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2022-10-14 12:52陈勋源余新
黑龙江医药 2022年5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血小板

陈勋源,余新

三明市第一医院 心血管内科(福建 三明 36500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因患者冠状动脉在短时间内出现急性供血减少,甚至是完全中断,以至于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现有临床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冠脉痉挛、动脉炎等有着密切关联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STEMI)是具有较高再发心肌梗死的AMI类型[1]。目前,ST段抬高心肌梗死多以PCI手术急救为主,并在造影前、术后采用药物治疗控制患者病情发展,可实现良好的综合效果。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是治疗ASTEMI的常用药物,特别是替格瑞洛是一种新型的血小板聚集抑制药物,属于环戊基三唑嘧啶类(CPTP)口服抗血小板药物,为非前体药,可与P2Y12 ADP受体可逆性结合,临床用药效果显著[2]。本文以104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的临床治疗效果作如下具体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资料来自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4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男58例,女46例,男女比例29∶23,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1.24±3.47)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5~4h,平均时间(1.68±0.22)h。纳入标准:①严格依照《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3],符合ASTEMI诊断标准;②发病至入院就诊时间<12h者;③无合并有严重肝肾异常者;④无精神障碍,可配合完成治疗者;⑤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因器质性病变所致的心脏疾病;②合并有恶性肿瘤疾病者;③对本次治疗所用药物不耐受者;④临床资料不全、相关记录数据不完整者。

1.2 分组与治疗

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4例ASTE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其中,对照组男28例,女24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61.57±3.5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3h,平均时间(1.48±0.26)h。观察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62.04±3.29)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5~4h,平均时间(1.71±0.21)h。经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院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两组患者造影前分别实施如下治疗:对照组服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和阿司匹林片,具体用法用量是氯吡格雷300mg,阿司匹林300mg。观察组在对照组的用药基础之上,将氯吡格雷改用替格瑞洛片,具体用法用量是替格瑞洛180mg,阿司匹林300mg。经PCI术后,分别实施如下治疗: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75mg/d,阿司匹林100mg/d。观察组给予替格瑞洛180mg(2片),早晚各服用1片,阿司匹林100mg/d。两组患者治疗周期预设3个月。

1.3 观察评价指标

(1)比较分析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情况。(2)比较分析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ST段回落情况[4]。其中回落良好是ST段下降指数(STR)∈[50,100);不良是ST段下降指数(STR)<50%。(3)两组患者在3个月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出血事件、胃肠道不良反应、呼吸困难)的情况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时段的LVEF和LVEDD指标值情况

在心脏功能方面,观察组治疗1个月、2个月和3个月时的LVEF和LVEDD的指标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时段的LVEF和LVEDD指标值情况

2.2 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时段的ST段回落情况

在ST段回落方面,观察组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时ST段回落的良好率明分别是82.72%、91.02%和95.13%,显高于对照组的71.63%、80.57%和88.62%(P<0.05)。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时段的ST段回落情况 [n,%]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累计发生不良反应3例(5.76%),对照组累计发生不良反应4例(7.68%),无显著性差异(x2=0.624,P=0.674<0.05)。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n,%]

3 讨论

随着现代人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我国ASTEMI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为威胁中老年群体的常见心血管疾病。目前,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以PCI手术急救为主,可有效实现血管再通和快速恢复心肌再灌注,临床应用价值显著[5]。但是,在造影前和PCI术后,患者还需进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这是PCI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保障。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是ASTEMI抗血小板常用药物,在与阿司匹林的联合用药之下,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栓的发生及出血风险,具有广泛且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反馈[6]。因此,ASTEMI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成为ASTEMI临床治疗的研究热点,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本研究数据显示,104例患者经治疗后心脏功能均有所好转,其中观察组治疗1个月、2个月和3个月时的LVEF和LVEDD的指标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均可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这主要是因为:氯吡格雷作为常见的血小板抑制剂,其主要药理作用是对蛋白质受体结合实现阻断,并选择性抑制与血小板的受体结合,在改善患者血液循环等方面效果明显[7]。替格瑞洛是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属于P2Y12受体拮抗剂,能够在用药治疗中与P2Y12迅速结合,对保护患者神经组织、改善血液黏稠度均有显著效果[8]。但是,替格瑞洛在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方面,效果优于氯吡格雷,主要表现为观察组患者的ST段回落的良好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对于降低心血管不良反应等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在对两者药效作用的差异性分析中发现,替格瑞洛具有明显的用药优势:①替格瑞在与受体的结合过程是一个可逆过程,也就是说患者在停服替格瑞洛之后,血小板可快速恢复,这就有效降低了出血风险,也对心功能改善起到重要保护作用;②在代谢方面,替格瑞洛无需经肝脏代谢,且生物活性高、见效快,可直接形成药效。而氯吡格雷在药效的行程中,还需肝脏P450酶激活方可形成药效,故而在治疗中药效较为缓慢[9]。

用药安全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的重要基础,从不良反应来看,观察组累计发生不良反应3例(5.76%),对照组累计发生不良反应4例(7.68%),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表明,无论是氯吡格雷还是替格瑞洛,在与阿司匹林的联合用药治疗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无差异性,两者的用药安全性一致。目前,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用药广泛,临床用药反馈良好,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安全性高,对于提高PCI治疗效果起到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中,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显著,可改善心脏功能、提高ST段回落,且用药安全性高,降低了出血、胃肠道不良反应等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血小板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吃氯吡格雷最好测下基因
氯吡格雷抵抗须防范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血小板偏高对身体的危害是什么
氯吡格雷和奥美拉唑药有冲突
血小板减少会有“小红点”吗
每日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