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分级诊疗研究热点分析

2022-10-29 03:38王晓坤徐爱军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分级诊疗互联网+互联网

王晓坤,徐爱军,2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6;2. 江苏重大健康风险管理与中医药防控政策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23

在互联网大环境下,互联网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兴起,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强调运用“互联网+”的思维与技术促进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改革[1]。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了促进互联网与医疗健康深度融合的相关措施[2]。“互联网+”越来越多应用到分级诊疗领域[3],成为助推分级诊疗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我国分级诊疗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近年来,学者们对于“互联网+分级诊疗”的研究越来越多,如何让“互联网+”更好地为分级诊疗服务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热点。本文将通过文献计量法对“互联网+”背景下分级诊疗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识别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前沿方向,为研究者提供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演化路径,探寻我国该领域未来可能的研究趋势。

1 文献来源和研究方法

1.1 文献来源

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数据库,为全面精准把握互联网在分级诊疗领域的研究历程及热点,并参考已有文献,将主题词设定为“(分级诊疗OR双向转诊 OR分工协作OR分级医疗OR基层首诊OR有序医疗OR上下联动OR医疗服务体系整合OR医疗机构分工协作)AND互联网”[4-8],检索时间设定为2015年至2020年,精确检索后共获得文献636篇,其中学术期刊文献450篇。

1.2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 与研究主题相关的中文文献;② 期刊文献类型为期刊文献[9]。排除标准:① 报道、采访;② 重复文献;③ 文章内容及作者机构缺失的文献;④ 与研究主题无关的文献。按照上述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文献377篇。

1.3 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知识图谱法,同时借助美国德雷塞尔大学的华人学者陈超美团队开发科学计量软件CitespaceV作为研究工具,对纳入的377篇文献进行科学计量分析,探寻“互联网+”背景下分级诊疗的关键研究热点及演化路径,并预测该领域的学科发展前沿[10]。

2 结果

2.1 发文量分析

某一研究领域发表的文献数量的变化可以直观地反映出该研究在某一时间段的研究热度的变化,是衡量该研究在这一时间段内研究态势的重要指标[11]。本文对CNKI数据库中筛选出的377篇文献的发表年份及发表数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由图1可以看出2015年发文量最少;2015年《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颁布后,2016年发文量迅速增加,由2015年的17篇增加至2016年的81篇,随后热度逐渐降低;2018年《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出台后,研究热度再次升高,可见,目前互联网在分级诊疗领域的研究受政策的影响较大。

图1 2015—2020年文献发表情况

2.2 关键词分析

2.2.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是对一篇文献研究主题的核心提炼,能够较为准确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文借助CitespaceV软件绘制出了2015—2020年间,互联网分级诊疗相关文献的关键词共现图(见图2),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关键词字号越大,其所在节点的半径越大,连线表示相关研究的关联性。结合文献关键词分析表(表1),并对重复的关键进行归类合并后,可知:分级诊疗、医联体、互联网+、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医疗、远程医疗等是该领域研究的核心关键词。

图2 2015—2020年文献关键词共现图

中心度是指某一节点在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的程度,其中心度越高,节点的关联性越大,该节点在其研究领域的重要性越大[12],且中心度大于0.1的关键词,一般认为该关键词在其研究领域的影响力较大,中心度和频次综合指标可以用来判断某一研究领域的热点方向[13]。表1可以看出,中心度大于0.1的关键词从大到小依次有:分级诊疗、互联网+、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医疗、医联体等。

表1 2015—2020年文献高频关键词表

2.2.2 关键词演进分析 研究态势演进图可以清楚地分析该研究主题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态以及整体脉络[14]。由图3可以看出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总体上从分级诊疗、医联体、互联网+、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医疗、远程医疗等逐步向远程医疗、智慧医院、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卫生健康、健康服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细分的领域进行拓展研究。图中关键词的大小及其所在节点半径的大小显示其研究的热度,连线代表这些关键词之间的关联关系,图3的连线进一步反映了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在时间跨度上有演进的趋势,例如在2015年的关键词“互联网”中包含了关键词“慢病管理”,2016年的关键词“互联网+”中包含了关键词“互联网诊疗”。

