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研究热点与展望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2022-10-20 05:43龚俐丹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研究者残疾人政策

龚俐丹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四川 崇州 6370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大力推进残疾人职业教育”的要求[1]。《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2016-2020)》的发布,为提升残疾人职业技能也作了部署[2]。《“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和劳动权益保护”[3],加快了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建设。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对特殊教育来说就要建设高质量的特殊教育体系[4]。在国家高度重视残疾人职业教育的背景下,许多学者对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相关领域展开研究,以促进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文章以中国知网的数据库为来源,以“特殊教育学校”并含“职业教育”为检索项,于2020年12月31日精确检索2000年至2020年的相关研究信息,共检索出501篇论文。在此基础上,剔除述评、报纸、公告等非学术期刊和其他与研究主题不符合的文章,共筛查出有效文献167篇。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Citespace软件针对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领域进行了发文量分析、文献作者分析、机构分析、关键词聚类图谱分析以及关键词频次分析,对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研究热点进行探索。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年载文量分析

本文统计了2000年至2020年关于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文献的发表数量,得出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研究文献时序分布图(见图1)。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研究的相关文献总体呈上升的趋势。2000年至2003年的产出文献都在3篇以内,相对较少。从2003年开始文献产出开始小幅增加,主要原因可能是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为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研究提供了相关的政策支持。2010年后,文献产出增长尤为迅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6年《“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2017年新修订的《残疾人教育条例》、2018年《关于加快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2020年“十四五”规划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都为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加快了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发展。从总体趋势上来看,特殊学校职业教育将继续成为研究者研究的热点领域。

图1 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研究文献时序分布

(二)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高产作者、发文机构和来源分析

从检索到全部文献的作者中,最多的是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的刘俊卿教授,研究方向是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共发表10篇。排名第二的作者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分党委书记、教育学院副院长顾定倩。并列第三的作者有《现代特殊教育》编辑部的沈玉林主编、南京市秦淮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张慧、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王中华、西藏那曲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次仁拉姆等(见表1)。由此可见,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高产作者中不乏该领域的权威人士。

表1 高产作者发文统计量

以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为主题发文量较多的机构(见图2)有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西南大学等。同时,图2展现了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研究领域各机构之间的合作情况。如图2显示,该知识图谱共有109个机构,10条边,网络密度是0.0017,网络密度较小,结构较松散。这说明国内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团体分散,相互之间的合作较少。从合作关系上来看,体现合作关系的节点共10组。分别是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和安庆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青海省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和青海省西宁市聋哑学校、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和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等。机构之间的少量合作呈现了明显的地域性,并且研究机构大多数是师范类院校和特殊教育学校。

图2 机构共现图谱

文献来源分布图(见图3)显示,文献的主要五大来源分别是《现代特殊教育》、《中国特殊教育》、沈阳师范大学、《绥化学院报》、华中师范大学,文献来源占比分别是39%、8%、3%、2%、2%。文献的主要来源是《现代教育期刊》和《中国特殊教育》期刊,这两大期刊都是特殊教育领域的权威性期刊。沈阳师范大学、绥化学院以及华中师范大学也对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开展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对文献来源的分析,说明当前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高度,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

图3 文献来源分布图

(三)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研究内容知识图谱及其分析

时间切片设置成1年,网络节点选择keyword,生成关键词聚类图谱(见图4)。关键词共有119个,208条边,网络密度是0.0296,大于机构合作网络的密度,但是关键词网络密度还应进一步提升,关键词网络结构是比较松散的。Citespace软件基于对关键词的统计,提炼出了以下聚类:教师专业发展、特殊学生、转型发展、多元化、江苏省苏州市、特殊教育等。从关键词聚类可以看出,当前教师专业发展和特殊学生是研究者主要关注的内容,同时多元化、转型发展、特殊教育等也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内容。可能是由于研究者对关键词的定义标准不一致以及Citespace软件不够精确的原因,关键词聚类出现了与研究内容不太相关的聚类。值得关注的是,各关键词之间的同质性过高,说明研究的展开度不高,多学科研究仍有较大的可发掘空间。

