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文化在体校武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2-10-29 12:43杨涛
成才之路 2022年27期
关键词:武术教学体校体育教学

杨涛

摘要:礼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体校武术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不仅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武术习惯和武术道德,还能提高学生对武术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文章论述武术礼文化的内涵,分析体校武术教学中礼文化教育的缺失及原因,对礼文化在体校武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便在体校武术教学中更好地渗透礼文化,充分发挥其育人作用。

关键词:礼文化;体校;武术教学;体育教学;传统文化;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27-0085-04

中华武术不仅具有极强的攻防技击功能,还具有很强的修身养性之功效,更重要的是中华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习武之人重视武德、讲究礼仪的风度为人们所敬仰。然而,近年来武术礼仪出现缺失现象,部分习武之人只追求武术技能的高低,不注重个人的礼仪道德修养。没有礼仪道德在其中的武术注定是走不长远的,只能变成一种搏斗技能,难以为世人尊重、向世界推广。在中国文化体系中,武术礼文化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发挥着约束习武者言行、警醒习武者举止的作用。习武先修德,武术礼仪是习武者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随着全社会对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作为体育运动重要组成部分的武术教学,受到人们的推崇。武术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传递、保存、弘扬、创新传统武术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体校武术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感悟礼文化的丰富内涵,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形成良好的意志力与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礼文化在体校武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中国武术礼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子曰:“不学礼,无以立。”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是中华文明所具有的核心标志。礼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了文化对人们生活、活动的基本要求,对人们的行为规范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在法律尚不完善的中国古代社会,“礼”制约着人们的行为,“礼”与法的关系表现在性质上的互通、内容上的互融、功能上的互补。武术是中华民族强身健体、保家卫国的技艺,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并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创新。武术礼文化约束着武者的行为,是武术传承的所遵循的准则。在武术教学过程中,礼文化的渗透不可或缺,如传统的师徒制武术教学,就是一种典型的礼文化,师父对徒弟的培养传授,绝不仅仅是技术能力、武术技能的传授,还是武术精神、礼文化的传授,是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礼文化传承。武术教学的核心是弘扬传统武术文化,将传统文化利用武术的形式予以表达。武术教学与推广不仅要注重技能的提升,更要注重文化的传播。传统文化的核心在于礼,其中蕴含着不畏艰难、积极拼搏、努力奋斗、刻苦学习、扶危救困、见义勇为的精神与气质。在武术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抱拳礼、注目礼、持械礼、递械礼、接械礼等,规范开展礼文化教育,发挥武术礼文化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浸润与影响,让学生发扬“武德”,继承中华民族尊师重教、自强不息、明礼诚信等优良传统,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在体校武术教学中渗透礼文化,能帮助学生认识、理解礼文化的本质,感悟礼文化的丰富内涵,促使学生在为人处世中秉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素养。

1.体校武术教学中礼文化教育的缺失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教学工作的重心明显向文化课偏移,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度不够,忽略武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导致学生对武术礼文化的认识不足。

(1)礼文化在武术教学内容上的缺失。礼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儒家文化特色的行为规范和价值理念,对塑造体校学生崇德尚武的品质十分重要。武术教学中的礼文化缺失,直接影响武术的教学效果。个别武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大的随意性,导致教学内容缺失,礼文化教育流于形式。比如,“抱拳礼”是国际武术联合会规定的武术礼节,是一种具有严谨规范动作要求的典型武术礼仪,体现习武者谦虚诚恳、以礼相待、举止文雅、有礼有节、平易近人的美德,具有彼此尊重、谦虚团结,恭候师友、渴望求知,节制勇武、以武会友等深刻的文化内涵,是武术比赛必不可少的“开场白”。然而,有些武术教师“重术轻道”,教学中忽视或“怠慢”抱拳礼,只是把武术套路动作教给学生,没有渗透礼文化,没有将武术礼仪及武术动作所蕴含的深厚的武术思想和精神传授给学生,忽视礼文化在武术教学中的引领作用,导致学生缺少“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武术技术动作缺少灵魂和内涵。

