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XCEL解决配载业务的最优经济组合

2022-10-17 09:35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2年9期
关键词:计费单元格最大化

□ 袁 杰

(金山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镇江 212200)

1 配载业务概述

1.1 定义

配载运输是在充分利用运输车辆的额定载重量和运载容积的基础上,合理安排装载的货物及运载方法的业务模式。

1.2 特点

①机动灵活、发运速度快。

配载运输可实现中小批量货物的集中装运,方便了中小企业及个人客户,灵活程度高,装满一车即可发运,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等货时间的浪费,发运速度快。

②运输费用小。

单一货物的运输由于运载货物密度和装载货物密度之间的差距,会造成车辆运载空间的浪费,从而导致运输成本的上升。而配载运输可发挥其搭配运输的灵活性,使货物综合装载密度接近车辆装载密度,实现装载运能的最大化利用,从而降低单位运输成本。

③技术装载要求高。

配载运输是将不同货物进行合理搭配运输,以发挥最大运能为前提。如何合理搭配货物装载,使得运输工具的实载率达到100%,体现了运输管理者或配载运营单位的技术装载能力,对从业者的经验和要求提升至更高一个层次。

1.3 配载原则或要求

①轻重搭配原则。

轻重搭配原则即在货物配载时,要求重货和轻货搭配装载,实现车辆运能的最大化利用。在公路运输配载行业,一般将1吨<3立方米的货物称为重货,1吨>3立方米的货物称为轻泡货,1吨接近3立方米的货物称为重泡货。在实际装载时,将重货或重泡货装载于车辆的下方,并做到重量分配平均,不能偏重,否则会影响运输安全。将轻泡货装载于重货的上方,做到装载空间的填充,实现运载空间的最大化利用。这也是配载最重要的、最首要的原则。

②同属性货物,可以配载。

在配载的过程中,要注意不同种类货物的化学性质是否稳定,货物的尺寸是否规则,有无包装,是否会对其他货物的包装有损伤,是否会有串味等影响其他货物质量的风险。

③大不压小、重不压轻。

装载时,大的货物、重的货物先装;小的货物、轻的货物后装。

④先送后装、后送先装。

先装后送货的货物,后装先送货的货物,并结合大不压小、重不压轻的原则,统筹考虑装载顺序。

⑤液态物质要密封。

装有液态物质的容器要密封,不能发生泄露的情况。

⑥特殊商品,特殊防护。

易碎、怕压、易变形的货品要施加特殊防护,提高运输的安全性。

2 配载运输发展概况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和国外贸易量的不断增加,我国配载行业的发展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2.1 新兴配载企业及从业人数不断增加

以江苏无锡为例,由于该市具有天然的区位优势,地处交通要道且公路网发达,每年的新增配载企业及从业人数不断增加。

2.2 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由于配载行业从业资质及入行门槛较低,往年虽有很多的新兴企业加入,但由于从业者经营管理能力和从业素质参差不齐,且受货运市场的周期波动及恶意竞争影响,导致各配载企业服务水平有高有低,运输的质量和时效等不能得到良好的保证,货损、货差、配载价格不透明、不公平等现象时有发生,导致部分配载需求企业顾客经济利益受损。

但近年来,随着配载市场本身市场机制的调节,部分服务水平差、企业信誉不好的配载企业逐渐被淘汰出局;部分小、微型配载企业也通过兼并、合并、联营等方式,由竞争转向了合作,业务资源共享,自我约束,相互学习,净化了配载企业的竞争环境,同时也帮助配载市场稳定市场价格,做到公开、透明,使其健康、绿色地发展,不断提高配载企业服务水平。

2.3 网络信息化程度提高

现代配载企业开拓市场的方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业务员跑市场式的传统方式。无论是配载企业找客户,还是客户(货主)找车源,都可以借助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提供的货源或车源信息,达成交易。以“中国第一配载网”为例,该公司成立于2012年10月,是一个免费物流信息的配货平台。该平台汇集了大量的物流公司、货车司机以及货主,使得物流公司与货主、货车司机与货主之间有了更为高效、便捷、省钱、省力的沟通平台。且随着配载市场需求的不断加大,提供中介信息的平台企业也越来越多,其中大多采用会员制,这也是该类型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

2.4 区域辐射服务能力加强

配载运输往往是专线运输,即固定地往返于两个城市之间,对于固定城市周边的小批量货物的运送服务能力并不是很强。近年来,经济不断发展,货运量不断增加,这就要求配载企业提升对固定城市的周边辐射能力。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配载行业已经实现了以中心城市(货运量较大的城市)为中转或集散地,服务周边中小货运量的城市,由城市间的服务范围提升到了区域服务能力,甚至实现了多中转站的区域物流,提升了物流服务水平。可以说,这是快递行业的发展雏形,但配载行业的区域服务能力仍无法满足中小企业货主的运输需求。

