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培勋《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作品演绎研究*

2022-10-19 08:18李思颖
大众文艺 2022年19期
关键词:变奏曲作曲家蝴蝶

李思颖

(星海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学校,广东广州 510000)

广东音乐作为一种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内容,在广东地区主要区域与周边地域传播广阔、广为流传。这种音乐早期仅集中在珠江三角洲一带扩散,最初期主要是以粤剧过场音乐和烘托气氛所使用的表演用的小曲,直至二十世纪初,慢慢发展而成能够用以独立演奏的器乐作品,流传到广东以外的区域后,就被称为广东音乐。广东音乐又称为“粤乐”,而该种音乐凭借岭南地区的发展特色,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

在19世纪初期,广东音乐文化就已经开始出现和发展,至今已经拥有很多年的发展历程,出现了许多的作曲家和演奏家,如吕文成、何柳堂先生等。21世纪初期,由于江南丝竹影响,吕文成将二胡引进港、澳,创制粤胡(又称高胡),后又加入扬琴、秦琴等,并以高胡为主奏乐器,后来又加入洞箫、笛子、椰胡等丝竹乐器,乐队进一步扩大,并产生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步步高》《平湖秋月》等作品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后来广东音乐发展迅速,广东音乐创作乐曲多达300首,有民间流传“凡有华侨处,即有广东音乐知音”之说。后期广东音乐也成为许多作曲家改编作品的原型题材,进一步发展成为各种乐器的改编作品,包括钢琴改编作品,如:《平湖秋月》《旱天雷》《步步高》《卖杂货》《思春》《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等等。这些作品在创作的时候,都一定程度地融合了西方作曲手法,又一定程度的保存了广东音乐特有的一些艺术特点,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本文着手于陈培勋先生改编的钢琴作品《双飞蝴蝶主题变奏》,通过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手法等方面的分析与研究,提出自己在演奏该作品方面的一些观点与建议,希望能够为以后学习这一作品的演奏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的创作概述[1]

《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是陈培勋先生的代表作,在中国钢琴作品文献中,是被广泛演奏的曲目之一。陈培勋先生1921 年出生于中国香港,1939 年进入上海国立音专作曲系学习作曲,后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陈培勋先生早年在香港生活居多,受广东小调、粤曲及粤剧等粤语地区的独特音乐的影响,创作了多首钢琴独奏作品。在20世纪五十年代先后创作了《卖杂货》《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旱天雷》《思春》。在“文革”期间,又创作了《平湖秋月》。其中《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是这五首作品中篇幅最长的,是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练习的优秀作品。

1953年创作的《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脍炙人口、深受大众喜爱,是陈培勋先生具有广东音乐风格的作品之一,被誉为最具有广东风味的“粤调”作品。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艺术指导思想的影响下,许多作曲家都在探索如何结合西方作曲手法结合中国传统音乐特色,使钢琴能够更好地表现和演奏中国传统音乐。在这一创作环境的影响下,陈培勋先生于 1954年写下了这部作品。《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这一作品结合了钢琴这西洋乐器本身的各种演奏特点和特性,又保留了广东音乐的“原汁原味”,因此它在我国的钢琴教学和实践演奏中,都具有很高的学习价值。

二、《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的创作特点[2]

作品主要以粤剧小曲《水仙花》和广东音乐《双飞蝴蝶》为主要题材来构思创作。粤曲《双飞蝴蝶》的主题性格轻松活泼、无忧无虑。由于是过场音乐,多数乐句都要重复一次,故“双飞”源于此。可以想象两只花蝴蝶在缤纷的花海中追逐嬉戏的场景,春意盎然。当然,演奏起来也不一定非要套用题目联想。据一位著名钢琴家回忆,在20世纪九十年代,这位钢琴家为此专门前去讨教陈老先生,没想到大作曲家居然说:“广东音乐的曲名一般没什么具体含义”,甚至补充“读起来怎么好听就怎么命名。”

《水仙花》是一首抒情的、中慢板的粤剧小调音乐,(又称《仙花调》),由于它的旋律与江南民歌《茉莉花》几乎一模一样,也有可能是《茉莉花》被流传到广东后形成的。陈培勋先生将两者融合发展,通过变奏,使作品色彩丰富,生动鲜明。

《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作品主要由八个部分组成。主调性为A商调式,曲式结构为变奏曲式。主题部分是“双飞蝴蝶”的曲调原型,为A 商调式,由ff进入,音乐坚定、有力,为整首作品奠定基调。结构分析如下:

表1

由上表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品采用了中国传统五声调式布局,使用传统的中国五声调式转调手法,采用了异宫异调、调性转移、同宫转调等手法,来回在商调、徵调间交替进行。广东音乐的特点之一——善于转调,在本曲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各变奏调性色彩多变,并且流畅自然,赋予了作品极高的音乐表现力。

这首变奏曲有两个主题。主题A与A1是原调《双飞蝴蝶》小调;A2是这一小调的早期加花调;A3使用《柳青娘》的加花调,并加以扩张和发展;主题B使用《水仙花》的加花调;B1使用小调《水仙花》(北方称为“茉莉花”);B2是《水仙花》早期加花调的发展,作曲家利用《水仙花》和《双飞蝴蝶》在音调上的相似性,将二者糅合到一起,加以发展后推进构成了乐曲的高潮;尾声转回《双飞蝴蝶》的原调。