图3 2015—2020年研究态势演进图

2.2.3 关键词聚类 关键词共现及关键词演进分析能够直观地呈现出“互联网+”背景下分级诊疗研究的热点内容、态势及其脉络,以互联网分级诊疗为核心的研究日益多元化,虽然研究内容繁多,但是研究内容较为分散,尚未形成较为系统的研究框架。本文对2015—2020年间统计的所有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并根据各聚类关键词的组成,总结出各聚类的名称及其研究内容,以梳理“互联网+”背景下分级诊疗研究的整体框架,探寻目前“互联网+”背景下分级诊疗相关研究的主要领域,使其相关研究更加体系化,凸显该研究领域的热门研究,为预测未来“互联网+”背景下分级诊疗领域的热门研究奠定基础。本文采用LSI算法对关键词进行聚类,通过CitespaceV软件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到聚类模块值Q=0.6506>0.3、聚类平均轮廓值S=0.8742>0.5,表明所得图谱结构较为显著且可信度较高,聚类结果较为理想,最终生成12个聚类,对其中重复类进行手动归类后,共有9大类:互联网医疗(#0)、互联网+(#1、#3、#7、#9)、移动医疗(#2)、医联体(#4)、三级医院(#5)、优质医疗资源(#6)、信息化(#8)、信息共享(#10)、医院精细化管理(#12)。不难看出,在互联网背景下对医院本身以及医院之间进行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化的交流平台是目前研究领域的主流。

图4 2015—2020年关键词聚类图

2.2.4 凸显关键词 凸显词指在较短时间内出现较多或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根据凸显词的变化可以判断研究领域的前沿与趋势。本文基于Citespcae的凸显分析,得到互联网分级诊疗凸显主题及对应的凸显率(图5)。“基层医生”和“慢病管理”是“互联网+”背景下分级诊疗的研究热点,其中“基层医生”主要体现在2015—2020年,“慢病管理”主要体现在2018—2020年,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目前国内的前沿研究主要体现在基层医生、慢病管理等主题。

图5 2015—2020年关键词凸显词

2.3 发文作者分析

对发文作者建立研究群体网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该研究主题下作者发文的数量以及作者之间的学术合作的情况。图6为互联网分级诊疗发文作者共现图,发文作者的字号大小代表作者发文量多少,节点数N=176,连线数E=61,Density=0.004,连线数少于节点数,证明该领域研究的学者之间合作较少,密度较低。其中,存在较多的单点,说明很多学者是处于独立研究的状态;双点合作如有孟群和尹新等;三角形合作如杨伟建、黄伟方和黄建隆等,其研究合作的关系相对稳固;以梁涛、韦师、廖春丽、伍勋、杨立倩等作者为中心的合作研究网络最为紧密,但均来自于同一单位。由表2 可知,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孟群、刘文生,发文量次之的是衡敬之、尹新、张磊、郑雪倩等人,但高产作者的中心性较低,说明高产作者在该研究领域没有较大的影响力,且该领域的学者跨单位合作的较少,学术联系较弱[15]。

图6 2015—2020年发文作者共现图

表2 2015—2020年高产作者表

2.4 发文机构分析

对发文作者所在机构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该研究主题下机构的研究情况以及机构之间的合作状态。本文对一级机构下的二级机构进行手动归纳后,利用CitespaceV进行分析,得到图7发文作者机构共现图。由机构共现图及表3可以看出,发文量较多的机构有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药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及东软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Density=0.0048,证明该研究领域的机构合作性不强。其中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机构虽然发文量较多,但多为独立研究;两点合作较为紧密的机构有东软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南方医科大学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和中国人民大学;多合作网络的有首都医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及中国医院协会等。