3 配载运输行业收益最大化经营思路分析

下面我们就以配载行业常使用的13米平仓半挂车为例,来探讨配载收益最大化的思路。

3.1 定价步骤

3.1.1 确定运载工具运能

①确定额定载重量。

车辆的额定载重量的确定主要由货厢长度和牵引动力为决定依据,在运输车辆的行驶证中可以查阅,并喷涂于车门处。根据我国现行道路运输相关要求,13米平仓半挂车的额定载重量大多在35吨左右,为便于后续研讨,现假定为35吨。

②确定运载容积。

根据体积公式:体积=长*宽*高

以13米平仓半挂车为例,长度为13米;宽度(内净空宽)一般为2.4米;高度:根据我国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普通货车装载的高度从货物的顶点到地面不能超过4米,扣除车厢底板到地面的高度(1.6米左右),货物实际装载高度为2.4米。结合容积(体积)公式,可测算出13米平仓半挂车的运载容积为74.88立方米,省略为74立方米。

综上查阅和测算,13米半挂平仓车的运载能力为35吨,74立方米。

3.1.2 确定货物种类

结合上文所述,配载行业将1吨<3立方米的货物定义为重货;将1吨>3立方米的货物定义为轻泡货;将1吨接近3立方米的货物定义为重泡货。配载行业在计费时,重货按重量收费,泡货按体积收费,重泡货按重量或体积收费均可。故在计费时,先确定好货物的种类,然后计费。

3.1.3 结合成本,确定收益目标

假设该汽车的单趟运营成本为3000元,收益目标为3500元。

3.1.4 定价

结合车辆的运能,假如全部装载重货,可装35吨,则重货计费100元/吨;假如全部装载轻泡货,可装74立方米,则泡货计费47.29元/立方米,求整,47元/立方米。

3.2 经济效益最大化组合的探讨

如前文所述,配载行业是通过货物的搭配运载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下面我们就假设两种货物,来探讨不同配载方式下的经济效益及给予我们的启发。假设有甲、乙两种货物:甲的重量体积比为1∶1.5,即1吨的体积为1.5立方米;乙的重量体积比为1∶6,即1吨的体积为6立方米。由此可见,甲为重货,按重量计费;乙为轻泡货,按体积计费。

装载方案一:先装甲3吨,剩余运能装乙,推算经济效益。

推算演示:①甲装3吨,占4.5立方米,计费100元/吨,收益300元;②剩余运能为32吨,69.5立方米,可装乙11.58吨,69.5立方米,计费47元/立方米,收益3266.5元。

可见,在装载方案一中,车辆总共装载甲、乙两种货物14.58吨,74立方米,总收益3566.5元。

装载方案二:先装甲6吨,剩余运能装乙,推算经济效益。

推算演示:①甲装6吨,占9立方米,计费100元/吨,收益600元;②剩余运能为29吨,65立方米,可以装乙10.83吨,65立方米,计费47元/立方米,收益3055元。

方案二中,车辆装载甲、乙两种货物共计16.86吨,74立方米,总收益3655元。

对比装载方案一和方案二,方案二的总经济效益高于方案一。比较两种方案的实载率,两种方案的总装载体积都发挥了车辆的最大容积,但方案二的装载重量高于方案一,经济效益较好。

得出结论,货物的实际装载量需要在体积和重量上同时达到车辆的运能,才能实现车辆的最大经济收益。

3.3 运用解方程组的形式,寻找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货物搭配组合

依据以上结论,只有实际装载在重量和体积上同时达到车辆的最大运能,才能使经济效益最大。故设装载甲货物的吨位为X,乙货物的吨位为Y。

结合各自货物的重量体积比和车辆的运能,列方程组如下:

解得:(舍去小数点后两位)X为30.22吨,Y为4.78吨;此时最大的经济效益为30.22*100+4.78*6*47=3022+1347.96=4369.96元。

因此,在给定的车辆运能和确定的计费方式下,由于车辆的运能发挥不同,即实载率不同,导致搭配装载的经济效益不同。采用方程组的形式,可以快速找到发挥车辆运能最大化,且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货物搭配方案,体现技术装载。

3.4 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衍生思考

以上,我们列举的甲、乙两种货物,搭配装载的最大经济收益为4369.96元。如果换两种货物,车辆和定价不变,看看搭配的最大经济效益又是如何。

例:丙、丁两种货物配载,丙的重量体积比为1∶1,丁的重量体积比为1∶10,演算最优的经济组合和最大的经济收益。

结合货物种类分析,丙为重货,按重量计费,丁为泡货,按体积计费。且同理,设装载丙的重量为X,丁的重量为Y,列方程组如下:

解得:(舍去小数点后两位)X为30.67吨,Y为4.33吨;此时最大的经济效益为30.67*100+4.33*10*47=3067+2035.1=5102.1元。大于4369.96元的甲、乙两种货物的最大经济收益。