(2)礼文化在武术教学评价机制中的缺失。当前,部分体校只注重对学生武术动作技能、武术套路的评价,一般会对学生武术动作的熟练程度、动作的规范性、基本功以及体能、协调性、柔韧性、兴趣、个性发展、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注重的是学生套路和技术动作以及能力的掌握程度。这种评价方式忽视对学生礼文化的考核和体育品德的评价,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自尊自信和运动文化。武术学习的反馈评价机制不完善,导致对学生武术礼仪的领悟不能进行恰当的评价。虽然新课程标准规定了体育课的评价方法,教师对评价标准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礼文化、体育文化的评价标准还不是十分清晰和具体,影响礼文化评价的有效实施。评价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将“评人”与“评课”相混淆,忽视学生武德培养,导致学生不重视武术礼文化,影响武术礼文化的育人效果。武术礼文化教育与武术教学目标相脱离,教学评价忽视武术修身养性、明礼诚信、意志磨练等方面的价值传承,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武术教学的开展。

(3)学生理解礼文化教育资源的能力缺失。礼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武术上的体现,能对习武者的精神世界进行洗礼。缺少礼文化的武术教学,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费力。礼文化一旦得不到有效渗透,武术教学也就失去了灵魂,无法吸引学生。《左传》《论语》《孟子》《中庸》《礼记》《弟子规》等国学典籍是礼文化教育资源,也是儒家文化的智慧结晶。体校学生文化水平不高,缺少传统文化的积淀,难以理解这些经典所蕴含的丰厚的人文价值和丰富的思想内涵,获取礼文化资源的途径较少,影响礼文化的教育和传承。学生理解礼文化教育资源的能力缺失,容易导致在武术学习中知行不一,說一套,做一套。

2.体校武术教学中礼文化教育缺失的原因

(1)教学目标不够完善。武术套路、动作教学是武术礼文化的外在表现,礼文化重点是对学生的品质进行塑造,通过礼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对武术学习内涵与作用的理解。在武术教学中,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实施策略,而一旦缺少礼文化的融入,就会导致武术教学目标不够完善,使得武术教学只有武术套路动作,学生学习到的套路动作只是机械化的动作,缺乏礼文化的精髓与灵魂。因此,只有完善武术教学目标,将礼文化融入其中,武术套路、动作的教学才具有意义。

(2)没有形成对武术教学的正确认知。由于对礼文化缺乏深层次的认知,学生在武术学习中难以理解武术动作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武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注重武术技能教学,还要注重武德教育,注重礼文化教育,充分发挥礼文化的育人作用。然而,在武术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形成对武术教学的正确认知,忽视礼文化教育,导致部分学生对武术学习产生误解,偏离武术学习的初衷。

(3)武術教学资源、经费投入不足。要提高武术教学质量,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武术教学资源,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理解礼文化的丰富内涵。体校要加大经费的投入,为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教师只有学习更多的礼文化知识,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渗透礼文化。然而,部分体校武术教学资源、经费投入不足,影响礼文化育人作用的发挥。

1.明确武术礼文化教育目标

(1)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体校武术教学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需求,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标。第一,要促进学生身体器官的正常发育,让学生保持良好的体格、体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为学生的正常学习、工作与生活提供保障。第二,要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将学生的武术学习与礼文化教育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对礼文化的学习成为自觉,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2)丰富学生的礼文化认知。第一,要求学生能了解礼文化的概念与内涵,了解礼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武术礼仪是礼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能够明白习武之人的行为规范与精神规范,即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武德的基本要求。第二,武术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学生掌握其精髓,为武术传承、创新提供支持。学生作为武术学习的主体,在武术学习中要学会武术礼仪,如抱拳礼、持械礼、着装礼、拜师礼、鞠躬礼等,并对日常行为进行规范。

(3)学生情感目标的培养。动作技术是武术学习的载体,而礼文化是武术的灵魂,如果没有文化的传承,武术套路将会难以继承与创新,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师要有意识地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通过课内外练习,如通过拳术或器械将礼文化融入练习中,并写出自己的感受。还可以通过武术情景剧表演,让学生体验武术礼文化的魅力,从武术实战对抗情景中感受止戈为武、尊重对手等优秀的品质与精神。