图4 关键词聚类图谱

本文选取了关键词频次排名靠前的关键词(见表2),除去“特殊教育学校”和“职业教育”这两个文献检索词及同义词,综合考虑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和关键词聚类图谱,再结合对文献的大量研读,分析得出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研究重点,即教师、课程、政策。

表2 关键词频次统计表

1.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教师研究

对于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教师研究,研究者主要对教师师资、教师培训、教师心理这3个方面进行研究。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导者,深刻影响着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当前,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队伍薄弱,在职业教育方面尤其缺乏,无法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存在实施职业课程的教师由文化课老师或者行政人员兼任的现象,致使教师工作压力增大。教师队伍还存在结构性专业缺失的问题,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比较单一[5]。双师型教师的数量相对较少,缺少特殊教育或职业教育相关的知识背景,且学历水平普遍不高[6]。为解决当前教师队伍薄弱的问题,研究者提出,要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待遇,吸引优质教师;建立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联合高等院校进行师资培训;系统规划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教师的在职培训,加强学历教育和专业进修培训;建立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标准,提升教师素质等方面整体提升师资水平[7]。

对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对特殊人群实施职业教育的重要保障。目前,特殊教育学校的职业教育教师培训缺乏整体规划,培训内容未成体系。教师培训模式主要是邀请专家长期合作模式、校外培训模式、校内培训模式。因此,在师资培训方面,应该实行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相结合的模式;改革教师培训模式,逐渐提高复合型教师的比例;加强特殊教育师范专业人才的培养,逐步壮大师资队伍[8]。

研究者也关注到了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职业教师正面临着多重压力,如面临着个别残障学生具有暴力倾向、教师工作量大、学生就业情况不佳带来的心理压力,以及社会认可度低等问题[9]。因此,特殊教育学校可以为教师设置心理咨询室,为教师提供心理疏导服务;搭建职业教育教师交流合作平台,增强教师的集体感;适当提高职业教育教师待遇,有效保障教师权益[10]。

2.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课程研究

研究者主要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以及课程实施方式展开研究。当前,一些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针对性不强,未充分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缺乏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相当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在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上也缺乏针对性。在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设置上,未能充分考虑职业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就业需求与意愿,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复杂且难度大、针对性差,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学习效果不佳,无法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11]。因此,课程设置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使学生达到就业标准;为不同的残障学生制定职业教育IEP方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2]。

目前,多数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和一般的职业教育学校的结构相差不大。一些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在课程时长的设置方面客观依据不足,主观性因素较多;课程安排广而全,但职业教育的实践课时不足;课程顺序设置上逻辑性不强,课程碎片化,缺乏较强的系统性[11]。针对这些现象,应该根据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构建其独立的课程结构框架;以职业技能为核心,根据残障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和教学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课程设置;适当提高职业教育实践课时的比例,提升课时设置的合理性;参照对应的职业岗位的工作流程以及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来进行课序的设置,增强课程顺序的逻辑性[13]。

当前,多数特殊教育学校开展的职业教育课程在实现方式上存在不足之处,课程的实施者主要是学校,采用班级授课制,实现方式比较单一;企业在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中参与度较低,没有与特殊教育学校建立紧密的联系;家长、普通职业学校师生在职业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参与度不高,忽视了与普通个体进行有效融合[11]。因此,研究者建议拓宽课程实施途径,针对职业教育课程建立实训基地[14];倡导校企合作,强化就业指导;坚持统筹推进,普特结合等方面来优化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实施方式[15]。

3.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政策研究

研究者在政策方面主要从政策的内容、形式、实施来展开研究的。由于政策提出时间较短,法制化水平相对落后,没有相应的政策来规范和引导,对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内容大多只是简单提及,缺乏详细规定,一些政策内容比较浅显,立法层次偏低[16]。因此,针对目前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政策内容缺失的问题,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完善:一是对内容进行整合。采用一致的思想理论和基本原则,完善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政策。二是做出更加明确的规定。对政策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具体措施、目标要求等分别做出更为明确的规定。三是借鉴与创新并行。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教育思想以及我国的实践经验,全面优化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政策[17]。