对比甲、乙搭配与丙、丁搭配,我们发现,两种搭配方案,装载的车辆一样,定价一样,且都实现了最大化的实载率和最大化的经济收益,但丙比甲的密度更大,更“重”,丁比乙的密度更小,更“轻”,故后者的搭配最大收益高于前者。

因此,当搭配的两类货物,重货密度更大,轻泡货密度更小时,车辆的经济效益更高。由此,对于配载企业而言,寻找更“重”、更“轻”的货物并进行合理搭配,是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方向;对于货主而言,可以在计费之前,测量确定货物的重量体积比,偏离重量体积比1∶3,“更重”“更轻”的货物更好“还价”,节省配载运费。

4 运用EXCEL解决配载业务的最优经济组合

运用EXCEL表格来解决配载业务的最优经济组合,是运用方程组的形式选择最优经济组合的计算机处理技术。根据已知车辆信息以及货物重量体积比的数据,运用EXCEL表格能够快速地计算出货物最优的经济搭配方案。

4.1 两种货物的最优经济组合

首先以两种货物为例,结合以上论述,假定已知车辆为13米半挂车,长度、宽度、可装载高度分别为13米,2.4米,2.4米,额定载重量为35吨;并已知有两种货物,货物A及货物B重量体积比分别为1:1.5及1:6,要求EXCEL表格能快速计算出A、B两种货物的装载重量和体积,如图1所示。

图1

设计步骤一:创建空表,表格格式如图2所示。

图2

设计步骤二:根据解方程组思路,在相应单元格内输入相关运算公式:

①“C6”-“C9”合并单元格:输入“=INT(C5*E5*G5)”

②“C16”单元格输入:“=C7-C17”

③“C17”单元格输入:“=(C6-C7*F11)/(F12-F11)”

④“F16”单元格输入:“=C16*F11”

⑤“F17”单元格输入:“=C17*F12”

设计步骤三:将已知数据输入相应单元格,看表格推算的“最优经济组合”,如图3所示。

图3

表格运算的最优经济组合:货物A=30.22吨,货物B=4.78吨,与上述用方程组解题结果一致,故设计成功。

4.2 三种及以上货物的最优经济组合

然而,在实际的配载中,很少有两种货物的搭配运载,有的甚至多达十几种,我们仍然可以采用EXCEL表格来运算。

我们仍然采用13米半挂车为例,载货的长、宽、高不变,货物装载比例及重量体积比清单如表1所示。

表1

设计步骤一:设计空表,并将已知数据填入,如图4所示。

图4

设计步骤二:

①“C6”单元格输入:“=INT(C5*D5*E5)”

②“H11”单元格输入:“=(D11*F11+D12*F12+D13*F13)/(D11+D12+D13)”

③“H14”单元格输入:“=(F14*D14+F15*D15+F16*D16)/(D14+D15+D16)”

④“C20”单元格输入:“=C7-C23”

⑤“C24”单元格输入:“=(C6-C7*H11)/(H14-H11)”

⑥“E20”单元格输入:“=C20*D11/(D11+D12+D13)”

⑦“E21”单元格输入:“=C20*D12/(D11+D12+D13)”

⑧“E22”单元格输入:“=C20*D13/(D11+D12+D13)”

⑨“E23”单元格输入:“=C23*D14/(D14+D15+D16)”

⑩“E24”单元格输入:“=C23*D15/(D14+D15+D16)”

(B11)“E25”单元格输入:“=C23*D16/(D14+D15+D16)”

(B12)“F20”单元格输入:“E20*F11”

(B13)“F21”单元格输入:“=E21*F12”

(B14)“F22”单元格输入:“=E22*F13”

(B15)“F23”单元格输入:“=E23*F14”

(B16)“F24”单元格输入:“=E24*F15”

(B17)“F25”单元格输入:“=E25*F16”

运算输出结果如图5所示。

图5

由此可见,运用EXCEL表格解决配载货物的最优经济组合是可以实现的,并且快速准确。

5 总结

随着经济的发展,公路运输及配载行业的需求不断扩大,利用EXCEL技术解决货物搭配的最优经济组合,既是行业发展、降低成本、提升效益的需要,也是在现代技术下提升车辆利用率的有效方法。笔者相信该方法的运用和普及,必然会推动配载行业的发展,并为广大从业人员提供提升经济效益的思路和管理方法,为配载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帮助。

猜你喜欢
计费单元格最大化
一种基于实际GIS底图的精准计费方式探究
合并单元格 公式巧录入
流水账分类统计巧实现
勉县:力求党建“引领力”的最大化
5G融合计费模式设计研究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tudying Abroad
基于J2EE的计费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玩转方格
玩转方格
刘佳炎:回国创业让人生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