三、《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的演奏要点和建议[3]

一方面,钢琴演奏者对于作品的理解和演绎,很大部分是基于对作曲家和作品创作背景、结构构思、和声运用的理解和解析。只有在理解了作曲家的创作理念、创作手法等内容的基础上,演奏者才能够更好地表达作品,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作品做二度创作,使自己的演绎更具灵感和激情。

另一方面,所有的作品演绎都离不开钢琴演奏技巧的支撑,想要更好地表达作品,那么对作品中所必须具备的演奏技巧和要点也要训练到位,这样才能使演奏者的演奏技巧得到更好的展示,更加准确的表达和演奏作品。下文,本人就针对该作品应该注意的一些技术和演奏要点提一些建议:

1.把握好作品的速度与情绪

《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这一作品在乐谱上不仅有基本速度标记,还有节拍标识,因此在演奏时要尽可能细致地看好每个变奏的速度要求,并理解它所包含的不同感情,同时借助节拍器标识的速度演奏,以便于更好地体现作曲家的意图。

例如:主题A,作曲家提示的速度术语是 Largamente,译为“广阔地”,通常可以按广板的速度演奏,甚至有点接近“散板”。情绪比较庄重、严肃、宽广,带有“开篇”的感觉。变奏A 1,作曲家的速度术语是Allegro ma non troppo,译为“不太快的快板”。这里右手高音的旋律声部轻快灵巧,左手伴奏声部是切分节奏,并带有跳音标记,应该演奏得短促富于弹性一些,表现出轻松闲适的情绪。总的来说,作曲家在每个变奏的不同标注,更加便利于我们更好地解读和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思维,但是一定程度也约束着我们的演奏要在作曲家标识范围内发展自己对音乐的思考和演绎。

2.掌握好八度音程技巧

如谱例1和2所示,在主题A,左手声部是以连续的八度音程构成的,这像是在模仿乐队里的所有乐器在低音区同度齐奏,加上是二分音符,所以其音响效果是开阔的、粗重的、苍劲有力的,可以看出作曲家最首先是要突出主题的庄严肃穆这种情绪。其次,作为开篇,这样也像是幕前的序奏。而从演奏上来讲,这就需要演奏者左手八度技巧训练要过关,才能随心所欲地表现出所要表达的厚重、广阔绵长的音色效果。到了主题B2段,作曲家要把音乐发展推向高潮,他采用了八度织体扩大化的手段,营造出饱含热情、激昂辉煌的效果。此处对演奏者左右手的八度和弦音程技巧要求较高,只有掌握好八度音程训练的演奏者,才能够自如的将作曲家所要的辉煌广阔的效果表现出来。

谱例1

谱例2

3.适度理解中国钢琴作品的音乐取材,用以更好地支撑演奏者的演绎处理。

《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这一作品改编是陈培勋先生以广东音乐为原型的基本题材创作而成,所以我们经常在作品中看到一些钢琴对民族乐器的模仿奏法。例如谱例3所示A2段乐谱谱例中,A标识部分作曲家将拉弦乐器(高胡)演奏的旋律融进钢琴演奏中,那么我们在演奏的时候应当适度考虑到原有题材所用乐器的演奏特点,音色需粘连,避免出现颗粒性。B标识部分演奏时要格外注意作曲家标记的术语leggiero,译为“轻快的”。左右手的触键切忌太重太连太粘,只需要用指尖的力量,表现出灵活、轻盈的音乐形象。跳音和断句都要严格按照谱面标记来弹,才能表现两只蝴蝶交错有序的生动画面,也可以想象成它们在草丛中忽起忽落、飘忽不定的动态。

谱例3

又如谱例4、5所见,两处谱例的作品原型乐器是扬琴,是对扬琴演奏音色的模仿,所以建议演奏者在演奏时,指尖和手掌都要有一定的支撑,手腕则需要松弛,通过有一定硬度的手指的快速跑动,发出犹如扬琴“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色,具有亮度、颗粒、且富于弹性。

谱例4

谱例5

小结

钢琴作品《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成功地将传统广东音乐的特点与西方作曲手法相结合,在尽可能保留广东音乐风格和特色的前提下,巧妙融合二者,使广东音乐通过西洋器乐——钢琴,以外国人也听得懂的音乐语言,在全球范围内扩散传播。不仅传播了音乐,还展现了中国东方文化独特的民族气息。我们在该作品的演绎中,应当根据乐谱细致解读作曲家的创作构思和手法,通过对作曲家作品创作背景、结构构思,还有根据民族乐器的特点从而发挥钢琴表现的可能性等方面的正确理解和解读,才能够更好地表达作品,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使自己的演绎更具说服力。

①张佩宜.《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的艺术特色与演奏特点分析[J].师道:教研,2010(3).

②参见王熠的《陈培勋钢琴曲〈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的创作特征及演奏处理》.

猜你喜欢
变奏曲作曲家蝴蝶
蒸汽朋克的唯美变奏曲
上兴趣班的心情变奏曲
长大可当作曲家
为了蝴蝶
浅谈王西麟的音乐道路
捉蝴蝶
春日条纹变奏曲
捉蝴蝶
猫咪成长史
变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