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2022-10-19 06:23杨寿志周炳华黄卫民祝晓聪余文忠冯文龙李艳青
脊柱外科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曲度节段颈椎病

杨寿志,周炳华,黄卫民,祝晓聪,黄 伟,余文忠,冯文龙,邓 凯,李艳青

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脊柱关节外科,深圳 518110

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是临床常见颈椎病类型,患者多因颈椎增生和退行性改变导致相关节段单侧或双侧神经根受压,临床表现为颈肩疼痛、颈椎活动受限及向患侧下肢辐射疼痛等,严重者可发生四肢抽搐、肌肉萎缩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症状较轻的CSR患者可通过针灸、按摩或药物等非手术治疗使症状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症状较严重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则需要通过手术治疗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2]。手术治疗的原理是通过解除患者脊髓神经的压迫恢复颈椎曲度和高度。颈椎后路椎板成形术临床疗效满意,但该术式需要剥离椎旁肌,去除部分关节突及椎板间骨质,对椎旁肌起止点造成了破坏,进而影响颈椎稳定性,术后容易遗留颈部疼痛,康复时间长,目前临床应用较少[3]。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由Smith等[4]于1958年首次报道,术后优良率达90%,近年来已成为临床治疗颈椎病的金标准。本研究通过分析ACDF对CSR患者颈椎功能障碍、颈椎曲度的影响,以期为CSR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①综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诊为CSR;②有明确手术指征;③均为单节段病变;④经规范的非手术治疗6个月无效或不适于非手术治疗。排除标准:①合并颈部肿瘤、结核等疾病;②有颈部手术或外伤史;③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根据上述标准,共纳入患者43例,其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为42 ~ 76(58.49±4.63)岁,病程为8 ~ 28(15.37±2.64)个月,病变位于C4,5节段12例、C5,6节段14例、C6,7节段11例、C7~ T1节段6例。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完善三大常规、血型、凝血、胸部X线、骨密度等检查,确定手术耐受性;完善颈椎CT、MRI等专科检查,明确颈椎生理曲度变化、椎间盘变性和膨出、黄韧带增厚、神经根及脊髓受压、椎体骨质增生及椎体后缘软骨钙化等情况。患者全身麻醉后取仰卧位,在颈前右侧胸锁乳突肌内缘做一长3 ~ 5 cm的纵向切口,充分暴露至钩椎关节;切开前纵韧带,显露纤维环外层,剥离并切开纤维环,摘除髓核。然后用咬骨钳分离椎体后方骨赘,切除后纵韧带,适当撑开减压的椎间隙,显露硬囊膜。放置融合器,保持松紧合适。采用钢板螺钉固定,置入负压引流管,缝合切口,无菌包扎。

患者术中切开皮肤前0.5 ~ 1.0 h预防性给予抗生素,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48 h。24 h引流量< 30 mL时可拔除引流管。术后3 d佩戴颈托下床活动,术后第3周开始循序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术前及术后3、6个月,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5]评价颈椎功能状态,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6]评估颈部、上肢疼痛情况;在侧位X线片上测量椎间高度及颈椎曲度(C2~7Cobb角,C2下终板与C7下终板间的夹角)[7];在动力位X线片上测量颈椎活动度(ROM)[8]。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手术前后数据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所有患者术后颈椎曲度、NDI、颈部和上肢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1);椎间高度、颈椎ROM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表1)。共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脑脊液漏2例、术后血肿及感染2例,常规保持仰卧位,经引流、包扎等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未发生神经根麻痹、吞咽困难、椎动脉损伤、轴性疼痛或融合器松动等并发症。典型病例影像学资料见图1。

图1 典型病例影像学资料Fig.1 Imaging data of a typical case

表1 手术前后疗效评价指标Tab.1 Evaluation indexes of therapeutic effect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N=43,±s

表1 手术前后疗效评价指标Tab.1 Evaluation indexes of therapeutic effect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N=43,±s

注 :*与术前比较,P < 0.05。Note :* P < 0.05,compared with pre-operation.

指标Index术前Pre-operation术后3个月Postoperative 3 months术后6个月Postoperative 6 months NDI 40.96±3.42 27.68±2.21* 19.29±1.39*颈痛VAS评分VAS score of neck pain 3.76±0.62 1.68±0.61* 1.29±0.59*上肢痛VAS评分VAS score of upper limb pain 6.28±0.83 3.92±0.82* 1.67±0.78*C2~7 Cobb角/(°)C2-7 Cobb angle/(°)8.68±3.5716.90±3.59*23.67±3.68*椎间高度/mm Intervertebral height/mm 4.91±0.54 4.96±0.57 4.93±0.55 ROM/(°)38.97±2.2636.78±2.4538.95±2.37

3 讨 论

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方式可分为后路和前路两大类型,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CSR的神经压迫一般来源于前方,若采用传统后路手术,可能对致压物清除不够彻底[9-10]。且有研究[11-13]发现,颈后路手术治疗CSR后将增加颈椎后凸的风险,影响颈椎矢状位曲度的恢复,颈椎矢状位失衡将直接导致颈肩部疼痛不适等症状,降低治疗效果。

ACDF可直接减压,除了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优势外,同时还具有某些独特优势,用于治疗CSR效果良好[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术后NDI降低、颈痛和上肢痛VAS评分降低、Cobb角增大。NDI及颈痛和上肢痛VAS评分可有效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Cobb角是衡量颈椎曲度和矢状位平衡的重要指标,这些指标的改善可以反映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和颈椎曲度的恢复情况[16-18]。患者术前与术后椎间高度、颈椎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手术并未影响颈椎形态及功能。CSR患者髓核突出,椎体后缘和构椎关节形成骨赘,刺激神经根致使神经支配区出现运动、感觉和反射障碍。ACDF在操作过程中不仅摘除了颈椎增生部分,还切除了后纵韧带,以防止术后后纵韧带增生而压迫颈椎神经[19];同时,ACDF术中充分暴露钩椎关节,并剥离其外侧和软组织,以避免椎动脉受损[9];因此,ACDF对颈椎功能障碍与颈椎曲度的改善效果良好。然而,ACDF手术操作空间较窄、手术难度高[20-22],对术者手术技术要求较高,临床医师须不断提升操作熟练度,以获得更佳的术后疗效。

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且未设后路手术对照组,所得结论有待大样本量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总之,结合本研究及既往报道[9-10,14-19]结果,ACDF治疗CSR可有效改善颈椎功能障碍情况,促进颈椎曲度恢复,临床疗效良好。

猜你喜欢
曲度节段颈椎病
高速铁路节段箱梁预制场规划设计研究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心脏超声在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价值
找回消失的“颈椎曲度”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青壮年X线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对诊断颈椎不稳的价值分析
X 线腰椎生理曲度变直对腰椎病的诊断意义
快速阅读理解专练
桥梁预制节段拼装施工技术发展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