早治疗,因此需要及时采用科学的影像学检查方式明确患者病情,促使患者可以尽早地接受治疗。DSA可以清晰展示动脉闭塞、狭窄以及侧支循环的形成情况[1-2]。但是DSA由于操作较为复杂、费用较高,且为有创检查,导致患者对于该检查方式的接受程度较低。因此,急需选取一种接近DSA检查结果且操作较为简单的方式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3]。CT血管成像(CTA)只需要在患者的肘静脉注射造影剂便可以完成检查,操作较为简单,在行影像学检查的过程中无需侵入血管,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斑块脱落以及血管破损等情况的出现。而且通过图像可以对脑梗死情况进行很好的评估。目前,在临床上CTA技术逐渐成熟,仅需要使用少量的显影剂便可以获得清晰度较高的血管图像,而且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评估效果。而且随着近年CTA检查分辨率以及图像分析功能的增强,CTA技术在头颈部脑血管成像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8年月至2021年5月我院所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在59~73岁,平均年龄(65.12±5.01)岁。本次研究对象均在入院后接受DSA以及CTA检查。排除标准:对造影剂过敏者;合并心源性脑梗死病史的患者。

1.2 方法

CTA检查方法:使用GE Revolution CT仪对患者进行检查,检查的范围包括颈外动脉、双侧颈动脉以及颈内动脉颅外段共606条血管以及一级和二级侧支循环共1 111条血管。在对患者进行CTA检查时,要求患者采用仰卧位,并禁止吞咽,经肘动脉注射造影剂碘佛醇。对患者进行CTA扫描,所获得的图像使用EBV工作站进行处理,采取平面重建等技术获取图像。

1.3 观察指标

CTA颈动脉狭窄评估标准如下:<30%为轻度狭窄,30%~70%为中度狭窄,70%~100%为重度狭窄,100%则认为闭塞。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一致性以Kappa值为判读标准,其中以Kappa>0.8~1.0认为具有高度一致性,0.6~0.8则可认为具有中度一致性,<0.4则表示不存在一致性。AUC的判别标准如下,>0.9认为价值较高,在0.7~0.9则认为价值中等,0.5~0.7则认为价值较低,低于0.5则认为基本不具有价值。

2 结果

2.1 CTA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评估效能

研究结果表明,采用CTA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狭窄评估结果与金标准的评估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且评估价值较高(Kappa值为 0.8~ 1.0,AUC> 0.9,P< 0.01)。 对 于颈动脉狭窄的程度与金标准的评估具有中度的一致性而且评估价值也处于中等水平(Kappa值为0.6~ 0.8,AUC为 0.7~0.9,P< 0.01), 具 体见表1。

表1 CTA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评估(n)Tab.1 Evaluation of CTA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2.2 CTA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评估

研究结果表明,采用CTA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侧支循环评估结果与金标准的评估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且评估价值较高(Kappa为0.8~1.0,AUC>0.9,P<0.01),具体见表2。

表2 CTA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评估(n)Tab.2 Evaluation of collateral circ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by CTA

3 讨论

脑梗死为脑科疾病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特别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需要及时的治疗,要保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预后。患者脑血管的狭窄程度与临床医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患者的预后效果密切相关。脑血管狭窄为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而侧支循环开始建立或开放,可以起到有效增加脑灌注的效果。患者颈动脉狭窄或者闭塞均可以导致患者出现缺氧性损伤以及脑补缺血等情况的出现,而此时机体为了保证脑部的供血便会促使血液经过侧支循环从高压流向低压,来对缺血区域的血供进行代偿[4-5]。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较为理想的侧支循环是有效减少异常的凋亡,从而为临床医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争取时间。

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最为重要的是早发现早治疗。在临床上DSA为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以及颈动脉狭窄程度的金标准[6]。而且该种影像学方式较其他检查方式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可以对血管的位置以及狭窄程度进行较为直观的观察与评估,并明确侧支循环血管的走向,从而对代偿情况等进行准确分析。但是DSA影像学方法在具有以上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不可忽视的缺陷。该检查方式是一种有创检查方式,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检查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血管痉挛以及诱发斑块脱落和血管破裂等问题,甚至有可能导致颅内出血等问题的出现,而且存在操作较为复杂、费用较高等劣势,导致患者对于该检查方式的接受程度较低,因此急需选取一种接近DSA检查结果且操作较为简单的方式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而以上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该检查方式的劣势也使得DSA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了限制[7-9]。因此需要找到一种可以替代DSA的影像学检测方式,来避免以上情况的出现,并达到DSA生物检测的准确度。而且由于该种检查方式具有便捷、微创且侵袭性较小等优势,在临床上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范围[10-11]。

CTA属于微创检查方式,不仅操作简单,在行影像学检查的过程中无血管侵入性操作,可有效地避免斑块脱落以及血管破损等情况的出现。目前在临床上CTA技术也逐渐成熟,仅需要使用少量的显影剂便可以获得清晰度较高的血管图像,而且通过图像处理技术便可以有效提升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评估效果。有研究表明,CTA检测结果与DSA相比,检测准确率可以高达89%,因此使用CTA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检查中可以尽早明确患者脑侧支循环的状态,从而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指导。相较于DSA检测方式,CTA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应用度较广,可以通过图像可以对脑梗死情况进行很好的评估。表明该影像学检查方式具有操作较为简单、灵敏度、准确性较高等优势,特别是随着近年CTA检查分辨率以及图像分析功能的增强,在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建立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应用[12-13]。CTA对于颈动脉狭窄的程度与金标准的评估具有中度一致性而且评估价值也处于中等水平。但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结果进行明确之时仍需结合血清学等指标来提高最终的结果准确性。

综上所述,CT血管成像可以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提供准确性更好的参考结果,而且在本次研究中,CTA与DSA的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检查中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而且该影像学检查方式具有微创且操作简单等优势。因此CTA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检查中可以尽早明确患者脑侧支循环的状态,从而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指导,对于患者的预后也具有较强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一致性影像学脑梗死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Kappa角一致性分析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基于事件触发的多智能体输入饱和一致性控制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