2.丰富武术礼文化教育内容

武术礼文化教育具有双向作用。在体校武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武术教学的动作技能,还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丰富武术礼文化教育内容,将多种武术礼文化教学资源融入武术教学中,充分利用礼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洗礼,提高学生对武术训练的理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武术训练习惯,明白武术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强身健体,而不是争强好胜。礼文化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学校应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培养学生谦虚、谨慎、敬畏的精神,让学生懂得对于教师的尊重不仅表现在一声“老师好”或一个“抱拳礼”上,还表现在内心对老师的感恩和敬重上,用实际行动表现对老师的心怀恭敬、心诚意恳。体校要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技能水平严格要求,鼓励和支持教师在传授武术动作的同时,加强武术礼文化教育。学生要对教师所传授的武术技艺、武术知识努力学习,潜心领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武术技能。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武术基本的抱拳礼、拜师礼等礼仪中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结合当代中国主流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武术的传承与礼文化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提高武术技能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将武术传承和发展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在武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细心指导,与学生建立深厚的友谊,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学生理解礼文化的重要作用。

3.创新武术礼文化教学方法

(1)创设教学情境,开发实践环节。武术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开发实践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例如,在教学“太极拳”过程中,教师可播放音乐《高山流水》《云水禅心》,这种积极向上、优美舒缓、轻灵幽静的音乐,能让学生情绪放松,心情舒缓,注意力集中,便于融入太极拳学习中。学生在古朴典雅、行云流水般的音乐中练习太极拳,能体会到太极拳丰厚的文化底蕴,从而更好地理解礼文化。

(2)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拓展学习渠道,丰富学生的经历与经验。在武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武术礼文化与武术教学融合在一起,采用示范教学、视频教学、网络教学、微课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在示范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手机、相机等进行录像,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切磋。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可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开展合作探究。此外,教师可利用分组比赛的形式,检验学生对武术礼仪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把礼文化教育落到实处。

4.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反馈机制

(1)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武术教学与礼文化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需要制定合理的礼仪规范管理制度,为学生提供学习标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进行评价,如基本武术礼仪、服装礼仪、对武术器械的保护等。形成制度、定性评价既需要结合教师的教学经验,又需要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活动情况。教师要将武德精神渗透到平时的每一节武术课中,将学生谦虚、注重礼仪、尊重师长、见义勇为等品质的培养融入教学评价中,并定期对学生的评价结果进行反馈。教师只有通过以符合礼文化教育目标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结课反馈阶段,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武术套路进行测试,还要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与礼文化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2)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对武术及礼文化的学习存在个体差异,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进步与发展,采用过程性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礼文化作为一种内在的无形精神,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利用多种案例进行教学,将武德、武礼贯穿于日常教学中,在结果评价中加以体现,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武术文化源远流长,礼文化积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武术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厚滋养,礼文化蕴含着丰富思想道德资源,谦逊、礼让等是礼文化的核心内容。在体校武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征,将礼文化融入其中,通过礼文化的滋润和熏陶,帮助学生树立正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武术礼文化教育在影响中华武术发展的同时,能帮助学生理解武术运动在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开展武术礼文化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体育文化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的需要,是提高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邱丕相,刘帅兵.论太极拳的文化精神及意义[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4(03).

[2]蔡峰,张建华,张健.武术礼文化的内涵探讨及其价值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9(02).

[3]王晓晨,赵光圣.文化传统视域下武术教育仪式的生成、流变与重构[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20(01).

[4]付雯,陈华国.关于加强高校体育师范生武术礼仪教育问题的思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20(10).

[5]李金龙,宿继光,李梦桐.中国武术礼文化及其传承与发展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2014(04).

[6]李建建.武术教学中礼文化教育研究[D].中北大学,2016.

[7]蔡峰,张建华,张健.回眸与镜鉴:孔子武德思想溯源与当代价值演进[J].浙江体育科学,2017(04).

[8]金玉柱,王岗等.中国武术:一种身体的文化修行———基于身体哲学的视角[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04).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Ritual Culture in Wushu Teaching in Sports Schools

Yang Tao

(Zibo Sports School, Shandong Province, Zibo 255000, China)

Abstract: Ritual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nd role in martial arts teaching in sports schools. It can not only help students develop good martial arts habits and martial arts morality, but also improve students’ cognitive ability of martial arts, cultivate students’ excellent moral quality, and promote students’ growth and succes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of Wushu ritual culture, analyzes the lack and reasons of ritual culture education in Wushu teaching in sports schools, and studies the application of ritual culture in Wushu teaching in sports schools, so as to better penetrate ritual culture in Wushu teaching in sports schools and give full play to its educational role.

Key words: ritual culture; sports school; Wushu 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traditional cultur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猜你喜欢
武术教学体校体育教学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2019年全国体校杯足球比赛总决赛在广东清远举行
走到十字路口的业余体校
业余体校击剑训练发展趋势