当前,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政策特色不足,所制定的政策多是借鉴普校的职业教育标准,对于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特殊性考虑不全[18]。因此,为了增强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政策的针对性,研究者给出了以下建议:一是政策要满足不同残障类型学生多样化的特殊需求,体现职业教育对象类别化;二是政策要体现职业教育对学生施行个别化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都能得到满足;三是要体现出职业教育实施过程对无障碍环境的要求,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进行无障碍实训提供保障[17]。

当前,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政策在形式上比较单一,还有待优化。目前专门针对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只有《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这一政策,其他有关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政策都分散在国家颁布的其他政策中,我国目前尚未有专门针对特殊教育学校的职业教育政策[17]。因此,我国应该根据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念、社会定位、整体结构、管理制度等,制定出专门的特殊教育学校的职业教育政策,增强政策的针对性、系统性[18]。

在政策的实施上,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政策的可实施性不强[19]。因此,针对政策在具体实施时的可实施性,研究者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政策要对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战略部署等提出详细、明确的要求;二是政策制定时,用词要体现出政策的强制性、针对性、严肃性;三是要完善具体的实施细则,使政策落实到位,使各级政府部门明确自身的责任[20]。

三、结语

虽然目前特殊学校的职业教育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现有研究仍存在可以进一步探索的空间。

(一)关注残疾人就业问题

从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研究的年发文量统计图可以看出,关于特殊学校职业教育的研究文献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最近几年处于高产阶段,研究者对特殊学校职业教育的关注度正处在持续上升阶段。根据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和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我国将在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因此,不仅要把义务教育搞好,也要加快特殊教育的建设,让各级各类的特殊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在国家大力提倡残疾人职业教育的背景下,残疾人就业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未来需要研究者对残疾人就业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以切实提高残疾人的就业率为重点。如可以制定帮扶政策,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强部门联动,重视就业统计工作;提升就业指导水平,推进精准服务;拓宽就业渠道,增强残疾人自强自立的信心。

(二)加强研究机构间的合作交流

对发文期刊、发文机构及文献来源分析可知,参与特殊学校职业教育研究的作者和机构众多,不乏该领域的权威人士及院校。但是机构之间的聚集不显著,说明机构之间的合作较少,缺乏较强的合作意识。从合作机构的区域位置来看,呈现区域性的特点,并且多为师范类院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师范类院校和师范类院校之间的合作。因此,要凝聚师范院校和特殊教育学校的核心力量,不同地区的各科研单位也要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构建学术共同体,营造出良好的学术环境。国内研究者在开展合作研究时不能因循守旧、一概排斥,也要辩证地借鉴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如德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基本情况,探索具有我国特色的专门针对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职业教育。

(三)提高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研究的创新性

通过对关键词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可知,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关键词网络密度不高,结构比较松散。我国的研究者在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师资、课程、政策等方面都开展了研究,这也反映了当前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研究的范围还是比较广泛的。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大多数文章都是对理论框架和现状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的主题趋同化,内容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因此,对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研究要增强其创新性,从多角度、多学科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对现有研究成果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当前大多数研究者没有聚焦于某一区域开展深入的研究,针对区域对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发展影响的研究只是蜻蜓点水。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传统习俗、文化背景、人文风情都可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而这些因素对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今后的研究可以聚焦某一地区进行深入研究,增强研究的针对性。

(四)采用多元化的研究范式对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进行深入研究

从文献的研究方法来看,当前对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研究大多数是对理论框架的描述以及对现状的分析,整体性的研究占主导地位。研究方法是推进研究开展的保障,因此研究方法的选择对开展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研究领域,因此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对不同的问题要结合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研究方法。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未来对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研究可以从社会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角度切入,采用多元化的研究范式,开展更加精细和有针对性的研究,提升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研究深度和广度。

猜你喜欢
研究者残疾人政策
政策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用水痘病毒开发新型HIV疫苗
饿死的毛毛虫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年轻瘦人糖尿病增多
我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