图7 2015—2020年机构共现图

2.5 发文期刊分析

对刊发学术文献的期刊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该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群,为学者选择文献发表平台、搜索相关资料提供指导。本文筛选出的377篇文献中,载文8篇及以上的期刊共载文132篇,占总发文量的35%(表4)。其中《中国医院院长》载文最多,高达24篇;其次是《中国数字医学》,载文23篇;《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和《中国卫生事业管理》均载文15篇,位列第三;《中国卫生》载文12篇,《中国医院》载文11篇,《中国全科医学》、《中国医院管理》、《江苏卫生事业管理》及《中国卫生产业》均载文8篇,其他期刊载文均在8篇以下。

表3 2015—2020年高产机构表

表4 刊载论文8篇及以上期刊

布拉德福定律所揭示的“某主题的多数文献都集中在少数期刊上”的现象[16],本文根据布拉德福定律,将期刊刊载某学科领域的论文数量以递减顺序排列,可以把该学科领域的期刊分为核心区期刊、相关区期刊和非相关区期刊3种类型,根据埃格核心区数量计算法[17]进行计算:

P=2Ln(eE×Y)

P为核心数量,E为欧拉系数(E=0.77772),为最大载文量期刊的载文量。本文Y=24,通过计算可得P=7.5,按照取整原则,取P=8,即处于核心区的期刊有10种,分别为《中国医院院长》《中国数字医学》《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中国卫生事业管理》《中国卫生》《中国医院》《中国全科医学》《中国医院管理》《江苏卫生事业管理》及《中国卫生产业》。

3 结论与讨论

基于文献计量学及知识图谱研究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377篇进行互联网分级诊疗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18]。

3.1 文献分布情况

从文献数量来看,目前“互联网+”背景下分级诊疗领域的相关研究还不够多,发文受政策影响较大,相关政策颁布或实施前后相关的研究文献较多,随后研究热度逐渐下降,说明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仅围绕政策本身研究的较多,对政策实施后的评估和分析还较少。孟群、刘文生是该领域研究成果较多的学者,但该领域内涉及相关研究的学者之间合作较少,尚未形成影响力较大的研究团队,不利于该领域的纵深发展与研究。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药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及东软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等机构的研究成果较多,但机构之间合作不紧密,发文较多的机构多为独立研究,缺乏与其他机构之间的联系,各研究机构应该加强合作与沟通,全面推进“互联网+”背景下分级诊疗领域的相关研究。在刊文载体上,形成了由《中国医院院长》《中国数字医学》《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中国卫生事业管理》《中国卫生》《中国医院》《中国全科医学》《中国医院管理》《江苏卫生事业管理》及《中国卫生产业》组成的核心群,从发表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来看,该领域的研究目前属于较低质量的研究,研究的水平与研究的深度有待提高。

3.2 研究热点及趋势

分析2015—2020年关键词的分布及演进可以看出,该领域的主要研究热点集中在分级诊疗、医联体、互联网+、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医疗等。随着研究的不断推进,研究热点逐渐细化、更加深入,由较为宏观的研究逐步向远程医疗、智慧医院、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卫生健康、健康服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细分的领域进行拓展研究。但目前的主流研究仍然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对医院本身以及医院之间进行信息化建设,以及信息化交流平台的建立。目前国内的主要的前沿研究体现在基层医生及慢病管理等相关主题,相较与对制度本身与平台的研究,越来越关注制度所涉及的人员及具体内容的研究。但对于“互联网+”背景下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前后效果的评价鲜有涉及,随着制度的不断推进,学者们应该加强对“互联网+”背景下分级诊疗制度的分析与评价的相关研究,对其进行客观系统深入地分析与评价,切实推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分级治疗制度的建设与发展。

利益冲突无

猜你喜欢
分级诊疗互联网+互联网
浅析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对医院经济的影响
沈阳地区青年人对当今医患关系看法分析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