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新思路

2022-10-19 18:03方平
人民交通 2022年5期
关键词:农村公路公路质量

文 / 方平

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缺乏建设资金

农村公路在建设过程中主要依靠政府方面的资金投入,但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为低下,使得许多公路建设项目难以有效落实,资金的短缺导致公路管理与养护缺乏相应的保障,这一定程度上对农村公路使用寿命造成了不良影响。与此同时,我国尚未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当前农村公路基础落后,建设任务重,资金需求量大,且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主要靠中央和省、市补助以及地方自筹,投入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了农村公路的建设发展。

服务与管理能力低

就目前农村公路管理情况而言,首先是农村公路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不统一,缺乏系统性、科学性。二是农村公路管理队伍力量薄弱,技术人员缺乏。三是职工缺乏科学系统的培训,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四是资金严重不足,农村公路体量大,缺乏必要的装备和设备,管理手段跟不上。五是管理层面缺乏政策支持,缺乏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受技术、人员、经费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农村公路难以做到建设、养护和管理的统一,导致农村公路普遍存在服务与管理能力偏低的问题。

公路建设质量不高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加大,农村公路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与国省道相比仍存在建设质量不高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受资金影响,农村公路在结构设计方面标准低,路面基层强度与厚度不达标,农村公路建设缺乏科学合理的设计。

另外,农村公路招投标普遍存在低价中标,施工企业力量跟不上,使得农村公路建设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同时,农村公路建设数量持续增加,社会监理和政府监督难度不断增加,施工管理不规范,建设管理力量严重不足,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农村公路建设质量。

公路养护滞后

农村公路建设是促使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公路的后期养护则是增加公路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就目前农村公路养护情况而言,政府对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投入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管理人员力量不足,素质跟不上,技术人员培训不及时,养护队伍和养护设备不能满足要求,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农村公路的养护质量,造成农村公路病害不能及时消除,影响了农村公路的使用寿命,也造成了大量财力、物力、人力的浪费。

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策略

加强投入资金

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为解决农村公路发展面临的问题,地方政府应加大农村公路资金的投入,及时出台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方面的政策,比如安徽省人大出台的《安徽省农村公路条例》、合肥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的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合肥市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对农村公路管理机构、人员、经费以及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资金作了明确规定,政府财政每年将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规定了市、县两级财政分担比例,有效解决了农村公路资金不足的问题,促进了农村公路事业的健康发展。

强化公路建设管理

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农村公路建设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有着直接联系,只有强化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才能有效提升农村公路建设效率。

一是交通主管部门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科学规划,确保农村公路规划合理性。要针对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合理解决农村交通困难问题,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二是要科学合理制定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制度,完善农村公路建设管理责任机制,确保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三是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要严格执行“四项制度”和“七公开”制度。将项目业主负责人及电话、技术负责人及电话、年度计划、补助政策、招标投标、施工管理、质量监管、资金使用、工程验收等信息按照交通运输部“七公开”规定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农村公路建设在建设过程中也可以聘请村干部或老党员、老同志参与监督,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公路建设,让农民群众充分认识到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重要性,最终达到优化公路建设管理质量的目标。

加强监督管理

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由于农村公路质量控制难度大、参与施工人员素质偏低,管理方式缺乏科学性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路质量。因此,为改变该现象,应及时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的监督管理,从而实现提升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的目的。

首先,农村公路单个项目较小,施工单位获益也相对小,但在选取施工单位时,也应通过招投标形式选择工程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等,并依据法定流程签订相应的施工合同,使其能按照合同规定的内容开展施工管理工作,有效保障农村工作施工质量。

其次,在实际建设农村公路的过程中,为保证施工质量,还应全面落实社会监理、群众监督、企业自检及政府监督等互相结合的保证体系,有条件可采取招标选择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全过程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为提高公路建设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再次,农村公路建设的管理人员,应重视组织质安机构,全方位负责农村公路建设安全管理与质量监督工作。

此外,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可充分发挥当地人民群众的监督管理作用,让各个村子的村民代表共同参与农村公路建设,对施工安全、施工质量等进行监督,以此达到提高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的目的。

提高养护水平

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养护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路使用寿命。通过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不仅能大幅度提升农村公路施工的综合效益与安全性,也有助于提高公路事业发展水平和质量。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结合当前公路养护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策略,为农村公路养护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目前,农村公路养护分为日常养护和养护工程两类,日常养护可以分区域、分路段采取委托或外包的形式,把公路养护任务落实到每个村子、家庭或贫困人员头上,将农村公路养护与脱贫攻坚相结合,解决部分脱贫岗位。养护工程可以实行公开招投标确定专业养护队伍进行养护。

四是基层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可聘请乡村道专管员从事农村公路管理工作,要重视提升养护人员专业素养,定期组织他们进行学习,不断提高养护管理人员专业技能,促进农村公路养护质量与水平的提高,为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科学规划布局

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应注重科学规划公路布局,不断完善公路设计工作,确保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

首先,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时,应先结合本地农村社的地形地貌及实际发展情况,保证农村公路能与附近国道、省道相匹配,避免盲目建设的情况。在公路规划建设期间,还需兼顾统筹仓储物流站点与农村客运站点,保证农产品能顺利运出农村,有效提高农村公路的覆盖面与通达率,进而为农村社会发展提供较为便捷的交通运输公路。

其次,农村公路设计人员还应深入各个农村开展实地调查,细化到各个村民居住点,结合当地发展水平与地理地形条件进行设计,并兼顾人文景观与历史古迹的保护、生态与自然的共生等规划农村公路建设方案,做到发展有序、计划明确。在农村公路设计方案中,还需标明行政村名、里程、具体路线等,注重以县乡镇、国省道公路为基础框架向两边蔓延,通过充分利用老路,适当加宽路基,增强抗灾能力等强化公路建设的整体效果。

强化施工标准

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为确保公路建设的整体质量,应及时强化施工标准,加强施工管理工作。

一方面,工作人员需对农村公路施工现场的材料进行细致管理,确保施工质量能够达到施工具体要求。对此,相关建设部门可聘请专业技术检测公司检测现场材料,若发现材料不合格,应及时清出场地。

另一方面,施工管理人员需加强把控整体施工技术,在建设工作开始前,严格培训施工工作人员,不断提升其综合能力与素质能力,并帮助工作人员明确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意义,使其能提高自身责任意识,从而促进我国农村公路建设的顺利开展。

与此同时,针对当前农村公路建设期间过于追求数量的现象,相关部门还应重视统筹规划,将农村公路建设和精准扶贫脱贫、乡村振兴战略等工作有机结合,确保公路质量,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我国交通运输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就目前建设情况而言,普遍存在建设资金缺乏、建设标准低、质量差等不足之处,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顺利开展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为转变该现象,地方政府应加大农村公路资金投入,优化公路建设标准,强化农村公路监督管理,提高农村公路养护水平,促进农村公路建设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农村公路公路质量
交通运输部:预计今年累计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5万公里
“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关于农村公路经济创新的思考
三问农村公路
农村公路的建设与养护须多管齐下
公路造价控制中的预结算审核
质量投诉超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